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日綜日劇的時候,總是詫異怎麼能有這麼多不一樣甚至搞笑的姓氏?[松下、小泉]這些都很小清新的感覺,但[犬養、仙人掌、我孫子……]這些確定不是鬧著玩兒取的咩?
日本人的姓氏現約有17萬多種。但在明治維新之前,一般的日本百姓無權擁有姓氏,姓氏往往由天皇賞賜貴族、武士,朝廷不時加以甄別,以防一般百姓冒姓。
日本百姓一般是」諢名」之類的東西區別,以兄弟排行相稱,如太郎、二郎、三郎……一男、二男、三男等等。
那後來怎麼有那麼多姓氏來著?這就要說到幕府時代,土地、人口都由各地的將軍掌管,到了明治新政府收回權利後,做戶籍管理時發現:許多日本人無名無姓,那那那那麼多人都叫太郎、次郎的,還怎麼區分呀?
明治政府於1870年決定,一般老百姓可以擁有姓氏權,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於長期以來日本農工商已經習以為常了,響應號召的人並不多。明治政府不得不於1875年再次下令,強制要求必須有姓氏,否則受罰!
這樣一來普通老百姓急了,由於不識字一時也想不出合適的來,隨便就取個,或者請識文斷字的人給幫忙取一個,一般是請和尚、戶籍人員等,而這些原先有姓名特權的人由於心理多少有些不平衡,更可能是由於戶籍管理官員在登記戶口姓名時技窮而信口開河,於是出現了很多七奇奇怪怪的姓。
住家的周圍是稻田的農民就根據」田」的特徵讓他們姓田中、田邊、藤田、吉田,或野中、藤野什麼的;
家住河邊的就讓他姓河邊、河本、渡邊,或川上、川口、川端、川崎等;
如果住在山腳下,戶籍官就會建議說:」你就姓山本吧」。 如此,山上、山中、山下、山口,不一而足。
再如今日本人中姓」松下」、」松本」的,他老家的房子附近肯定有棵大松樹;此外,竹本、竹下、竹內、竹中、多木、芝木等也是按此理來命姓的。
擁有以下姓氏的日本人,如:東條、南條、北條、九條、十三條等姓,一看也就知道他們的祖先則可能是城市居民(町人),住在或東或西、或南或北的某條(如九、十三條)街上。
日本還有很多以職業為姓氏。 日本人姓」犬養」的,按漢語的意思似乎他們的家族都是」狗養的」,非常的粗俗,為何以此為姓? 實際上,」犬養」、」豬飼」姓的祖先可能是養狗、飼豬的。
不過,也可能沒有帶禮物孝敬管理戶籍官員,讓他起一個好聽的姓,戶籍官因此不喜歡他,心理罵他」狗養的」,欺負他沒文化,便在戶籍上也填寫上」犬養」二字。
再如」豬口」姓、」豬股」姓、」御手洗」(即廁所的意思)姓等,大概同出一路。 在古代社會,為了避免災難往往故意起一個骯髒的名字,這在日本(尤其阿伊努人中)和中國人都有此習慣。
還有些百姓登記戶籍時,報出生日後,因為沒有姓氏,戶籍官就順便把他的生日作為姓氏了。比如」八月一日」、」四月一日」等。
而」十七女十四男」、」數十萬人」等就無法想像了。 硬要加以推測可能是:該農民在報人口時,因他家有人」十七女十四男」,這個人口數便陰差陽錯地成為他家的姓氏。 」數十萬人」的姓氏如何產生的就要讓你自己想像了┓( ´∀` )┏
此外還有一些從外國傳入日本,或與外國關係很深的外來姓氏。其中大多數是從朝鮮以及中國傳播而來的,主要姓氏有大裡、長野、廣野、道田、大市、清水等。
日本一些姓氏是只有幾家人或者幾十個人的,比如「鼻毛」和「我孫子」。
「鼻毛」這個姓起源於日本大阪府大津市。一說是從「鬍鬚」變化而來,也有說法是有「邊緣」、「岬」的意思,也許這正是參照了特殊的地形條件 。
「我孫子」說法一:在日本最早的一部典籍《古事記》中,有這個地名,日語讀音跟「我孫子」一樣,現在東京附近也有一個我孫子市,時間長了,就都統一書寫為「我孫子」了;另一個說法是,古時候日本的外來人中來自印度支那的一支在當地土語中稱為「阿比那古古」。為表示對祖先的懷念,後人就稱當地為「阿比那古古」,即「我孫子」。
日本最古老的姓氏有四種,即:源、平、藤、橘,它們都是天皇的近親或權貴。它們後來分別衍生了:清和源氏、近江源氏、藤原氏、平清盛、平將門等姓氏,而僅藤原氏又衍生出:佐藤、伊藤、加藤等姓氏,像這種姓氏一直傳承下來的都是日本的老牌貴族。
最後再告訴大家一個趣聞:日本的三大姓是」鈴木」、」佐藤」、」田中」,一如中國的李、王、張。日本人的姓字數最少的如」一」和」乙」;最多的達7個字,甚至12個字。
看完這些放飛自我的日本姓,來聊聊你見過奇奇怪怪的日本姓吧~
或者你會給自己起個什麼優秀的日本名字捏?
(*文章整理源自視界奇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