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回到46億年前!三疊紀魚龍化石新年擬在青亮相

2021-01-11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

2021年1月1日,《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將,亮相青島市博物館,其中,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全長6.7米的三疊紀魚龍化石將亮相。

地球何時形成?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曾經主宰過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這場展覽將一一給出答案。展覽以地球生命演化為主題,從地球的誕生開始講起,通過包括古生代植物化石、魚龍化石、百合荷化石和恐龍化石等展品,向參觀者講述地球的誕生與生命演化這46億年以來的漫漫歷程。

其中,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全長6.7米的三疊紀魚龍化石,也將亮相。

青島市博物館特別在寒假期間針對中小學生,策劃開展一系列親子課堂、研學、博物體驗等內容豐富的社會教育活動,以豐富孩子們的寒假生活。這場地球生命科普展,即是其中的重點項目之一。兩個月的展期中,青島市博將在固定時段提供該展的義務講解服務,期待家長和孩子一起,到博物館探索宇宙的奇蹟、生命的奧秘。

這也是青島市博物館首次舉辦大型科普探索類展覽。

相關焦點

  • 12米長魚龍化石,1.8噸猛獁象骨架,秋哥帶你逛石林地質博物館
    其實它叫「包羅萬象」,至於包羅了哪些「萬象」,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銘牌上也沒寫,只能自己想像了……這是來自泥盆紀的珊瑚化石,是不是說明了雲南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名字很有意思,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還是沒看出來哪裡是「鷸」哪裡是「蚌」;這個巨大的化石,來自2.3億年之前三疊紀中晚期的貴州,一條暢遊的魚龍。
  • 英吉利海峽發現新的魚龍化石——生活中侏羅紀的深海魚龍
    在2009年的時候一個英國化石收藏夾在英吉利海峽的一處懸崖峭壁塌陷處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這塊化石標本的長度大約有1.8米。在最近,對於這塊化石的研究有了一些結論——這是一個新品種魚龍的化石。這種魚龍被命名為Thalassodraco etchesi(蝕刻魚龍),大約生活在1.5億年侏羅紀時期,相比較其他的大型魚龍,蝕刻魚龍是一種小型魚龍。而且它還具有一個和其他魚龍不一樣的地方——它可能是一種深海魚龍,生活習慣可能類似於當今的抹香鯨,可以潛入深海中捕食獵物。
  • 叛逆腔棘魚:三疊紀海洋中的「反叛者」
    除了遊客,還有許多古生物學家來到瓦皮帝湖省立公園,因為這裡的硫磺山組地層(Sulphur Mountain formation)保存了大量三疊紀海洋生物的化石。這些化石似乎被人忘記了,直到2009年,阿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安德魯·溫德魯夫(Andrew Wendruff)在檢查這些化石時看到一條完整的魚類化石及一些碎片。這條魚雖明顯屬於腔棘魚目,但是又與傳統意義上的腔棘魚目有很大的差別。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三疊紀的命名。距今2.52億至2.01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間上剛好還在二疊紀之後,不過這只是個巧合。因為:「二」疊紀,是因為當時的沉積層分為兩層,而「三」疊紀則有三層。經歷了近5億年的大陸漂移,地球各個板塊終於在三疊紀拼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呈「c」狀的泛大陸。在赤道以北後來形成北美洲,歐洲,西伯利亞。和東亞地區的板塊;而南半球則是原屬於岡瓦納大陸的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和印度等。最大的海洋——泛大洋。
  • 地球這46億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地球46億年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期節目我們主要去思考的話題就是地球46億年發生了什麼?下面資料有點多,但阻止不了我們對地球這46億年的好奇!●生物出現:古生物學家迄今發現的遠古生物歷史可追溯至6.35億年前的歐巴賓海蠍,這些地球最早期生物的生活方式非常像現今的海綿,根部扎在海底,過濾水中的食物顆粒。
  • 【恐龍探索】遊刃有餘——魚龍!
    魚龍,意思就是像魚一樣的蜥蜴,生活在三疊紀到白堊紀這一大段時間(是不是垮了三個紀元)的世界各地。我這裡也是就一些最基本的資料給大家說說吧,那些細節呢就歡迎較真君隨時微我了。吃魚!遠古多樣性啊,別的龍我只是一筆帶過,這次魚龍我必須要說的是它是遠古海洋裡第一種完全適應海洋生活的大型遠古物種,沒有之一!
  • 她在威寧發現3億年前的珊瑚化石
    你有沒有想過,與幾億年前的東西相遇?今天,讓我們穿越億年時空,探尋億年文明。
  • 2.5億年前與龍共舞的「大眼萌」——安琪蝦
    2.5億年前的一日,位於中國巢湖地區的海底,「蝦丁興旺」的「大眼萌」家族,正在水流緩慢的淺海海底跳廣場舞時,突然¥#%…&¥(此處省略n個字),他們和周圍小蝦們一同,被泥漿掩埋了。結果就變成
  • 除了滄龍,這些種類也曾是海洋裡的巨無霸,來看看你認識多少
    實際上,除了滄龍之外,恐龍時期的海洋還生存著其它種類的龐然大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有哪些是你沒有聽過的。第一種要介紹的海洋巨型恐龍是上龍,這是一種出現在距今大約有1.5億年的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考古學家通過對挖掘出來的上龍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種恐龍的外表和如今的鱷魚十分相似,它們都長著一個大頭和短短的頸部。
  • 三疊紀的長脖怪獸,脖子3米長,鼻孔朝天牙彎曲,百年之謎被解開
    三疊紀,可以說是爬行動物的天下,也就是所謂的「蜥形盛世」。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導致全球近9成的生物滅絕,因此冉冉升起的蜥形綱動物迅速接過前輩們的權力真空。它們一部分演化成恐龍,一部分則重回海洋。其中演化過程中不乏有一些劍走偏鋒的生物,如長頸龍。
  • 地球史前六大名「鯊」:前5種一直在被虐,直到它的出現!
    裂口鯊(Cladoselache):直到3.6億年前,裂口鯊出現了。根據出土的化石標本,其體長在1.8-2米、背刺前長有2個背鰭,身型呈流線型。和現代鯊魚的橫裂縫狀的口不一樣,裂口鯊的口卻是直裂縫的,因縱裂的嘴,故被命名為「裂口鯊」。裂口鯊在當時屬於中級肉食者,流線型的體型讓它有了不錯的速度。但奈何是生存在鄧氏魚的時代。
  • 懷孕的恐頭龍:中國科學家在化石中發現其胎兒(1)
    2017年2月14日下午,劉俊這樣一再向記者強調。數小時後,2017年2月15日零時,他的一篇研究論文將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正式在線發表。這篇論文將公布一個令人驚訝的化石——一頭擁有超長脖子、體型巨大的恐頭龍,它的腹中包裹著一隻小恐頭龍。
  • 2.3億年前地球變「桑拿房」,暴雨下了200萬年,形成原因正在出現
    地球誕生到現在有46億年的歷史,生命從大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到現在已經經歷了5次大滅絕事件,其中最多的原因是地球本身的環境巨變,而非外來幹預,例如隕石撞擊。2.5億年前,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剛剛結束,三疊紀剛剛開始,這是第三次滅絕事件,導致了當時地球上大約96%-97%的生物滅絕,尤其是海洋生物受到了重創。不過這次滅絕事件直接加速了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崛起。這時的爬行動物並不單單指恐龍。
  • 尋找化石的女孩
    1811年的一天,英國有個女孩叫瑪麗,來到多塞特郡海邊玩耍。
  • 【中國新聞網】中國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 為世界最古老疣齒...
    【中國新聞網】中國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 為世界最古老疣齒魚科魚類 2020-10-22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徐光輝 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徐光輝研究員最新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鏈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 14米長恐龍「走」進門頭溝「天街」,小朋友親手修復幾億年前化石
    仰望高大的恐龍骨架、欣賞來自億萬年前的古生物標本、體驗化石修復的樂趣……昨天,一場大型恐龍展在門頭溝的北京長安天街亮相,這是該購物中心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的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大量秘藏於博物館的古動物化石、生物復原模型、珍貴圖片悉數亮相,不僅助推線下實體商業的復甦,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暑期學習科普知識的場所。這場大型恐龍展的主題為「奇妙的進化之旅」,在展覽現場,超300平方米的恐龍島按1比1尺寸復原了三大恐龍骨架——克拉美麗龍、霸王龍、竊蛋龍。沉浸式科普互動體驗區講述了生命進化的九大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