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膽小?一招讓TA變身小小」外交家

2021-02-19 醫知袋鼠

很多家長發現,寶寶在家裡非常活躍,又說又笑又蹦又跳,可一見到不熟悉的人或者到了外面,就儼然變了個人似的,非常膽小、羞澀,總是躲在自己的身後,有些家長擔心這會不利孩子以後的社交和成長。

其實,怕生對寶寶來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作為家長,如果你能正確引導,寶寶便能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成為小小「外交家」。

(今天有福利,手指下滑到文末找驚喜~~)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是種終生的過程,人類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中都有著不同的發展危機,若能克服危機、完成階段性的發展任務,將為後續階段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有助於達成對個人心理健康的追求。

埃裡克森認為 0~1歲的嬰兒正面臨「信任與不信任」的危機,2~3歲幼兒則面臨「獨立自主與羞怯懷疑」的危機。特別是在學步期,孩子一方面已能獨自行走,自主能力也大大增強,什麼事都想自己嘗試,展現出了孩子對獨立自主的學習與渴望;但另一方面,孩子的能力終究有限,仍有很多想做而事實上做不到的事,他們仍希望得到父母的讚賞與接納,因此有時又會有羞怯與懷疑的表現。

面對學步兒表現出的獨立與羞怯的衝突,家長不能一味要求孩子乖巧順從,應以耐心溫和的態度對待,適時給予稱讚與肯定,孩子才能相信自己,發展出主動、積極的人格,培養其自我肯定與勇於負責的態度。

想幫寶寶擺脫羞怯與懷疑,關鍵在於幫孩子增加家庭以外的人際互動關係,例如發展孩子與親友的孩子、幼兒園的同學或者參加幼兒體能訓練課程的同伴之間的關係。這會讓孩子建立起最早的同伴團體概念,慢慢地形成與同伴相處的經驗。


開始時,孩子與他人的互動方式是以觀察、模仿為主的,做遊戲時各玩各的,很少有互動的表現。但在 2歲後,孩子們雖仍以平行遊戲為主,但偶爾會有簡單的交談,並會開始模仿親友或其他同伴的行為,也能在家長指導下開始學習如何短暫地等待以及尊重其他孩子的權益。

人際關係的訓練過程,一方面會逐漸幫孩子發展出與其他孩子相處時的態度與互動方式,另一方面也可幫孩子學習與他人一起做遊戲與學習的必備技巧,孩子羞怯與懷疑的表現就會日漸改善。 

學習本來就需要時間和練習,應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通過多方面嘗試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有助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請不要立刻給出答案,而要反問孩子怎麼辦才好,讓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有助於獨立思考能力的建立。

在探索過程中,孩子要學習自己動手,父母要多多積極鼓勵,並肯定孩子的表現。


當孩子獨自完成一些事情時,應該立即給予適當的讚美,使孩子有成就感,更能增加自信。

可先教導孩子如何一步步做事,例如收拾玩具的步驟和完整洗手流程的分解動作等,有助於孩子降低不懂或者不會時的焦慮感,也能讓孩子從中學會如何完成一件完整的工作。

當孩子在做喜歡的事時,父母應扮演旁觀、支持、引導的角色,請不要幹涉或打斷孩子,讓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和時間完成事情。

以上觀點摘自《華人育兒百科》一書。

該書是由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醫療團隊百位兒科醫學專家、一線醫護人員和營養師合力撰寫,針對0~6歲嬰幼兒,收錄了300個常見育兒問題、70種嬰幼兒常見疾病、24個促進親子關係和幼兒發育的小遊戲,為父母提供全方位醫療與教養對策。


從媽媽備孕到孩子學前,從嬰兒生長到兒童發育,從衣食住行到溝通教養,從日常育兒到應對疾病……分別按時間順序與不同主題編寫,內容廣泛全面。

內容到底有多全面,我們看看目錄就知道了:

PART1  享受養育寶寶的喜悅

第1章 從產前到產後

第2章  0~3個月的寶寶

第3章  3~12個月的寶寶


PART2  了解幼兒的成長與日常照顧

第4章  1~3歲的學步兒

第5章  4~6歲的學前幼兒

PART3探索孩子不同階段的發育關鍵

第6章  兒童的感官、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發育

第7章  兒童的語言、情緒與社會行為發育

第8章  發育遲緩與早期幹預

第9章  認識感覺統合


PART4餵養方式的選擇與建議

第10章 母乳餵養

第11章 配方奶餵養

第12章 治療性配方奶餵養

第13章輔食添加

第14章斷奶後的飲食

PART5滿足孩子全方位的營養需求

第15章營養對健康的影響

第16章益生菌的選擇

第17章兒童的餵養困難問題

第18章兒童的肥胖問題

第19章兒童的運動與成長

PART6  搞定教養,親密加分

第20章教養觀念一點通

第21章幼兒學習,齊步走


PART7認識兒童常見疾病

第22章常見感染病

第23章內科類疾病

第24章外科類疾病

第25章兒童心理問題

第26章兒童意外傷害處理

PART8認識疫苗接種

第27章關於疫苗,你應該知道的事

第28章認識重要疫苗

附錄 醫生家庭的常備藥品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崇尚西方育兒觀念,但東西方在人種、飲食、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異,這本《華人育兒百科》立足華人傳統經驗,將西方育兒理念充分本土化,融西方育兒科學與東方育兒智慧於一身,能讓父母更快上手,也更適合華人寶寶。

這本書售價98元,想得到它嗎?那就趕快來申領吧!

申請規則特別簡單!

您只要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jjkkczj),在本文下方發表您的留言:申請圖書+申請理由,就有機會得到它啦。袋鼠麻麻將在12月5日,綜合留言點讚數和留言質量,公布獲獎名單。共有3本哦~

微信號關注方法: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

留言方法:進入公眾號後,手指下滑至最下方,點擊小鍵盤,留言即可。

您也可以直接戳原文長按下方二維碼,購買該書哦~~袋鼠麻麻優選價73.5元(包郵)


戳原文,直接購買《華人育兒百科》一書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黏人還怕生?其實這都不叫事兒,父母真正要重視的是它
    「謹慎」「膽小」「敏感」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它出現的「太誇張」了而已。2.孩子的膽小其實與「年紀」、「閱歷」都息息相關的:年紀越小,身高及心智發育的程度也就越低。而與糖豆差不多大的堃堃(表姐家孩子),小時候的膽子可是大得很,可在吃了許多莽撞的虧後,現在也逐漸變得慫了,開始謹小慎微、怕疼怕摔了。其實就像性格天生不同的孩子來說,憑著閱歷的增加,之後的「勇氣值」沒有多大的區別呢。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內向也不等於懦弱、容易被欺負 在各種校園霸凌新聞中,被欺負的主角恰恰是那些性格敏感、缺乏自信、與眾不同的孩子。 如前文所說,內向的孩子只是看上去「溫和」,這並不代表ta是一個懦弱的人,也不代表ta就一定會被欺負。相反地,這類孩子不會主動惹是生非。
  • 寶寶怕生、膽小、被欺負?聰明家長用這些方法引導
    養娃除了操心吃喝拉撒,能力啟蒙、親子關係、立規矩....這一關一關的堪比西天取經。尤其是孩子會說話以後,與家庭之外的其他人開始有接觸時,社交能力就成了爹媽操心的重點。過年前後,帶娃見親戚朋友,怕生不敢打招呼總往後躲,大人好尷尬;同齡小朋友跟他打招呼,他會光速跑掉,對同齡小朋友完全不感興趣。
  • 寶寶怕生,是記憶力發展的體現
    寶寶長到4-5個月的時候變得怕生起來前幾個月,朋友來你家作客,抱抱你家3個月的小寶寶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孩子過分怕生,父母應該在教育上注意這幾點: 1、切勿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 孩子怕生肯定有他們的原因,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提上標籤
  • 武漢《小小外交家》電視英語口語大賽匯報演舉行
    2016第二屆武漢市中小學生《小小外交家》電視英語口語大賽匯報演出舉行。湖北日報網消息(通訊員樊影)18日下午,第二屆武漢市中小學生《小小外交家》電視英語口語大賽舉行匯報演出,這也是武漢廣播電視臺《小小外家家》系列活動之一。
  • 孩子不叫人是沒禮貌?錯,細分1-6歲孩子怕生的6大原因、10大對策
    這些孩子是怎麼了?自家親戚,為什麼會怕生,會沒禮貌不叫人呢?親戚、小區、或村裡的鄰居家孩子多走動走動,讓孩子一起玩一玩,或者相約去誰家玩。不固定相處對象。帶孩子到公園、植物園、遊樂場、圖書館接觸更多人。也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來一場親子旅遊。
  •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2020-12-03 18:02: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有的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性格方面會表現的十分內向。而父母也很擔憂這樣的性格對以後的成長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那麼,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 所有女人都怕生孩子,好嗎!
    最近知乎上的一個貼《為什麼很多女人討厭生孩子》,上個月至少有五個朋友發給我看了。最近這幾天,更多朋友來問我說:十二,你怎麼看這個話題? 我很早就完整看了這篇帖子,裡面講述了一個女性,在不願意生孩子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強硬的態度,讓老公和公婆承擔了大部分養孩子的壓力。
  • 兩歲前 孩子容易怕生
    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不同,有的特別怕生,連親友的熱情互動都會嚇得嚎啕大哭,讓父母既尷尬又心疼。如何陪伴敏感孩子度過這段適應期呢?當孩子認得出家長,且比較喜歡或依賴家長勝過陌生人時,就可能對他人的出現、親近感到害怕,進而衍生困惑或不適感。如果孩子對新奇事物較難接受、個性敏感,往往也需要多點時間觀察,直到感覺安心才能放下防備。正處於陌生人焦慮階段的孩子,最常見的害怕反應是大哭,有些孩子會持續注視陌生人,呈現安靜愣住狀態或躲進家長懷裡。
  • 孩子害羞怕生?可能是到了「認生期」,這樣做他會變得落落大方
    文|秘籍君在養育孩子的過程,很多媽媽會發現,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膽量沒有變得更大,反而是變得容易害羞認生了。孩子在襁褓中的時候,誰抱抱他,逗逗他,他都能笑。但是,突然有一天,小傢伙變了性情,有人想抱抱他,和他親近,他一萬個不樂意。
  • 孩子怕生,如何克服害羞和社交障礙?家長要找自身原因
    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出不得門,每次走個親戚串個門全程粘在我身上,壓根兒就不下地。朋友說我家孩子這麼怕生,平時可以多帶他出去溜達溜達。問題是我現在是標準的「袋鼠媽媽」,人家從不給機會我,只要人多點的地方,不是哭鬧就是我抱著,愁都愁死了!
  • 4種氣質特徵寶寶怕生是天生,運動型心智訓練,寶寶不怕生
    在了解了氣質會對寶寶面對陌生人的反應有明顯影響之後有不少父母就會想要知道常見的氣質類型有哪些,因為在父母了解了寶寶的氣質類型之後就可以明白寶寶和陌生人相處的時候是否會出現怕生的情況。 通常來說我們容易遇到的寶寶氣質類型有難養型、易養型、中間型、啟動緩慢型這四種,而大部分怕生的孩子都是屬於啟動緩慢型的。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一個現象,平時在家大大咧咧,但是一到外面就變得特別膽小,甚至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遇到陌生人就喊「媽媽飽」。除了不敢面對外面的朋友,在家有時也很膽小,比如怕黑不敢獨睡、有打雷和閃電也會嚇哭,很多家長為孩子膽小犯愁,這樣的心理素質,怎麼去上學,怎麼能自己面對外面的大環境呢?一、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膽小、害怕?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先別著急,4個小辦法幫孩子解決膽小問題!
    導語:我有個表姐,她的孩子已經五歲了。可能是因為我很少去她家,孩子見我也很少,每次見我,表姐讓他和我問個好,他都是扭捏著,很小聲地說話。我主動和他聊天,他也很小聲,家裡人只說他這是膽子小。仔細觀察了,他在熟悉的人前,處事自然,而在陌生人前,只會躲在父母身後。
  •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3招修復法你應該要知道
    我們很快可以恢復正常,但孩子卻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吼叫中,輕則變得內向膽小、安全感缺失;重則身心受損,引發心理疾病。作為父母,我們對此要負全責。一、大吼大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對孩子大吼大叫,不過是父母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根本沒有任何教育意義。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媽媽不得不對著同事自我解嘲道:「我家嘉嘉就是怕生,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性格太內向了,別見怪啊!」媽媽說此話的本意,是為了緩解當時的尷尬場面,可對於嘉嘉來說,卻是感到了莫名的委屈。嘉嘉其實也是想叫人的,只是內心本能的驅動致使其張不開嘴。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適應環境能力強,這點非常容易理解。
  • 孩子「黏人」「膽小」?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3招解決安全感問題
    朋友忍不住吐槽:就是家裡橫,一到外面就膽小了。愁人。女兒拿玩具給他他也不要,所以女兒也小聲地跟我說:這個弟弟這麼害羞呀?我對欣欣說:別這麼說,孩子遇到不太熟悉的人,不願意打招呼、一起玩也是正常的。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我們先去了公園散步。
  • 在家哼哼哈哈小霸王,出門哼哼唧唧小慫包,你家孩子這樣嗎?
    在家哼哼哈哈小霸王,出門哼哼唧唧小慫包,你家孩子這樣嗎?但是一出門,面對陌生人和小朋友,很多孩子就會露怯、膽小,顯得「不合群」或者「太過乖巧」。其實,這真的不怪孩子,而是家庭教育、環境和心理因素共同構成的結果。首先,孩子會「窩裡橫」肯定與家庭教育有關係。
  • 一抱就睡、一放就哭?夜醒、怕生、粘人的寶寶好還是不好?
    ;……別人家的叫天使寶寶,我的卻是難纏寶寶。然後這些可憐的小嬰兒被冠上「怕生」的惡名。有人會說哭幾分鐘怎麼啦,你怎麼這麼心軟啊? 哭幾分鐘就完事,那能叫高需求寶寶嗎?你要不管,他能哭上幾個小時不喝水的……高需求小孩不僅會讓媽媽陷入瘋魔,還會讓全家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