《信條》諾蘭的所有電影,都在講同一件事?

2020-09-05 蛋殼花生



怎麼判斷一部電影值不值得看?

第一看榜單,那些有客觀評分標準的榜單,不同的榜單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同一套標準下排在前面的影片,質量都不會太差。

第二看導演,榜單是從過去的電影裡,選出值得看的,而導演則各有各的風格,就像看書找作者一樣,優秀的作者,書都不會太差。

不過榜單有時效性,選過去的電影時才適用,而對於當下電影,導演才是最硬核的標準。

對於我來說,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最硬的那個標準。

從《記憶碎片》開始,每一部電影都沒讓觀眾失望過,他總有他的視角,有他講故事的獨特方式,也總有他的突破。

如果把自己當成皇帝,而把導演當做幫你在電影領域開疆拓土的將軍,那麼諾蘭這個將軍探索的領域,收穫的東西,從來不會讓你失望。

等有一天早朝了,一大堆大臣呼喊著說,陛下我這又找到了好東西的時候,諾蘭是為數不多值得你期待的大臣之一。

從《記憶碎片》開始,到《蝙蝠俠:黑暗騎士》,到《盜夢空間》的腦洞,再到《星際穿越》的硬科幻,還有《敦刻爾克》的敘事視角,他一直都沒有放棄過新題材的嘗試,但是也從未放棄他對「時間」和「記憶」的思考。

如果仔細看諾蘭的所有電影,你會發現「時間」和「記憶」這兩個詞,絕對是出現最多的。

這一次的《信條》,依然是對時間的思考,而且比起《星際穿越》更加的硬科幻,在故事主要衝突裡加入了更多的硬核物理學知識。

比如毀滅世界的方式,需要理解正負電子,比如主角穿越時間線的方式,需要理解正向宇宙和逆向宇宙,再比如故事發展邏輯的巧妙設計,需要理解鉗形行動。

說起鉗形行動,這也和諾蘭最喜歡的幾個人有關,他們分別是埃舍爾、巴赫和博爾赫斯。

為什麼是這三個人?因為埃舍爾的版畫,巴赫的曲子,博爾赫斯的曲子裡都有諾蘭敘事靈感的影子。

從不同維度去解讀時間和空間,就能造成讓人迷幻的錯覺,這種錯覺就像莫比斯環,彭羅斯三角一樣叫一樣讓人沉迷。

如果仔細去看,諾蘭每一部電影裡都有,《盜夢空間》不同夢境層次的時間對比和重疊,《敦刻爾克》裡海陸空三條故事線的時間對比,《星際穿越》裡米勒星和地球的時間對比和穿插。

而《信條》裡的鉗形行動也一樣,甚至《信條》的英文原文——Tenet這個單詞裡,也有這種頭尾相接的韻味。

所以,《信條》讓你著迷的,也讓你燒腦的其實不是物理概念,而依然是諾蘭獨特的,用「時間」魔法敘事的方式。

物理學概念,就像電影裡說的那樣,不要試著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就行。

主要是明明是多個時間線,卻在同一個空間裡發生了,這時候就顯露出了我們人類感知的局限——我們只能在自己的時間線上,去理解因果,去理解邏輯。

而同一空間裡,有正向和逆向兩種時間演變方式的時候,我們就容易混亂。

舉個例子,如果正常的敘事,邊上炸彈爆炸了,然後會傷到你,你為了躲避所以跑開了,這很容易理解。

但是你是逆向走的,你的時間線和客觀世界的時間線是倒著來的,這時候你的邏輯和因果就會反過來。

這個可是比想要伸左手,最後卻伸出了右手這種簡單的反向指令要難理解的多。

當然兩個時間線的人在同一時空相遇的問題,祖父悖論問題,過去會不會影響未來問題電影裡並沒有去深究。

也許平行宇宙可以解釋這一切,你回到的過去並不是現在這個宇宙的過去,而是另一個平行宇宙。

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會分化出一個平行宇宙。

當然,最後的主題依然沒變,依然是未來世界環境太糟糕,然後自然想要移民,移民可能技術限制出不了太陽系怎麼辦?

誰知道時間傳說技術有了突破,然後未來的人想——要不,我們回到過去?

但是回到過去要和過去的老祖宗爭地盤,太麻煩了,要不把老祖宗全部滅了吧?

當然這只是大反派的一人之言。

另一條線就是一個未來的科學家在發明出堪比核武器中核武器的超級武器前,突然後悔了不該造出這惡魔,於是偷偷把這技術拆分9分,然後用時間技術藏到了過去。

誰知道大反派偶然挖到了這技術,然後他又是個自己快死了,也要拉全世界陪葬的主兒,於是收集9份技術想要毀滅世界。

至於主角,就是有點像《前目的地》,未來的自己知道要拯救世界,於是安排了棋子去現在找到自己拯救世界。

而自己又去過去找到了搭檔,這個現在陪著拯救世界的搭檔,又從未來穿越回來,在大決戰的關鍵時刻跳出來擋了子彈,開了防盜門,送出了致命一擊。

至於女主角,也一樣,同一時空,總有兩個時間線的女主角在做著不同的事。

未來的你,現在的你,過去的你,都在故事裡。

而這個你,是平行宇宙裡的不同的你,還僅僅是你自己記憶中的你?

你看,又回到諾蘭的主題——時間和記憶上來了。

那麼,在跳出時間這個局限以後,我們現在理解的因果律還有意義麼?

就像休謨說的,世上本沒有因果關係,只是我們人類強行把兩件單獨存在的事情,關聯在了一起。

當然錯亂的時間線交叉的時候,那些因果和邏輯,我們還能覺得理所當然麼?

比如信條這個詞,是主角一開始加入拯救世界的組織時,組織的人告訴他的,而這個組織又是未來的自己創立的。

那麼,信條這個詞,到底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就像彭羅斯三角一樣,沒有盡頭了呢?哈哈哈哈

相關焦點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諾蘭,影迷觀影路上的啟蒙人,商業片裡做的最藝術的,藝術片裡做的最商業的,導致看諾蘭的電影大部分時候不需要什麼門檻,每個人去看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愉悅感,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看諾蘭新片《信條》,你需要知道這10件事
    這對於中國影迷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情,今天《信條》還發布了定檔預告,導演諾蘭給中國觀眾送上獨家寄語:「《信條》是我們為大銀幕量身打造的作品,我是電影院的頭號粉絲,一生都痴迷於影院所帶來的儀式感……我們盡最大可能將《信條》打造為一部傳奇大片,在銀幕上呈現最沉浸式的動作畫面,很興奮能將它帶給中國觀眾。」
  • 諾蘭的《信條》: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去探索電影
    這已經不只是票房破幾億或北美及全球票房受疫情影響多大的數字記錄,諾蘭對於拍電影、影像創作和看電影這件事長期以來的中心思想,不僅是近乎信仰的堅定追求,面對2020這個特別的年份,更是一次可敬而勇敢的挑釁。
  • 為什麼都喜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信條》我懂了
    新上映的口碑佳片《信條》大家都看了嗎不管是即將一刷,還是二刷三刷預定,文末小北為大家準備的觀影小浮力都不要錯過有些觀眾甩出10分表示這很諾蘭並預定了二刷三刷,也有很多觀眾認為不過是裝高深故意讓大家看不懂無論哪種評價,都不能否認諾蘭依然在用心拍電影
  • 為什麼都喜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信條》我懂了
    新上映的口碑佳片《信條》大家都看了嗎 不管是即將一刷,還是二刷三刷預定,文末小北為大家準備的觀影小浮力都不要錯過 諾蘭導演時隔三年上線的新劇上映後,引起了觀眾們強烈兩極分化極強的場面 有些觀眾甩出10分表示
  • VICE:《信條》是又一部建立於欺騙觀眾基礎上的諾蘭電影
    《信條》還同樣把諾蘭所有最喜歡的元素一次性打包:信仰、時間與空間、漂亮女主角、死亡、家庭、以及用車來放個煙花;然而卻缺少了在他大多數電影中都曾出現過的多愁善感(比如所有諾蘭電影裡瑪麗昂·歌迪亞出現的鏡頭,以及一整部的《星際穿越》)。
  • 諾蘭:《信條》是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
    時光網訊「我拍攝的所有電影中,《信條》是最為照顧觀眾體驗和大銀幕體驗的。只有在影院,觀眾才能完全感受到它的畫面和聲音效果。」在剛召開的歐洲電影展(CineEurope)上,克里斯多福·諾蘭對歐洲電影院經營主如此說道。目前該片北美檔期從7月17日推遲到7月31日,歐洲各國也大約是7月底上映。早前有外媒透露,原本華納希望將《信條》推遲到秋季上映,退出暑期檔。但諾蘭堅持要在夏天和觀眾見面,華納為了讓諾蘭高興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 成功的魔法,諾蘭電影世界的「信條」
    》,而後一系列極具諾蘭風格的電影《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最後到目前剛剛上映的《信條》,算起來不過11部作品。不過,即便是諾蘭,也依然不能跳脫出他自己的一系列「套路」,那麼我們就借著他這部被稱作燒腦到極限的《信條》上映之際,總結一下諾蘭電影世界的「信條」,看看他想盡辦法不斷推陳出新背後的那些固定的邏輯。
  • 為什麼高口碑的諾蘭,也未能拯救《信條》慘澹的票房?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可能很多人知道諾蘭,也有人不太清楚,諾蘭1996年,克里斯多福·諾蘭拍攝首部故事片《追隨》,首部影片就受到廣泛關注。至此之後諾蘭每部影片都屢創新高,2005年執導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
  • 《信條》導演諾蘭:在座的各位,拍電影都很無聊
    千呼萬喚始出來,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終於上映了。那就得說說諾蘭大導的兩大特點:愛燒錢、會搞事。除了膠片死忠,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曾發表過「只會用特效拍的電影,真的很無聊誒」的金句。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實拍的,別給我用特效!
  • 《信條》:諾蘭的電影表達極限
    VOL.54 《信條》:諾蘭的電影表達極限 主播|3000 嘉賓|梁清散 Song List OP:大野雄二 - THEME FROM LUPIN III '78 Ellie & Joel - Wayfaring Stranger
  • 諾蘭燒腦電影《信條》沒看懂?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所有問題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在電影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克里斯多福諾蘭絕對算是一個「異類」,始終堅持膠片拍攝,能夠實景拍攝就絕不採用電腦技術手段,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在敘事上有所突破創新,在電影的歷史上打上了自己鮮明的烙印。這也是導演諾蘭的「信條」,對於喜歡他的觀眾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 《信條》熱映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上映前,在介紹電影故事時,諾蘭曾神秘兮兮地說:「《信條》是一部間諜驚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電影裡,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位大導演努力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進行著糅合。
  • 諾蘭的《信條》: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探索電影
    如果《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盜夢空間》被視為諾蘭的《碟中諜》版本,如果《信條》被視為諾蘭版的007電影,我們會發現無論故事的情節布局對諾蘭有多重要,無論對諾蘭有多重要,無論情節布局對諾蘭來說有多重要,都是作者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思維總是用電影來解釋電影,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探索電影。諾蘭的電影很好,但他一直打動我的不是情節,而是他對「拍電影」的探索。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這個月影迷們最重要的一件事終於來了:歡迎來到諾蘭的時空魔術世界你對於這個設計的各種疑問,都可以通過反覆確認得到答案。>關於時間穿越的電影並不少見,但是《信條》確實與其他作品不同。倒不是因為諾蘭提出了多麼複雜的方式,而是諾蘭精益求精地設計了所有細節——不是按下按鈕就回到過去,而是要經歷一個複雜的過程。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諾蘭新片《信條》必須了解的13件事!看電影之前,先來做個預習
    科幻間諜巨製《信條》於今日開啟全國公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信條》累計票房達5108萬。這次諾蘭又會帶領我們進入什麼樣的費解之謎呢?3.男主拍攝《信條》期間面試新蝙蝠俠,謊報家裡有事被諾蘭拆穿
  • 諾蘭與《信條》中的時間觀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8期,原文標題《諾蘭與<信條>中的時間觀》,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如果觀眾可以轉換一個視角,把《信條》看作是一個假借著好萊塢爛俗英雄電影的軀殼從而延續諾蘭多年來的風格,從「硬科幻」的角度去探討人類時間觀的探索性電影,那麼可以說這部電影頗具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