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長得醜的都叫醜橘,分清這三點,不被商家忽悠。現在的水果市場熱鬧非凡,只是柑橘類的水果就能讓人眼花繚亂,醜橘,耙耙柑,沃柑等等好多樣擺在一起看起來金燦燦一大片,尤其是醜橘和耙(pa)耙(pa)柑,非常相像,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甚至有些黑心商販將醜橘說成是耙耙柑賣,要知道耙耙柑在中原地區已經突破每斤10元,買上三四個就是一頓飯的價錢了。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如何分清耙耙柑和醜橘。
它們都屬於引進果,但在名字和種植上都已經完全本土化,醜橘早幾年就已經風靡大江南北,成為探親送禮時買水果的首選,味道極好,顏色金黃,皮肉易分離,比普通的橘子大的多,因外表不似平時柑橘類的平滑細嫩,被賣家稱為「醜橘」,其實是學名為「不知火」的日本雜交品種。
耙耙柑作為在一種新的柑類水果,在春天進入人們的視野,因為成熟期在早春時節,學名是春見橘橙,簡稱「春見」,是日本的橙柑雜交品種,2001年引進國內後,廣泛種植於四川彭山縣、蒲江縣、丹稜縣、仁壽縣、金堂縣,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其中四川蒲江及丹稜出產的品質最佳。其實耙耙柑和醜橘在國內的產地都是四川,產地不是四川的就是假果。
擺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在外表上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區別的。醜橘的表皮凹凸不平,色澤呈啞光不鮮亮,且表皮顏色深,個頭大。真醜橘底部皮薄,扒開後果肉發紅。醜橘也有甜和酸之分,皮薄嫩、裡面鬆軟的是甜口果。皮粗糙、裡面硬實的是酸口果。切開後,醜橘籽很少甚至無籽。耙耙柑的果實呈高扁圓形,大小均勻,果皮呈深橙色,表面光滑,並且富有光澤。果皮薄且紋路細密,極易剝皮。飽滿無核,肉質脆嫩多汁、橘味濃鬱,甜度高、酸度低。
簡單總結就是表皮粗糙偏厚的是醜橘,表皮光滑又薄的是耙耙柑。而且醜橘的果蒂部分凸起明顯,耙耙柑的果蒂凸起不明顯。果肉脆,不易和薄膜分開的是醜橘,果肉偏軟、易分開的是耙耙柑。入口後,耙耙柑的果汁水分大,果肉入口咀嚼後不留渣。
只要分清這三點,就能夠完全分清楚醜橘和耙耙柑,再也不會被商家忽悠了。反正小編吃過耙耙柑後是真的愛上了它,記得買底部不平整有氣泡感的耙耙柑,吃起來更好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