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為什麼蕭邦練習曲非彈不可?(石叔誠)

2020-12-23 鋼琴名師苑

選自《音樂周報》

技術是彈鋼琴的本錢,為此人人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勞動在練習曲上。大家都知道,除了被採用最多、大概也是寫得最多的車爾尼外,還有克萊門蒂、克拉莫、莫舍列斯、莫什科夫斯基、蕭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馬尼諾夫、斯克裡亞賓都寫了大量的練習曲,此外如聖-桑、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巴託克、利蓋蒂等人的練習曲也很著名。

那麼為什麼我要專門談蕭邦的練習曲呢?

19世紀上半葉,正是鋼琴這個樂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不斷改進完善,走向「王位」之時。老天的安排,兩位對鋼琴藝術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師應運而生了。蕭邦生於1810年,李斯特生於1811年,他們既是鋼琴演奏家,也是作曲家,過人的天賦和才華將鋼琴的藝術表現力推向了幾近極致,同時也將鋼琴的演奏技術擴充和發展到幾近極致。為了開發和獲取掌控這個具備無限可能性的樂器,他們二人不約而同地創作了一系列可稱為經典的練習曲。

同樣都是練習曲,但二人所走的道路卻迥然不同。將他們練習曲的樂譜打開,其中的差別便可一目了然。

蕭邦的練習曲每首從頭至尾基本上都是一個同樣的織體,與其前輩的練習曲一脈相承。而李斯特的練習曲則更像一首樂曲,雖然「技術課題」明確,卻總會發展變奏(只有少數例外,如《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的第四首)。

如果從藝術上的大膽「破舊立新」上說,顯然李斯特的步子走得大,並直接引導了後世的作曲家延續此路繼續前進(如拉赫馬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但對於我們現在談論的技術話題,我要選擇以蕭邦為例。

且不說蕭邦同樣將已被稱為「枯燥」的練習曲寫成藝術品,僅就其全面開拓肢體的技能,系統訓練彈奏者的運動機能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以往的練習曲。這種高度藝術性與高度技巧性的完美結合,恐怕也只有蕭邦才能做到,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時至今日,想必沒有哪個鋼琴家沒有通過彈奏蕭邦的練習曲獲益,也大概不會有人反對我的一個觀點:其他人的練習曲可以選彈,而蕭邦的練習曲則不可不彈!我可以給出幾個理由:

1.有利於基本功

蕭邦的練習曲最考驗人的基本功,大多數的曲目都有極強的針對性,完全找不到有些炫技性、效果性、可以一帶而過或靠踏板「唬」過去的地方,也不像有些練習曲彈過了就失去再練習的價值。我曾在前文將所謂「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功夫,是要靠長期的磨練,使自己的生理機能獲得進化與增強;另一類是方法,可以在短時期內獲得。在蕭邦的練習曲中,第一類的佔很大比重。

功夫類的技術是基本功,我將其稱為「共性技術」,與「個性技術」不同。在鋼琴作品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超難的技術片段是屬於「個性技術」的,的確需要為之付出大量勞動才能掌握(比如李斯特的《鍾》),但卻不一定具有普遍的實用價值。「個性技術」只是在特定作品中顯露,而「共性技術」會在一切作品中體現。

近年來心理學家注意到了一種稱為「生成效應」的現象:「積極思考並動手完成一項工作使人們更容易掌握技能與知識。而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大腦中便能積累起一個豐富而有條理的信息庫,便於自己隨時從中汲取。」

我自己就把蕭邦的部分練習曲當作日常的基本技術練習常年使用,用不斷的重複來生成「信息庫」,不求表現該作品的完美,不追求超人的速度,也不以上臺演奏為目的,而只用其修煉自己的基本功,甚至替代了基本練習。

2.課題清楚

蕭邦的二十四首練習曲各有明確的針對性,技術的涵蓋面甚廣,每首的技術課題絕不雷同。即使同樣是右手單音的跑動,也各有不可互相替代的側重點,可謂獨具匠心,具有超高的實用價值。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每首技術訓練課題明確的前提下,又並非僅以鍛鍊技術能力為目的,而把鋼琴最美的聲音和最生動的音樂形象融於其中,甚至會令人不覺得是練習曲。

我常想:如果誰經過練習,能夠使整套練習曲全部「達標」,就應該是具備了彈奏世間任何鋼琴作品的技術能力吧?

3.好聽

在享受音樂之美的同時修煉筋骨,何樂而不為?當因為自己的技術欠缺而損壞了美妙的樂曲時,更會激發你發憤圖強的練習動力。與蕭邦的其他所有樂曲一樣,無論練習哪條練習曲,都會感受到作曲家天才的旋律美、和聲美、轉調美、色彩美,還有處處隱而不露之美。相比之下,有誰願意為了訓練技術千百遍地重複一首難聽的練習曲呢?我一直認為《車爾尼作品740》的第一條練習曲對練習手指技術非常有益(而且很難),但練起來真苦,因為實在是不好聽啊!

4.難

蕭邦練習曲之難已為舉世公認,甚至像何塞·伊圖爾維(Jose Iturbi,1895-1980)這樣的著名鋼琴家都曾感嘆:「其中有些是不可能演奏的。」我至今懷疑阿圖爾·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的蕭邦作品全集的唱片唯獨沒有收錄練習曲的原因,是他的技術不能彈得使自己滿意。

縱觀鋼琴作品中的技術難點舉目皆是,其中有不少屬於靠找竅門就可以解決的,也有的是作曲家專門為演奏家設置的障礙與「陷阱」,小心些就可以繞過去的。

但蕭邦之難,都是難得有道理,難得實實在在,難的使人受益。

對於耳邊聽到的「蕭邦練習曲不難」的言語,我一概嗤之以鼻。如今中國的小學生都在彈蕭邦練習曲,我絕不反對,這對於培養學生技術能力來說應該是有好處的。但憑此而稱其「不難」,就不敢苟同了。對於有些人只求速度,連蒙帶唬,靠踏板轟的做法,一定要堅決反對。這不只是對蕭邦的不恭,更對自己有損無益。是練習曲就必然有難度,否則就沒有意義了。蕭邦在他美妙動聽的練習曲中為演奏者設下的種種難題,使練習者從中得到技術的提升,實在具有無比的價值。

5.可以演出

能夠在音樂會上演奏的練習曲一般都被稱為音樂會練習曲,像李斯特的練習曲就屬於此類。蕭邦的練習曲貌似車爾尼(幾乎沒聽過誰在音樂會上演奏車爾尼練習曲),卻被鋼琴家在音樂會上經常採用,也包括發行了不計其數的唱片。

之所以如此,皆因每一曲都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高度的藝術價值。由此也引來不少多事之人自作主張地為曲冠名。如c小調(作品10之12)被冠名《革命》和《華沙的陷落》,a小調(作品25之11)被冠名《冬日的旋風》和《枯木》,E大調(作品10之3)被冠名《離別》,c小調(作品25之12)被冠名《大海》,C大調(作品10之1)被冠名《逃亡聖詠曲》,降A大調(作品25之9)被冠名《蝴蝶的翅膀》,降A大調(作品25之1)被冠名《牧羊人的笛子》,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且不論這些名字靠不靠譜,僅究其冠名動機,除了「有感而發」之外,恐怕也離不開演出及唱片的推廣需要吧?彈蕭邦的練習曲既學有所獲,又增加了表演曲目,何樂而不為?

根據蕭邦練習曲的特點,設計最有效的練習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花工夫、下功夫自不必說,關鍵還是蕭邦本人說的那句話:「練習技術自有其機械性,但取得成果,則要靠智慧和意志。」

相關焦點

  • 石叔誠:彈鋼琴怎樣才算放鬆?
    「放鬆」這個字眼對學鋼琴的人可算是老生常談了。從初學開始就不停被老師要求的「放鬆」,到成名的鋼琴家在音樂會前自我要求的「放鬆」;從對肢體要求的「放鬆」,到對精神狀態要求的「放鬆」,「放鬆」二字幾乎無處不在。但是,為什麼要放鬆?哪兒要放鬆?什麼是放鬆?怎樣才算放鬆?……實在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不過因為本文是在談論鋼琴的演奏技術,就僅局限在有關肢體的範圍講講放鬆。
  • 蕭邦鋼琴練習曲通解
    張昊辰11歲丨演奏蕭邦練習曲Op.10全集對蕭邦鋼琴練習曲的淺析導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寫了大量的鋼琴作品,其中包括27首鋼琴練習曲。他對練習曲的開拓和發展,使得鋼琴的技術性與藝術性能夠完美結合,從而推動練習曲這一體裁的作品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1、蕭邦21首夜曲通解;2、免費樂譜丨科爾託校訂蕭邦《練習曲》Op.25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 蕭邦的鋼琴練習曲賞析
    其中這段在酒吧的即興演奏很精彩,雪利彈奏了蕭邦的這首被稱為「冬風」的練習曲的一個片段。蕭邦的這首鋼琴練習曲,演奏難度很大,可以說是他所有27首練習曲中運用技巧最多的一首。電影《綠皮書》的男主角唐納德•雪利真有其人,他是一位美國鋼琴家,據說蕭邦的這首「冬風」練習曲是他非常喜歡的。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賞析與演奏
    蕭邦是歐洲浪漫主義時代唯一把創作與生活融於鋼琴上的「鋼琴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鋼琴音樂作品,對19世紀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作品均是膾炙人口的藝術精品,《革命練習曲》是蕭邦為祖國的民族獨立寫的一首直抒胸臆、悲壯激昂的c小調練習曲。
  • 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說明書
    「練習曲」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據單一的音樂動機寫成的。這類曲子很多,僅19世紀歐洲作曲家就寫有上千首。最早和系統地寫鋼琴練習曲的是J·S·巴赫。他的《12平均律鋼琴曲集》裡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帶有「練習曲」性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統地寫過一些鋼琴練習曲,例如《12首超級技巧鋼琴練習曲集 》,著名的鋼琴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
  • 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說明書」!
    「練習曲」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據單一的音樂動機寫成的。這類曲子很多,僅19世紀歐洲作曲家就寫有上千首。最早和系統地寫鋼琴練習曲的是J·S·巴赫。他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裡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帶有「練習曲」性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統地寫過一些鋼琴練習曲,例如《12首超級技巧鋼琴練習曲集 》,著名的鋼琴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
  • 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說明書」
    最早系統地寫鋼琴練習曲的就是巴赫,他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裡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帶有「練習曲」性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統地寫過一些鋼琴練習曲,例如《12首超級技巧鋼琴練習曲集》,著名的鋼琴練習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巴赫、李斯特等作曲家練習曲中非凡的想像力,以及包括鋼琴家克拉莫等人為特定技術創作的練習曲,都給了蕭邦很多啟示,促使他創作了27首鋼琴練習曲。
  • 演奏蕭邦鋼琴練習曲《離別》應該注意些什麼?
    練習曲是蕭邦眾多鋼琴作品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蕭邦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蕭邦鋼琴練習曲《離別》的結構、旋律出發,對其演奏的奏法、技巧進行分析,從而深入挖掘蕭邦練習曲《離別》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思想。
  • 鋼琴家郎朗:《魔法鋼琴》讓我重溫24首蕭邦練習曲
    影片講述了存在於虛擬和現實中的兩個家庭間的親情與夢想:一位鋼琴家,帶領一位英國母親和她的孩子們穿梭於現實與動畫的世界中,在蕭邦生前走過的地方尋找家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電影中,中國鋼琴巨星郎朗親自配樂,將蕭邦24首練習曲穿插在這部電影中。我第一首《蕭邦練習曲》是8歲開始彈的,對8歲小孩來講確實很難,但對鋼琴家來講,這些都是必須從小練的。
  • 演奏樂曲關鍵在從「感受音樂」到「表達音樂」的訓練(石叔誠)
    文/石叔誠業餘鋼琴考級科目分類的最後一項是「樂曲」。樂曲的範圍很廣,可以涵蓋各個作曲家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類型、各體裁和各種風格的鋼琴曲。脫離了具體作品來談「要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卻必須明確學習樂曲的意義,思考如何在樂曲中有目的、有側重、有方法地練習。
  • 蕭邦《革命練習曲》演奏指南
    蕭邦創作風格 波蘭作曲家蕭邦是一位受到世人尊敬的愛國主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絕大多數為鋼琴作品。 鋼琴練習曲本來是一種為鋼琴演奏者訓練技術而編寫的樂曲,由於有其明確的純技術訓練的目的,大多以一種或兩種快速的固定節奏型貫穿全曲,旋律性較弱。鋼琴練習曲到了蕭邦的時代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蕭邦鋼琴練習曲的獨創性也正在於藝術性和技術性的高度結合。在技術上,蕭邦的練習曲不但是提高各種技術課題最有效的練習,而且還開拓了近代鋼琴技術的新天地。
  • 【人人愛樂.鋼琴課堂】蕭邦「黑鍵練習曲」
    蕭邦練習曲的創作從1829- 1839年曆經10年。他的音樂創作與19世紀上半葉波蘭特定的歷史社會境況和社會心理有著深刻聯繫。1829 年,蕭邦從華沙音樂學院畢業,此時波蘭民族鬥爭運動正在走向高潮,如火如荼的民族運動培育了蕭邦的民族感情愛國熱忱。
  • 車爾尼練習曲在鋼琴練習中的作用
    法國鋼琴教育家瑪格麗特·朗說過:「不管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或蕭邦的練習曲,這些鋼琴音樂的登峰造極之作,對訓練技藝大師和音樂家如何必要,它們終究代替不了車爾尼的《鋼琴快速練習曲》(op.299)和《手指輕巧的藝術》(op.740)。」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我的一生大事記》中寫道:「我們開始縣解放手指,彈了許多車爾尼的練習,它們不僅給我帶來好處,也帶來真正的音樂享受。
  • 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介紹
    蕭邦創作了27首鋼琴練習曲。他把其中24首分成兩集,每集12首,編為作品10號和作品25號。另外還出版了一卷沒標明作品號的練習曲,起名為《三首新練習曲》。蕭邦的27首練習曲,幾乎全都有特定的技術性,除七八首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它們帶有明確的教學目的。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歌唱性
    《革命練習曲》 著名的蕭邦《革命練習曲》是音樂會、鋼琴比賽與考試中頗受歡迎的曲目。這就要求演奏者注意連貫性練習,在練習中既要把握好技術,還要注意樂句的情感表達,即演奏者要時刻體會該曲旋律的歌唱性,以手和手臂來控制音樂的情緒與表達,全身心地領會作者對作品全面而深奧的詮釋。 演奏蕭邦的作品時要注意,對作品的把握要全面,還要深入研究蕭邦對鋼琴藝術多方面的貢獻。
  • 綠皮書鋼琴曲音樂是哪首 鋼琴譜蕭邦冬風練習曲指法分析
    由於影片是更具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主人公也是著名的鋼琴家唐謝利,所以當中涉及到大量的鋼琴音樂作品。其中,唐謝利在酒吧彈奏的鋼琴曲更是讓不少觀眾記憶深刻,好奇唐謝利彈奏的那首曲子是什麼。那到底《綠皮書》中唐謝利在酒吧彈奏的鋼琴曲是什麼歌曲呢?如果你也十分好奇,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綠皮書》酒吧鋼琴曲是什麼歌?
  • 習琴者不可錯過的27首蕭邦鋼琴練習曲演奏技巧與詳解,附示範音頻!
    「練習曲」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據單一的音樂動機寫成的。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蕭邦創作了27首鋼琴練習曲。他把其中24首分成兩集,每集12首,編為作品10號和作品25號。另外還出版了一卷沒標明作品號的練習曲,起名為《三首新練習曲》。
  • 不可錯過的27首蕭邦鋼琴練習曲演奏技巧與詳解,附示範音頻!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蕭邦創作了27首鋼琴練習曲。他把其中24首分成兩集,每集12首,編為作品10號和作品25號。另外還出版了一卷沒標明作品號的練習曲,起名為《三首新練習曲》。
  • 「鋼琴詩人」蕭邦
    不過在蕭邦五歲那年,僅僅是聽了一遍媽媽的彈琴,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的他居然能獨自把這段旋律盲彈出來,著實讓父母驚呆了,當時正好父親的一位叫做茨弗尼朋友在場,身為鋼琴老師的他看出了蕭邦非同一般的潛質,毫不猶豫地勸說孩童的父母,讓他們接受自己來當這個小孩的鋼琴老師。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技術難點
    蕭邦(1810-1849)是一位被世人稱作「鋼琴詩人」的偉大音樂家。蕭邦一生寫了27首練習曲,是為了演奏者的技術訓練而寫。鋼琴練習曲到蕭邦時代已經發展的相當高了,但是他能使技術性較強的練習曲具有高度藝術性,賦予了練習曲豐富的音樂內涵,並且還保持了一個練習曲中只有一個練習課題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