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退行性病變,不僅多發於脊柱、肩、膝等部位的關節,踝關節也是重災區。" 近日,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貴山在今日頭條上說了一個接診的小故事,提醒大家,崴腳、骨折、久蹲,最傷踝關節!一時間很多人點讚,並評論如何保養踝關節,今天我們特地請李貴山主任來詳細科普一下。
原來李主任接診了一個患者,他表示經常有腳踝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的情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一檢查,是踝關節出了問題。李主任提醒,有些患者是因為年輕時腳踝曾經扭傷、崴傷,當時沒有重視,用幾張膏藥貼好了。雖然症狀消失了,但腳踝的韌帶可能已經斷裂,留下後遺症。
" 崴腳後一般受影響的是踝關節外側韌帶。如果韌帶受損,需要用支具固定,才能更好地恢復。" 李貴山主任說,韌帶對穩定關節非常重要,要是韌帶受損沒有及時治療,踝關節會出現慢性不穩,走路容易崴腳,長此以往,會加速關節退變,等年紀大了,出現關節老化、骨質增生等情況,最後會出現腳踝疼痛、腫脹。
另一種情況是踝關節骨折,可能引起創傷性關節炎,老了以後也會導致關節退變。他提醒,骨折後活動要儘早,但必須是在骨折足夠穩定性的前提下,前一個月以被動活動為主,之後兩三個月慢慢轉為主動鍛鍊,這個過程最好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
除了受傷導致的關節後遺症,不正確的姿勢也會影響踝關節健康。比如經常蹲著的人,踝關節各處承受的壓力不均衡,前方受到的壓力更大,軟骨容易退變。李貴山主任建議,工作如果需要長時間蹲著,每半小時起來活動一下,或者找個矮凳子,能坐的儘量別蹲。
踝關節的保養要從年輕時候做起,知道得太晚,已經開始關節痛的人怎麼辦?李貴山主任表示,要是站立或走路時出現踝關節痛,先到醫院評估一下關節情況,早期可以通過熱敷、理療消除炎症,改善症狀,還可以給關節加 " 潤滑劑 "。不過老年人很能熬,大部分人就醫時已經偏中後期了,軟骨剝脫得多,骨質增生明顯,只能通過手術把骨頭碎清理掉。
專題 # 華夏醫院集團
【來源:ZAKER貴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