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信條》觀後感

2021-02-09 文科生V8V5

真的是打起12分精神剛看完的首映,從電影院裡出來想說的第一句話卻是:「剛看完,我敢保證,以我目前的智商,再看三遍也看不懂。」

今晚看之前我也大概過了一遍豆瓣上那些提前看了點映的專業影評人的短評,都是盛讚,但沒一個看懂的;就是覺得諾蘭牛逼,但是沒有一個捋清楚發生了什麼。。。

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我進電影院前還特意去麥當勞買了杯美式熱咖,就是為了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盡己所能捕捉到儘可能多的細節,以便能——看——懂——。

剛開始還不錯,能跟上,特工片嘛,為了接近BOSS搞了兩齣戲嘛,結果,我估摸可能是看到一半的時候,從飆車開始,對,你們也看了預告片哈,就是開寶馬在公路上追逐那場戲,我cao,就是從那裡開始到結束,我感覺我特麼像個白痴一樣,接下來那一個多小時就像嗑了藥一樣迷糊,無論我多麼給自己打氣,說「別急,穩住,認真點,你可以的」,但是,我真的還是不爭氣地完!完!全!全!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

你們知道看不懂的時候會怎麼樣嗎?——對,打瞌睡!尤其最後20分鐘,我已經開始分心環顧四周的人是不是都已經睡著了,結果——沒!有!,我擦,年輕人都挺能抗哈,只見一個個表情凝重,儘管看不懂但是仍然在掙扎的那種表情,你們懂嗎?就是那種拉不出屎,但是一直沒怪地球沒引力,反而還在暗暗使勁的那種表情,沒錯,就是那種表情

講真,你們也知道我是有上千部電影加持的電影愛好者嘛,之前最讓我懵逼的電影是林奇的《穆荷蘭大道》,好了,《信條》你贏了,今天開始你排第一哈。。。

諾蘭當年講平行宇宙、多時空重疊的《星際穿越》,我補一補物理知識,還是能搞明白講個啥故事。。。講時空loop的《恐怖遊輪》、《土拔鼠之日》和《原始碼》,我也明白邏輯上是可以像編程一樣進入到死循環。。。開頭即結尾的敘事技巧諾蘭也常用,之前就有《記憶碎片》。。。

可到了《信條》,這麼說吧,就算是給我們普及了詳細的觀影必備物理知識(比如熵增熵減是啥玩意兒),但由於我們不是周伯通,不會同時左右手互搏,我們也只能坐在電影院裡看個熱鬧,真飛機撞樓大場面,公路飆車狂踩油門開倒車666,女主1m+大長腿後座開童鎖,blah blah blah。。。但凡問到講了個什麼故事,故事情節是啥,呵呵,就當我沒看過哈,我買票過去睡個助眠覺來著哈。。。所以我覺得此片最牛逼的地方居然是那幫裝逼熬夜看首映想不帶痕跡劇透給朋友的孫子,這下就是把吃奶的力氣用出來,也就只能是個屁了。

我開始在猶豫要不要二刷。。。

小小鼓勵,大大努力

相關焦點

  • 「金剛狼」傑克曼的《信條》觀後感
    9月初,萬眾期待的諾蘭科幻大作《信條》正式上映了,配合著同期上映的老電影《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再次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諾蘭科幻熱」。不僅如此,在看完《信條》後,傑克曼還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更新了自己的觀後感:「如果你在大熒幕上欣賞了《信條》這部電影,那你一定是個幸運兒,這部電影簡直超乎我們的想像。」
  • 信條--觀後感
    那個世界與這個世界的你的區別就是你的祖父去世了。其實吧,我自己也想不太明白平行世界的邏輯到底是個啥,相對論真的是令人禿頭。同一時間點發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太多了,所以,回到過去改變歷史,產生蝴蝶效應,但結局其實是很難完完全全改變,有一種宿命感,這樣的理解會不會是:「那個世界與這個世界的你的區別就是你的祖父去世了。」的精髓?
  • 「金剛狼」休·傑克曼觀看《信條》後,發表了自己的觀後感
    在無數次的延遲之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終於登入了全球的各大影院和觀眾們見面。有趣的是,由於《信條》是最早上映的電影之一,許多演員也興致勃勃地跑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其中就包括了「金剛狼」的演員,休·傑克曼。這位演員看完了這部電影後,忍不住和觀眾們分享了一些關於這部電影的看法。
  • 「新影觀後感」《信條》燒腦又燒錢,不要試圖理解,只需要感受
    ,作為諾蘭指導的最新科幻燒腦力作《信條》已經上映一周。諾蘭執導科幻諜戰力作《信條》9月4日前幾天蛋殼君在電影院重看《1/2的魔法》(點擊瀏覽觀後感)時,深有體會。曾經疫情期間在家裡看這部影片是時其中的視覺和情感沒有觸動到的地方,在影院裡專注時觀影時全部都能夠觸及到內心,因此蛋殼評分可以提升到7.5分。《信條》同樣是需要在電影院才能感受效果的一部影片。
  • 《信條》原作,諾蘭靈感來源?
    最近的影院,堪稱是最強諾蘭月。《信條》,上映了。看完《信條》,觀後感都長這樣了 ↓那我們再回到晉級版的《信條》。我們來看看《信條》中大獎最關注的逆轉時空。
  • 為了拍攝信條,他炸了一架波音747!諾蘭新片Tenet觀後感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不願意重複自我,依舊願意挑戰規則,且永遠尊重觀眾。2、如果說有個諾蘭三部曲,那麼《信條》更像是上盡重樓後的返璞歸真。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定律)是初中物理知識,祖父悖論、莫比烏斯環更是各個科幻up主的老生常談,都沒什麼難理解的。若說時間線複雜,它還沒有《暗黑》複雜,即便與諾蘭自己的《記憶碎片》相比,也好理解多了。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好萊塢知名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電影作品《TENET信條》於9月4日,僅僅兩天時間票房就高達1.7億人民幣的亮眼票房,被視為全球電影產業救星,燒腦劇情更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讓人忍不住想進戲院一刷再刷。
  • 為了拍攝信條,他炸了一架波音747!諾蘭新片《Tenet》觀後感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不願意重複自我,依舊願意挑戰規則,且永遠尊重觀眾。2、如果說有個諾蘭三部曲,那麼《信條》更像是上盡重樓後的返璞歸真。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定律)是初中物理知識,祖父悖論、莫比烏斯環更是各個科幻up主的老生常談,都沒什麼難理解的。若說時間線複雜,它還沒有《暗黑》複雜,即便與諾蘭自己的《記憶碎片》相比,也好理解多了。
  • 《信條》熱映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憑藉一次次突破影迷想像和經驗的故事和畫面,20年來讓諾蘭成為極具個人風格,同時受到中國乃至全球影迷熱愛和追捧的英國導演。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改變與不變諾蘭變了。
  • 《信條》:諾蘭的把戲
    而就在這一片低迷之中,一劑強心針注入了世界電影市場和影迷們的心裡,這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這樣的感嘆,只是感覺諾蘭在玩弄故事的魔術這方面又精進了不少。熟悉諾蘭電影的人都知道,諾蘭最喜歡在電影中玩弄的就是「時間」的把戲。
  • 諾蘭談《信條》票房
    Nolan Variations)》的時候接受了洛杉磯時報的採訪,並談到了他對電影《信條》票房表現的看法。諾蘭表示對《信條》3.5億美元的票房表現感到興奮,但同時也對片方根據電影票房得出的結論感到擔憂。洛杉磯時報記者詢問了諾蘭與肖恩對電影業受到疫情影響的看法;諾蘭認為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他表示2019年是電影業最成功的歷史,他們賺了很多錢,但諾蘭來看,更重要的是:「我們所處的新現實是什麼?」
  • 《信條》成諾蘭一大敗筆,觀眾接受度實在太低,看完後懷疑智商
    ,這個分數可以說是高分了,但是對於諾蘭來說卻不是。《信條》對於諾蘭來說,無疑是最失敗的一部,評分最低,口碑也比較極端兩極化。每一部好的影片都會有一個主題,從而去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精彩的劇情,很明顯,《信條》的主題是時空穿越。但是諾蘭這次的時空穿越通過反向操作來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
  • 《信條》,諾蘭徹底「玩」砸了
    但這次看完《信條》,在回家的路上我卻越想越氣!並不是在懷疑自己的智商,反倒是感到解脫,一種曾經自己「神化」過諾蘭的解脫,原來連諾蘭也有拍砸的時候。這次看完《信條》,反倒是覺得動作戲保持了諾蘭一貫的水準,對於擁有「實拍狂魔」稱號的諾蘭來說
  • 信條:諾蘭的《想見你》
    看完《信條》,溫仔我產生了生理上的不適。頭暈然後頭痛,真實的生理反應。《信條》又再一次打破了我們的觀影體驗。諾蘭,除了《失眠症》這部個人最低分(7.5分,這也不算低了)以外,他被影迷成為活得足夠長,註定是要統治電影歷史榜單TOP250的男人。不管你關不關他,是不是他的狂熱影迷,他都主動是影史沒法繞開的導演。
  • 三設時空迷局:諾蘭的「信條」
    在洶湧疫情席捲全球之際,諾蘭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要關注影院一線工作人員生計的好萊塢大導演。他堅持2億美元投資的《信條》,一定要成為疫情暴發後,首批公映的A級大片——這針「行業興奮劑」必須由他的新片來完成注射。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信條》今日零點首映,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諾蘭變了,這一次他拍了一部「間諜片」。上映前,在介紹電影故事時,諾蘭曾神秘兮兮地說:「《信條》是一部間諜驚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電影裡,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位大導演努力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進行著糅合。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信條》夠諾蘭嗎?
    更特別的是,在《星際穿越》中為呈現出末世景觀的逼真效果,諾蘭曾扎紮實實種了3000畝的玉米地;同樣的,為了能夠達到更加完美的視效,諾蘭在《信條》中爆破了一架實物波音747飛機。仔細觀看,影片《信條》似乎還呼應了克里斯多福·諾蘭本人之前的諸多作品,比如, 《敦刻爾克》的戰爭場面、 《盜夢空間》的間諜片類型敘事,以及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的貝恩一樣戴著面具(面罩)執行任務的人。整體而言, 《信條》的各種設置都好似是為了給看過《致命威脅》和《記憶碎片》等電影的觀眾提供的又一次燒腦體驗,希望能給「諾蘭粉」們帶來與以往不同的震撼與思考。
  • 《信條》,大導演諾蘭的逆行
    這就是電影《信條》的起源。估計很多人看《信條》會覺得很不舒服,尤其是電影鐵桿迷的小資階級。只有男主和信條組織在默默的與其對抗。而且,除了幾個主角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是標籤化的政治角色,不僅全劇觀眾找不到一個可以帶入的角色,而且角色也都很不討喜,估計要不是諾蘭這個黃金招牌,早就撲街了。而且,諾蘭在電影裡面,又夾雜了太多現實社會中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