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原名弗裡德裡克・弗朗齊歇克・蕭邦,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生平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曲、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的有《離別》、《革命》,還有4部諧謔曲、以及3部鋼琴奏鳴曲,差不多共32首多夜曲等。蕭邦一生中創作的作品大多數都為鋼琴曲,所以被譽為「鋼琴詩人」。 他利用鋼琴音樂延音踏板的技術革新,創作了大量獨具鋼琴特色的作品。蕭邦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感,所創作的馬祖卡舞曲、波洛奈茲舞曲和前奏曲融入了波蘭民間音樂的節奏與和聲色彩。他的作品常具有抒情、生動、華美的特點。
一、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演奏技巧
接觸到這首練習曲時,便知道它是蕭邦的作品,此曲創作於1831年9月,大多數的練習曲都只是練習手指的技巧的問題,但是這一首十分特別,全曲旋律聽起來就像是一首樂曲,這首練習曲之所以被命名為「革命」是因為華沙革命的失敗,整個曲子激情昂揚表現出來悲傷與憤怒。
一般來說,練習曲是訓練技巧的一種演奏方式,並沒有一些情緒與故事,但是蕭邦的練習曲卻都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譬如:革命,東風,激流。他們的感覺其實就跟樂曲一樣,甚至於比樂曲更加的能打動人心,不是太長也不是太短,恰到好處。有一位作家曾說過:蕭邦的練習曲十分適合用來開展音樂會,這就是蕭邦的特色之一,
不管是哪首曲子,我們要了解分析它,如何把它彈奏到最圓滿,這都得先走進作者的心靈,去了解他的經歷,分析他的心理,這樣才能夠把曲子演繹得有聲有色。
蕭邦在1830年11月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離開了自己的祖國,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波蘭的華沙革命開始了,蕭邦聽說這個消息後,心裡十分激動,因為這個時候他並不能與國人並肩作戰。十個月的華沙革命,最終,華沙還是淪陷了。蕭邦在回波蘭的途中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的時候,心碎了。他獨自一人找了家住所居住了下來,悲傷,憤怒佔據了他整個心,躺在床上,蕭邦的腦海裡面全都是戰爭,炮火連綿,硝煙瀰漫,倒在血泊裡面的戰士,還有淪陷的華沙,這些場景在他的腦海裡面久久不能散去。憤恨之際,拿起筆寫下自己的心聲,日記裡記錄著他腦海裡揮散不去的和心裡難以抒發的,他嘴上念著:波蘭不會亡,絕對不會。「革命」就是在這個時候寫出來的,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在音符上,於是這首歌的旋律十分狂熱,激烈,具有超強的爆發力,由弱及強,由強又弱,起伏十分明顯,整首曲子充滿了英雄歸來的氣勢與戰馬在戰爭中的激烈搏鬥的感覺。這首曲子的中心就是華沙淪陷後仍然不屈不撓的思想情感。
這首曲子一共有84小節,其中1-9小節為開頭,76-84為尾聲。此曲的開頭是以一個不和諧的七和弦開始的,構成了一幅革命軍英勇衝鋒的激烈場面,後左手迅速彈出一系列猶如洶湧波濤的下行音階,如大海之波濤,洶湧澎湃,勢不可擋,右手的主旋律全是七和弦,彈下去時乾淨利落,沉穩而有力,配合起來十分的有激情與爆發力。一大片的附點,彈出來的時候感覺到的是戰場上英雄那富有思考的戰場戰略,不是一下子爆發,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斬釘截鐵。左手的一連串音符彈時十分迅速,像傾盆大雨一般起伏,這開頭也稱之為引子,大家都有注意到前面九個小節,每兩小節都有一條很長的圓滑線連起來,這裡的節奏很迅速,是有韻律一氣呵成的,彈出來是迅速圓滑連貫的。且都是強弱,強弱的感覺。彈好左手的第一拍與第三拍的第一個音,這裡需要的是強有力的節奏,強弱十分重要,要彈出起伏的味道。81小節極具爆發力的下行音階齊奏走句被打斷,最後以四個強力度和弦終止。尾聲中的最後一個小節,也就是第84小節,最後的和弦落下去,是手指貼著琴鍵彈下去,沉穩有力而意味深長的收尾,似乎也感覺到了作者的嘆息與堅信國能復興的信心。
過了1-9小節後就到了主題了,所以本曲的主題有18個小節,由第10小節開始就已經正式進入主題,所以說此曲的10-28小節全是主題的呈現,重複結構的單樂段,第九小節強,第十小節又弱了下去,第十一小節強,第十二小節又弱了下去,這個強弱差距不能太大,否則聽起來就會不和諧,這個要自己去把握。第20小節又是重複,但到了這裡是P,弱開頭,漸強,更強。以APPASSIONATO富有激情的旋律進行著,調性由c小調轉為C大調,然後又轉為F大調繼而又轉為C大調最後又回到c小調,這種調的轉換恰如戰場上的勝利與失敗,正是因為這樣,也說明了蕭邦對波蘭的信心,對革命成功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社會殘酷的無可奈何。後又由APPASSIONATO轉為SOTTO VOCE好像低聲哭訴,仿佛看見了一幅戰爭艱苦的畫面,接著又以STRETTO緊湊的半音階將情緒推向高潮。
中部,開放的展開性。由29-48小節,主題核心全在G,D,F等,一點點的加強,裡面大量出現cresc這個音樂術語,所以從29小節一直到48小節,是在由弱不斷的加強,直到主題的再現變奏。直到三十七小節出現了整個樂曲第一個最高點。
主題的變奏自50小節開始,演奏越加激烈,在主調上做裝飾變奏,然後以十二小節開始擴充音調在不同調性上面模進。然後左手迅速彈奏一直到第75小節,這個過程具有極大的張力。
在最後幾小節呈現出的旋律,自信堅定的形象又出現在觀眾眼前,進一步點明中心的戰爭並未結束,勝利是屬于波蘭人命的,勝利屬於光明而並不屬於黑暗勢力。
二、蕭邦革命練習曲彈奏的心靈感受
1、作品與靈魂的相結合
曾看過一本書上面寫道,蕭邦把他的音樂和整顆心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自己的祖國,他曾寫到:我願讓我的作品成為戰歌。其實,一件藝術品的最高境界便是藝術與情感的結合,蕭邦之所以偉大,他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的深得人心,便是因為他把作品與情感相結合,這樣創造出來的藝術品便仿佛一個活靈活現的人,有血有肉有靈魂,更能夠打動人心。
鋼琴作品的理解最終要回歸於演奏,這首革命練習曲有著故事,有著十分深刻的內涵,要了解分析這些,就要去理解蕭邦的為人,進入蕭邦的內心世界去體會蕭邦的理解,所以要去看和了解許多蕭邦的書籍,革命只是蕭邦的愛國作品之一,他的大多數曲子都有著濃烈的愛國風採,他的愛國主義和他的浪漫主義相結合,就造就了曲子的輝煌,這首曲子就是蕭邦的真實情感的流露,他的愛國主義確立了他的創作方向。由此可見,要想把一個作品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觀眾的眼中,那就要給作品注入感情。
2、用心彈琴,感受音樂
別人每天僅僅只花兩個小時練習卻比你整天的坐琴房練習成效更好,這是為什麼呢?之一,是方法不對,所以效率低。之二,便是沒有專心,專心的幹一件事,比起你不專心做一件事的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你在練琴的同時,一定不能是像在完成任務似的,而是要時時刻刻得去保持興趣,即使沒有,也要去想辦法讓自己有興趣。之三:沒有目標,練琴是為了什麼,為了讓大家欣賞到音樂的悅耳,音樂的動聽,音樂的震撼人心,你只有定一個個短期目標一一去實現後,才可能完成一個演奏方面的大目標,這樣做的目的是社麼?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目標完成後,也會越來越有成就感,這就是目標的重要性,而不是完成任務似的,要用心去彈琴,感受音樂。
有時候,你花了時間,摸譜子的效率也有,但是你感覺練琴很累,手指很累,練得十分力不從心,覺得有些自己明白的,但是手指彈不出想要的感覺。沒錯,這些就是基本功太弱了,哈農,平均律,音階,299,莫什科夫斯基的練習曲,你練得多,效果就會很不一樣了,差距大,感覺也大,所以說,基本功是無比重要的。
音樂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感受,無法想像沒有音樂,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憂傷的音樂能夠給人帶來悲傷的回憶從而引起共鳴,快樂的音樂能夠把人從痛苦的事情裡面拉出來重獲自信。學習音樂可以讓人更加的思路清晰,更加容易專心做事,生活的其他反方面也能夠處理的更好,面對壓力,音樂也能有舒緩壓力的功效,這只是音樂的功效,演奏音樂更能夠讓人在煩躁的時候鎮定下來。當你演奏時,你會發現鋼琴的聲音是如此的清脆動聽,走進作者創作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音樂的世界是如此的奇妙。
新的一年到了
我們會繼續建設好公眾號
以及各類古典音樂微信群
與大家一起生活在古典音樂中
免費申請巴赫音樂欣賞群
讓聆聽巴赫變成美好生活
還可加入古典音樂分享群
群裡每天分享音樂與資料
掃描下方圖片微信二維碼即可申請
助手72小時內會通過申請
如果沒有通過可再次申請
通過微信後務必耐心等待
元旦後開設蕭邦莫扎特群
你為何要申請巴赫音樂微信群?
巴赫創作音樂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每個人的成為孤獨聆聽者?還是通過音樂讓人們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並不複雜——那就是通過巴赫的音樂,讓古典音樂把人團聚在一起,然後一起慢慢成長,不斷學習古典音樂知識,讓每日聆聽變成一種習慣的美好生活方式。我們的巴赫群正在開設巴赫1000計劃,在未來1000天免費帶大家欣賞巴赫作品、分享相關研究資料!除此以外,申請巴赫群的所有朋友,都有機會加入古典音樂群,以及未來建設的蕭邦、莫扎特等群!
古典音樂微信群日常導賞計劃
1、巴赫欣賞計劃(古典音樂群,2月以創意曲為主,同步到巴赫群)
2、蕭邦欣賞計劃(古典音樂群,2月以前奏曲為主,同步到蕭邦群)
3、紀念日欣賞計劃(每天出生、過世的音樂家)
4、唱片推薦計劃(推薦古典音樂唱片,同步唱片群)
5、優秀電影推薦計劃(推薦優秀電影,同步到電影群)
6、講座視頻推薦計劃(推薦各類有價值的講座)
7、每天一副繪畫作品(介紹中外繪畫、建築作品)
8、古典音樂圖書導讀(介紹古典音樂圖書,同步到人文講座群)
9、音樂名言與術語計劃(推薦音樂名言、術語,同步到名言與與術語群)
10、電影配樂欣賞計劃(介紹100位電影配樂大師,同步電影與配樂群)
11、文史哲著作導讀計劃(介紹人文思想、圖書,同步到人文講座群)
12、古典音樂夜談計劃(與大家分享音樂故事、生活感悟等心靈雞湯)
13、陸續增加更多項目,歡迎諸位朋友獻計獻策,也歡迎大家報名擔任不同項目課代表。
附則:本分享活動一切免費,解釋權歸屬本公眾號。以上0-3位每天常規項目,4-11,每天選擇4-5條進行分享。
貝多芬音樂欣賞指南
「力量」——貝多芬音樂的象徵!
一個生命浸透貝多芬精神的人
貝多芬晚期作品何以不同凡響?
貝多芬一生最匱乏的是什麼?
《第五鋼琴協奏曲》的雙重幻想
談《克萊默版貝多芬協奏曲》
關於貝多芬你不知道的17件事
傅雷簡評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為何拒絕了海頓的要求?
《致愛麗絲》到底是獻給誰的?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完全賞析
紀念富特文格勒丨談貝多芬交響曲
她彈出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貝多芬
一口氣聽完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
普通樂迷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入門
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
為什麼貝多芬的畫像總是面帶怒容?
「古爾德先生,你確實質疑貝多芬!」
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欣賞指南
讀圖志丨可惜貝多芬長得不像他爺爺
貝多芬是我們必須攀登的珠穆朗瑪峰
立秋時節來聽《「田園」鋼琴奏鳴曲》
彼岸的原光丨《第32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1806年丨聆聽「柔美三巨著」
「從來沒有讀過歌德,怎麼彈好貝多芬?」
莫扎特音樂欣賞指南
戀愛中的莫扎特
淚如泉湧的莫扎特
上帝派來的莫扎特
傅雷與傅聰談莫扎特
莫扎特真的很窮嗎?
電影中的莫扎特歌劇
傅雷丨莫扎特的藝術人生
莫扎特一生真正愛過的女人
「你愛我嗎?」莫扎特問父親。
莫扎特書信丨永久恬靜的泉源
《安魂曲》「痛哭之日」的特點
莫扎特《安魂曲》詳細分析
陳丹青丨不強迫孩子聽莫扎特
那些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大師們
楊燕迪丨六個層面解讀莫扎特
莫扎特、舒伯特都曾為錢發愁
莫扎特唯一談到哲學與死亡的信
解讀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
莫扎特精神與《肖申克的救贖》
「我的舌頭已經嘗到了死的滋味」
莫扎特為何不當面表揚貝多芬?
如何安慰短暫又痛苦的塵世生命
愛因斯坦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
古典音樂紀錄片丨莫扎特(上、下)
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
他說:「莫扎特就是我們的太陽!」
電影中的莫扎特丨讓子彈飛丨走出非洲
楊燕迪丨莫扎特的兩個深層人文向度
「莫扎特的死與其說太早了不如說太晚」?
哪怕是最複雜的時候, 也顯得那樣簡樸
「我唯一的目的是儘量掙錢,越多越好!」
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
莫扎特的沉思丨他的奏鳴曲各不相同
欣賞莫扎特音樂的最佳時間和地點吧!
時而陰霾的天空中,一抹明媚可親的光線
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參觀薩爾茨堡註定要下雨,是因為莫扎特?
莫扎特說:「人心高貴,也可以成為貴族!」
「世上最可貴的是時間,最奢靡的是揮霍時光」
「莫扎特對孩童太容易,對音樂家太困難。」
貝多芬音樂演奏指南
貝多芬與鋼琴踏板
貝多芬與鋼琴藝術
有關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論貝多芬和聲的主要特徵
郎朗丨貝多芬奏鳴曲的秘密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
從音樂思想角度理解貝多芬
紀念貝多芬丨鋼琴奏鳴曲導論
貝多芬音樂中幽默因素的運用
貝多芬的音樂風格與音樂精神
《告別》奏鳴曲的分析與演奏
論當代貝多芬演奏中踏板的使用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貝多芬晚期奏鳴曲演奏技巧指南
《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創作成因
什麼是奏鳴曲式丨莫扎特和貝多芬
趙曉生解讀貝多芬奏鳴曲系列(一)
趙曉生解讀貝多芬奏鳴曲系列(二)
貝多芬最後三部鋼琴奏鳴曲導聆(一)
巴赫音樂欣賞指南
論巴赫音樂的精髓
巴赫的理智與柔情
巴赫《馬太受難曲》
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
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
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
為何練巴赫很容易取暖
周海宏沒有聽到朱曉玫
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
如何演奏巴赫《英國組曲》
如何彈好巴赫《創意曲集》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淺談
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
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
「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如何體現巴赫演奏的「中庸」風格
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
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演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有感
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
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史懷哲與巴赫丨音樂中的詩人和畫家
從巴赫本身出發,表達作品內在情感;
席夫談巴赫丨我很少選擇偏激的速度
演奏巴赫復調鋼琴作品的八點要求;
《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鳴曲》詮釋
我為什麼不喜歡朱曉玫的《哥德堡》
聽周海宏、陸倍文談朱曉玫之後談朱曉玫
巴赫平均律最後一首(前奏曲的音樂美)
「巴赫的音樂就像永恆的和諧正與自己對話」
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
巴赫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
你也是從這兩首小步舞曲開始聽巴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