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水腫是腎病引起的?身體發生這6種變化,也可成為「禍首」

2020-12-23 家庭醫生在線網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害怕的是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一有症狀就擔心是併發症來臨。尤其是下肢水腫,有人認為下肢水腫是糖尿病腎病的表現,其實並不盡然。

糖尿病水腫都是因為腎病引起的嗎?

確實糖尿病腎病可引起身體水腫,因為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使得尿量減少,從而導致水鈉瀦留。還有尿蛋白增加會使得大量蛋白丟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下降血管吸收組織間隙能力,最終引起水腫。

還有哪些因素會引起糖尿病水腫?

1、甲狀腺功能減退

糖尿病患者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可引起下肢黏液性水腫,這屬於非凹陷性水腫, 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不會有凹陷。

2、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受到損害後,會使得末梢微循環發生障礙,可導致末梢血管擴張充血,雙下肢靜脈可因為淤血而水腫。另外,神經營養障礙也會增加局部毛細血管滲透性,引起下肢浮腫。除了水腫外,也會出現肢體麻木和疼痛,手腳就如同戴了手套或穿了襪子一般。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足部破潰後可引起感染。局部炎症反應也會升高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引起水腫,同時也會伴有局部皮膚溫度升高、顏色發紅以及疼痛等。

4、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不全會使得腔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導致體循環淤血和水鈉瀦留,從而引起頸靜脈怒張,雙下肢可呈現對稱性水腫。除了水腫外也會伴有胸悶氣短和心慌,同時也會發生心電圖缺血性改變,可去醫院做心臟彩超檢查來確診。

5、營養不良性水腫

營養不良性水腫病人易出現全身浮腫,由於嚴格控制飲食,使得體內缺乏蛋白質,進而導致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每升降低到25克時,可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使得液體從血管內流向血管外,從而引起水腫。還有錯誤的飲食控制會使得體內缺乏維生素,血管和神經功能可受到損傷,進而引起水腫。

6、下肢靜脈病變

若糖尿病病人發生下肢靜脈病變,如靜脈瓣膜關閉不全,還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可使得下肢靜脈回流受到阻礙,進而導致下肢水腫。

溫馨提示

由此可見,糖尿病水腫不僅僅跟糖尿病腎病有關,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期間需監測好血糖,定期去醫院做複查,多吃含優質蛋白質食物,均衡為身體攝入營養。若持續有水腫症狀,需第一時間去醫院做內分泌檢查,看看引起水腫的原因,然後對症治療。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人發生水腫,是腎病引起的嗎?
    糖尿病人會引起腎病變,腎病變有時會引起水腫,尤其是下肢浮腫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症狀,但是,「下肢浮腫」並不完全是「糖尿病腎病」引起的,一定要區別開來!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的人會發生糖尿病腎病,是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腎功能受損。腎臟是身體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當腎臟功能出現障礙,導致水分不能排出體外,滯留在體內,便會出現水腫。一方面是由於尿蛋白的大量漏出,另一方面是由於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輕者表現為顏面浮腫,重者表現為雙下肢浮腫,甚至全身浮腫。
  • 糖尿病患者出現水腫是怎麼回事?警惕這6大誘因,快看看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發生的糖尿病併發症,當出現腎部病變的時候,患者會出現水腫的情況。但是並不是只有糖尿病腎病才會導致糖尿病患者水腫,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水腫都有哪些原因導致呢?
  • 糖尿病引起腎臟疾病有4個早期症狀,及時治療還能逆轉
    「我是三年前通過單位查體查出的糖尿病,這幾年我也很關注血糖的變化,每天都測血糖,一般空腹血糖7.0mmol/L左右,餐後2小時血糖也在10.0mmol/L以下。」糖尿病腎病有家族聚集性,已成為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輕的IDDM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尤其是在糖尿病腎病早期,降糖降壓治療對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並且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李彥華介紹,如果早期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了。泡沫尿:部分患者尿中出現泡沫與尿蛋白相關。這是糖尿病損害了腎小球等微血管所致。
  •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腎病風險增加,怎麼辦?
    研究發現,高血壓與糖尿病互為因果關係,靶器官損害、臨床後果均相互影響,因此常常合併發生,形成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壓糖尿病。所以,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腎臟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損害的共同靶器官。據美國早年醫學統計,腎衰的前兩位原因分別是糖尿病(43.8%)和高血壓(26.8%)。由此看來,如果高血壓與糖尿病共存,對腎臟的損害更為嚴重。有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即使被控制,腎衰照樣發生。而高血壓不但是腎病的病因,也是腎病的結果。腎病進展,出現腎結構變化,會導致血壓升高。綜上所述,早期發現血壓升高並早期治療,對預防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腎損害也非常重要。
  • 腎友出現水腫了,怎麼辦?記住7點,消水腫與治腎病兩不誤!
    絕大多數患者水腫的危害並不大,只有少數同時伴有尿量減少或有併發症或由其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引起的,危害大且多難治。腎病患者出現水腫了,治療才是關鍵,下面筆者從七個方面作答。1.區分腎性水腫的性質腎病患者出現水腫,即腎性水腫,可分為「腎病性水腫」與「腎炎性水腫」兩大類型。先說說腎病性水腫,都知道膜性腎病會出現水腫,這就是腎病性水腫,即由於患者漏出大量蛋白尿已有一段時間,造成血漿蛋白過低,導致組織間隙蛋白質含量低,水腫多從下肢部位開始。
  • 身體水腫,肝、心、腎都可能出問題,不同部位還暗示這幾種疾病
    1、下肢水腫當肝臟合成血漿蛋白能力降低時,可引起下肢凹陷性水腫和腹水。此類水腫會從下肢向上蔓延,一般上肢和頭面部不會出現水腫問題。下肢水腫時需警惕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也有可能是肝腫瘤或肝硬化等引起的肝源性水腫。
  • 糖尿病腎病患者能活多久?4個危害早發現,及時治療
    糖尿病目前已經十分普遍,許多人可能都患有糖尿病,隨著糖尿病進一步發展加重,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併發症出現,如糖尿病腎病。一旦有糖尿病腎病發生,說明已經對腎部造成損傷,許多人因此較為擔憂,想知道糖尿病腎病可以活多久,以及會給健康造成哪些危害。
  • 腎病水腫的中藥燻洗療法
    腎臟是身體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當腎臟患病,致使水分不能排出體外,瀦留在體內時,稱為腎性浮腫。水腫是腎臟疾病最常見的症狀,輕者眼瞼和面部水腫,重者全身水腫或並有胸水、腹水,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目前西醫的治療主要以利尿劑為主,但部分患者長期後往往效果不顯著。
  • 腎小球是血液過濾器,病變時,腎功能或受損,這6種炎症要警惕
    通過腎小球濾過率和濾過分數能衡量腎功能,但腎小球卻易發生病變,進而影響腎功能。常見的腎小球炎症有哪些?1、急性腎小球腎炎大部分急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感染引起的,如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膚感染,還有猩紅熱等,腎臟體積較大,病變可累及腎小球。
  • 女子雙腳水腫,診斷腎病症候群,直到出現咳嗽醫生才發現是肺癌
    一個星期前,周女士無意中發現自己的雙下肢變肥了,起初穿鞋子不利索了,感覺腳變大了,平時喜歡的高跟鞋穿不進去了,這讓黃女士有些苦惱,認為自己變肥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她後來發現兩隻小腿也變「肥」了,肉乎乎的,一按壓就一個凹,這可嚇壞周女士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變肥啊。這是水腫了啊。
  • 糖尿病腎病可能變成尿毒症,不想去醫院透析,牢記此5點
    1.糖尿病腎損害的病因   糖尿病腎損害的主要原因是球囊內高血壓,導致腎小球內臟層上皮細胞損傷,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尿蛋白增加,同時糖尿病患者的腎基底膜結構改變是由高血糖引起的,導致血管緊張素Ⅱ(Agii) 生成增加。Agii 可導致血管纖維素樣壞死,直接累及腎臟,導致腎實質缺血缺氧、腎小球纖維化和腎小管萎縮。
  • 雙腿水腫,就是腎病的「徵兆」嗎?醫生:還可能是這些原因
    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水腫了」,「我的腿腫得像柱子」,「我的臉腫得像氣球」…… 下肢浮腫是糖尿病患者極為常見的一種症狀,有一些人一水腫就以為自己有可能患有糖尿病了,更甚至於把這等同於「腎病」。水腫是怎麼回事?
  • 糖尿病不痛不癢,出現5種表現,或是併發症「報到」,別忽視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可通過控制血糖水平,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主要是血管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會發生血管硬化,從而使微血管、小血管、大血管出現硬化,誘發不同的併發症。
  • 有助於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檢測組合|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腎小球...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機體多個系統的損傷,其中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最終可發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為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據統計,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0%的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的患者可發生糖尿病腎病。
  • 10年糖尿病,突然查出尿蛋白2+,白蛋白尿31.1,怎麼辦?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發合併症之一,長期血糖升高,會引起血管血液流通紊亂,引起全身的血流異常,從而影響到腎臟的供血情況,造成腎小球等腎細胞的缺血,引發損害,另外,腎臟會出現糖代謝紊亂,造成腎小球高濾過,促進腎小球基底膜增厚,損害腎功能。
  • 教你自測|如何通過皮膚狀態,判斷糖尿病腎病?這5點要記牢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併症之一。我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僅次於各種腎小球腎炎。由於其存在複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因此及時防治對於延緩糖尿病腎病的意義重大。
  • 身體莫名水腫,應排除這些疾病
    2.眼皮腫、眼袋腫:查查甲狀腺症狀:甲狀腺水腫,常出現在眼瞼、面部、四肢,表現為非凹陷性水腫,這類水腫較堅實,不易有明顯的凹陷。預防:食用加碘食鹽,尤其碘缺乏地區。50歲以上每年定期複查甲狀腺功能。如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在內分泌科專業醫師指導下堅持服用調節甲狀腺功能藥物。
  • 魏茂國主任-得了腎病6大早期症狀很明顯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高血壓、糖尿病等的高發導致慢性腎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在每10個人當中,就可能有一個人是腎病患者。腎病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治療,就會愈演愈烈,最終可以發展為尿毒症。許多早期腎病患者症狀都不明顯,魏茂國主任提醒,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要儘快到醫院的腎臟專科就診。
  • 包頭58歲婦女腎病水腫,中醫有辦法
    中藥,教你調理腎病確定了韓女士的病症後,範利青為她擬方:豬苓湯加減(顆粒劑),茯苓、豬苓、澤瀉、炒白朮、桂枝、滑石等7付衝服,每日一劑。韓女士服藥後口乾口苦有好轉。中藥治療有效,繼續觀察治療。漸漸地,韓女士自述水腫減輕,腰痛好轉。
  • 腳部出現這6個症狀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不要忽視
    人這一輩子總是會走很多的路,而且每前進一步腳部承受的重量大概為自身體重的3-5倍。很多人平時很容易忽視腳部,甚至連最起碼的泡腳、皮膚護理都做不到。如果你發現雙腳出現以下6個症狀,千萬不要忽視,因為這往往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