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安:頓失所寄——致古龍

2021-03-01 溫瑞安巨俠

  古龍很愛朋友,常召朋友來喝酒盡歡,朋友醉倒在他家裡,正好可以使他免去筵散的悽涼。

  一九八五年,古龍逝世的那個深夜裡,記者問我的感覺,我說:「頓失所寄。」

  也許是我語意含糊,或許編採人員認為此句無關宏旨,所以,在次日香港《明報》世界新聞頭版刊出金庸、倪匡和我對古龍粹然去世的看法時,訪談內容完整無缺,但並沒有記錄這一句話。

  但這是實話。

  由衷的話。

  我認為這世上沒有人比我對古龍「愛」得更深。我在念初中二的時候,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小山城:美羅阜,有幸且偶然在那小阜裡唯一一家「半正規」的「聯友」書局裡,買到一冊一個騎著白馬走過一片綠柳紅袍俠客為封面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下半冊。從此,我就迷上了古龍。不錯,當時現代文學予我極大的吸引力,但不似古龍作品來得更致命。現代文學那種自憐、自負、自卑、自大而有自命不凡、自掘瘡疤、自以為是、自尋煩惱的特色。但,古龍作品裡都有,但卻寫得平易近人,深入人心,而且更沒有故弄玄虛、固步自封。在這之前,在這之後,我讀過無數、無算的武俠小說,但能使我不致待(呆)在純文學裡執迷不悟、飲鳩自盡,而又保持以文學的精粹跟廣大讀者群眾同心相契的本色,古龍對我,確有育功。

  我十六歲時在香港發表第一篇武俠小說:《追殺》,筆意格局,完全是因襲古龍的。我可以說自己十分鐘情於金庸的小說,但古龍絕對才是我武俠小說創作的「啟蒙老師」——當然他從來沒在實際上傳授我什麼,但在他的小說裡,有的是發掘不完的寶藏。

  一九七七年,在臺北,《聯合報》的瘂弦給了我一通電話,要我跟古龍出席一個武俠小說的座談會。

  那是我第一次跟古龍會面。當時,我說了幾句客氣話,古龍馬上就說:「太謙虛就是虛偽了。」直至我在臺北發生了「冤獄事件」之後,我聽「萬盛出版社」的負責人說,古龍特別向他要了全套我的書,而且看完。一九八七年,我回到臺北,聽到古龍的至交們提起,古龍在生時說:「溫瑞安只要對武俠小說寫得再集中一些,運氣也再好上一些,那武俠小說以後就看他的了。「

  古龍是浪子,浪子比較自由浪漫,也比較易受人誤解和鄙夷。他不像金庸。金庸是人稱「大俠」,而且也是鞏固的屹立於現實人間的「大豪」,舉足輕重。坦白說,在個性上,我甚愛古龍,因為他甚可愛。

  甚至可以說,連同在作品上,古龍也甚可恨,我常恨他的小說「落雨收柴」、「雷大雨小」或「千篇一律」。總之,古龍的可愛和可恨,乃因他就是性情中人,就連他的故事和文學,也一樣大情大性,一點也不虛偽。愛他是因為他能超越別人,恨他是因為他難以超越,而他自己也一樣超越不過他自己所建立出來的規範,這點對真正懂得欣賞和發掘古龍的長處和缺點的我而言,無疑也是可恨的。

  他敢愛敢恨,求「死」得死。他再次因肝硬化而送醫院急救時,醫生力勸他戒酒,他的笑聲響徹整座醫院。他愛朋友,常召朋友來喝酒盡歡,朋友醉倒在他家裡,正好可以使他免去筵散的悽涼。他怕寂寞,他重感情。常對著一棟空白的牆說話。這些都跟我性情一樣。我辦「綠州文社」、「天狼星書社」到「神州社」、「朋友工作室」、「自成一派合作社」,都是一種笑擁寂寞,緊握刀鋒的悲歌手勢而已。

  沒有人可以象我那麼「愛」(或曰「恨」也無妨,反而古龍這種人絕不會介意。)古龍,因為迄今仍很少人、太少人,幾乎沒有人像我一般在他生前死後對現在武俠花了那麼多心血和心機。如果有人辦古龍特輯(另一位是政論家哈公)而沒有請我寫專文(就算沒有稿費可拿)紀念他,我都一定會「同他有仇」,因為我是古龍專家、古龍忠實讀者、古龍精神的接班人(至少在武俠小說上),所以,他死了,我一度:「頓失所寄。」

  ——原文刊載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馬來西亞「新潮」雜誌

  *溫巨俠悼念古龍文章在網際網路興起後,便在網絡上一直流傳。今為古龍逝世三十五周年重發此文,以作補前輩的懷念。

- 終 -

閒話江湖事 同吟英雄詩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添加溫瑞安巨俠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金庸古龍溫瑞安3本續書,有狗尾續貂,也有青出於藍
    雖然現在武俠小說徹底沒落了,但是提起金庸、古龍、溫瑞安,很多武俠迷心中還是泛起了波瀾。在武俠熱的當年,由於金庸、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銷量非常好,於是就有很多人「自告奮勇」,冒名頂替,魚目混珠,寫起了原著的續書。而且這些小說被無良書商拿來發行,居然相當流行。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這些所謂的武俠續書吧。
  • 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尤其是武俠劇,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已經出現過7個版本,最受大家喜愛的應該是黃日華、翁美玲所出演的83版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十部作品可謂部部經典,每一部都被翻拍過多次。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算是與金庸同一時代的武俠小說家,在文學造詣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 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尤其是武俠劇,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已經出現過7個版本,最受大家喜愛的應該是黃日華、翁美玲所出演的83版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十部作品可謂部部經典,每一部都被翻拍過多次。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算是與金庸同一時代的武俠小說家,在文學造詣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書中的江湖豪情曾是填滿了許多人年輕時的夢,也影響了許多人,相比之下,翻拍劇卻少了一半多。
  • 金庸、古龍、溫瑞安……俠客的世界只有兩種酒,一種是汾酒,另一種是?|遇見汾酒
    武俠作家溫瑞安得知這個噩耗後,親筆寫下「獨孤不朽,令狐無敵」以表悼念。隨即,他又寫下:天下無雙,不朽若夢,金庸笑傲,武俠巔峰。「金古梁溫」被稱為新武俠四大家,溫瑞安也經常被大家拿來與金庸、古龍和梁羽生並稱。
  • 一篇文說透金庸、古龍、黃易、溫瑞安、司馬翎
    04溫瑞安當初讀過古龍之後,開始迷溫瑞安,主要是喜歡那種比古龍更肆無忌憚破壞傳統的風格。溫瑞安的武俠短篇無人能及,詩人的才情創意盡顯其中。但是,長篇幾乎沒有精品,越長越差。一是性情使然,一是才情不足。
  • 古龍寫的唯一一部殺手小說,比溫瑞安《殺人者唐斬》看起來更壓抑
    由於對這部電影十分喜歡,又知道是溫瑞安小說改編而成的,於是看了溫瑞安的原著《殺人者唐斬》,才發現這部小說遠比電影更殘酷更壓抑更陰暗。男主角唐斬不再是電影裡那個有血性良知的殺手,而是一個一條路走到黑,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終極殺人者。沒有正義和善惡的底線,殺人只為自己和自保。
  • 為何金庸劇快被拍爛了,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作品卻沒人翻拍?
    中國的武俠小說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金庸、古龍、溫瑞安以及梁羽生的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在他們的筆下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也都夢想著成為現實中的那個角色。以前沒有電視,人們就看小說,現在電視普及之後,我們每每打開電視都能看到各大頻道播放著改編自這些老前輩作品的電視劇。
  • 溫瑞安藉小說延伸出心中的武俠世界
    無論是小說內容還是現實生活中,古龍都處於一種與現實社會「半隔離」的狀態,這有助於他的小說意境,也讓他不知此身不是夢,醒來還是夢,溫瑞安的煩惱古龍不會有。嚴格或片面地說,古龍是寄生或假託在武俠小說上的,他不注「武」或「俠」,你要是看了他哪部小說,刻意去找「俠」的表現方式,或許他會嘿嘿一笑:都說「武俠小說」,那你說是「俠」,就是了吧。
  • 金庸劇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見翻拍?
    中國的武俠小說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金庸、古龍、溫瑞安以及梁羽生的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在他們的筆下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也都夢想著成為現實中的那個角色。 然後來說說古龍,影視作品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小李飛刀》系列了吧, 以焦恩俊版本最為出彩,其他版本幾乎聽都沒聽過
  • 為什麼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見翻拍?
    自從古龍、梁羽生、黃易、金庸相繼離世,就剩下溫瑞安僅存獨苗一根,想問問武俠創作格局怎麼說變天就變天了呢,粗製濫造的網絡文學反而盛行,水軍泛濫,粉絲私鬥
  • 溫瑞安否認武俠已死:金庸他在,武俠在
    溫瑞安如是說。金庸在,武俠在溫瑞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臺武俠小說作家,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並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溫瑞安的文學道路是從寫詩開始的。談及詩歌,溫瑞安感觸頗深。他稱「詩是文學裡面最珍貴的學藝,是最直接,觸摸人類心靈的文字。」
  • 武俠宗師之奇才溫瑞安
    3.隨著金庸封筆,古龍仙逝,梁羽生作古,黃易離去……新派武俠小說裡面,能繼續扛起一面大旗的,或許只有溫瑞安了。溫瑞安能以奇思妙想的風格獨樹一幟,殺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6.要知道,由於金庸古龍,這兩座大山太高,遮住了太多的光芒,所以跟金庸古龍同時代的很多武俠作家,都是不幸的。雖然溫瑞安的起步比金庸古龍晚,但當時金庸古龍的影響力依然不減!溫瑞安能有自己的風格,橫空出世,確實難能可貴!
  • 溫瑞安
    我曾經說過,溫瑞安的武俠,是最現代化的武俠。他的小說,更多地借鑑了現代小說的寫法。尤其是《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十足是現階段工業化最成熟的美劇範兒。 首先是精緻。美劇越來越精緻,越來越多的名導、巨星,跑去演電視劇,故事、鏡頭、特效、表演,都不輸大片。溫瑞安的武俠,也曾經精緻到這種令人驚嘆的地步。
  • 胸懷天下真英雄,詩化武林巧書生——武俠大家奇才溫瑞安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金庸、梁羽生及臥龍生等作家的相繼封筆,古龍等優秀作家的猝然離世,使溫瑞安成為「古龍之後,獨撐大局」(香港作家倪匡語)的武俠小說作家。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溫瑞安更是成了熱點中的熱點。有人說他可以與古龍相比,更有人說他甚至可以與金庸相比。但同時也有一些人說,眾人口中的武俠四大家「金古溫梁」中的溫瑞安似乎還不足以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名家並肩。對溫瑞安的極力稱讚和截然相反的貶斥,亦成了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武俠文壇上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 大話武俠之四——溫瑞安的武俠世界
    說起溫瑞安,熟悉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這是武俠四大家之一,金古梁溫,風格各異,各領風騷。但是,今天我要說的內容,可能跟你想像的都不一樣。中國的武俠小說,從還珠樓主和平江不肖生的時代開始,有好多種類。還有就是後面的武俠高峰,就是大家熟知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這四個人的武俠小說各有特色。梁羽生的小說,平鋪直敘充滿文人氣息,但是缺乏變化和高潮。如同書齋裡的先生,雖有才華但是刻板無趣。金庸的小說,初看不起眼,越讀越精心,越讀越龐大,情節人物瑰麗雄壯。
  • 溫瑞安:「夢不死,心不衰,俠不滅!」
    新派武俠小說向來有「四大名家」之說: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
  • 《四大名捕》之父溫瑞安於濱江會俠迷
    【 網易十二時 Vol.1 】江湖風雨五十載——溫瑞安主題活動周地點 | 蝸牛讀書館 杭州市濱江區創慧街18號嘉賓 | 溫瑞安(武俠小說家)他說:「在遲了千百年後的今宵· 誰是英雄以100個木人的形象,50個獨立空間,打造溫瑞安筆下無數英雄人物所創造的武俠片段。
  • 倪匡:現代中國武俠小說,只剩溫瑞安一人在獨撐大局
    而"金古梁溫黃",如今僅剩溫瑞安一人。不少人喜歡將其和金庸、古龍、梁羽生一起並列為新武俠的"四大宗師",不過,他本人卻表示自己能排到第38位已經不錯了,排第四真的不敢當。司馬遷曾經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事實上,天下芸芸眾生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奔波。
  • 揭秘:原來「蜀中唐門」並不是古龍首創
    唐門暗器是武俠小說中一直的寫法,應該說在還珠樓主的那個時代就有了。只是後來大家都沿用這個著名的地域家族,使之形成了跟少林、武當一樣的武林代表門派。關於唐門,金庸沒寫過,古龍在《白玉老虎》中也講了他們的故事,「但是在溫瑞安的筆下,四川唐門更加威風。」
  • 逆水畔寒,詩意武俠——回想溫瑞安的武俠情懷
    看了梁羽生,金庸,古龍,諸葛青雲等香港武俠小說後,溫瑞安寫作的筆法,有點婉約派的詩意,貫穿了整個江湖的快意恩仇!        後來看古龍,太虛幻,天馬行空,鏡花水月,還有作家的作品,已經忘了,直至溫瑞安作品的問世,頗令我驚豔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