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深圳歌舞廳往事

2021-02-08 南都周刊

她總喜歡把鄧麗君的《再見!我的愛人》作為最後一首歌,第一句歌詞「Good bye,my love」唱出來,觀眾就知道今天的演出要結束了。

四十年前的許多事物都太遙遠了,但唱粵語流行歌的梁容娟一直記得香江酒樓的金色蛋糕裙是「全深圳最漂亮的」演出服,一些歌廳到晚上點起蠟燭,「好浪漫噢」。

每天晚上去唱歌的時候,她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美的東西包裹,她無比享受那些夜晚,在一個尚未完全開放的年代裡,她擁有了短暫的享受美麗的自由。

流行音樂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漸漸走進了深圳歌舞廳,初代流行音樂人們回憶起來那段歲月,完全不記得流行音樂進入中國最初的幾年裡遭遇過什麼阻礙,人們不需要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聽了一輩子革命歌曲和民族音樂的人們,太容易被更新鮮更靈動的詞曲俘虜。

深圳第一臺電子琴

竹園賓館的港方經理陳子芳1980年把第一把電子琴從香港帶到深圳的時候,從深圳業餘藝校走出來的江禮還只接觸過風琴和管弦樂。這臺「像桌子一樣」的樂器對他來說是全新的事物,連圖片也沒有見過。甚至缺乏想像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樂器的空間。40年之後,已經旅居英國的江禮仍然記得那時候電子琴散發出的味道:膠、木頭和電子版混合在一起,他後來常常在新樂器被拆封的時候聞到這種味道,但四十年前第一次聞到它時的感受是全新的,那種記憶沒辦法被替代。陳子芳給他們演示電子琴的使用。他是個吉他手,並不怎麼熟悉電子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陳子芳記得自己「只是隨便按了幾個鍵試了一下音」。那個時刻帶給江禮的卻是一種天翻地覆的感覺,琴鍵的音一出來,他覺得簡直「瘋了」:「你看他的手也沒有怎麼動,腳也沒有怎麼動,但是整個聲音一下子就出來了。好像看到一個現場的大樂隊在那裡,一聽到鼓聲可以看到人在打鼓,一聽到吹小號就看到人在打小號。」江禮那時候聽過的最接近現場樂隊的聲音是從卡帶機裡傳出來的。卡帶式錄音機70年代被香港人帶來深圳,一般附帶著一個示範性的音樂卡帶,來展示卡帶機的功能、音效和音色。江禮從那些卡帶裡聽到的是「音樂」,他會仔細聽低音是怎麼走下去的,鼓點是怎麼打出來的。要很久之後,他才能理解在那些卡帶裡,是技術的革新讓聲音可以往更高頻和低頻處擴張。江禮那幾年從深圳業餘藝校走出來,被挑選到寶安縣宣傳隊拉手風琴,又經歷了宣傳隊解散,去到深圳汽車技工學校學技術,業餘時間繼續玩音樂,一到了建軍節、建黨節、國慶節這些日子,一些機關單位在文化公園的燈光球場裡組織唱歌,江禮用手風琴為他們伴奏。他與藝文事物結緣早,常常會反駁「深圳是文化荒漠」這樣的論調。江禮的父親在電影公司工作,童年時期的他對人民戲院和深圳戲劇印象都很深。人民戲院的椅子是木的,日場電影得關上全部的窗簾,夏天來臨的時候,售票員拿一根長竹竿推一下天花板上的風扇,它才能轉動。一些電影首映禮的時候,人們用大紅花把裝著電影膠片的柜子抬出來,帶著橫幅敲鑼打鼓走上街。江禮第一次見到黑膠唱片是在朋友家裡,那張唱片的封面是一個化了妝的漂亮女子,寫著「天皇巨星汪明荃」七個字。沒法完全理解這句話,「除了毛主席,還有誰能被稱為天王巨星呢?」後來成為第一個粵語流行歌手的梁容娟那幾年在粵劇團工作。常常把所有的東西拿床單一裹,提上一個水桶就去下鄉演出,運氣好的時候有招待所住,運氣差的時候只能在稻草上鋪一層蓆子入睡。朋友一個接著一個去了香港,她覺得在粵劇團的日子又累又苦又無聊。梁容娟不久回了深圳,宿舍和江禮所在的宣傳隊離得近,她記得自己那時候和一堆小姑娘每天竄來竄去,到處聽八卦和嘰嘰喳喳講好玩的事情,很快認識了江禮。年輕的時候,梁容娟喜歡唱鮑翠微的歌,甜甜的、輕輕的、又比較容易上口....她的聲線一直很好,四十歲的時候接起家裡的電話,還會被電話那頭的來客問」小姑娘,叫你爸爸接一下電話。」這兩年,她老覺得自己聲音變沉了,不再是那種又細又甜的聲音。但採訪這天,提到那幾年喜歡過的歌,她在電話裡沒有忍住連唱了好幾段,聲音像從膠片裡流出來的。所有的歌詞她都記得清晰,旋律怎麼轉、換氣怎麼換,她都記得。但四十年前,她沒有機會這樣自由的歌唱。她每天唱完粵劇,晚上躺在床上偷偷聽卡帶機,偷偷學唱那些旋律和歌詞。江禮記得那時候的公開場合聽不到港臺流行歌曲,但人們總能哼上幾句,聽了一輩子的革命歌曲和民族歌曲的人們,很容易被一種更新鮮更靈動的旋律和歌詞打動。在香港長大的陳子芳中學的時候就開始玩樂隊,香港的樂隊文化已經足夠發達。他省錢買了一把二手電吉他,把黑膠唱盤從45轉調到30轉慢慢播,一粒一粒音來聽。陳子芳中學時候去香港的酒店兼職彈吉他,因為沒有打領帶被酒店的大堂經理攔在門外,他把襪子脫下來,繞在襯衣上才進去。他始終記得那個酒店經理「好威風」,後來自己進了酒店行業,有一股子年輕人的雄心,他想能在酒店管理上「說得上話」,想自己決定一家酒店裡發展什麼樣的樂隊。但在香港酒店做了幾年之後他反而看不到晉升的希望。他走在街頭,看見深圳建立經濟特區的消息,第一個中外合資賓館竹園賓館要在深圳建立,招募港方經理。他就來了深圳。生活上的改變是天翻地覆的,在香港他自己開車,來到深圳之後只能在街頭坐單車。計程車「有錢都打不到」。和大陸工作人員很難融入,他們在香港開會習慣用英語,中方的同事一般講客家話。陳子芳那個時候從香港老闆處領的工資是6000塊一個月,比整個賓館其他所有服務員的工資加起來還多。那一年,深圳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不到800元。陳子芳剛來深圳的時候只感到「孤獨」。晚上下班以後,他從竹園賓館出來,東門走到深圳戲院門口的大榕樹下,吃一碗粥再走回去,這是他唯一的娛樂活動。來深圳的時候,他只帶了一把電吉他,晚上和同事們唱唱歌,萌生了要在酒店酒吧裡做樂隊的想法。樂隊在廣州中唱錄製CD,左起江禮,侯少華,餘勇,容志偉妙麗集團的老闆劉天就送來第一臺電子琴,樂隊慢慢籌備起來。江禮邀請梁容娟來竹園唱歌,她很快答應。事實上,不止梁容娟答應的爽快,江禮也是,樂隊籌備的過程中,沒有人會猶豫是否要接住這樣的機會,屬於未來的、新生活的機會。樂隊沒有名字,江禮演奏電子琴,架子鼓是餘勇,李家健演奏小提琴,歌手有當老師的容卓倫,編制在工會的粵劇演員梁容娟,竹園賓館服務員葉秀卿也常常登臺演唱,司儀則是從廣州來的泥頭車司機何景順兼任。陳子芳偶爾會來客串吉他,他常常在吧檯處給客人調酒,這麼多年,江禮一直誤以為他是酒吧經理。江禮那時白天做的士司機,在當時計程車司機是極其賺錢的職業,香港的客人來坐車用港幣結帳,市場上港幣去兌換人民幣能賺一大筆。事實上,竹園開業那幾年,臺下的觀眾許多都是的士司機,他們隨時拉來客人,又隨時送客離開,自己也會興起坐下來聽幾首歌。但江禮那時總是把車停在路邊,天天泡在竹園彈電子琴。四十年前的許多事物都太遙遠了,但梁容娟一直記得香江酒樓的金色蛋糕裙是「全深圳最漂亮的」演出服,一些歌廳到晚上點起蠟燭,「好浪漫噢「。每天晚上去唱歌的時候,她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美的東西包裹,她無比享受那些夜晚,在一個尚未開放的年代裡,她擁有了短暫的享受美麗的自由。1978年,村裡迎來第一臺電視機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來祠堂圍觀,魚骨一樣的天線被放在屋頂上,幹擾臺的信號弱的時候,梁容娟看香港電視劇,覺得那是另外一個天堂:電視劇的女主角頭髮頂著卷卷的燙髮,穿著百褶裙配,小皮帶一紮腰就露出來,那是香港流行的穿法。她總是很羨慕。在粵劇團的時候,姑姑給她帶來一件印花尼龍上衣和一條緊身牛仔喇叭褲,她歡歡喜喜穿上身。團長保守,接受不了,說她穿得「花枝招展」。她只能換下來,日日和大家一起繼續穿練功服。「你知道那時侯本來就是小女生特別愛美的年齡,看見了美麗的東西,想表達自己的美,但是不可以啊。」在竹園的日子讓梁容娟感受到的是「真的進入改革開放的年代了」,陳子芳毫無保留地從香港帶來新事物,他常常請樂隊成員們吃三明治和檸檬茶,梁容娟仍然記得那種「好享受」的感覺;音樂設備也越換越好,進口的麥克風讓梁容娟原本尖尖的聲音變得更柔。她在臺上唱喜歡唱《舊夢不須記》、《漫步人生路》,《百花亭之淚》.歌詞彎彎繞繞的,從不直白表達情與愛,在她眼裡這就是那一代人的含蓄。她總喜歡把鄧麗君的《再見!我的愛人》作為最後一首歌,第一句歌詞「Good bye,my love」唱出來,觀眾就知道今天的演出要結束了。樂隊的駐唱讓竹園賓館生意爆火,許多人來聽完歌就順便在賓館住下。早年竹園賓館的樂隊演出時,臺下的觀眾其實並沒有什麼深圳市民。陳子芳印象裡,觀眾很多是深港的貨車司機,晚上沒有辦法過關,就在竹園聽完歌順便休息。江禮印象裡有許多香港來的的投資者在酒吧裡,老闆們來這裡談生意,期望看見深圳新的可能性,酒吧和歌舞廳一度成為香港有名的商務社交場合。歌舞廳在八十年代的深圳噴薄而出。陳子芳1988年在深圳開了第一家卡拉OK。他不能完全確定那是不是第一家,講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他會順便交代,"如果你發現更早的一定要告訴我「。到卡拉OK開門迎客的時候,許多深圳人會來這裡,那時的KTV還沒有設包廂,客人們擠在大廳裡排隊點歌。竹園賓館火起來之後,其他的歌舞廳接連開起來。江禮第二年就被西麗湖凌波閣歌舞廳挖走,後來又去了深圳歡樂園。江禮的樂隊第一次有了名字:「旅遊樂團星河大樂隊」,樂隊成員也增加到40多人。那是深圳歌舞廳的黃金歲月。長期關注深圳的媒體人咼中校在一次沙龍分享中說到,80年代有一句話「全國看深圳,深圳看羅湖」。羅湖區那時有700家夜場,每天幾萬人的規模去消費,歌舞廳夜場日鈞營業收入達到在500萬元以上。後來為人熟知的毛寧、楊鈺瑩、戴軍、林依倫...都是從深圳歌舞廳走出去的。陳子芳在70年代與譚詠麟同期出道,見證了林子祥、羅文、許冠傑早期音樂人各自的樂隊從走紅到沒落。他在大陸一直從事酒店管理,每到一個新的酒店都會想方設法留下一些音樂元素。流行音樂最初進入中國的這段歲月和樂隊的故事很少被提及,人們回想起中國樂隊發展簡史,總會先想起北京搖滾,想起《一無所有》。這也是陳子芳一直以來的遺憾,深圳的樂隊沒有形成一股屬於深圳的原創力量。梁容娟在西苑和香江跑場唱了幾年歌,酒樓生意常常爆滿,來聽歌的人騎著自行車來,排隊進去聽歌,回去跟朋友炫耀「我昨天去聽了流行歌」。她那時候白天還做著文化局的工作,住在集體宿舍,晚上的門禁到十點半,她常常要託關係找人留門。領導不喜歡她在外面唱歌,他後來也就不唱了,現在回想起來只覺得「年輕時候太老實」,在權力面前都沒想過掙扎。反而是退休之後,她重新開始自由唱歌。她約上當年的歌友卓小虹,兩個人隔一天就去一趟KTV,開最大的、能容納二三十人的包廂,整個下午場唱個不停。年輕的時候,她站在臺上唱起來那些情情愛愛的歌曲,總覺得在思戀什麼。四十年過去了,年輕的流行音樂變成了有年代感的老歌,她依舊唱那幾首,總唱不厭。那些旋律和詞裡,有屬於她這一代人的含蓄和思念。

 

相關焦點

  • 80年代,深圳歌舞廳往事
    每天晚上去唱歌的時候,她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美的東西包裹,她無比享受那些夜晚,在一個尚未完全開放的年代裡,她擁有了短暫的享受美麗的自由。流行音樂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漸漸走進了深圳歌舞廳,初代流行音樂人們回憶起來那段歲月,完全不記得流行音樂進入中國最初的幾年裡遭遇過什麼阻礙,人們不需要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聽了一輩子革命歌曲和民族音樂的人們,太容易被更新鮮更靈動的詞曲俘虜。
  • 王蒙:80年代「開放歌舞廳」是我幹的,解禁年代的身體搖擺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出生的年代,一切有些零星的記憶,但只有「打彈珠」和「跳房子」。
  • 80年代歌舞廳的無敵配樂:聽到哪首開始忍不住搖擺?
    可是,如果時光倒退幾十年,你會發現,有一個地方可以容納上面這些場所所有的功能:那就是「歌舞廳」。聽說迪斯科捲土重來了?獨特的80年代舞曲音樂,配合著迪斯科特有的舞步,墊肩西裝、時髦的捲髮,有點熟悉,又有點詭異。聽說「迪斯科」又重回大眾視線了?別不信,一個選秀節目,來一段迪斯科的話,不要太耀眼。
  • 深圳最後一家歌舞廳!10元進場,夢回「夜上海」
    大部分深圳年輕人都不知道在華強北一座筒子樓的角落裡有一家叫做「華星」的歌舞廳它是疫情之後,深圳僅存的一家依舊保持著90年代裝修風格的歌舞廳你很難在深圳再找到一個如此純粹的舊地,剝落的牆皮,褪色的藍色招牌,沒有一個金光閃閃的自動大門
  • TVB臺慶整體風格被嘲土味跟不上時代:舞臺好像80年代歌舞廳
    許多網友表示舞臺好像是80年代歌舞廳一樣,藝人們的穿著也是花紅柳綠土味風濃,還有不少網友也發出了疑問「穿越到過去?」來源:中華網
  • TVB臺慶風格被嘲土味,似在80年代歌舞廳,藝人穿著花紅柳綠
    許多網友表示舞臺好像是80年代歌舞廳一樣,藝人們的穿著也是花紅柳綠土味風濃,還有不少網友也發出了疑問"穿越到過去?"。不過這幾年的TVB臺慶風格一直都有所不同,在51周年TVB"萬千星輝賀臺慶"時,女明星們的穿著很是性感好看,比如當家小花旦胡定欣穿著一件飄逸米色長裙,透視的設計使得看起來不那麼沉悶。
  • 深圳2020|深圳1980
    懵懂的、無畏的、熱烈的、迷茫的……深圳這座城市的方向,就是每個人的方向。▲深圳第一批打工妹三80年代的深圳,港臺文化流入了,西方文化流入了,一切都顯得格外新奇。1980年,李文富騎著一輛自行車跨過羅湖橋來到了深圳。作為百事可樂國際公司亞太區高級經理,李文富此番是過來「探路」的。
  • 2021年,在天津的「海馬歌舞廳」跳舞
    創作團隊在今天看來強大到不可思議:王朔、海巖、劉震雲、莫言、梁左……陳小藝飾演女經理,梁天飾演領班猛子,在改革開放大潮剛剛湧動之時,小小的歌舞廳見證著無數人生片段。有人買醉,有人謀財,也有人相聚分離。 雖然70、80後對這個詞應該還有印象,但《海馬歌舞廳》並不是一部成功劇集,也很少重播。
  • 廣州這個30多歲的歌舞廳,正在變身
    近日,名噪一時的藝苑歌舞廳進入清拆階段,記者走訪獲悉,該舞廳的清拆屬於廣州市二宮整體改造的一部分,未來將以新形象再度與街坊見面。據介紹,藝苑歌舞廳佔地面積1003平方米,是廣州市最大型多功能歌舞廳,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是當時年輕人晚上愛去的消遣場所,在河南(珠江以南稱河南)一帶久負盛名,之後逐漸變成中青年聯誼交友舞會的舉辦地。
  • 1992年廣東省首屆歌舞廳歌手大賽十大歌手舊照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港臺歌曲的興起,廣東也逐漸成為了當時內地流行歌星的搖籃。太平洋影音公司首開「盒帶明星」先河,沈小岑、程琳、朱曉琳、「唐彪安李」二重唱等成為早期的內地流行歌手,迎來人氣大爆發。九十年代,「造星工程」和「籤約制度」全面鋪開。毛寧、楊鈺瑩、陳明、甘萍、李春波、光頭李進……這些名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閃閃發光。
  • 不該被遺忘的80年代流行音樂歌星(一):「十億皇帝」周峰
    提到周峰這個名字,60後和70後可能還會有些印象,而80後及更年輕的歌迷基本就沒有聽說過這位曾經在上世紀80時代叱吒歌壇的男歌手。周峰一共只發行過三張專輯,最後一張專輯名為《十億皇帝》,發行這張專輯的時間是1989年,那一年中國的人口剛好突破10億。
  • 深圳音樂:飛揚時代之歌
    上世紀80年代:歌舞廳文化催生原創音樂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這個改革開放的窗口,一大批日本流行歌曲以及港臺歌曲從深圳開始傳向全國。當時的深圳流行音樂以翻唱為主,深圳第一首紅遍全國的流行歌曲《夜色闌珊》就是根據日本歌星西城秀樹的歌曲改編的。1986年,周峰發行了首張專輯《瑪麗》,這張專輯的作品全部來自原創,開創了真正的深圳原創音樂時代。
  • 媒體獨家探班《成吉思汗歌舞廳》
    今天就來播報一下現場的情況~發布會的地點在一個復古迪斯科氛圍濃厚的排練室,與《成吉思汗歌舞廳》的氣質相當搭。在正式開場前,戰馬君特別準備了正宗現熬的蒙古奶茶,讓現場更貼近《成吉思汗歌舞廳》的遊牧風情氛圍。
  • 老照片:80年代思想開放的情侶,有些場景現在看了也讓人面紅心跳
    這是一組反映上世紀80年代年輕人思想開放和追求時尚的老照片,非常珍貴。圖為80年代末一列火車上的臥鋪車廂中,一對小情侶擠在一起,女孩深情地看著身邊的男孩。
  • 邀你赴一場Disco舞會,感受光怪陸離的深圳復古世界!
    在深圳這幾家復古小店裡收穫時尚與復古的碰撞驚喜!Breasky電影感復古美式小酒館餐吧地址:西埔路新鴻花園7號樓商鋪114號深圳龍崗開了一家令人驚喜的美式酒館!超級復古美式裝修,跟旁邊普通的民房建築比起來特別顯眼好看。白天可以喝咖啡下午茶,晚上變身清吧,一直到凌晨2:00。實在太好拍了!
  • 李榮浩《王牌冤家》MV上線 以80年代為藍本
    首部曲迷你專輯《王牌冤家》同步釋出兩首單曲,其中同名歌曲《王牌冤家》經典、深刻的前奏瞬間就讓人穿越到1980年代的經典美好時光,從歌名到MV也皆向好萊塢電影《王牌冤家》致敬,7月5日上線的MV充滿復古氛圍,不僅場景十分考究、更使用珍貴的8毫米及16毫米底片拍攝,讓影片所呈現的細膩質感令人讚嘆。
  • 你見過80年代的飯票嗎?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深圳40年 城市不斷生長 時代不斷刷新想像 深圳人奮鬥的點滴 以不同的方式
  •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1985,北京,跨箱車,這是80後北京人小時候的座駕。80年代的北京,車不堵,房不貴!
  • 高志森:我與張國榮、陳百強的往事
    香港導演、監製、編劇高志森,縱橫娛樂圈20年,上世紀8 0年代在電影圈創下輝煌佳績,參與過8 0多部電影的製作,執導過30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曾與不少天王巨星合作。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他從電影轉向戲劇舞臺,在舞臺劇領域又有出色表現。    今年6月,他將有4部以香港明星為創作原型的舞臺劇在深圳開啟巡演,解密他與眾多明星的往事,讓更多人了解香港文化。
  • 80年代老照片:街頭標語具有時代特色,泳裝美女很亮眼
    80年代大街上談戀愛的男女80年代賣冰棒的小販,那時候就是用個木箱子裡面塞著棉被來存放冰棒80年代,蛤蟆鏡、連衣裙,時尚的青島姑娘在花石樓前留影80年代的校園,沒有電子玩具,課間十分鐘就是跳跳皮筋,跳繩,砸沙包,打紙牌,可是玩得非常開心,身體也鍛鍊的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