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靈丨分享 原生家庭的傷疤要如何治癒?

2021-02-08 金色童年小精靈幼兒園

孫儷演的《安家》火了, 它是改編自日版《賣房子的女人》,裡面最經典的臺詞是: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go go!

孫儷在劇裡飾演的房似錦是一名房屋中介的店長,她很不討喜,因為她在工作上很強勢、不近人情,為了開單賣房子沒有原則,連哄帶騙,甚至不惜撬走同事的單子。

按理說,她賣房能力那麼強,收入肯定不菲,可她租住在死過人的兇宅,還不如普通社畜,永遠一身普通職業裝,早上總是要吃2杯豆漿,4個包子,而且吃相很難看。

到底為什麼呢?

一個個莫名的簡訊,一個女人的出現,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在她強勢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她最大的軟肋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房似錦,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可沒想到當她和同事徐文昌聊天時,提到了自己的童年,才知多麼悲涼。

她是房家的老四,剛出生時被母親嫌棄是女兒,差點被扔進井裡淹死,所以才叫「房四井」——房家扔進井裡沒死成的老四。

家窮不給她讀書,在爺爺的幫助下,好不容易熬到畢業。工作多年,母親一打電話,張口就和她要100萬,沒有?就奪命連環call,去公司鬧,不給她留任何臉面。

她完全就是被當成提款機器,家人眼裡,房似錦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

或許她正是因為物質和愛的雙重缺失,才會看待問題異於常人。她為了賺錢不惜得罪同事,不懂得去處理人際關係,金錢方面對自己也苛刻,只因她知道:

她不光養活自己,背後還有一個像「吸血鬼」般的家庭,明知道是無底洞,卻還是甘願填補,用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原生家庭的烙印就像刻在骨子裡,一生都無法擺脫,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與之而做鬥爭。

只是有些人始終在原生家庭的牢籠中沉淪,比如樊勝美,而有些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極力衝破原生家庭的藩籬,比如蘇明玉。

01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在哪一刻原生家庭的傷害讓你絕望?」

有一個回答簡單卻又扎心:「過去的那些事,怎麼都還記得啊。」不是都還記得,而是一邊成長一邊拼了命的想要忘記。就在無數個日夜之後,以為把這些都忘記了時,突然的某個瞬間曾經的一切歷歷在目,令人崩潰。

美國心理治療師羅納德·理查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從心理上與感情上擺脫早期原生家庭的影響。」

很多人都在不經意間重複著原生家庭中的行為,或者為了逃避原生家庭的痛,刻意去做截然相反的事。

為什麼一個人的家庭,會對他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英國關係精神分析家、兒童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書中解釋道:

如果一個人6歲之前生活的家庭環境氣氛緊張,那麼他大腦中皮質醇的水平就會產生異常。所以一個成年人如果在童年時曾被父母虐待或者忽視,那麼這個人的應激系統就會關閉,使這個人要麼一直處於警戒狀態,要麼對外界的刺激變得麻木。

這將最終導致他在後續的生活中,不是對安全感極度渴望,就是對別人缺乏防範。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有可能使之成為一個受害者。

那些童年時吃不到的糖,長大後再吃到,卻早已變了味道。那些童年時得不到的愛,長大後再多的愛也填不平內心的溝壑。那個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孩子,一生都掙扎在那個虛無的囚籠。

02

《圓桌派》曾經有個話題:為什麼說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

李玫瑾教授說:我們總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就像是:什麼樣的土壤就開出什麼樣的花。

《幸福為什麼這麼難》的演講者賴佩霞,講述她受母親的影響,婚姻不幸,在生活中吃盡了苦頭。

父母離婚後,她隨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常常對她謾罵指責,和她數落父親。她自卑、沒有安全感,怨恨父親,畏懼母親。

婚姻失敗後,才醒悟到母親對她不是因為愛,而是做對自己好的事。反思自己的失敗,明白了自己也活成了當時的母親,把孩子、家庭作為了自己情緒的宣洩口。

她這樣描述:「你罵我,不是因為你愛我,而是你情緒管理不好。」

孩子是一面鏡子,在鏡中看到了父母的模樣。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歸宿。原生家庭的教育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孩子身上,開始時總是難以發覺,發現時早已溼了衣裳。

父母與孩子的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影響,比任何東西都要強大的力量。

03

每一個身為父母的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在生命之初,給他最原始的愛。

1.生而好好養:

我們家長要清楚一個概念,「養孩子」不等於「給孩子吃飽」。「好好養孩子」也不僅僅等於「給孩子一個富足的生活」。

好好養,是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重視孩子心理與生理的雙重訴求。

對於0-3歲幼小的孩子,應當充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在孩子啼哭時,耐心疏導,減少初識世界的焦慮感。

對於3-6歲的孩子,在滿足其生理需求的基礎上,加深對於「家庭」的歸屬感,比如可以一起裝扮臥室等。

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在「歸屬感」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平等感」,讓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是家庭中平等的一份子。就像米歇爾·歐巴馬小時候,孩子也可以參與家庭決策,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生而好好養,使孩子成為一個平等又獨立的人。

2.生而深深愛 :

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曾經有朋友吐槽,小時候母親脾氣不好,對他要麼大吼大叫,要麼就是冷處理,導致他現在有輕度的神經衰弱。

雖然這是個例,但父母的行為與情緒肯定會對孩子有影響。熊孩子很淘氣,身為父母的我們生氣很正常。但「爆發」之前數個一二三,對孩子好,對自己也好。

也不要因為生氣不理孩子,因為忙忽視孩子,因為玩手機應付孩子。這些看似平常的事,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都是利刃,撩撥著他們脆弱敏感的神經。

3.生而好好教:

如果說「養」是一個生命得以成長的前提,「愛」是精神支柱的話,那麼教育就是讓孩子有選擇的能力以及選擇更多的可能。

但是好好教,不代表著教育花費「越貴越好」,而是給孩子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就像最近刷屏的一張照片:「一張桌子,一個角落,一對父女,一夜寒風。」

河南洛寧的女孩由於要上網課家裡卻沒網,所以只能去村支部蹭網學習。

這是最好的教育嗎?顯然不是。但是這位父親沒有因沒有條件就剝奪女兒學習的權利,而是一起去尋找、創造條件。在這裡,默默陪伴,就是這位父親能力範圍內給女兒最好的教育。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原生家庭為藉口,而逃避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原生家庭塑造了你,但沒有鎖定你,自己的命運,始終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童年決定了我們人生初期的生活模式,但「成長」卻是我們需要一輩子去完成的事情。

擁有不完美的原生家庭,這不是我們的錯。但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無怨無悔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我們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傷害
    之前答應給大家分享一期,關於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的文章,這就是原生家庭治癒系列的第一期。但是當我開始準備之後才發現,工作量遠比想像中要大。就是說,我們承認有原生家庭創傷的問題,也承認原生家庭會成為你以後人生路上的障礙,但是,這個障礙並非無法清理,甚至於,我們在學習和應對如何清理障礙的同時,自身也在無形中成長和進步了。
  • 傅首爾:女人要想治癒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只能依靠自己
    原生家庭這四個字對所有人而言都不陌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這是我們最關鍵的成長環境。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十分的大,幸運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不幸運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句話就是真實的寫照。原生家庭不好的人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他們所經歷的磨難常人難以想像。今天,傅首爾發了長文,上了熱搜,在文章裡,她提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傷痛測試,原生家庭的爛牌,為什麼我也能打出王炸 ?丨瑞文智力測試
    但董卿卻說:因為原生家庭,我到現在還是會自卑。每每想起童年的經歷,都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從小就要承擔家務活,每天都要刷碗,擦桌子;從高一到高三,每個寒暑假都要外出打工賺錢,甚至去賓館當清潔工;平時不讓照鏡子,不讓買新衣服,每當偷偷照鏡子時,父親都會板著臉說: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我想就算有,我們也會立即否認。
  • 楊紫演單親少女全程哭戲:小雨的眼淚,揭開了多少原生家庭的傷疤
    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小雨的不幸,也是許許多多原生家庭的不幸。在長達20多分鐘的獨白裡,小雨那令人心疼的眼淚,也揭開了原生家庭的傷疤。可是,父母的衝突,為什麼要孩子來負責呢?如果,小雨的媽媽能夠坦然接受當年的事實,不糾纏於小雨爸爸的過錯,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就算給不了小雨一個完整的家,也缺失不了應有的母愛。無視或者扭曲問題,對一個家庭來說並沒有益處。
  • 把傷疤揭開來看,一定會痛,但是也會治癒一些人——《摩天大樓》
    把傷疤揭開來看,一定會痛,但是也會治癒一些人——《摩天大樓》終於要寫這部懸疑、推理劇了,情緒積累了很久都不知道怎麼寫。因為鍾美寶和顏俊從小被猥瑣家暴的辛酸和委屈,雖然我知道那種折磨恐懼如癌細胞一樣在身體蔓延,深入骨髓,但是我沒辦法感同身受!但是,雖然看待這樣的遭遇如同揭開人的傷疤一樣,,讓人極度不舒服,但是我相信也會治癒一些人,驚醒一些人。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的「悲傷」,靠「溫情」治癒
    2020夏,一部原生家庭的情感劇集再次橫空出世, 開篇就有了8.6的高分,儼然成為了下半年國產劇的爆款預定,它就是《以家人之名》。該劇緊扣現實主義,將鏡頭聚焦在了當代社會家庭的現狀,展現出了破碎原生家庭的群像和親情愛情友情的傷痕治癒。
  • 孫儷:如何跨過原生家庭的坎?
    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從房似錦身上,你能看到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原生家庭欠我的,我要自己找回來從房似錦身上,你能看到重男輕女的家庭有多難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美,但這不影響我們擁有更好的人生,區別在於:你如何應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而這些原生家庭帶來的悲痛,讓不少人苦苦掙扎,想要走出傷痛的圍城。最後憑自己的力量與原生家庭和解;房似錦看似冷靜霸氣,卻也會在媽媽威脅她要100萬的時候失去冷靜,試圖向上司借錢。她的心裡,有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和無可奈何。而最後她與母親如何鬥志鬥勇,能否走出原生家庭陰影,脫離羈絆?是觀眾們所期待的。
  • 《春潮》:原生家庭的夢魘,如何自我救贖
    這可能是許多深受原生家庭詛咒的悲慘靈魂的真實寫照。倔強,叛逆,分裂,依賴,逃避,卑微,自大,狠毒,冷血.......似乎今天所有年輕人的性格問題或扭曲的人格都能找到背後那個原生家庭的夢魘和因果。影片講述祖孫三代因血緣糾纏在一起的生活:記者郭建波(郝蕾飾)在揭露社會黑暗面的同時,似乎也在一點點揭開母親留在自己身上的傷疤;母親在外的熱情和回到家裡後的極度分裂的人格,將人生的失意怨恨咒罵無情釋放到郭建波身上;而女兒郭婉婷從小就在成年人暗流湧動的生活裡隱忍成長。而影片最有深意的地方恰恰都通過這個最小的女兒拋給了觀眾去想像。
  • 在原生家庭受過傷害的女孩選擇原諒
    而蘇明玉則要更果斷一些,從小一直都不滿母親的區別對待,父親的不作為,雖然依舊困在這個令她失望的家裡,她從意識形態上就與這個家是反抗的。當父母要賣掉她的房間給明成結婚買房時,她直接跑回家跟父母對峙,徹底鬧翻後還在上大學的她不願要家裡施捨的生活費,自己闖蕩,幸好她遇上了蒙總這樣的貴人,再加上她骨子裡的堅韌、決絕、自強,銷售做得出色,活出了自己的樣子,簡直是掙脫原生家庭的範本,很酷。
  • 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今天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終其一生都在治癒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這句名言,被許多人引用過,我也很喜歡它,它像警鐘一樣,喚醒了太多蒙昧的心靈。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現有家庭的影響有多重要?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近期一部《以家人之名》的電視劇引起熱議,劇情雖然輕鬆幽默,可我看的卻有點沉重。引起了我的一些關注和思考。原生家庭的傷害能夠治癒嗎?那些曾經的經歷,不必抱怨,也不必感謝,它們會由一道道傷疤,變成腳下成長的基石。
  • 楊紫崩潰大哭,揭露殘酷真相: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去治癒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但我們在原生家庭受的傷,是可以自己努力治癒。02原生家庭的傷,要靠自己去治癒東野圭吾在《時生》中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只能儘量打好它。」原生家庭無法選擇,但你若想改變自己今後的生活,一定可以努力做到。
  • 《痛症》:愛是治癒原生家庭最好的解藥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前一陣子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裡,從女主角房似錦到男主角徐姑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影子。受家庭的影響,他們改變了性格,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所幸最後他們都因為愛而獲得了重生,開始了新的生活。
  • 「國民初戀」黃軒不渴望婚姻:離異家庭的孩子如何自我治癒?
    但現實是黃軒對待感情總有一種不篤定、不安全感,因為父母關係破裂離婚,從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所以黃軒渴望有人陪伴,認可,但同時對婚姻心生畏懼,擔心重蹈父母的情感悲劇。我們從黃軒的感情觀、原生家庭、自我治癒三方面,談談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以及自我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實現治癒和成長。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才能發現嶄新自我
    02 一個人小時候如何被養育,他就將如何度過這一生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對正在熟悉世界、形成三觀的兒童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他的人格成長、人際關係、對世界認知等方方面面。
  • 《以家人之名》讓人淚奔:原生家庭的悲哀,唯有愛才可以治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期,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贏得不錯的口碑與收視率。這部電視劇由著名演員譚松韻和宋威龍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毫無血緣關係的兄妹三人在遭遇了原生家庭的悲痛後相遇,在兩位爸爸的撫養下一起成長的故事。
  • 楊紫演繹單親女孩獨白:原生家庭,藏著孩子愛與痛的「輪迴」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父親的背叛、父母的離異、窒息的母愛,這些童年的傷,原生家庭的痛,就像一道道傷疤刻在小雨的身體和靈魂中。小雨父母之間的背叛、爭吵、離異,讓小雨對婚姻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沒有愛的能力,她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更不知道如何信任異性,總是害怕母親的悲劇延續到自己身上,孩子心中的陰影,就是原生家庭留給她的傷。
  • 鄧超連續9年給孫儷慶生:好的伴侶,治癒糟糕的原生家庭
    鄧超和孫儷是讓人羨慕的,兩個在原生家庭受盡苦楚的人,最後成立了一個幸福的新生家庭。他們完美的詮釋了那句話:好的伴侶,治癒原生家庭。太多的人帶著原生家庭的傷痛,不敢愛不敢進入婚姻,但是孫儷和鄧超做到了,這條路他們走得成功也走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