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誨人 德厚流光——追記新聞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原...

2021-01-18 人民網

原標題:杏壇誨人德厚流光

  何梓華 資料圖片

  【追思】

  11月16日10時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的手機上陸續接到幾百條信息。新聞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原院長何梓華因病逝世的消息,讓新聞界、教育界為之悲慟。

  何梓華,1931年出生,祖籍廣東南海,享年87歲。

  1949年9月,何梓華進入燕京大學外語系學習,第二年轉入新聞系;1952年院系調整,師生按建制併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編輯專業。

  他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新聞專業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歷任人大新聞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從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建院起,又先後擔任人大新聞學院副院長、院長,直到退休,是人大新聞學院迄今為止任職時間最長的院長。

  在何梓華任職期間,他帶領系裡領導班子,共同牢記老一輩同志的叮囑,認真抓緊抓好人才和教材的建設工作。當時新聞系的專職教師隊伍中,既有資深的學者,也有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比如甘惜分、張隆棟、方漢奇、藍鴻文、鄭興東等,他們為人大新聞學院的壯大、為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如今,人大新聞學院教師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是那時候培養起來的。

  何梓華曾說:「人才建設不僅僅指的是教師隊伍建設,從廣義上說,還應當包括新聞學類專業學生的教育與培養。我們辦學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國家需要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工作者隊伍,高等學校新聞系應責無旁貸肩負起這一光榮使命。」他一生奉獻杏壇,桃李滿天下。新聞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的作者陳錫添等一批知名記者,都曾與他有過師生緣。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也曾師從何梓華,至今感念恩師對自己學術生涯的「關鍵性推動作用」。何梓華是喻國明的碩士導師,時任人大新聞系主任(成立新聞學院後他擔任院長)。那時,還是碩士研究生二年級學生的喻國明,嘗試用系統論、控制論等新方法來研究無產階級新聞工作黨性的理論架構,這在今天的學術研究者看來,並無出奇之處,但在當時還比較傳統、保守的研究氛圍中,是相當另類、前衛的。何梓華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發現了這個年輕學子的學術亮點,當即組織學院的教師們為此召開小型學術討論會。「何老師用他的包容,給了一個初入學術門檻的學子莫大的鼓勵,這不僅增加了我的理論自信,還堅定了我的學術方向。」喻國明說。

  「正是他的包容態度,才讓整個人大新聞系有著多樣的、活躍的學術風氣,才能保證學院在各個方面都有一流的表現,才讓人大新聞學院的教工彼此支持、相互包容,有著溫暖小家庭的氣氛。這也是人大新聞學院成為我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第一重鎮的重要原因之一。」喻國明說。

  很多人懷念何梓華的時候,都用了這樣的表述:他除了是新聞學院的當家人,還是整個新聞教育界的定盤星,他一直都在做著把整個學科向上推動的工作。胡百精認為,他是為我國新聞教育界作出重要貢獻的人,不僅推動了學科建設、新聞學教育發展、人才培養,更奠定了學科發展的方向。

  在從事新聞教育工作的40餘年間,何梓華學術成果豐碩。他先後主持制定新聞學科「八五」和「九五」的研究規劃,主編《新聞理論教程》《新聞學概論》《產業化——青年報刊業的前景與挑戰》等著作。在人大新聞學院工作期間,何梓華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新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等職務。

  1992年,因對教育工作有貢獻,何梓華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在中國新聞史學會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上,何梓華獲頒第二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之「終身成就獎」。

  20世紀90年代末,何梓華從新聞學院一線領導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為新聞教育所做的工作並沒有停止。就在過去的一年中,何梓華曾兩次寫信給胡百精,一直在強調三件事: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做得更好;在全球化時代人大新聞學院要花更多力氣培養國際傳播人才;完善整個教師隊伍建設。「他的思路一直都很清晰,從不談自己,每次談論的都是學院和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胡百精感慨,包括何梓華在內的老一輩新聞教育工作者,他們體現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精神,今天看來尤其珍貴。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70年,25541期,25541個日夜,人民日報與黨和人民風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崢嶸歲月,一起走進更加昂揚的新時代。【詳細】

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  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暨全國黨報網站總編輯看天津活動6月20日在天津市舉行,主題為「媒體融合:宣傳新時代 擁抱新時代」。【詳細】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職研究生(上海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始建於1955年,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高等新聞教育機構。1958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匯聚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燕京大學三校學科資源,經過六十多年發展,成為新中國記者搖籃、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重鎮、新聞傳播教育工作母機、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者、全球新聞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臺。
  • 保研大數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院校簡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始建於1955年,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高等新聞教育機構。1958年,北京大學新聞專業整體併入人大新聞系(此前,創辦於1924年的燕京大學新聞系整體併入北大新聞專業)。由此,人大新聞系匯聚三方力量於一體,開啟了新中國新聞教育的新徵程。
  • 新聞學院本科生在全國評論大賽獲獎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2020年12月18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本科生吳海晴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決賽獲得冠軍。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9級本科生呂行獲得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11月月賽冠軍,取得「月度之星」稱號,獲獎作品為《「為推廣5G下架4G」: 技術升級豈是「強推」藉口》;新聞學院2018級本科生陳舒睿憑藉《別用北大學歷綁架李雪琴們的未來》獲得該比賽10月月賽冠軍,取得 「月度之星」稱號。新聞評論是傳統新聞實務「採寫編評攝」中的重要一環。
  • 「開放•融合•實踐」 —訪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董小玉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董小玉 1、請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董小玉: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是西南大學百年辦學歷史上充滿活力的年輕學院。2006年4月,應時代和學科發展之需,由原西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原西南農業大學信息中心部分專業聯合組建了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揭開了學院發展嶄新的一頁。  學院師資隊伍學緣、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性強。
  • 守正創新,弦歌不輟——訪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米博華編者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素有「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之美譽。一個甲子以來,一代又一代復旦新聞人踐行「好學力行」的院訓,櫛風沐雨,守正創新,將復旦新聞學院建設成為新聞傳播學界的一座高峰。
  •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教育的南方之強,廣告教育的搖籃
    廈門大學新聞教育歷史悠久,1922年成立新聞學部,開啟了中國人辦新聞教育的先河。1983年復辦新聞傳播系,在中國大陸率先以「傳播」冠名,創辦廣告學專業、國際新聞學專業,體現了廈大新聞傳播人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2007年成立新聞傳播學院。
  • 杏壇國際藝術聯盟鳳凰谷創作基地揭牌成立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7月25日訊(記者 郭威 石磊) 今天上午,由杏壇國際藝術聯盟攜手山東鳳凰谷瑞邦葡萄酒莊園,共同打造的「鳳凰谷藝術創作基地」揭牌成立。山東鳳凰谷瑞邦葡萄酒莊園董事長李勝利、杏壇國際藝術聯盟主席白鳳琴共同為基地揭牌。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處長秦波、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趙希祥、濟南公安文聯攝影協會副主席張峰巖、濟南市攝影家協會原主席李瑞勇、山東鳳凰谷瑞邦葡萄酒莊園董事長李勝利、杏壇國際藝術聯盟主席白鳳琴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 著名口腔醫學教育家、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張雪華教授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方面獲悉,我國著名口腔醫學教育家、口腔修復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張雪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3月17日4點30分逝世,享年85歲。1952年9月進入華西醫學院學習,195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9月大學畢業後留華西醫學院口腔系任教,1960年10月調動至湖北醫科大學口腔系工作,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1年至1983在美國哈佛大學牙學院留學,獲得執業醫師資格。
  • 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高考學子,我在新傳學院等你!
    傳承「老延大」紅色基因,這裡有西北地區最早的新聞學專業;堅持法治信仰、立德樹人,這裡是全國重要的法治新聞人才培養基地,歡迎同學們報考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同用新聞傳播的視野觀看時代,書寫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 中國政法大學2020年度新聞,由你來定!
    中國政法大學2020年度新聞由你來定!中國政法大學2020年度新聞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6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我校合作共建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為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社會治理、推動法學理論與未成年人司法實務工作有機融合、相互促進開闢了新路徑。8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新增中國政法大學為立法聯繫點。9月28日,司法部與我校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圍繞深化法治理論研究、法治實踐發展、法治人才培養、法治資源共享等領域開啟全面合作。
  • 中國音樂學院將舉辦一系列音樂藝術活動
    中國音樂學院將舉辦一系列音樂藝術活動 ——「劉德海音樂藝術周」「中國樂派交響樂團中國樂派作品系列展演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光明網訊中國自古被稱為「禮樂之邦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2… 2021-01-03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文報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正式成立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江濤)我國最早進行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研究的北京大學今天正式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這是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也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新聞與傳播學的發展。  北大曾為我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我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的搖籃。
  •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圓滿舉行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開幕六月,鳳凰花開,驕陽似火;六月,碧海藍天,桃李芬芳。2020年6月22日下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在科學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學院師生及院友代表歡聚一堂,為即將離校的2020屆畢業生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為畢業生送祝福、送期盼,共話師生情、同學情。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餘清楚、黨委書記鄭樹東、副院長蘇俊斌、陳素白、謝清果及黨委副書記聶鑫、黃輝出席活動,各地院友代表和輔修該院雙學位的同學參會。活動線下線上雙線進行,據統計,線上直播共吸引了74048人觀看。
  • 知名傳播學者張昆獲聘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院長
    知名傳播學者張昆獲聘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院長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1-16 19:11 來源
  • 黃天波:我的密蘇裡新聞學院記憶
    為此,經聯絡商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新聞學組與人民網傳媒頻道 共同開展「新聞與傳播學院迎新致辭及寄語」徵稿活動。熱烈歡迎各新聞與傳播院校領導、老師、畢業生、在校生積極投 稿! 》》》點擊查看《「新聞與傳播學院迎新 致辭及寄語」徵稿啟事》。
  •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在全國高校學科中排名第一!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前身為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中傳是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創辦最早的廣電新聞專業教育機構,素有傳媒「航母」的美譽。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國高校學科排名榜上,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科排第一。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四輪全國新聞傳播學科評價結果,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科排名第二,排名靠前的大學還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下面是具體的排名供大家參考。
  • 「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我們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確實是圍繞偉大抗疫精神的核心內涵開展的。」米鋒說,「學習過程中我有一個體會,抗疫精神在三個字上有集中體現:第一個字是「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二個字是「聯」,體現了黨中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第三個字是「眾」,體現了14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守望相助。
  • 第三屆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鐘獎學金」頒獎典禮舉行
    12月31日下午,2020年度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鐘獎學金」頒獎典禮在延長校區舉行。上海盟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阿里體育董事、上海大學校董張大鐘,上海大學對外聯絡處副處長楊靜,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鄧江,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學院黨委副書記韋淑珍,學院廣告學系書記萬俊,評審專家代表、學院廣告學系教師鄔盛根等嘉賓和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活動。頒獎典禮由新聞傳播學院國際學生輔導員薛堯雲主持。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鄧江致歡迎辭。
  • 中傳校友寶曉峰、潘濤、嚴於信新任《新聞聯播》主播
    >寶曉峰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曾主持過《亞洲報導》《新聞早8點》《媒體廣場》《朝聞天下》《新聞30分》等節目。2001年7月開始在中央電視臺播音組擔任主播。2020年9月12日起,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主播。觀眾們評價她的播音「自然而不做作,親切而不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