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法國《世界報》組織評選1001-2000年間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出12位,蘇東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而我對蘇東坡的印象卻僅停留在幾首語文課本教授的詩詞以及眉州東坡小吃(東坡肉上)了,慚愧慚愧。
最近在讀名人傳記系列,讀完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以及央視2016年播出的6集紀錄片《蘇東坡》,才對這位11世紀的偉人有些許了解。如果要給他貼上一些標籤,那可就太多了:政治家、思想家(儒教、道教、佛教)、詩人、畫家、書法家、美食家、旅行家、農夫、工程師、釀酒師、醫生、手工達人(如:東坡鬥帽)、健身教練(瑜伽&養生)...從這些標籤可以看出,蘇東坡是一個極其熱愛生活的人,把自己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考慮到蘇東坡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在生活報之各種磨難之時,他卻仍然能夠懷揣著極大的熱情,不卑不亢,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這正是蘇東坡故事的迷人之處。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寫了三位名人:貝多芬、米開朗基羅、託爾斯泰,他們三位生活都經歷了巨大的磨難,羅曼羅蘭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告訴讀者生活處處充滿磨難,希望大家從這些"偉人"的經歷得到安慰。但蘇東坡卻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無論經歷什麼,他都享受人生中的每一刻。這種處世態度真是讓人敬佩。
在此回顧一下蘇東坡的一生。足跡遍布了大半個宋朝。
1037年蘇東坡出生在四川眉州,19歲第一次赴京趕考就得了第二名(其實應該是第一名)。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作為主考官,早已厭倦當今形式大於內容的詩文風格,蘇軾言之有物的文風讓其大為震驚,預言他就是今後的文壇領袖。當時的皇帝仁宗也開心的和自己的皇后說:"我今天為國家選中了兩位未來的宰相"(另一位是他的弟弟蘇子由)。但即便是未來的宰相人選,蘇東坡也只能從基層做起,先後在京都開封、鳳翔(今陝西寶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職,從判官做到了太守,幹到了42歲。對於未來的宰相人選,蘇東坡官場的發展不算順利,主要是因為其政見和當朝宰相王安石不一致受到排擠:王安石當時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發起了一場激進的"資本主義"變法,弄得司馬光、歐陽修這些老臣要麼辭官、要麼被貶。而蘇東波在基層看到了人民飽受新政之苦,作為一個耿直boy,在給皇上的奏摺以及平日詩文中,經常批評新政。後來這些文字被御史當做材料,對其來了一次清算,史稱「烏臺詩案」。蘇東坡因此被關押了130天,他一度以為自己要被判死刑,好在眾人求情,才換來被貶黃州。
被貶黃州(今屬黃岡)。一百多天的牢獄之災,成為了蘇東坡的精神煉獄,讓他重新思考人生,發現新的人生境界。他原來認為寫詩詞應該考慮國家江山社稷,"至君堯舜",而今他轉變為"聊從造物遊",踏實的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剛到黃州,他要來城東邊的一塊廢棄的軍營地,當起農夫,他把這塊地命名為「東坡」。從此"蘇軾"變成了"蘇東坡",他的人生真正的開始了。在黃州,他和當地人民打成一片:市場上的小商販、農民、名妓、高僧,他常邀請一些陌生人講他們的故事,擁有形形色色的朋友。正如他自己所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認」。在黃州,他寫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詩篇,《定風波》、《大江東去》、前後《赤壁賦》、《記承天詩夜遊》..他的文風也由諷刺、犀利、緊張與憤怒轉變為光輝溫暖、親切寬和。從《定風波》這首詩便可窺見一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竹杖芒鞋輕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被貶惠州。在黃州呆了5年後,宋神宗駕崩,仁宗即位,高太后聽證。這位高太后執政近10年,被譽為「女中堯舜」。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舊黨重新掌權,蘇東坡的仕途迎來轉機。1085年(48歲)他遷到常州、再到登州(蓬萊)、最後重回京都,從禮部侍郎、翰林學士一路晉升到知禮部貢舉,為皇帝擬聖旨,離宰相僅一步之遙,眼看就要兌現眾人對自己做宰相的期望了。但看到舊黨掌權後的腐行為,和新黨並無不同,便主動要求外調,遠離政治旋渦之中。1089年,蘇東坡再任杭州,為官期間辦了不少民生工程,比如修西堤、辦公益醫院,這讓我想到了富蘭克林。1093年(56歲),高太后病逝,哲宗上位,新黨再次掌權,蘇東坡再次被貶,這一次是遙遠的嶺南之地-廣東惠州。如今的蘇東波,面對何等處境都坦然自若。他心想自己以第一個犧牲者的身份,橫越中國南部巍峨雄偉的山脈,受難之中居然有一份卓爾不群的優越感。這真是極致的樂天派啊!在惠州,蘇東坡發現當地沒有賣酒的,便自己學著釀酒。蘇東坡喜歡自己設計房子,他選擇了河邊一座小山的山頂蓋房子,北望可見河上風光。在空地上種上橘子樹、柚子樹、荔枝樹、楊梅樹...房子上梁時他寫的詩,描寫了從房子各方面可以看到的景色。他把建的房子命名為「仙鶴居」,原本是被貶來受罪的,居然又一次被他過成了「神仙生活」,新黨知道後很不高興,於是頒發了新的貶謫令。
被貶儋州(今屬海南)。宋朝時,海南島可不像今天一樣是度假聖地,海南島根本不適於人居住,當地也幾乎沒有漢人。當時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輕一級的罪行。蘇東坡心想自己60歲的高齡,被貶到這種不毛之地,朝廷就沒想著他活著出去了。他決定一到海南島就給自己選一塊墓地,打好棺材。蘇東坡自己的詩句裡描述:「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但即使這樣,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態度,決不許他失去人生的快樂。沒有分配房子?他就自己蓋。島上沒有好墨水?他就自己墨。沒有朋友一起消磨時光?他就和兒子一起繼續為四書五經做註解。海南島是文化荒漠?他就在這裡辦學堂,帶出了海南的第一個進士。
可以想像,即使把蘇東坡貶到再黑暗的地方,他也能用自己豐富的學識、樂天的性格、善良,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周圍的大地和人民。1101年8月,蘇東坡病逝,他在幾個月之前用一首詩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多麼豁達!在縱覽自己一生的時候,蘇東坡最驕傲的不是自己在政壇曾位居高位、文壇當之無愧的首席,而是自己三次被貶時的經歷。我想他是驕傲於自己面對被貶時的人生態度,沒有自怨自艾,坦然面對,認真生活,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所建樹。是啊,我們無法選擇生活會給我們帶來什麼,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生活的態度,無論什麼,都是好的。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