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訂閱「傳媒1號」
相關推送
5月22日:《乾貨 |《Running Man》金牌編劇眼中的遊戲創意法則》
《乾貨|「一隻白襪」中的韓國綜藝編劇思維》
《乾貨 |《無限挑戰》中的韓國綜藝編劇思維》
本文整理自某衛視節目製作團隊赴韓參與由我院舉辦的「韓國綜藝編劇班」活動的心得體會。團隊以中韓《蒙面歌王》為案例,探討韓國演播室內音樂節目的製作技巧。
《蒙面歌王》是韓國MBC電視臺傾心打造的一檔音樂節目,8位音樂挑戰者通過特殊的假面與特別代號,以交流時變聲的方式隱藏自己的身份,只憑歌聲進行兩兩對決。除了可以聽到知名歌手們精彩的演唱,猜評團在為歌手投票的同時還需猜測歌手是誰,成為節目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一、 創意策划起點
韓國版本《蒙面歌王》的源起十分簡單,總編劇樸洹優因策劃韓國另外一檔節目《Superstar King》,在考慮包裝素人歌手的時候,認為目前音樂節目多注重藝人的顏值。因此想到,可以策劃一檔只考量歌手真實演唱實力的音樂節目,通過為歌手帶上面具這一形式來著重音樂的本真力量。韓版節目吸引了許多當紅歌手參與節目,同時也邀請一些具有年代感的藝人參與其中。
二、 中韓差異對比
中國版本《蒙面歌王》由江蘇衛視與燦星攜手製作,邀請到孫楠、李克勤、許茹芸等歌手參與競演,由伊能靜、戴軍、巫啟賢、陳學冬等明星組成猜評團。在韓國版本節目的本土化過程中,燦星團隊實現了一系列的改變與改良,使得中韓版本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對比競演歌手上場前的畫面展示,中國版呈現為歌手獨自帶著面具上場,而韓國版歌手上場前都有保安跟隨歌手的鏡頭呈現。如此的細節設置,主要是為了增加觀眾對於歌手身份的猜測並為節目增加神秘感。
韓版對歌手進行刻意地設計以誤導觀眾,讓參演歌手去刻意模仿別的藝人的肢體動作或者歌聲、穿著等,甚至戴假髮改變造型,在節目中通過播放其他歌手的VCR短片刻意去誤導觀眾,來增加猜測歌手的難度與趣味性。而中國版《蒙面歌王》在細節上存在缺失,比如沒有對歌手進行變聲處理,沒能對歌手的外觀化妝、身高上進行簡單改造,使得電視觀眾過早地猜測出競演歌手的身份。
中國版本土化最大的不同在於賽制的改變,由極具殘酷性質的「淘汰揭面」轉變為「榮耀揭面」。韓版的「淘汰揭面」是在兩兩對決中失敗的一方進行現場揭面,通過揭面的行為給猜評團和觀眾以猜錯的錯愕感或是猜對的喜悅。而中國版本則更為中國藝人考慮,使得賽制變為連續三次沒有晉級第二輪而遭到淘汰。
中國版《蒙面歌王》更像是《我是歌手》,由燦星製作而未引入韓方編劇和導演團隊是中韓兩版節目存在巨大差異的核心問題。這檔節目並不是一檔純音樂類節目,而是一檔更偏向於推理類的節目,編劇要為懸念和推理服務。
三、 製作方法探討
《蒙面歌王》是一檔融入了推理元素、《我是歌手》的明星競技元素、《The Voice》的懸念化元素的音樂節目。作為一檔注重懸疑推理的音樂節目,《蒙面歌王》的製作應該以懸念的層層推理為指向,以增強節目猜測過程的趣味性為重點。
中國版《蒙面歌王》因為播出周期短、播出時間晚,所以不太適合進行原版所遵循的循序漸進的推理模式,導致節目希望觀眾能夠儘早知道參演明星是誰,通過明星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提升節目的收視率,但是這其實違背了原版節目的初衷。總編劇樸洹優認為《蒙面歌王》不適合以季播的形式進行播出,只有適合循序漸進的播出,才能在懸念逐漸解開的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收視成績。
而且,中國藝人相較於韓國藝人也有所不同,中國藝人比較重視自身的品牌形象。具有一定資歷的歌手不願意去模仿其他歌手的演唱風格,也不太願意去接受過早淘汰的命運,更不願意揭下面具面對觀眾。但是在韓國演藝圈內,即使是一線的歌手也會接受公平的比賽競爭。
中國演藝圈較高的薪酬支付,也使得中國版的賽制設計無法像韓國版本一樣。在片酬支付方面,中國節目主要是按照整季節目的工作量進行片酬支付,而韓國是按照每集進行片酬支付。中國現在明星的演出價格過高,而韓國一位實力派的天后級歌手來參加《蒙面歌王》一集錄製的片酬差不多只有5000人民幣左右。
通過《蒙面歌王》編劇的分析,可以看到韓國編劇對於細節上面的要求。通過與中國版《蒙面歌王》的對比,看出細節對於一個真人秀節目的重要性,一些看來會被忽略的細節,如果加以重視和利用,可能就會對節目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近期推出韓國綜藝編劇大師班,課程為期4天,總計32課時,分為上、下兩部分,5月及7月各兩天。該課程由來自韓國一線的8大主力編劇與大家分享韓國綜藝節目策劃經驗以及通過拆解職場類、養成類、時尚類、健康類等多種節目類型詳細講解編劇技巧。
韓國綜藝編劇大師班(上)日程安排
諮詢電話:
010-85786620/85786690 803/805
聯繫人:
沈春元134 3653 6401
王文楊 186 1055 5279
畢 蓉 187 1025 5086
(圖片點擊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