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的都知道,那叫一個「真亂」,翻開史書每一頁都能擰出血來,血淋淋的恐怖。無數的生命,在史書家手裡寫出來,那不叫命,人就像一隻只受統治者驅逐的牛羊,甚至還比不上這些牲畜珍貴。有啥辦法,歷史就這樣,由不得撰史者來改變命運。
在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有一群過著遊牧生活的民族。他們的祖先也是華夏民族始祖黃帝的子孫,昌意的小兒子,受封到華夏北土,依託大鮮卑山,他們就給自已取名為鮮卑族。統治著幽都以北,廣漠之野。
他們日常生活就是狩獵,騎馬放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然後再摔摔跤,消消過剩的力氣,生活得很舒服,也很愜意。可有的人就是喜歡折騰,不讓你過安生日子,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見別人過得比他好,就眼紅得不行,非要給你搞點事。你有的,他沒有就要來搶,反正不跟你講理,天下所有道理就是拼實力。就看誰的馬跑的快,誰的胳膊粗,誰的刀更鋒利。
是人都有血性,誰怕誰啊,不服,幹就完了。你搶了我的,我也要搶回來,順帶再多搶點,馬啊,牛啊,羊啊,看見什麼就要什麼,當然還有女人。女人除了能幹活,主要還能生孩子。長年的戰爭消耗了大量人口,部落要想強大,必須添丁進口,而女人是最好的「生物」(沒有看不起女人意思)。
搶回大量的糧食和資源,需要保護起來,要屯軍防守,需要象南方人一樣建造行營,更要建造厚厚地城牆,來防範敵人的進範。
整個部落在首領拓跋詰汾的帶領下,開始南遷。但一些人習慣了這種生活,不願意離開故土。如果堅持往南遷徙,人馬肯定就會分成若干支,一旦鬧起分裂,勢力就減小了。酋長拓跋詰汾左右為難。但薑還是老的辣,老酋長拓跋鄰憑藉他的足智多謀,他編了一個天大的謊言,告示所有部落民眾:
「天神啟示我,此土乃邊陲之地,僻遠荒蕪,不足以建都邑,適復遷徙。」
果然,告示一出,所有人都攝服神的天威,順從神的旨意,拔家攜舍跟著拓跋詰汾往南遷徙。其間路途艱難,用語言難以說得清,九難八阻,山谷高深,溝壑縱橫。加上人馬眾多,女人小孩,物資輜重,擁途塞路。此時,隊伍也已到了前匈奴的境地,內蒙古陰山山麓。原強大的匈奴已被前漢打得潰不成軍,早不成氣候了,偶有小股也逐被拓跋詰汾統領的這支鮮卑族隊伍兼併。於是大家都想停下來就此安居算了,南遷之路實在難走。
那天,天空好晴,好晴,一望無垠的草原上綠草蔥鬱。拓跋詰汾將數萬騎安置在山澤之處。倏見天空一團彩雲顠至頭頂,形似車形,五色彩帶環繞車身,只見一個清秀美麗的女人從車上緩緩而下,身邊倚衛環立。詰汾心裡驚異,問她來自哪裡?答說,我天女,受命與你相偶。詰汾正值青春勇武之際,見此美女難免心動,當晚天作被,地作床,男歡女愛一夜,天明後,女子離去,跟潔汾約定,明年此時,復會此地。說完就此分別,去時像風又像雨。
翌年,潔汾原地苦候,果然,女人按期赴約,手抱嬰兒並交付給潔汾,說:「這是你的兒子,請善養珍視。此子為當世帝王。」說完飄然離去。
史書言:潔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說的就段典故。中國古史都有一個通病,但凡厲害的人出生都要沾點仙氣,或通神道,有奉天成命之說,不然就顯不出這人的厲害和威武。不過,後人也喜歡看神仙故事,也可以暫且不理。
此子即後來的北魏國神元皇帝--拓跋力微。
從神元帝拓跋力微,後,到拓跋珪太祖道武皇帝建立北魏國,歷經十二代。北魏建國皇帝拓跋珪尊他為始祖皇帝。神元皇帝統治時期,大力發展農業,畜牧業,接受漢族文化,與晉朝世代聯姻結盟,建立正統王朝制度,秉承華夏文明,續延「道先王,法五帝,尊周為正」的傳承,為北魏的強盛壯大,後期統一北疆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北魏統治者雖為北族鮮卑氏,實乃華夏歷史正統一脈。
此篇為開篇,後面為大家帶來神元皇帝的精彩一生。歡迎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