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號上午11:11,中央電視臺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任魯豫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文稱:
[cp]「2018年的大年三十,她對著老彭的遺像說,老彭,晚上咱倆一起看春晚。」
看這本書,我的眼淚常在打轉。
臺裡一次特別節目,紀念敦煌第一代守護者常書鴻先生,我有幸見到樊錦詩院長,內心充滿了敬仰!
我參與主持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晚會《我們的四十年》,當我說完最後一句話,場燈亮起,我一眼就看到了臺下樸素的敦煌女兒——樊錦詩院長,心中為之一暖。
昨天買來這本書,今日讀畢,深受教育。正是一代又一代擁有著:堅守大漠、勇於擔當、甘於奉獻、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守護者們,才有這人類文明——莫高窟的熠熠生輝!致敬、學習![/cp]
與此同時,任魯豫還曬出了一張《我心歸處是敦煌》的封面照片。
《我心歸處是敦煌》是2019年10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是「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的一部自傳,這本書以自傳的方式,講述了樊錦詩一生敦煌的事跡。從一開始到敦煌實習,到畢業被分配到敦煌,最後帶著最初的使命永久堅守在乾旱大漠,與千年莫高窟相廝守,這本書獨家收錄了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資料,展現這位傳奇女性50多年堅守大漠、守護敦煌、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的動人故事,展現她的事業與愛情、困境與堅守,解讀敦煌藝術崇高之美,披露莫高窟「申遺」及「數字敦煌」背後的故事。
該書最為感人的還有主人公的愛人彭金章拋下一切,來到她的身邊,陪著她,守著她,給了她精神上最大的安慰與支持。難怪樊錦詩說:「如果沒有老彭,我不可能撐得下去。」當一個女人選擇了守護一生的事業時,另一半的理解與扶持是她最大的支撐 。所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的現代人,常常唏噓精神空虛,一來難以找到喜歡並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工作,看來,找到一個精神伴侶本身就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我們常常羨慕王小波與李銀河,錢鍾書與楊絳,不就是因為他們彼此相互理解、靈魂契合嗎?
任魯豫在一口氣讀完這本書之後,看到樊錦詩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十分感動,說「看這本書,我的眼淚常在打轉。」其實,任魯豫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從河南衛視一路走來,到西部頻道,到央視音樂頻道,最後又走上了春晚舞臺,對於主持事業的熱愛,他這些年一直沒有減少,相反卻是更加努力地去探索進取,也讓觀眾朋友們看到了一個不斷成熟、不斷進步的央視綜藝一哥。
周末的時光,任魯豫以書為伴,且看到好書的時候還不往給網友們分享,真的是既有生活的品味,也有滿滿的正能量。
看到任魯豫周末在家讀書真性情的一面,喜歡任魯豫的粉絲們紛紛留言,為其打call:
從青春到白髮,根入石窟蟠,2019的感動中國中了解到樊錦詩院長,真的讓人肅然起敬,總有一群很偉大的人在激勵鞭策我們。時常夢到自己在山區支教,醒來往往感嘆良多……
疫情期間看了這本書,發自內心的向樊老致敬,作為青年一代,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太多太多[加油]
謝謝魯豫哥的推薦一定要看看樊院長的作品
看到這裡,不禁感嘆,正所謂:
周末讀好書,
內心有感觸。
生活好品味,
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