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運動,「沒有任何限制或妥協」

2020-12-22 熬豆娛樂Media

Tony Nourmand是老式電影海報的全球權威。憑藉20多年的媒體經驗,他最終在2010年創立了自己的出版社-Reel Art Press-託尼(Tony)是背後一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海報收藏背後的力量。他最新發行的《法國新浪潮:設計革命》深入研究了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運動之一。該綱要以設計師為中心,同樣由託尼(Tony)編輯,慶祝了20世紀下半葉海報畫家所接受的獨特才能。

隨著法國新浪潮電影院拒絕傳統的電影製作慣例而改變了電影界,受委託向公眾出售這些電影的設計師們同樣具有革命性。彌爾頓·格拉瑟(Milton Glaser),安德烈·弗朗索瓦(Andre Francois)和勒內·費拉奇(Rene Ferracci)等開創性設計師為該媒體做出了貢獻,他們的創作可以在新的304頁的簡編中看到。來自多個國家的特色海報,法國新浪潮也讚揚了一些流派的最知名的標題:讓-呂克·戈達爾的電影氣喘籲籲和樂Mepris,以及弗朗索瓦·特呂弗的華氏451度。

對於託尼來說,對電影類型的迷戀可以追溯到1989年,並且是巴黎之行。他以50法郎的價格為索夫·阿索特買了一張法國小海報。一年後的十年之交,他開始從事老式電影海報的製作。他擔任克裡斯蒂拍賣行(Christie's)的老式電影海報顧問,任職12年。然後,從90年代初開始,他開始了自己的作品收藏,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報,並在他每次去新的地方時都在他的收藏中添加了另一張海報。在出版界,他發現了足夠的機構來發表他的發現,這些機構很快成為暢銷書,使他幾乎可以發表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編輯

編輯

法國新潮:設計革命:奧弗·內格羅(Orfeu Negro,1959年),匈牙利,單頁LajosGrg

託尼告訴我們:「但是,在多年前的2009年,就在我們創辦Reel Art Press之前,我想寫一本關於法國新浪潮的書,以慶祝其成立50周年。但是我工作的所有出版商都沒有興趣。」 至此,託尼在機芯上的收藏已發展成為最全面的收藏。在隨後的幾年中,他決定出售自己的大量藏品並建立自己的出版社,因此,在法國新浪潮電影院成立60周年之際,託尼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出版這本書,他強調說:「沒有任何限制或妥協」。

儘管海報設計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但它們的外觀和感覺還是一樣現代。託尼說:「那是一個充滿創造力和創造力的時期,反映了那個時代。」 這些海報醒目地使用了方塊色,在視覺上具有爆炸性,突出了法國新浪潮電影院帶來的流行文化的重大變化。隨意組合的視覺元素暗示了電影的實驗編輯,總而言之,設計具有表達自由,引領了當今的當代圖形設計。

對於Tony來說,這些是一種特定設計所特有的品質,這是他的收藏中的一個亮點。這是克裡斯蒂安·布勞汀(Christian Broutin)為羅伯特·布雷森(Robert Bresson)1959年的電影《扒手》設計的小法國海報。託尼說:「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雜誌上看到了這張照片,這是我一直在積極尋找的海報。」 「直到我在巴黎找到少量的法國經銷商,並意識到這種設計並未用於主要活動之前,沒有任何法國經銷商曾見過或知道我在說什麼。它僅以小批量少量印刷以進行特殊篩選。這是我唯一掛在家裡的法國新浪潮海報。」

法國新浪潮畫廊:設計革命

編輯

編輯

Un Homme et une femme(1966),法國一組RenéFerracci

編輯

編輯

美國製造(1966年),義大利四張安吉洛·塞塞隆(Angelo Cesselon)

編輯

編輯

蘿拉(1961),波蘭一張Maciej Hibner

編輯

編輯

Le Testament d'Orphée(1960年),法國小版張Jean Cocteau

編輯

編輯

《 La Chinoise》(1967年),日本一張Awazu Kiyoshi

編輯

編輯

華氏451度(1966年),匈牙利單張GyrgyKemény

編輯

編輯

Deux ou trois選擇法國je sais d'elle(1967)法國單張RenéFerracci

編輯

編輯

阿爾法維爾(1965),阿根廷人一張皮諾·米拉斯(Pino Milas)

編輯

編輯

bout de souffle(1960年),法國半張,A風格,第一次印刷「 Godart」ClémentHurel

相關焦點

  • 沒有《電影手冊》的這場「宮鬥」,就不會有新浪潮運動
    他的真名叫莫裡斯·謝赫(外號大莫莫),他喜歡與大家保持神秘,故意給身邊的人放各種「假料」,以致於連他的母親甚至都不知道他是法國最知名的電影人之一。 作為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的重要旗手,與許多新浪潮導演一樣,侯麥首先也是一位重要的影評人。他也是從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電影雜誌之一的《電影手冊》裡走出來的,然而這點被許多人所忽略。
  • 法國新浪潮電影海報,半個世紀前的設計經典!
    他的最新作品《法國新浪潮:設計革命》深入研究了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運動之一。該作品以設計師為中心,由Tony編輯,旨在表彰20世紀下半葉海報藝術家的獨特才華。 法國新浪潮電影以其對傳統電影製作慣例的摒棄而對電影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受委託向公眾銷售這些電影的設計師們同樣具有革命性。
  • About * Film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談及世界電影史,人們第一個會想到的電影運動便是法國新浪潮運動,它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
  • 6部必看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帶你漫遊巴黎
    沒有任何電影運動能造成法國新浪潮這樣的深遠影響。這次運動最先由一本雜誌聚集起的年輕影評人發起,最終重新書寫了現代電影的定義。電影檔案收集者亨利·朗格盧瓦和影評人安德烈·巴贊是這一運動的領導。巴贊在1950年與人一同創辦了《電影手冊》(Cahiers du cinéma)雜誌,朗格盧瓦則與人共同建立了法國電影資料館,在巴黎舉行定期的觀映活動。
  • 法國電影新浪潮,永不停歇
    也就是在1958年巴贊去世後,新浪潮運動開始蓬勃興起。雖然巴贊沒有親眼見證法國新浪潮運動,但是他親手點燃了新浪潮運動的火把。巴贊去世當日,特呂弗恰巧拍攝完成了《四百擊》的第一組鏡頭。巴贊的電影理論或者說巴贊的電影思想來源有多種,既有天主教的家庭影響,有帕格森主義對生命的哲學性思考,從小對小動物細緻入微的觀察,也是解讀巴贊日後電影理論的鑰匙。
  • 十部電影認識英國新浪潮
    理察森的處女作體現了英國新浪潮的最基本原則。場景是英國新浪潮的基本元素,影片背景設置於一個工業城鎮(東米德蘭的德比),這裡的工人階級數量龐大。影片用實錄電影的方法刻畫了吉米和妻子之間以及階級之間的分歧,這種方法在新浪潮運動中屢見不鮮。儘管這部影片獲得了幾個獎項的提名——四個英國電影學院獎和一個金球獎(理察•伯頓獲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少婦怨》票房並不好。
  • 新浪潮電影女神逝世,法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
    雖然在很多國人心目中,安娜·卡裡娜不是最著名的法國女演員,但只要是新浪潮電影愛好者,就肯定不會忽視她。她是新浪潮導演戈達爾的繆斯女神,曾大量出演其作品,也曾在其他新浪潮導演作品中出演。戈達爾和卡裡娜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不太了解的小夥伴要問,到底什麼是新浪潮電影呢?
  • 頂上回顧|毛唯辛,從文學到電影一捷克60年代電影新浪潮運動
    我從2015年開始就在做一些中國獨立電影和實驗影像的放映活動,已經持續了一年時間,做了六個專場。基本都是國內的一些年輕藝術家和藝術家導演的作品。這次來因為時間的問題,也沒有準備太充分,所以基本上是把我自己的一些庫藏包括我對東歐電影的理解和大家做一個分享,主要講從文學到電影,捷克60年代新浪潮的運動。我,毛唯辛。這幾年的藝術工作基本上涉及行為、影像、繪畫和裝置。
  • 6部必看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帶你漫遊巴黎
    沒有任何電影運動能造成法國新浪潮這樣的深遠影響。這次運動最先由一本雜誌聚集起的年輕影評人發起,最終重新書寫了現代電影的定義。電影檔案收集者亨利·朗格盧瓦和影評人安德烈·巴贊是這一運動的領導。本片席捲了影壇,同時令法國新浪潮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電影話題。然而當戈達爾的《精疲力盡》在次年問世之後,新浪潮運動顯示出了不同的走向。戈達爾崇尚技術創新,而《四百擊》則可在某種程度上被看作20世紀40年代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在法國的新生。
  • 百大電影導演•迷人的法國新浪潮系列 l 亞青影會
    希區柯克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獨特、最具有個人魅力的大師之一了,而在希區柯克之後,在電影史上不容忽視的一股新生力量誕生了:法國新浪潮電影新浪潮與希區柯克希區柯克本人是新浪潮運動的簇擁者,而新浪潮導演第一人——弗朗索瓦·特呂弗——特別崇拜希區柯克
  • 看香港電影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很快對全世界產生影響,從德國到波蘭,從捷克斯洛伐克到美國都有青年影人效仿新浪潮,掀起了新電影運動。後來,這批年輕入不滿足於文字想像,親自動手拍攝電影。這些新浪潮的旗手們深受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提出「主觀的現實主義」口號,反對過去影片中的僵化狀態,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
  • 特呂弗與《四百下》:回望法國新浪潮運動
    1959年法國導演特呂弗拍出了自己的處女作《四百下》,以此為代表的法國新浪潮運動轟轟烈烈地進入了大眾視野。在1958—1962的短短五年時間內,至少有200名電影導演相繼推出了自己的處女作。作為世界電影的搖籃,要知道,從1895年,路易斯·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公開放映電影短片,直到新浪潮運動,讓法國再一次成為了全球電影人的目光聚集地。
  • 香港電影新浪潮?屬實可笑
    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源起是一班在電視臺出身,引進、學習國外的一些電影創作經驗、風格的年輕導演,拍攝的風格新穎的電影。『新浪潮電影』源自法國1958年末的電影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此被稱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 不為人知的韓國新浪潮電影,為什麼那麼重要?
    這是一代代韓國電影人努力累積的結果,向前可以追溯至 1980 年代晚期的新浪潮電影。本周的單讀 Pick,由電影愛好者小五推薦 7 部韓國新浪潮影單,他向我們介紹了一批開拓了本土電影環境的韓國導演及他們的作品,正是他們的探索奠定了韓國電影創作自由、關切現實的基礎。韓國新浪潮電影是韓國政治經濟變革時期的重要記錄者,更因為大膽的反思和批判,成為推動韓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 新浪潮崛起的時代,無可置疑是電影藝術的黃金歲月之一
    《法國新浪潮速寫》一文中曾寫道:「總覺得六十年代以後,電影就沒有年輕過」,新浪潮「將電影的青春少艾永恆地留了下來」。這種對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浪漫想像,所有喜愛新浪潮的影迷都能夠共鳴;杜魯福、高達、查布朗、伊力盧馬、華妲等新浪潮領軍人物的大名,似成了美好電影的代名詞。
  • 大島渚 日本新浪潮電影先鋒 速看秒刪
    當時「新浪潮運動」正在法國風起雲湧,文中採用了這一時髦詞彙,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視為「日本新浪潮」的「三傑」。「日本新浪潮」也因富有時代意義而被各大報章轉載。大島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鈴木清順、今村昌平、增村保造構成了日本新浪潮的主力陣容,因為這些年輕導演大多來自日本的同一家電影公司——松竹電影公司,於是「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
  • 新浪潮中的最有力的一擊
    1984年10月21日,法國電影界沉痛哀悼一位被癌症奪去生命的電影工作者,之後政府批准以近似最高的國葬禮儀來對待這位逝者。法國《電影手冊》上寫道「他的去世使電影失去了一個偉人,一個無法替代的偉人」,人們說他是「最能代表法國電影的一位重要導演」。此人便是弗朗索瓦.特呂弗(1932.2.6—1984.10.21)。2018年2月6日是這位法國電影導演86歲誕辰。
  • LA CAMERA-STYLO||法國新浪潮
    À bout de souffle(Breathless/精疲力盡), Jean-Luc Godard,1960La Nouvelle Vague(新浪潮)是1950s後期出現的法國藝術電影運動。作為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風潮之一,它反傳統敘事與電影製作手段,探索了剪輯 ,視覺呈現和敘事的新表達,經常使用紀錄片風格將客觀現實主義,主觀現實主義與作者自身的存在相結合。與主流電影相比明顯低成本,在敘事中更加意識流,實驗與先鋒。並且創作的電影主題經常與當時的社會與政治問題相關。
  • 10部必看新浪潮電影,讓你真正愛上巴黎
    ,雅克·裡維特(Jacques Rivette)以拍攝超長時長的電影而聞名,人們普遍認為他是新浪潮中最實驗性的導演之一。,但他在導演第三部電影中融入了許多關鍵性的社會運動元素。電影中主角Jules和Jim的故事跨越了25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期間和之後,故事發生在法國、奧地利和德國。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自由、忠誠和持久的愛情。除此之外,它的配樂會讓你為之傾倒。
  • 冰島電影新浪潮
    斬獲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的《公羊》導演格裡莫·哈克納爾森,將三部影片冠以「冰島電影新浪潮」(New Icelandic Wave)的稱號,宣告冰島電影的一種傾向。▲《處子之山》劇照《公羊》、《麻雀》、《處子之山》一舉奠定了「冰島電影新浪潮」的概念,在談及「冰島新浪潮」時,《公羊》導演格裡莫·哈克納爾森曾這樣進行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