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蠍
【名稱】全蠍
【別名】全蟲,茯背蟲,蠆,蠆尾蟲,杜伯,幹蠍,蠍子,淡全蟲,全蠍尾,
【歸經】平,辛,有毒。歸肝經。
【功效】熄風止痙,活絡止痛,解毒散結。
【功效特點】本品為血肉有情之品,其性善走竄,能穿透筋骨,故有通經絡、行氣血、攻毒散結作用,多用於驚癇抽搐、中風、口眼歪斜、關節痺痛、瘰癧瘡毒、痄腮等,蠍尾其力尤強,惟辛散有毒,虛證慎用。
【功效作用】
1.熄風止痙:①用於流腦、乙腦及熱病驚風抽搐屬實證者,可與僵蠶、蜈蚣、牛黃、羚羊角等研末衝服。②用於中風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痺),與僵蠶、白附子同用,如牽正散。
2.活絡止痛:用於風溼骨節攣痛,以本品配麝香,研末,每次1.5克,黃酒調下。若治慢性關節炎,可與制川烏、炮山甲、制乳香等同用。
3.解毒散結:用於瘡瘍腫毒、瘰癧結核、痄腮等證,可與山梔子組成全蠍膏外敷,與黨參、白芷同用,如全蠍消風散,以黃酒衝服。也可單用全蠍油炸食用,治小兒痄腮。
【鑑別應用】僵蠶與全蠍,同為蟲類藥物,兩者均能祛風解痙,常用於中風、口眼歪斜、破傷風等證,但全蠍味甘,其止痙作用較僵蠶強,並有毒,可攻毒散結;僵蠶味鹹,入肺經,能祛風化痰而無毒,具化痰散結消腫之功。
【配伍應用】
1.配蜈蚣:熄風止痙。蜈蚣熄風解痙,通經止痛,攻毒散結,其走竄之力最速,性溫燥;全蠍,熄風解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二者合用,其功效俱增,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肝風內動痙攣抽搐、瘡瘍腫毒、瘰癧、風溼痺痛等,以抽掣疼痛為主者。
2.配鉤藤:清熱熄風,通絡止痛。全蠍熄風止痙,通絡止痛;鉤藤清肝洩熱而平肝陽,熄風鎮痙。二藥合用,熄風作用增強,並能清熱止痙,可治療風熱所致的頑固性頭痛、口眼歪斜、三叉神經痛、面部痙攣。
【應用注意事項】血虛生風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3~6克,入煎劑,或蠍尾1—2克研末衝,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來源產地】
為鉗蠍科動物東亞鉗蠍的乾燥蟲體。我國北方各地區均有分布。
野生蠍:仲夏至秋捕捉。清明至穀雨前後捕捉者稱為「春蠍」,此時未食泥土,口質較佳;夏季產量較多,稱為「伏蠍」,因已食泥土,口質較次。
飼養蠍:隔年收捕1次,一般在秋季晚上,用燈誘捕,待蠍子出動後用竹筷子夾入光滑的瓷盆中,或在洞口用盆承受,倒入缸內。捕得後,先浸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然後撈出,進行炮製。
[炮製]:將捕得的蠍子用清水浸泡後,放入1%鹽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放入水中衝洗3-4次,至蠍子腹內的泥土完全洗
【其它資料】
《開寶本草》:「療諸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語澀,手足抽掣。」
《本草彙編》:「破傷風宜以全蠍,防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