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硯輝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一時想不起來這個人是誰。
但是要說到《小歡喜》裡的老季,你一定熟悉,沒錯就是王硯輝。
對於他的評價,我們已經不能說是演員了,而稱之為戲骨。
01「壞蛋專業戶」
在王硯輝的演藝生涯裡,他大多是飾演反派角色。
在那部讓我們動容的《我不是藥神》電影裡,他飾演的是一個假裝善良的假藥販子,假扮成專家忽悠大家買藥。
之後耍手段逼迫善良主角供出進藥的渠道,在被警方通緝後,他又去訛詐20萬。
在劇中,他甚至還揚言說:「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病,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這樣一個個生動的情節,讓我們把他恨得咬牙切齒。
但這個騙子還尚有一絲良知,在被警察逮捕後,也沒有透露一絲信息,給更多病人爭取了供藥時間。
他在劇中的表現,以及和搭檔的對手戲,都讓我們拍手叫絕。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他就已經演起了「壞人」,在電影《心花怒放》中,飾演一個黑社會老大。
在電影中,他把街頭痞子的豪橫和粗魯演繹地淋漓盡致。
在2016年中,他參演一部電影《幕後玩家》,這是他第三次跟徐崢合作了。
在這部影片中,他扮演了被金錢欲望衝昏頭腦的唐萬元。
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他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師傅,設計陷害徐崢,又從助理手中搶到保險柜密鑰。
殘暴的他不僅如此,得手之後,朝助理的車丟過去一個打火機,把受傷的助理炸的粉身碎骨。
這般血腥的他,分分秒都快要被觀眾手撕,可見他的演技有多逼真。
除了假藥販子、黑幫老大、心狠手辣的基金負責人,他還是帶有躁狂傾向的運毒犯。
在電影裡,為了3萬塊錢的回家路費,劫持一名女計程車司機,把自己的無路可逃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計程車上,他那望向深淵的眼神,這一幕成了多少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跟他對戲的周迅都忍不住誇讚他:「你演的太好了。」
後來在《追兇者也》,他再次狠人上線,扮演了一個買兇殺人的錳礦開發商。
當自己的陰謀被揭穿後,他強壓心中的恐懼,臉上的肌肉都在不自覺地抽動,點點滴滴都是戲啊。
在劇中一番為買兇殺人完美地自洽邏輯的話,讓這個罪犯開發商顯得格外立體。
讓觀眾在心疼被騙的老百姓的同時,也記住了這個利慾薰心的開發商。
被他飾演的反派角色數不勝數,這可能也跟他在剛踏進電影圈時,就接觸這類角色有關。
那時的他飾演一個表裡不一的村長,憑藉這部戲,讓他站上了領獎的舞臺。
包括在電影《無名之輩》裡,他扮演了一位想要愛情又陷入自我矛盾的商人。
這部戲裡,王硯輝演的是配角,影片上映後,觀眾們都誇讚主角的演技炸裂,卻忽略了同樣精彩的他。
其實主角們的光芒並沒有掩蓋王硯輝的演技,依舊是好到爆棚。
當然,最讓我們驚心動魄的,當屬《烈日灼心》裡那個受審的殺人犯。
僅僅3分鐘的片段,被稱之為經典中的經典,搶過3個影帝的風頭,成為「掃地僧」。
更讓人驚嘆的是,在戲中王硯輝認供的片段被背影當作了教材。
就這麼一小段,成了整部電影中最大的亮點,也是最有看點的地方。
其實這一切都是沒有意料之外的,因為他與這個角色是一場「機緣巧合」。
當時他正在跟導演吃飯,沒想到這部戲的殺人犯演員臨時缺陣,他就被導演拉過來當替補了。
王硯輝說:「臨時接到的活,也就準備了一下午,唱著歌就演完了。」
沒成想這最短的3分鐘,成為了點睛之筆。
在劇中,他接受審訊時展現出殺人犯不把生命看在眼裡的狂蕩,令人不禁打了個寒顫。
說話的時候他還稍微側著一下身體,露出病態的微笑。
「這個老頭老娘哦就亂喊亂叫,唉,沒辦法,就把他們整死掉了」,這句話被他說的風輕雲淡。
甚至有人懷疑這是不是從真實的審訊記錄中剪切的,讓公安警察們好好查查,不相信演戲能演到這種境界的。
雖然在很多戲裡,王硯輝飾演的都是反派或者配角,但只要屏幕中出現他,我們就無法把視線從他身上移開。
這樣以假亂真般的極致,有血有肉,生動而鮮明,有些甚至不乏人性的光輝。
02金盆洗手 變身慈父
或許是因為演過太多的反派角色,他在去年勇敢挑戰新的角色,開始扮演一位慈愛的老父親。
在暑期劇《小歡喜》中和柏林影后詠梅搭檔,飾演一位高三學子的父親。
在這部劇中,這位老戲骨又用過硬的演技「狠狠」地徵服了我們。
在劇中,他扮演的人物角色是由於工作常年不在家的區長,深愛著自己的兒子。
但是由於父子二人多年分隔兩地,具有陌生感。
後來在兒子高考的時候,他回到了兒子身邊,結果兒子十分叛逆,成績不好,極難管教。
在這部劇裡,他這個角色身上具有「三重性」:
一面是工作至上、刻板守規矩的國家官員;一面是迫切想跟兒子搞好關係的愧疚父親;一面是深愛著妻子的丈夫。
這三個方面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渾然一體,合而為一。
在兒子回家晚的時候,他憤怒地數落著自己的兒子,還不忘自己老幹部的官腔。
讓電視機前的我們都捏了一把汗,仿佛是我們做錯了事情一樣。
還有一幕是,他誤會兒子,並且失手打了兒子,第二天當著所有人的面給兒子道歉。
一個小小的細節,把一個老父親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展現了承認錯誤放下面子的另一個他。
當自己深愛的妻子患上癌症之後,他前往醫院去找妻子。
推開門的那一瞬間,他面如死灰,滿眼心疼地看著病床上的妻子。
片刻之後,他又輕輕地關上了門,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個男人壓抑於內心的巨大痛苦。
還沒開始跟妻子說話,已經溼了眼眶,男兒有淚不輕彈,在妻子面前,他更害怕妻子的離去。
雖然沒有歇斯底裡的悲痛,但卻演出了一個大男人對愛人那種細膩的愛。
觀眾看完之後,狂贊這位老戲骨的演技:真實如生活。
大家對他只是停留在知道他,但叫不上來名字。
這麼多年來,他的演技一直被忽略,卻從未被超越。
03「角色背後的沉重思考」
這些經典形象的塑成,其實跟他對角色的思考有著極大的關係。
「反派人物也好,警察也好,我覺得首先我在創作中我是演人。」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善,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惡。正面人物也有其複雜性,反面人物也有其閃光點。
打動別人的從來不是因為「好得不像人」或者「壞得不是人」,而是角色身上那種善惡參半的真實。
世間之惡總帶著幾分無奈幾分心酸,這些反派們的壞與苦,在王硯輝的演繹下格外深刻動人。
他紮實的表演功底也在這一個個角色的演繹中展露無遺。
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也有別人看不見的心酸和拼命。
王硯輝家鄉在雲南,曾在雲南藝術學院學習,畢業之後,只身前往北京追夢。
北京是無數青年人嚮往的追夢地,王硯輝作為一個北漂,嘗遍了世間百態。
在這些年中,演過話劇,得到過許多經驗和成績,卻也錯過不少機遇。
但後來,終於明白當初為何啟程的他,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拿到不少的獎項。
後來在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又選擇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回到了雲南,那個生他養他的故鄉。
跟20年前的他相比,他的心態已經完全不同。
他說:「火不火的不重要,一定要有好的作品,電影好看演得舒服就好了。」
人生有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年少有為榮譽加身,闖蕩北京看遍繁榮,於戲劇裡思考人性品味人生,以悲憫之目甄別善惡。
在王硯輝的每一個角色中,都包含著他所有的人生感悟。
他的一舉一動是都是對精緻的詮釋;他的一笑一怒都是內涵豐富的。
百變的他講著百種故事,百種故事傳遞著他的情感、他的內心。
他雖不曾大紅大紫,但成就他的正是「不紅」,不被聚光燈包圍,才可以讓他安心以一顆工匠之心雕琢自己的演技。
點到為止、收放自如,將他推向巔峰。
他的每一次演繹,都恰到好處,扣人心弦。
不拍戲的時候,就跟三五好友聊天下棋,日子豈不快活哉。
作為一個演員,他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在漫漫的歲月中臻於化境。
這個讓所有人臉盲的演員,早就成了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