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喜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信條》我懂了

2020-11-19 騰訊網

新上映的口碑佳片《信條》大家都看了嗎

不管是即將一刷,還是二刷三刷預定,文末小北為大家準備的觀影小浮力都不要錯過

諾蘭導演時隔三年上線的新劇上映後,引起了觀眾們強烈兩極分化極強的場面

有些觀眾甩出10分表示這很諾蘭並預定了二刷三刷,也有很多觀眾認為不過是裝高深故意讓大家看不懂

無論哪種評價,都不能否認諾蘭依然在用心拍電影

劇情的全方位解讀想必大家也看了不少了,今天咱們拋開劇情,來聊聊關於諾蘭對於創作那些事,說不定能給咱自個的創作更多靈感~

實拍才是真諾蘭

「不要溫和的走進那良夜」,是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

確實,諾蘭導演在拍攝影片時一點也不溫和

《信條》預告片中波音747撞樓的場面,想必看過預告片的鐵汁們都略有印象,「太真實了,就像真的撞上去了一樣」是很多人第一眼的感受

然鵝,這就是一架真飛機,諾蘭導演向來都是追求極致的真實,這一點在價格上也體現的十分到位

諾蘭稱炸一架飛機的成本低於後期渲染,為此他還表示自己買這架是有些衝動消費了,為了節省成本好歹還拆了飛機的引擎

感情諾導一開始想把引擎一塊炸了

當然,你以為諾蘭就這?

不會種田的建築師不是好導演

諾蘭在拍攝《星際穿越》時為了展示沒有糧食全民都得吃玉米的場面,半年種了上500畝玉米地

沒有看錯,片中的場景是被電影耽誤的種田專家諾蘭造的「實景」,後來商業奇才諾蘭對此表示很開心,由於玉米的收成不錯,沒有虧損的情況下還小賺了一筆

《蝙蝠俠:暗黑騎士3》中的名場面,小丑炸醫院時沒有一次觸發按鈕,幾秒後爆炸坦然離去

名場面背後的小插曲是某個部門出現問題導致爆炸失敗,好在沒有任何彩排的情況下演員依舊在繼續,使這場戲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這是諾蘭買下廢棄樓實拍的場景,如果當時任何一個環節停止,這場戲的成本都是相當驚人

而《盜夢空間》中,萊昂納多飾演的主角被推入浴缸,夢中的神廟被大水淹沒還原夢中的觀感一幕,也是諾蘭導演找人搭了實景

順便裝上了多個大型水箱,在拍攝的那一刻噴湧而出,沒錯,萊昂納多就真被畫面中的巨型水流照著頭淋

《敦刻爾克》中,千萬美元的戰鬥機諾神也是說點就點

不是在追求極致就是在追求極致的路上

拋開大家都熱衷的劇情,影片裡一幀幀動人的畫面,都是使用昂貴的IMAX膠片所拍攝

諾蘭拍攝《敦刻爾克》時使用的IMAX MSM 9802

到底有多貴?

IMAX的底片的尺寸為69.6mmx48.5mm,以標準的電影尺寸每秒24幀曝光,增加了影片解析度,同時也是一般底片滾動速度的三倍

稱這玩意為流淌的燒錢滾動器絲毫不過分,每5分鐘的畫面單獨膠片成本就12500

,高額價位只為追求極致的膠片畫面質感,你諾神還是你諾神

昂貴的成本是對現場所有人的考驗,出錯一次就是巨款流失,這對演員的考驗也巨大

電影的剪輯手段也相當硬核,「用剪刀減下來再沾到一起」的硬核真「剪輯」,這也是為何電影誕生之處,剪輯師被親切的稱為「縫紉工」

在當今數碼發達的時代,諾蘭堅持使用膠片拍攝,始終執迷於對超高質量的畫面呈現,在敘事上也不斷創新,突破類型化敘事

有意思的是《星際穿越》提到「時間可以拉伸可以壓縮,卻無法倒流」,但是《信條》中通過鉗形環繞可以回到過去,敢於在理念和影片上不斷挑戰自己,才是追求極致的真諾蘭

實拍or綠幕

縱觀國內,有這股狠勁的導演也不在少數

電視劇《白鹿原》中大片的金色麥田,據說也是導演為了拍攝栽種下的場景

陳凱歌導演為了拍攝《妖貓傳》斥資16億,耗時6年1:1復刻還原了盛唐時期

這些高額的製作成本總會成為大家熱衷的談資,實景一定就是精緻、敬業,綠幕就代表粗製濫造?

早幾年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無論哪種方式,最終呈現的都是導演的想像力和對劇情的把控

綠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無限的發揮空間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它也如同生活中的很多「快餐式」的捷徑一般,精良的背後大批五毛特效和粗製濫造湧入市場

相比之下,任何能引起我們思考的電影,都是對我們付出的時間成本最好的「得到」

快餐文化讓我們丟失了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而一部影片被深度剖析看到每一個細節之後,我們也可以沉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電影與生活,究竟有什麼聯繫

《信條》中有一句話「無法改變的既成事實,並不是人們懶惰和無所事事的藉口,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責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

聽起來責任好像重大了一些,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做好自己就夠了

尾聲

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總是會不小心陷入「快」的陷阱,什麼都追求效率

而成果往往需要時間才能緩慢得到,處在這個時代我們無從發力,但是偶爾一次慢下來,會讓我們對生活有更多思考

就像是往期咱們提到的類型學中,貝歇夫婦對攝影60年的堅持與堅守,給攝影史上了留下驚鴻一瞥

如今我們每個人的手機乃至相機中,如今有些相機高速快門可達到1/8000張/秒甚至更高,但是多少次按下快門那一刻是否有帶著思考去按下,或許只有心中有答案

而經過思考的作品,是有感情的,並非說帶著多濃厚的感情色彩去按下快門

而是從浮躁的生活中,沉下心來,認真思考一次,我為什麼要拍這樣一張照片呢,哪怕在思考的時候僅僅是覺得美,這張照片都帶給了自己無限可能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喜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信條》我懂了
    新上映的口碑佳片《信條》大家都看了嗎不管是即將一刷,還是二刷三刷預定,文末小北為大家準備的觀影小浮力都不要錯過有些觀眾甩出10分表示這很諾蘭並預定了二刷三刷,也有很多觀眾認為不過是裝高深故意讓大家看不懂無論哪種評價,都不能否認諾蘭依然在用心拍電影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 看完《信條》,諾蘭這一次,死在了他的創意上
    可以說,《信條》本身的觀影門檻偏高,對於不常常看腦洞電影亦或是科幻片的人來說,很有可能150分鐘過去,仍然理不清故事的脈絡。《信條》本身的主題並不複雜,可以用一句話,甚至六個字來概括——「特工拯救世界」。但,他可是諾蘭。
  • 看完諾蘭的新電影《信條》,你是什麼感受?《信條》到底好不好?
    看多了諾蘭的作品,你會發現他是不屑於說服你相信一個設定或者邏輯細節的。因為你但凡有一點點質疑,就會馬上被凌厲的跳切甩開,需要更費勁地跟上後面的劇情。偏偏諾蘭以往的作品其他長板都拉得極高,你不跟就是你吃虧,多數觀眾也就默默地接受,以至於發展出導演和觀眾「我就這麼拍了你愛信不信」「我看不懂一定是我的錯」的默契,大概這就是觀影PUA。
  • 我要罵一罵電影《信條》,諾蘭這次拍砸了
    (在諾蘭拍的電影來說,絕對算爛,墊底不為過)不得不承認,節奏一塌糊塗,全程狂奔,生怕演員語速慢了讓觀眾捕捉到。臺詞裝的一塌糊塗,真以為個個物理碩士,不是物理碩士不配看是不是?沒有感情,全片唯一有感情的地方,就是男二最後的瀟灑一笑,總共一分鐘。噢,女主就是個工具人。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而太宰治笑著回應:你來了,說明你還是喜歡的。 我趕去電影院看《信條》了,說明我還是喜歡諾蘭的。但看完之後又必須承認,真的不喜歡。用故作諾蘭的方式來說:世界上有兩個諾蘭,一個是我基於其早期佳作如《追隨》《記憶碎片》再加酷炫預告片所腦補的諾蘭,一個是現實的諾蘭。從我的視點來看,仿佛一個潛力無限的童星長殘了。從物理學的視點來看,諾蘭的水平在開倒車。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而太宰治笑著回應:你來了,說明你還是喜歡的。 我趕去電影院看《信條》了,說明我還是喜歡諾蘭的。但看完之後又必須承認,真的不喜歡。用故作諾蘭的方式來說:世界上有兩個諾蘭,一個是我基於其早期佳作如《追隨》《記憶碎片》再加酷炫預告片所腦補的諾蘭,一個是現實的諾蘭。從我的視點來看,仿佛一個潛力無限的童星長殘了。從物理學的視點來看,諾蘭的水平在開倒車。
  • 諾蘭新作《信條》勸退觀眾:我看了場比加班還累的電影
    喜歡看《哈利波特》的小夥伴也能在電影裡找到他的身影。也有小夥伴拼命回憶,這些電影我都看過,為什麼看《信條》的時候,感覺自己失憶了。不要慌,亞洲人對歐美人臉盲,和歐美人對亞洲人臉盲是一樣的道理。這些電影菌除了《黑色黨徒》沒看過,其它的都看過也沒認出來。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為什麼說看不懂諾蘭的電影很正常?|克里斯多福·諾蘭|記憶碎片|盜...
    熱愛電影(Movies)的人都知道,諾蘭是最深愛電影(Cinema)的導演之一。他拿著裝滿茶水的保溫杯,拼盡全力,盡其所能,守護關於電影的一切。▲熱咖啡與熱茶,諾蘭永遠會選擇後者《信條》的檔期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沒能如諾蘭所願,在今年暑期上映。但是沒有人懷疑過,《信條》會在大銀幕上,率先亮相。諾蘭說過「電影院是我的家,是我的歸屬。」
  • 看完《信條》,我開始想念一個人
    看完《信條》,我開始想念一個人 2020-09-19 2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看完了《信條》,我總結了諾蘭在電影中喜歡使用的心理把戲
    一直以來,諾蘭對線性敘事沒什麼耐心,而是選擇分層的、交叉的故事,這些故事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情節。諾蘭的大多數電影都探討了重大的哲學概念,沒有一部電影試圖提供具體的答案。但無論他是在拍科幻小說、犯罪劇、超級英雄電影還是戰爭電影,諾蘭在他喜歡的主題上都非常一致。他最明顯的興趣之一是記憶和: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如何被破壞的,以及我們的記憶是如何塑造甚至創造我們認為的「現實」的。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信條》,諾蘭徹底「玩」砸了
    要說之前看諾蘭的電影,費點腦細胞是費點,但最終會被跌宕的劇情設計所折服,每次看完都想去看第二遍 但這次看完《信條》,在回家的路上我卻越想越氣!並不是在懷疑自己的智商,反倒是感到解脫,一種曾經自己「神化」過諾蘭的解脫,原來連諾蘭也有拍砸的時候。
  • 《信條》:我覺得諾蘭這次玩脫了
    號稱無一爛片的諾蘭又出新電影了,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蝙蝠俠》三部曲等,每一部都特別經典,從《盜版空間》和《星際穿越》開始,諾蘭就特別喜歡玩時間概念,不得不說,腦洞確實讓人佩服,這次的新片《信條》也是打著時間的概念,而且主題就是時間。
  • 諾蘭新片《信條》必須了解的13件事!看電影之前,先來做個預習
    逆轉而不是穿越近日諾蘭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談到:&34;逆轉時空這一個概念貫穿在劇情中,如果不是全程認真觀看並且思考,可能一個走神就會看不懂了,片中可能還會出現多條時間線重疊。該片的總預算超過了2.27億美元,這是諾蘭導演作品中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諾蘭曾在採訪中表示,這是他迄今最有野心的電影。
  • 諾蘭的《信條》觀後感
    真的是打起12分精神剛看完的首映,從電影院裡出來想說的第一句話卻是:「剛看完,我敢保證,以我目前的智商,再看三遍也看不懂。」
  • 看諾蘭新片《信條》前,你可能要做好這幾個心理準備
    ①提前上個廁所諾蘭的電影大多都挺長的,多數都要2個小時,《星際穿越》169分鐘,快逼近三小時,《盜夢空間》也是兩個半小時,《蝙蝠俠黑暗騎士》兩個半小時,《信條》也是兩個半小時。身體重要還是電影重要,我想你比誰都清楚。②一定首選IMax版很多人有個慣性思維,認為看IMax一定要選3D的,但其實並不是,至少諾蘭的電影不是這樣。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有的觀眾坦言自己相當專注地看完全片,但還是不太明白,需要二刷;有的觀眾表示,大概的原理懂了,但有些細節理解不到位;還有的觀眾說,「我的腦子覺得我看懂了,但是我沒法形容。」看電影不需要「硬核」知識「上蒼保佑,看三遍才懂,別成為好電影的標準。」看完《信條》,影評人韓浩月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曾拍攝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大片的諾蘭終於給觀眾呈上新作《信條》,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了。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