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2021-02-13 新京報

這18部短片主題涵蓋賽博朋克、太空科幻、鬼妖怪談、架空歷史等,可謂一應俱全,但是就其展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來說,真的是無懈可擊嗎?

文2710字,閱讀約需5.5分鐘 

上個周末,奈飛上線的原創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剛剛發布,就刷了屏。不少硬核科幻迷和動漫迷在社交媒體上瘋狂為這部劇集打Call ,直呼它是這幾年看過最好的科幻動畫劇集——題材廣泛、故事震撼、畫面精美、短小精悍,且對其播放時長並不嚴格限制的形式感到驚喜和滿意,覺得奈飛這一步棋下得真是高明,年度最佳妥妥的。

 

▲該片中文海報。圖源網絡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由18個短片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這些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和類型之間的重構和融合,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不同元素之間的嫁接。其播放模式也包括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未來據說還有VR。

 

這18部短片主題涵蓋賽博朋克、太空科幻、鬼妖怪談、架空歷史等,可謂一應俱全,但是就其展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來說,真的是無懈可擊嗎?

 

▲《三個機器人》一集劇照。圖源網絡

 

這部劇集是由《死侍》導演兼動畫/視覺效果公司「Blur Studio」的創始人蒂姆·米勒提出的構想,他還找到了業界和影迷都高度認可的大衛·芬奇導演做監製。從提出構想到落實,足足花了十年,才在流媒體開花結果的今天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資金支持和創意形式支撐。後者比前者還重要,在分秒必爭的廣播電視網裡,被時長限制框得死死的,還不如直接騰挪在網際網路上,網劇才是這類劇集的最佳呈現方式。用大衛·芬奇說的話來總結就是:「我希望每個故事都有它應有的長度,讓故事的呈現達到最大的衝擊力或最棒的娛樂效果。」

 

其實,《愛、死亡和機器人》這種 「主題匯聚,各種角度和風格」的形式並不是業界首創。

早在16年前,就由《黑客帝國》的導演沃卓斯基姐妹首度嘗鮮,她們製作了九部各有不同,但以《黑客帝國》系列電影世界觀為基礎生發出的短片,以《黑客帝國動畫版》的形式放在《黑客帝國》的衍生音像製品裡提供給消費者,效果不俗。之後,這類作品就被好萊塢放在DVD/藍光介質的電影花絮碟中,甚至在電影放映前就推給觀眾,目的是讓觀眾熟悉其故事背景、世界觀和人設,尤其是系列電影,帶有獨特的世界架構,《普羅米修斯》就是其中一例。

 

從風格的原創性來說,奈飛這一嘗試也帶有太多摹仿前人的影子,態度還是較保守,迷影梗太多,這也反映在大部分劇集的劇作上。太多似曾相識的題材、橋段和人設,這其實也間接說明了紮根於大數據收集,揣摩觀眾口味的創作模式,不見得是「尤其需要腦洞大開」的動畫片之最佳方法,只能說是有益嘗試。

 

▲《桑尼的優勢》中的戰鬥場景。圖源網絡

 

從原創性來看,筆者所中意的只有四部短片——劇作上最緊湊,調度最精湛的是第一集《桑尼的優勢》;風格玩得最飆、最有作者辨識度的是第三集《證人》;最富蒸汽朋克情調,類型嫁接最好是第八集《狩獵愉快》;最富哲理、最有嚼頭的是第十四集《齊馬的作品》。這四部類型元素上有局部創新,主題核心有展開、有聯想,不是前人基礎上簡單的「重構」,送到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競賽單元都毫無壓力。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最驚喜的是《聊齋志異》的古舊文本帶入了時代的新意。第八集《狩獵愉快》改編自劉宇昆的同名短篇小說。眾所周知,大劉的《三體》系列能拿到科幻界的聖杯「雨果獎」,做為翻譯,並引進到西方科幻圈的劉宇昆是幕後第一功臣。他的長處在於能將中國的古典文本和西方的科幻文化無縫銜接,同時,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其代表作《手中紙,心中愛》和《物哀》都植根於此,《狩獵愉快》也是他這一風格的集大成者。將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香港作為故事背景發生地,富有殖民色彩的地域文化又能將古老傳說和蒸汽朋克需要的都市感毫無違和地嫁接在一起,將一個悽美的人妖戀的故事和對傳統的反叛用現代意識包裝,同時不失文本內核(女權和反殖民),是值得中國同行們重視和借鑑的。

 

▲《狩獵愉快》一集劇照,中國的人妖戀嫁接了科幻色彩。圖源網絡

 

《桑尼的優勢》則是一則場面調度和懸念倒轉的教科書,也是18部裡最符合「愛與死亡(黑暗)」+賽博朋克的風格之作。可以看到相當多大衛·芬奇風格的影子。筆者懷疑這部短片應是大衛·芬奇傾注心力,做為樣板來操作的,這部短片最厲害的就在於吃透了賽博朋克的黑暗美學,而且動作場面有新意,同時還將「女性復仇」這一類型元素做到了極致。

 

《齊馬的作品》和《裂縫之外》都是由阿拉斯泰爾·雷諾茲同名小說改編的,這個作者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應該是《神秘博士》系列,真正讓他聲名鵲起且大熱的是太空歌劇《Revelation Space》(《太空啟示錄》),《裂縫之外》就是其衍生短篇,但其宏大的背景對於該短片來說是個門檻。另外,《裂縫之外》的結局對於太空驚悚來說,實在太過普通。《齊馬的作品》這部則完全相反,從普通的日常生活入手,卻講出了哲學至理,很有些東方哲學的味道,完全不遜於皮克斯當年的短片巔峰之作《暴力雲與送子鸛》。

 

▲《齊馬的作品》劇照,高度智慧的人工智慧藝術家齊馬最後返璞歸真,領悟哲學真諦。圖源網絡

 

筆者最喜歡的則是《證人》,說是驚豔都毫不為過。這部短片的風格很有銀河映像+押井守+大友克洋的味道,畫風也特別出挑,但真正厲害的是帶有相當的實驗性質的運鏡和故事結構,它將影像的本質——時間和空間的嵌套和迭代真正做了出來,整個故事就像在一個「莫比烏斯環」上追逐,永遠沒有終點,又像在無數個平行宇宙中不斷循環,實在是太過厲害。這部片子出自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前藝術總監 Alberto Mielgo之手,查了下資料,他是插畫家出身,腦洞很大,喜歡的動漫電影有《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果然。

 

除了這四部以外,其它的短片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缺乏一種骨子裡的創新,大多是經典的重複或「重構」,也就是那種無數次被拍過的題材、主題以及象徵意義被賦予在一個淺顯的故事上而已,有設定但沒深入,類型嫁接也沒有特別出挑的地方,和很多3A遊戲大作的CG段落有著太多相似性,有些審美疲勞。

 

▲《古魚復甦》一集劇照,畫面頗有《大魚海棠》的影子。圖源網絡

 

比如《機動裝甲》就有《環太平洋》和《黑客帝國》的影子;《古魚復甦》簡直就是《七宗罪》結尾+《大魚海棠》;《三個機器人》出場是對《終結者2》的戲仿;《噬魂者》和《變形者》是對吸血鬼和狼人傳說的改編,都沒有讓人有特別驚喜的感覺,不過是老調重彈。

 

觀眾是最容易審美疲勞的,恰恰需要新的刺激,僅在畫面和故事上用感官刺激,就想開創新紀元,還真得尋找不同的切入角度。《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對經典電影的「重構」只能說差強人意,唯一可以欣慰的是,創新並沒有停止,還是有萌芽的趨勢。

 

文/蘭波(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危卓

值班編輯 吾彥祖 花木南 

健身房裡的貓膩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神劇為何刷屏?
    來源 / 極客電影(ID:geekimovie)作者 / 大鬍子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最近你會被這部《愛,死亡和機器人》持續刷屏,或者被妙不可言的安利18個故事風格迥異,主題要素也是各有不同,但他們具備共通主題,即:愛,死亡,和機器人。
  • 《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神劇為何刷屏?
    鈦媒體作者丨極客電影最近你會被這部《愛,死亡和機器人》持續刷屏,或者被妙不可言的安利。然而如果你本身不具備「極客屬性」,或者「硬核腦洞」,恐怕不容易Get到18集根本停不下來的暢快感。18個故事風格迥異,主題要素也是各有不同,但他們具備共通主題,即:愛,死亡, 和機器人。前兩個主題,是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亙古至今的永恆話題,而後者正在人類打磨下時刻準備著改變世界。
  • 《愛,死亡和機器人》火了,但這種動畫製作模式不可複製
    題圖 / 愛,死亡和機器人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經費爆炸的前提,在於Netflix平臺獨有的商業模式如果你是一名動畫愛好者的話,相信你這幾天的社交網絡主頁,已經被Netflix出品的《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刷屏了。這部名字聽起來比較古怪的動畫作品,是由18部時長為5-15分鐘不等,且故事都各自獨立的短篇動畫組成。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4好看在哪?愛死亡和機器人全集在哪看
    這過程中,Netflix 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幹預,《愛,死亡和機器人》於是就成了一塊自由的畫布。在這樣的土壤裡生長,最終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幾乎囊括了所有動畫風格類型。從傳統的 2D 到連毛孔都逼真的 3D CG,有粗線條的美漫風,也有皮克斯畫風的小清新,可以說是一次暢快淋漓的視覺盛宴。甚至,要說它是動畫工作室們的大型廣告片也完全不為過。
  • 愛死亡和機器人全集在線觀看地址 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劇情介紹
    動畫美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網飛(Netflix)上線一周,就已經火遍全球。IMDB評分9.2,42000+豆瓣網友打出9.4的超高分。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動畫美劇打破形式,腦洞大開「短小精悍,天馬行空,每一集都是一部《黑鏡》。」在《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的豆瓣頁面,一位網友這樣評價道。
  • 被吹爆了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你看了麼?
    但最近,很多同行都安利我看《愛、死亡和機器人》,說是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想像力和創意,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增添靈感和打開思路,不管是做H5、做設計、還是想創意,都有幫助。先看段關於這套劇的宣傳片吧:  2分鐘精簡宣傳片  3月15日,網飛Netflix放出了《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全18集,也就是宣傳片裡,大家看到的內容。
  • 愛死亡和機器人彩蛋有哪些含義解析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在線觀看...
    最近,Netflix推出了共18集的獨立短篇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18集故事互無聯繫,並由獨立製作團隊完成,風格迥異,但都展現了極具想像力和個性的動畫主題、製作手法。一經上映,這部動畫作品就受到了鋪天蓋地的好評,豆瓣評分達到9.3。
  • 豆瓣9.4 分,被吹爆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好看在哪?
    冷靜一下,愛範兒沒瘋,以上都是 Netflix 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社交網絡上的刷屏好評,包括感嘆號本身 100% 還原。《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 18 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 6 至 17 分鐘不等。
  • 遍地複讀機的時代,《愛,死亡和機器人》酷得沒邊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米勒擔任製作人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刷屏並自己刷起來了。 於是,原先為《宇宙奇趣錄》聚集起來的這幫人變成了《愛,死亡和機器人》最初團隊,,機器人是形式,死亡是終止和開始。
  •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高清版在線觀看,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劇情介紹
    你最近是否被Netflix出品的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刷屏了?《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18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6至17分鐘不等。這是一塊自由的畫布在西南偏南大會(SXSW)接受採訪時,蒂姆·米勒還原了整個項目的製作過程:兩位監製先選定18個故事劇本,再根據建議時長、動畫風格和預算找到合適的製作團隊,前後花了兩年半時間。這個過程中,Netflix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幹預,《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成了一塊自由的畫布。
  • 2019-愛,死亡和機器人-維克多·馬爾多納多
    基本信息《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Death&Robots)是由NetFlix出品,提姆·米勒和大衛·芬奇執行監製的成人向動畫短片集
  • 《愛,死亡和機器人》,請你向我道歉
    現在是時候再喊一次這部神到不知道該怎麼吹的動畫短片劇的名字了:《愛,死亡和機器人》僅僅是預告片就可以讓人看到顱內GC。很多人在看完預告片之後驚呼「吊爆了」,但也有人覺得Netflix的作品一向是形式大於內容,這次一定也不例外。即便是看完全片之後,仍然有人這樣評價。不反駁,《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是這樣的。
  • 動畫學習資料 | 《愛,死亡和機器人》幕後珍藏設定大合集!
    出品提姆·米勒和大衛·芬奇執行監製2019年在美國首播我們(從小到大)愛看動畫各有各的理由,但我相信多數人喜愛動畫的原因裡都少不了這點:它能以有別人於真人表演的畫面、類型、風格,去呈現出更為廣闊、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故事和世界。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先行預告發布!!!真的要來了嗎!?
    據了解,Netflix正式公布超大尺度原創科幻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先導預告,全世界最值得一看的動畫短片集將再度襲來!口碑大作《愛,死亡和機器人》獲獎無數更是收穫了5項艾美獎第三集《證人》獲得了最佳動畫短片最佳動畫短片藝術指導最佳動畫短片角色畫師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消息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在三月份的時候,就爆出會回歸,望眼欲穿的情況下,迎來的卻是假消息!然而等到9月末,迎來的還不是確切的消息,只是一個預告片,而且是預熱的預告片,什麼時候播出,仍未知,確實夠折磨人的!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3分,突然就火了!周圍很多朋友在看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這部劇集了,評分確實是非常高的,一開始我還以以為是一部電影的,這部劇集就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目前可以看到的豆瓣評分是非常高的,達到了9.3分。我們可以看到,網友的評價,基本上也都是集中在了5星和4星這裡,所以這部劇集好看不好看,這樣的數據真的是一看就清楚了。這部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短片合集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這些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這些短片也將包含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CGI短片。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預告用第一季的畫面
    Netflix正式發布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的先導預告片,宣告這一曾經被全網吹爆的短片集再次來襲。對於《愛,死亡和機器人》,想必很多小夥伴都不陌生了。這部於2019年3月上線的Netflix原創動畫劇集,一播出便在動畫界引起了轟動,被稱為「動畫版《黑鏡》」。對比起傳統的連續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創作形式頗為創新大膽。
  • 相當H爆的成人動畫《愛,死亡與機器人》,看一集都上頭!
    坦蕩蕩的裸露鏡頭和血肉模糊的暴力美學分分鐘要從屏幕裡溢出來,這種直接了當的感官刺激,讓不少同好者狠拍大腿叫爽。從大合照可以看得出,《愛死機》的風格各異,幾乎囊括了所有動畫風格類型。從傳統的 2D 到連毛孔都逼真的 3D CG,有粗線條的美漫風,也有皮克斯畫風的小清新,可以說是一次暢快淋漓的視覺盛宴。
  • 愛,死亡和機器人:用動畫創造未來的18種可能
    這部現在討論熱度極高的作品就是——《愛,死亡和機器人》。《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是由網飛出品,提姆·米勒等導演執導的系列動畫短片,於2019年3月15日在美國首播。該部動畫短片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短片也將包含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CGI短片等等。
  • 《愛,死亡和機器人》腦洞大,尺度更大的科幻動畫!
    奈飛新上線的原創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可以說它是我這幾年看過最好的科幻動畫短片!《愛,死亡和機器人》一共有18集,包括2D動畫和3DCGI,每集時長約為5——15分鐘,而且故事都是各自獨立的短篇動畫。涵蓋了科幻、懸疑、恐怖、搞笑、動作等多種類型元素。由於評級為R級更不缺色情暴力血腥鏡頭,可以說是一組質量非常高的成人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