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花木蘭》打五分

2021-02-17 南風窗

電影是一場夢,他們是鑑夢師。不值得影評,主打影視綜藝評論,同時不定期發送一些知名導演、演員的專訪福利。


我給《花木蘭》打5分,不過滿分是100。9月7日,遠在大洋彼岸西雅圖的程式設計師好友給我發來一條信息。

「剛看完《花木蘭》,感覺花了人生中最沙雕的三十刀。」

尚未觀影的我,茫然又不失禮節地回復著朋友的吐槽。坦白說,看到起初爛番茄上80%的新鮮度,我對這位中國古代的「迪士尼公主」仍抱有不小的期待。

1998年漫畫版《花木蘭》,與2020年真人版打鬥畫面對比

然而,隨著片源大範圍洩露,影片口碑全面撲街。多數評價與朋友的話如出一轍——設定尷尬、邏輯不通、改動過多、演技木訥。

在9月11日國內正式公映前,影片已然被各種段子吐槽、蹂躪了一周。

「被氣功荼毒的不止有中國武術界,還有美國迪士尼啊。」


「我學會了一個成語,呆若木蘭。」


「對劉亦菲粉絲而言有一個壞消息,《花木蘭》豆瓣評分只有5.9分(筆者按:最初)。還有一個好消息,這已經是劉亦菲近十年來評分最高的作品了。」

如潮惡評,極大地拉低了我的觀影期望。我帶著無所謂的心態走進了影院,試圖避免人云亦云,找到影片中的一些「遺珠」。

但當影片結束,燈光亮起時,我的內心只湧出了一句話——


朋友說得對啊。


撤木須,

上女巫

聽到真人版《花木蘭》刪減了木須龍的時候,我就有了不祥的預感。

那隻賤兮兮的小紅龍幾乎是動畫版《花木蘭》的靈魂。

訓練與作戰,枯燥且嚴肅。一個愛耍寶且溫情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調劑了這個內核為「孝」的從軍故事。

陳佩斯為小紅龍配音,許晴為花木蘭配音

「走開,母牛」「比方說,我能看透你的盔甲哦」,陳佩斯老師的臺詞和一些語氣,多年未忘,至今仍在我的腦中活靈活現。

動畫版珠玉在前,真人版想要超越確有難度。

但木須、蟋蟀、李翔,這三個動畫中與木蘭關係最為緊密、也最為有趣的角色,真人版都刪除了,取而代之加入了一些新角色。

這是個大膽的做法,現在來看,也是個愚蠢的做法。

真人版《阿拉丁》裡的燈神、真人版《獅子王》的獅群已經證明了,想要實現木須龍,迪士尼在技術上並無困難。但它仍然舍近取遠地放棄了一個成功角色,選擇去塑造一個由鞏俐扮演的,叫「仙娘」的新人物。

從成本上來看,這個擁有變形能力、法術強大的女巫,似乎為迪士尼也省不了多少經費。

仙娘有時會變成一隻雕,有時會變成千萬隻蝙蝠

仙娘的行為總是讓人一頭霧水。

這個善用「氣」的女巫,和木蘭亦敵亦友。她視花木蘭為同類,提點木蘭要「保持真我」,試圖招攬、反被說服,最後為木蘭犧牲。

我試圖理清編劇的角色設置意圖,但邏輯上存在過多的漏洞。

比如仙娘如此強大,為何依附柔然,非要得到布利可汗的認可?

仙娘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她為何會輕易反水?

仙娘救木蘭,有必要自殺嗎?

這些問題沒法細想,因為影片的槽點實在太多,說起一個提起一片,甚至於全片的大邏輯都無法自洽。

最終只能安慰自己,這是部低年齡向的合家歡電影,不要去糾結那些細節。

音樂的缺失,也讓影片寡淡無味。

動畫版《花木蘭》,許多經典場景都與音樂脫不開關係。木蘭相親、竊帖出徵、士兵訓練……迪士尼曾以一種近似音樂劇的方式,勾畫了木蘭從普通女孩到沙場士兵的種種經典橋段。

音樂是感性的,把情節中的幽默、動人、熱血之處恰如其分地放大,推向高潮。

雨夜中,四二拍的電子樂響起,暗示木蘭決心已定。祠堂祭拜,竊帖置梳,一氣呵成。電閃雷鳴中,鼓點跟上,木蘭抽劍割發,紮起髮髻,觀眾情緒跟著遞進。長號聲響,木蘭換上戎裝,眼神堅定,一人一馬,揚長而去……

某種程度來說,音樂幫助了導演成功地控制了觀眾的喜怒哀樂,在合適的時機迸發出來。

而真人版的《花木蘭》放棄了音樂劇的表現形式,BGM的使用也缺乏印象點。除了片尾的劉亦菲的《自己》,稍微給觀眾留了點念想之外,其他部分幾乎把動畫版的音樂給放棄了。

像我這種動輒追憶青春,大齡懷舊黨是衝著舊作來的,結果「就這?」

只得嘆息一聲,爺青結。

氣功大師


影片的改動中,有一個爭議最大的點,就是「氣」的加入。

真人版中,花木蘭從小就善於使用「氣」,只是迫於社會觀念束縛,隱藏了自己的「氣」。

被仙娘點醒後,她釋放了「氣」,在戰場上大殺四方。

這個改編後的故事好像告訴了女性觀眾一個直白的道理:不要束縛自己,要釋放你的天性,這樣才能變得更強大。

但仔細一想,這個故事又很怪。

首先,這個「氣」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解除束縛,解放天性」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目標,但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實現。現實生活中,反而因為過於解放天性,吃了虧,在人群中不受待見的事屢見不鮮。被現實毒打過的成年人,大都在維持一個社會觀感與自我舒適的平衡。

虛構一個「氣」,去鼓勵女性解放,獲得不存在的力量。道義上是討喜的,但在現實中的參考價值卻不高,反而有誤人子弟之嫌。

這個虛構的爭議之處,還在於它和傳統木蘭從軍的故事內核相差甚遠。

它不過是借了花木蘭的殼,講了一個西方「超級女俠」的故事。

歷史故事中的花木蘭,因為傳統孝悌,替父從軍。她是一個平凡的孩子,為了年邁的父親甘願隱瞞性別,過著艱苦的的軍旅生活。

「氣」這種異能,拔高了木蘭的天賦和能力不假,但卻削弱了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如果木蘭本就天賦異稟,戰力頗高,那她豈不就是應該早日參軍報國,奮勇殺敵?

花木蘭與父親

電影忘了,正因為花木蘭無比樸素,並非異於常人,這個「替父從軍」故事才顯得格外不凡和動人。

在女權話語流行的當下,把花木蘭往超級英雄的方向改編,導演的動機可以理解。但矛盾的是,花木蘭原本人物形象,與女權主義的價值觀並不完全匹配。

花木蘭的內核是孝,參軍報國可往忠勇上靠,但「真」這個詞就有些牽強了。

兵者,詭道也。行軍打仗,推崇的就是詭詐的方法,在你死我亡的戰場上,所有的道德觀都要讓位於生死。在戰場絞肉機裡,越是詭譎多變,殺伐果決的人,越有可能增加存活率。花木蘭實際上也正是隱瞞了所有人,做到了雌雄難辨,方才「百戰死,十年歸」,最終衣錦還鄉。


真人版裡的木蘭,戰場上釋放「真我」,卸掉戰甲,頭頂大波浪、身穿大紅袍,主動暴露自己女性身份,讓人感覺很錯亂。

動畫版裡的木蘭也有改編,但要合理得多。

木蘭的性別是因為受傷時醫生發現的。她的能力是通過爬杆——這種女性在力量上有劣勢,但在體重和柔韌上有優勢的活動展現的。


動畫版以士兵男扮女裝混入宮殿,巧妙地消解了木蘭女扮男裝混入軍隊的那種不平等感。

花木蘭(1998年版)的戰友們,男扮女裝合影

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六老師的教導,還聲聲在耳。

呆若木蘭

最後談談劉亦菲。

出演過趙靈兒、小龍女、王語嫣的劉亦菲,不知道是多少男生心中的白月光。純白清新、優雅恬靜,大理段公子口中的「神仙姐姐」不算過譽了。

劉亦菲版小龍女

我也一度痴迷於她,學生時代在作業本、教科書貼滿了她的貼畫,收藏了滿滿一疊海報,懵懂的少年期甚至把她作為擇偶標準。我也還記得,當初劉亦菲當選湖南臺「金鷹女神」的那一晚,班裡好幾個男生都為她翹了晚自習,回去看電視。

但隨著年齡增長, 「偶像濾鏡」褪去了,我開始從演員的角度來觀察她。

多年來,劉亦菲的外表似乎掩蓋了一點,那就是,她的底色其實是「拙」。天仙其外,笨拙其中,悟性和靈氣並不太夠。

從演技上來說,劉亦菲不算優秀。出道近二十年,始終沒能擺脫「無表情」的印象。

十幾年前,金庸曾經評價劉亦菲說,「劉小姐樣子蠻漂亮的,但她怕難看,不敢做表情。她不肯哭,流滴眼淚就算了。」

這次出演《花木蘭》,看來也沒有太大長進。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幕,甄子丹扮演的將軍問她,「妳為什麼要隱藏自己?」這時鏡頭給了劉亦菲一個特寫,劉亦菲呆若木雞,一動沒動長達8秒鐘。要不是鏡頭在變焦,我都差點懷疑影院膠帶卡殼了。

但我們很難去苛責說劉亦菲不努力。

無論是《神鵰俠侶》那會兒,還是《花木蘭》的拍攝期間,都有新聞報導過,她在拍攝中十分刻苦。從流暢的打戲,也能看出她在這方面的訓練很足量。

但唯獨演員最基礎的表情露出上,她顯得尤為吃力,長年來沒有進步。

缺乏表情,使得她塑造的角色缺乏張力,尤其那種有明顯人物弧光的角色更是無法駕馭。

小龍女這種本就冷淡的角色的確適合她,飾演趙靈兒、王語嫣這些「主動性」不強的角色也不至於露馬腳。但對於花木蘭這種「大女主」,劉亦菲的缺陷就很明顯了。

近十年由她參演的影視作品,5.1分的豆瓣平均分,也說明了觀眾對她的演技認可度並不高。


劉亦菲近年作品

一個演員缺乏表情,給人的感覺就是笨拙,沒有靈性。

藝術表演中,靈性是一種很重要的東西。那種游離於天地之間稍縱即逝的不可量化的靈性,促成了不少演員現場表演的神來之筆。

一個場景拍很多次,導演在剪輯的過程中時常發現,演員的自主發揮往往是最好的一次。表演中的華彩,往往就在於靈氣迸發的瞬間,抓住了就能成就名場面。而這種靈性,有的人是怎麼教都教不會,有的人是一點就透,甚至觸類旁通。

出道近二十年,看起來夠刻苦,但仍被詬病沒有表情,不得不教人感嘆,有時候勤能補拙,有時候則無濟於事。

劉亦菲已經並不怕扮醜,但角色仍舊欠缺一點什麼

動畫版的木蘭,其實打戲並不多,最後與敵軍首領在屋頂上的單挑,更多地憑藉的是巧勁和計謀。而女英雄化後的劉亦菲,我甚至感覺她能召喚鳳凰直接幹掉boss。

荒謬,太荒謬。

如果說迪士尼真人版的最大功績,或許是讓我更加想念動畫版了。

從影院回家的路上,我已經想好,晚上要重溫一次動畫版《花木蘭》。

文字:古月一刀

編輯:何焰

排版:季潔

歡迎關注,一起做夢

相關焦點

  • 劉亦菲《花木蘭》:我與花木蘭「兄弟們」格格不入
    迪士尼《花木蘭》片場這組照片讓花木蘭主演劉亦菲感受到深深的惡意,神仙姐姐內心可能在os:我是誰,我在哪裡。這讓花木蘭與&34;格格不入的原因難道是因為花木蘭不夠變態嗎?木蘭將軍確實不容易啊男上加男因為這組男上加男的照片,忽然讓小編出現了想去看《花木蘭》的念頭
  • 《花木蘭》:認識花木蘭
    去看了《花木蘭》。是疫情之後第一次走進電影院,上次進電影院是八個月前。。雖然差評如潮,雖然知道豆瓣評分只有4.7,雖然從小就知道「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的故事,我也不是劉亦菲或哪個演員的粉絲……還是貢獻了兩張電影票。我覺得沒那麼差,拍得挺好看的。
  •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我來還原一個真實的花木蘭。
    前幾天劉亦菲新作《花木蘭》刷屏,不得不說,劉亦菲的女將軍造型實在又美又颯,我一個女人都忍不住舔屏!其實在劉亦菲之前,趙薇也飾演過花木蘭》,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那麼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花木蘭這個形象最早出現在南北朝的《木蘭詩》裡,這裡邊塑造了一個忠孝節義、武藝高強而又不慕榮利的女英雄形象。花木蘭其人真的存在嗎?我認為是存在的。從南北朝到現在近1600年,各地都有很多「木蘭祠」、「木蘭街」,如果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很難想像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那麼多的地方都能留下她的足跡和傳說。那麼花木蘭是真名嗎?
  • ...花木蘭》首映禮:女兒讓我拍《花木蘭》,兒子讓我拍《星球大戰》
    北京時間3月10日,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世界首映禮,主演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安佑森等現身紅毯儀式。在片中飾演唐將軍的甄子丹一身西裝配墨鏡帥氣亮相。甄子丹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是女兒讓他接下了《花木蘭》中唐將軍的角色,而當初拍《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則是聽了兒子的建議。甄子丹在紅毯上甄子丹提到,在他的女兒還是小寶寶時,就陪著他一起看動畫版的《花木蘭》,已經看過超100次,他們還會一起唱片中的經典歌曲。
  • 我的《花木蘭》
    看了一部網上評分只有7.5的電影——《花木蘭》,比同一檔期的《信條》足足少了但是,我要為在那裡等到劇情結束還意猶未盡的幾個和我同樣感受的觀影者而感動!一部替父從軍,表達中國古代忠、勇、真思想典範的作品,被一個叫迪斯尼的外國製作團隊以文藝的方式美妙的表現在世人面前,那是對中國古代文化最有說服力的尊重,就從這一點,我的評語是:100分。一個敢於面對強敵勇往直前的勇士,被一個叫劉亦菲的神仙姐姐以鮮活地角色反差演繹得淋漓盡致,就從這一點,我追加的評語是:100分。
  • 《花木蘭》花了誰的木蘭花了誰的錢?
    我最鄙視兩種電影,一種是瑪麗蘇,另一種是號稱自己不是瑪麗蘇的瑪麗蘇。瑪麗蘇劇情的本質特徵就是我要你蘇的時候你就蘇,瑪麗是誰無所謂。怎麼評價真人版花木蘭?外國人搞不懂,中國人看不明白。花木蘭處處自帶瑪麗蘇光環,從小就渾身都是」元氣「,本來我以為小姑娘高來高去飛簷走壁只是跑酷玩的多了,後來才知道她妮瑪是宇宙最強的琴·葛蕾!
  • 我看《花木蘭》
    很慶幸《花木蘭》沒有以冗長的內容去表達含糊不清的意思。最害怕有的電影,觀眾花了兩個多小時看完卻雲裡霧裡,最後製作方只得僱水軍用 「文藝」來進行輪番美化。如果你很看重一個作品的歷史還原度,《花木蘭》顯然無法符合預期,並不需要仔細推敲才能發現細節的偏離,那些背離歷史的場景和情節冠冕堂皇地呈現於大熒幕之上。但是《花木蘭》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劇。
  • 劉亦菲《花木蘭》袁詠儀《花木蘭》趙薇《花木蘭》誰演的更好
    今天大張來說是說說《花木蘭》最近各大媒體電影,娛樂板塊到處報導迪士尼新片,劉亦菲、最新電影《花木蘭》的全球首映禮。關於《花木蘭》相關話題在國內迅速引起大量的討論,今天大張就來說說各個版本你們喜歡哪個版本的
  • 迪士尼的《花木蘭》不是中國的《花木蘭》
    嗨,你看花木蘭了嗎?和你想像的差距大嗎?電影《花木蘭》今日國內上映,然而目前口碑卻不是如想像中那麼好。國內影視版的《花木蘭》有好多個版本,而對於這一版本的《花木蘭》,顯然觀眾不是很買帳!有人吐槽劇情不合理,有人吐槽英文,也有人吐槽,請了這麼多名演員,結果就這?認真看了《花木蘭》,看完後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得不到國內大部分觀眾的喜愛,還是因為我們很大一部分人看電影的角度原因。
  • 是什麼阻止了我給《花木蘭》高分?
    》的故事原型來自南北朝敘事詩《木蘭辭》,講述女兒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故事,花木蘭也由此成為中國古代最知名的巾幗英雄之一。在《花木蘭》裡,導演努力將鳳凰意象和花木蘭的個人成長結合起來。在參軍早期,「Phoenix」 引領迷路的花木蘭時候,在對抗柔然可汗時,「Phoenix」在她身後張開翅膀,寓意著花木蘭最後的蛻變。但是,這種符號的徵用太過刻意,以至於全然失去了「留白」的美感。
  • 我看了盜版的花木蘭
    是夜,無聊,用迅雷看了劉亦菲版《花木蘭》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心想這是拍了個啥?導演是來自惠靈頓的三流導演妮琪卡羅,編劇清一色西方人。這是典型的西方文化強行解讀東方文化。製作方從骨子裡的傲慢,滲透到電影的每一個環節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蔑視,嘲諷。
  • 《木蘭詩》:劉亦菲版《花木蘭》根本不是中國人的花木蘭
    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了。看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個花木蘭。中國人的花木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才替父從軍的,是「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小女人。
  • 好萊塢版《花木蘭》:「花」太多,木蘭太少
    花木蘭是中國家喻戶、膾炙人口曉的故事。好萊塢選這個題材,真弄好的話,是可以在商業方面大有斬獲的,因為相當多的中國人都懷著和我一樣的好奇。然而,花木蘭的故事,重點不在花,而在木蘭。此故事的全部內容就是一篇中國古詩體散文《木蘭辭》。
  • 劉亦菲演的花木蘭,是美國人的花木蘭
    大家盼了很久的迪士尼版《花木蘭》終於上映了,儘管聽到周遭很多觀眾失望的聲音,網上已經有了鋪天蓋地的謾罵,豆瓣評分只有4.7分,比張導演之前的爛片《長城》還低了0.2分。但是,芯兒姐我作為迪士尼的鐵粉,一度不相信,再怎樣這也是迪士尼拍的電影,還能爛到哪裡去?
  • 劉亦菲回顧《花木蘭》拍攝歷程:我很感激「木蘭」
    9月7日,劉亦菲在社交平臺上髮長文,回顧了自己參演電影《花木蘭點擊查看影片更多詳情~「作為一個演員,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鼓勵。我還記得我幾年前來洛杉磯試鏡的時候,我甚至不敢想像如果我成功了我會有多幸福,但我做到了。
  • 「木蘭再花」,我也愛她!!!
    該片已知的陣容也十分有看點,劉亦菲飾花木蘭;李連杰飾皇帝;鞏俐飾反派女巫;甄子丹飾將軍Tung,也是木蘭的導師;鄭佩佩飾演給木蘭介紹姻緣的媒婆……首支預告為了突出主題,基本上放棄了劇情介紹、特效炫技,也放棄了李連杰
  • 《花木蘭》
    今日影片《花木蘭就是感覺你看了一個大笑話,不看片名你還真不知道在拍花木蘭影片太雷了,劇情雷到毫無邏輯,反轉莫名其妙,連一個像樣的高潮都沒有花木蘭的故事本來是一個很悲壯也很偉大的故事,但在這部影片裡,花木蘭的成長絲毫沒有凸顯,輸出全靠外國眼中的「氣」但,氣,我是沒感覺出來,反而是感覺到了氣我,氣觀眾作為一部戰爭影片,你以為有恢宏的戰爭場面麼?
  • 《木蘭詩》與電影《花木蘭》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被宋人收入《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影響甚廣。《木蘭詩》主要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徵戰十餘年,立功回朝後不願做官,回故鄉與家人團圓,脫去戰袍,重新穿上女兒裝。戰友們驚訝與木蘭並肩戰鬥十二年,竟然不知她是女孩。
  • 我好懷念22年前的《花木蘭》啊
    接下來,我將從人物形象、幽默色彩、情節等角度出發,談一談動畫版《花木蘭》的魅力之處。開場就天賦異稟的花木蘭,根本感受不到一個普通女孩的堅韌與成長……說到底,真人版《花木蘭》,從人設方面,就輸給了動畫版《花木蘭》。2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看動畫版《花木蘭》的時候,會咯咯地笑個不停,裡面有意思的梗實在是太多了。
  • 對不起《花木蘭》,我忍不住想吐槽你
    無疑《花木蘭》很好驗證了這句話,我真沒有想到迪士尼真人《花木蘭》這麼爛!但是這些也抵不過中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高期望,因為花木蘭這個女性人物已經深入中國人的骨髓中了,她代表了中國的一種文化。可是《花木蘭》放棄了北美線上影院,提前上映付費媒體視頻網站,一下子讓盜版等問題接踵而至,觀看人數飆升之下,迎來的卻是一陣吐槽和謾罵,最終《花木蘭》這部影片豆瓣評分僅為4.7分,這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