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不是胡說,亂燉版《花木蘭》為何翻車

2020-09-18 長安觀察

在國外頗受好評的電影《花木蘭》,近日在國內公映後遭遇口碑滑鐵盧,不僅評分一路走低,更被挑出諸多歷史細節的硬傷。一部本是講述中國故事、也意在贏得中國市場的好萊塢大片,何以反在中國「翻了車」?

中外市場褒貶懸殊至此,也出乎很多人意料。要知道,為強化該片的「中國元素」,迪士尼確實下了功夫,不論是面試千人選中東方面孔的劉亦菲任主演,還是在中國輾轉多地實景拍攝,為的就是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然而,在中國人看來,這勁兒完全使錯了方向——木蘭明明是一位北魏歷史人物,卻住在福建的土樓;「當戶理紅妝」「對鏡貼花黃」明明可以很美,電影中的「服化道」卻怪異醜陋;「代父從軍」明明是個現實故事,電影卻拍成一部天賦異稟的魔幻大片……可以說,除了「花木蘭」這個家喻戶曉的「IP」,電影中其他中華文化元素幾乎都是「關公戰秦瓊」的亂燉,與中國觀眾的傳統認知大相逕庭,在觀影時自然會產生巨大不適。

對這部錯配版《花木蘭》,輿論場中有一種力倡「理性」的聲音,提出應超越文化和歷史的局限,「單純從一部外國電影的角度看,觀影過程還是很愉悅的」。誠然,影視作品不是教科書,我們不能要求其百分百還原歷史,沒有天馬行空的藝術加工。但影視作品,特別是包含歷史元素、著眼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註定要依託特定的時代背景、歷史人物,指向特定的受眾人群,才有存在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基本史實和傳統認知是最應遵循的創作底線,也是觀眾不「出戲」的基礎。無視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強拍腦門臆想,讓「木蘭對陣女巫」「兵馬俑變木乃伊」,把戲說得離譜的中國故事講給中國人聽,還想讓別人愉悅地接受,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些年來,很多文藝創作有「泛娛樂化」的傾向。以戲說代替正說,以調侃代替中立,以消費歷史代替認識歷史,以娛樂歷史代替思考歷史,這種胡編式作品還很有一定市場。但久而久之,人們發現,所謂「架空」的故事其實站不住腳,胡亂「顛覆」不僅淺薄媚俗,也越來越招人反感。「愚樂」效應,對整個社會,特別是對那些價值觀尚未定型、鑑別力還有欠缺的青少年來說更是害莫大焉。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無論怎樣的講述,都需要抱有對歷史的敬意,對受眾文化認知的尊重。《花木蘭》在外國人眼中也許是好看的,因為爆米花電影就圖一樂,但在中國人眼中,這個文化符號絕不是哈哈一樂的事。某種意義上,關於《花木蘭》這場不大不小的爭論也是對中國影視創作者的一次提醒:戲說需謹慎,莫要亂架空。文化表達,用的不僅是錢,更得是心。

*本文由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相關焦點

  • 北京日報評論:中國觀眾不認《花木蘭》是個提醒
    然而,在中國人看來,這勁兒完全使錯了方向——木蘭明明是一位北方姑娘,卻住在福建的土樓;「當戶理紅妝」「對鏡貼花黃」明明可以很美,片中「服化道」卻怪異醜陋;「代父從軍」明明是個現實故事,電影卻拍成一部天賦異稟的魔幻大片……可以說,除了「花木蘭」這個家喻戶曉的「IP」,電影中其他中華文化元素幾乎都是「關公戰秦瓊」的亂燉,與中國觀眾的傳統認知大相逕庭,在觀影時自然會產生巨大不適。
  • 北京日報評論:中國觀眾不認《花木蘭》是個提醒
    然而,在中國人看來,這勁兒完全使錯了方向——木蘭明明是一位北方姑娘,卻住在福建的土樓;「當戶理紅妝」「對鏡貼花黃」明明可以很美,片中「服化道」卻怪異醜陋;「代父從軍」明明是個現實故事,電影卻拍成一部天賦異稟的魔幻大片……可以說,除了「花木蘭」這個家喻戶曉的「IP」,電影中其他中華文化元素幾乎都是「關公戰秦瓊」的亂燉,與中國觀眾的傳統認知大相逕庭,在觀影時自然會產生巨大不適。
  • 《花木蘭》:細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提起花木蘭,相信許多人都頗為熟悉,作為中國古代的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勇戰柔然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也因為其女扮男裝的特點,所以花木蘭的事跡被很多藝術形式所表現,像電影,電視劇,歌舞等等。1、「妖魔化」的女巫雖然花木蘭是其中國古代的人物,可是因為是迪士尼投資的緣故,所以《花木蘭》在9月4日就開始在Disney+上線,因此不少網友都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從劇情上看,不得不說,《花木蘭》這部電影的人物,真的是一言難盡。
  • 外來的和尚「難」念經,劉亦菲版《花木蘭》徹底翻車
    從去年到現在,迪士尼出品的劉亦菲版《花木蘭》,因為各種原因前前後後也宣傳了大半年了,怎麼著都算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尤其是劉亦菲版《花木蘭》被迪士尼標籤為「花木蘭真人版電影」,鑑於1998年《花木蘭》動畫電影的成功,所以該版《花木蘭》還是頗為讓人期待的,可就在這幾天,劉亦菲版《花木蘭》徹底翻車
  • 劉亦菲《花木蘭》,似乎翻車?
    從去年到現在,迪士尼出品的劉亦菲版《花木蘭》,因為各種原因前前後後也宣傳了大半年了,怎麼著都算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尤其是劉亦菲版《花木蘭》被迪士尼標籤為「花木蘭真人版電影」。鑑於1998年《花木蘭》動畫電影的成功,所以該版《花木蘭》還是頗為讓人期待的。
  • 劉亦菲版《花木蘭》冒犯了誰?
    土樓是客家風格的建築,大抵形成於宋元時期,就算往前推,也推不到花木蘭可能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最早記錄花木蘭事跡的《木蘭辭》,是北宋文人郭茂倩編撰的北朝民歌,根據這個我們可以知道花木蘭是北朝人,至少是北方人;根據詩中的「可汗大點兵」還可以知道,花木蘭的國家屬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北朝時期的北方姑娘花木蘭,是不可能生活在宋元時期的南方土樓裡。
  •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最後《花木蘭》只能全球撤檔。當然,除了《花木蘭》這部片子,今年的很多片子都因疫情被迫壓下,但《花木蘭》的更加不幸在於,中西方文化審美的差異和東施效顰後的一地雞毛。但無論如何花木蘭所處的時代是南北朝時代,雖然不能具體考證是哪一年,但肯定是南北朝無異。而福建客家土樓則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距花木蘭所處的南北朝相隔了差不多一千多年。
  • 站在原著的角度來評價《貓》------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其次並不是說主角肥花的唱功不行,但是肥花扮演的優雅貓真的和我心總那個為了自由保守風霜的優雅貓的落差有點大啊,而且肥花的memory強行炫技,忽略了人物的性格,活脫脫的把高傲的優雅貓活生生的唱成了慘遭周扒皮迫害後在共產黨的再教育下成為了一個光榮的三八護旗手的白毛女了。其次讓泰勒斯威夫唱新主題曲。emmmmmmmm,讓我回憶一下當年的卡司陣容佩姬,布萊曼。go to sleep taylor!
  • 我給《花木蘭》打五分
    那隻賤兮兮的小紅龍幾乎是動畫版《花木蘭》的靈魂。訓練與作戰,枯燥且嚴肅。一個愛耍寶且溫情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調劑了這個內核為「孝」的從軍故事。動畫版《花木蘭》,許多經典場景都與音樂脫不開關係。木蘭相親、竊帖出徵、士兵訓練……迪士尼曾以一種近似音樂劇的方式,勾畫了木蘭從普通女孩到沙場士兵的種種經典橋段。
  • 劉亦菲版《花木蘭》,為何刪去了動畫版中的木須以及配樂?
    關於迪士尼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爭論的焦點最多的,則是該片缺少木須和動畫電影中的音樂元素。這部1998年的經典動畫電影《花木蘭》中,有著非常好聽的音樂。不過動畫版《花木蘭》電影中的許多歌曲,則不會出現在真人版的電影中。
  • 4.8分的《花木蘭》為什麼國人不買迪士尼的單?
    近期迪士尼拍攝的電影《花木蘭》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了,網絡上對於這部電影眾說紛壇,在這裡,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六老師說的一句話,「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電影裡的人物造型,穿著服飾,有些地方國人大多接受不了。
  • 上萬條差評的《花木蘭》,是觀眾對創作者的提醒
    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敵人,本是女兒身卻馳聘沙場,本應該是巾幗英雄,忠孝節義的花木蘭明明是萬軍之中取敵方大腦袋的古代戰爭片,卻硬生生的讓花木蘭和鞏俐飾演的女巫約了一架,雖然影視作品不是教科書,但是如此特定的文化和歷史,真是很難讓特定的觀眾去接受。
  • 《花木蘭》:她是世界的,卻不是中國的
    所以說,眼下的《花木蘭》很擰巴。平心而論,單看外在,面對全球觀眾上映的這部好萊塢A級大製作,實際不虛,個人感覺這部影片比幾乎每一部豆瓣4.7分的電影都要好看;但若深究,追本溯源,這片子的編導顯然不是完全懂,或者說沒有更好的挖掘花木蘭替父從軍,女扮男裝這個東方故事背後的深層意義,實為遺憾。
  • 《花木蘭》崩盤!觀眾不買帳的不是劉亦菲,而是「敷衍」
    《花木蘭》千呼萬喚始出來,森森湊這熱鬧也去刷了一波,電影好不好看的無所謂,畢竟森森吃的是神仙姐姐的顏。 在影片結構上,《花木蘭》整部電影像一鍋東方元素的大亂燉。全片中顏色過於飽滿濃烈的服裝,刻著「忠勇真」字樣的劍,部分朝代與地域的建築,以及毫無美感,甚至不如一隻風箏的鳳凰……其雜亂、無序、混帳的呈現,簡直罄竹難書,不忍直視。
  • 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保質期只有22年
    1998年,迪士尼拍攝了大型歷史傳奇題材的動畫片,《花木蘭》。該動畫片取材於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木蘭從軍》。迪士尼對整個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最終貢獻給觀眾的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動畫片,同時也將「花木蘭」的故事傳遍了全世界。自此,這個中國傳統故事,在老牌影視製作企業的加持下,煥發了新生。
  • 不好意思,《花木蘭》的爛劉亦菲不背
    可要知道這上面可不止《花木蘭》一部電影,也就是說《花木蘭》流媒體上線僅一周,收入遠遠不到1200萬美元。早在國內定檔日9月11日之前,網上早就有了各種高清版本,甚至是極度清晰堪比影院效果的4K版,這大大大大的影響了國內票房。可想而知,翻車成了必然。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是迪士尼諂媚中國市場的「誠意之作」,還是收割中國韭菜的「圈錢垃圾」?到底是迪士尼壓根沒有好好拍,還是盡力了但是沒拍好,還是其實拍的不錯但是國人就是不買帳?
  • 《花木蘭》不是爛片,只是缺少才華,連累天仙姐姐翻車
    迪士尼真人電影版《花木蘭》9月4日通過網絡平臺在美國上映,經歷大規模重拍、推遲上映等波折後,終露真容的《花木蘭》在豆瓣的評分竟然是這樣的……《花木蘭》缺的並不是誠意,而是導演對於古裝故事片、而且是經典IP的把控和才華。
  • 看完《花木蘭》影迷哭喊:「能不能不這麼糟蹋劉亦菲這種美人」
    《花木蘭》3億投資,評分卻遭滑鐵盧,是前期過度宣傳 ,還是審美的不及格?《花木蘭》這部電影,可謂是大手筆、大製作。要知道這部電影斥資數億,國際一線班底打造,可這內地版海報,簡陋到不能簡陋。主角人物羅列在一起,看不出任何心意。劉亦菲左邊的臉鼓了一塊出來,天仙姐姐的容貌絲毫沒顯露出來。
  • 戲說不是胡說,乞丐皇帝和大腳皇后,把電視劇活生生演成了喜劇!
    比起胡軍飾演的朱元璋差的不是丁點半點,很多人在評論區裡面說把陳浩民飾演的這部電視劇當喜劇看,但戲說不是胡說,要知道一部電視劇是會影響很多人歷史觀的。胡軍飾演的電視劇比起他要早上十幾年,那時候的設備各方面自然沒有現在好。他用精湛的演技完美地詮釋了朱元璋的一生,從老實吧唧的農民再到紅巾軍的一個普通士兵。
  • 口碑翻車!劉亦菲《花木蘭》真的令人失望了
    一年三部關於「花木蘭」的網絡電影,以及已經定檔的動畫電影,可以看見劉亦菲版《花木蘭》的熱度。《木蘭之巾幗英豪》《無雙花木蘭》《花木蘭之大漠營救》,對於網絡電影來說,似乎永遠跳脫不出爛片的厄運。顯然也並不是。劉亦菲《花木蘭》北美提前上線,從IMDb到豆瓣,似乎差評居多,都是不及格的分數,讓國內國外有了一致的觀點。IMDb評分5.4,豆瓣評分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