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Chopin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
蕭邦是第一位將練習曲這個音樂體裁作為音樂會演奏曲目出現的作曲家。
蕭邦練習曲的創作從1829- 1839年曆經10年。他的音樂創作與19世紀上半葉波蘭特定的歷史社會境況和社會心理有著深刻聯繫。1829 年,蕭邦從華沙音樂學院畢業,此時波蘭民族鬥爭運動正在走向高潮,如火如荼的民族運動培育了蕭邦的民族感情愛國熱忱。在此後的10 年中,蕭邦經歷了與故鄉、親人的離別,在巴黎嶄露頭角,感情受挫,與喬治桑戀愛,健康惡化等一系人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在他的練習曲中,有憂鬱的感傷,激情的迸發,憂慮哀思的沉鬱,也有堅強剛毅的不屈。
在創作手法上,蕭邦練習曲讓聽眾從車爾尼、克萊門蒂等作曲家傳統的練習曲之下解放出來,聽到了光彩奪目的創新。他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即使是練習曲,其音樂形象也讓聽眾遐想不已。聽他的作品,似乎從每一個音符中都能看到波蘭民族性的身影。他精心地編織了各種更具難度、深度及更為新穎的技巧,並在每一個練習曲裡面嵌入一個個性鮮明、充滿靈氣的主導樂思作為其主線,從而使他的練習曲在技術和音樂上具有極高的欣賞與練習價值。蕭邦作為一位鋼琴詩人,他的練習曲純粹為鋼琴而作,優雅而且細膩。另外,在篇幅上,蕭邦練習曲在音樂上幾乎都是一氣呵成,要求音樂家的氣息綿長而有彈性,內心的氣息應該是長線條的,隨著旋律線的發展來呼吸、換氣、漸強或漸弱,這是演奏浪漫主義時期作品的一大基本要求。
蕭邦練習曲OP10,NO5 ,俗稱黑鍵練習曲。由於絕大多數的音都出現在黑鍵上,故習慣稱之為「黑鍵練習曲」。
在這支曲子裡,蕭邦是第一次嘗試性的、用有明確練習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題交給左手,而讓右手持續地彈奏特定的練習音型(Etude-figure)好像是對主題進行註解。它給以後一些練習曲的發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演奏解析
(1)開頭部分,右手在高音區,指尖觸鍵短促而輕巧,聲音似珠落玉盤一般。進去歌唱性段落時(如第17——48小節),除手指運動外,手腕和手臂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手臂則負責肩部力量傳遞到指尖,將音樂推向高潮的漸強過程中,大臂的作用是尤為重要的。右手的跑動需要單獨練習,可作貼鍵練習和連奏練習兩種。貼鍵練習加強指尖快去觸鍵的感覺,連奏要注意用心去體會臂力重心的轉移,大臂始終保持通暢,讓力量從一個手指轉移到下一個手指,儘量連接好。必須將手指尖與臂力相結合,才能發出既清晰又通透的聲音。
23——26小節,右手在兩個八度之間來回運動,手掌重複著「打開——手攏——打開」的動作。要很短並富有彈性,大指和小指正好是一高一低兩個支點,有備而彈。手腕不要太低,能更好的帶動手指跑動。
第41——48小節,這裡的右手是很容易漏音的地方,彈奏時要儘量連奏,讓手指尖躺平一些,注意聽到每個小節的高音點,小指下鍵長一些,深一些,第45小節至第48小節的開始,4指和5指擔任了將音學推向高潮的重任,它們需要單獨練習,兩個手指要連接好,用臂力幫幫忙。樂曲最後的八度下行也是一個難點,手腕彈性非常好的人,可以利用手腕來彈跳,用小臂動作來彈奏這一串八度下行,用漸強的幅度來練習,以便保證彈到最後的聲音不發虛或漏空。
(2)第1——16小節,左手的跳音輕快,右手在高音區跑動,音樂明亮。
第17——40小節,使音樂的歌唱性不斷地加強加深,直至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41——48小節,過渡段,左手是歌唱性旋律,要突出,音樂情緒安靜。最後兩個段落的性格活潑。
第49——66小節再現;第67小節——結束,結束部分。隨著音樂的不斷變化,右手的觸鍵也要及時的調整。
郎朗示範蕭邦《黑鍵練習曲》
(人人愛樂APP是一款網際網路+藝術資源整合的教育類APP,以供學習者和愛好者欣賞、學習為目的,人人愛樂還將整合與藝術產業相關的所有資源,如:音樂活動資源、專家資源、留學招生、包裝策劃、宣傳推廣等,成為行業內交流、學習、賞析、應用、資源對接及群體交互的一站式藝術全類資源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