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湯麵與涼粉
一九七零年八月的一個星期天,連隊午餐改善生活,主食是饅頭,還有難得一遇的雞蛋湯麵。我們只有在周日才能吃到細糧。那天,班裡的趙建群、蔡臨、江堯和劉仰先,還有在本班搭夥的排長朱瑛,去了平型關抗日紀念館。返回時間不得而知,只好把打回的飯給他們留著。
時值酷暑,到晚飯需用桶時,半桶湯麵已餿,即送房東趙大爺讓其餵豬。等還桶不及前去取之,走近屋門前,聽得屋內似有呼嚕飲食聲,遂輕輕叩門。略等片刻,門開,進屋見趙家老少四口俱在,三隻空碗置鍋臺待刷,其小女仍在吮舔碗底,而桶已見底。趙老面色微紅,奪下小女手中碗責之,以掩其蒼。見此狀速拎桶奪門而出。晚餐與戰友複述,憐伐不一。
當晚戌時許,趙老雙手端一面盆而至,盆內盛自製涼粉,謂曰:五班長,叫大家嘗嘗自家打的山藥涼粉。我面露難色對曰,我們有紀律,不能收。趙老將盆置於土炕拔身即走。我急扯住,順手將兩角紙幣塞其手中。未及開口趙老面露慍怒擲幣拂袖而去。追出屋外,見其弓腰大步而去,料難複議。轉回屋內,見四室友各持匙叉望粉垂涎之狀,便假以繃臉環視。室友周鳳歧默遞我一匙,我抬臂未等吃字出口,眾已撲向面盆,如群狼撲食,風捲殘雲,頃刻之間,片甲無存。奇也,不奇乎?至今回味,再也沒有吃到比趙大爺家那次味道更好的涼粉了!然而卻無從知曉他們一家那頓湯麵味道的感受。
兵團的生活是艱苦的,房東老鄉比我們更苦。然而人性卻是純樸敞亮的。那個年代我們和共和國一起走過。
2、蔡臨軼事
話說我班蔡臨同志,當年白白胖胖,四方臉,雙眼皮,高鼻梁,大腮幫,性格奔放,能言善辯,愛發議論,是班裡不可或缺的活躍分子。
言歸正轉,那是一九七零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全連午餐。我們班在夥房門口的臺階下圍成一圈吃飯。這時,團首長暴政委來連裡視查工作的消息在大家中間傳開,蔡臨嘴裡嚼著飯發表議論了:「暴政委現在肯定吃小灶哩,荷包雞蛋掛麵湯。」恰在此時,暴政委從灶房出來已經站在他身後。我正好蹲在蔡臨對面,急忙向他使眼色,蔡臨沒明白,接著說:「班長你不信就悄悄到灶房看看,二黑子正做哩!」我趕忙再次使眼色,這時他看見班的戰友向他身後窺視,覺得不對勁,慢慢扭頭一看,迅速回頭,脖子緊縮,臉埋在飯盒裡,連咀嚼聲也微弱了下來。
暴政委見大家不吭聲了,便操著河北口音輕聲道:「說吧,說吧。」同志們拿勺的手在機械地運動著,個個都顯得表情嚴肅。我觀察蔡臨,呑咽不暢,可能因緊張導致唾液分泌受阻有關。不一會兒,暴政委端著碗從灶房出來,碗裡是一樣的炒土豆絲,兩個窩頭,只是多了左手指間夾著的一根大蔥。他在我們班蹲著吃了一會,看大家不自在,就轉到別的班裡去了。飯後回到宿舍,我約了幾個戰友到蔡臨屋裡,將他摁住,摸摸褲襠裡,還好,未見有溼。那天的下午直到晚上,靜等連裡責罰,但我們多慮了。使我們銘心刻骨的是,那個年代前輩首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時代精神!
續言:今年2月,驚悉我團暴水清老政委仙逝,享年89歲。謹以此文表達緬懷。
3、告別京原線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十四日凌晨,凌厲急促的集合號把我們從睡夢中喚起。全連戰士以最敏捷的速度集合在村中央廣場。整隊完畢,連長隊前宣布全連立即整裝返並,同時點名我和八班女戰友王子非留下善後(因我是士兵經濟監督委員會成員),留下處理善後工作的還有,田副連長、劉事務長、會計史小平、司務上士董來金。
為了不驚動老鄉,大卡車停在了村外的公路上。半小時後,連隊開拔了。我獨自站在村頭,望著車隊消失在黎明前的夜幕中,久久地眺望戰友遠去的方向,心中感到無限惆悵。悻悻地回到住屋,眼前睡過四個戰友的土炕餘溫尚存,時下卻顯得那麼空蕩,唯有用峰火臺磚制的爐火正旺……。從未有過的孤獨寂寞襲上心頭。我無力地仰躺在炕上。突然眼前一亮,班裡買殺的狗肉吃剩一海碗,為防老鼠還擱在房梁上,拿下來獨享吧,以慰藉我孤獨的心靈。邊吃邊語:這塊我替「虎子」吃了,嗯,替「眼鏡」吃一塊……。
清晨,我向田副連長報到。第一項工作是走訪房東,挨家挨戶查訪有無損壞丟失東西,皆答:「沒有加,沒有加。」跟著是老鄉們拉住手唏噓留戀的嘆息聲,和念叨著戰友名字對突然離去的埋怨聲。在查看有無戰友遺漏東西時,僅看到女戰友們洗涮乾淨,晾曬在窗外未及收起的對對鞋子,男戰友遺棄的破鞋爛襪。讓這些不會說活的東西自然了結吧!
第二項工作,去大營找太原的下放幹部,聯繫把連裡燒剩的煤送給他們。巧的很,大營對面的河南村有省城的三位下放幹部。其中一位女幹部的老伴是財大教工,和我很熟,他鄉偶遇,格外驚喜。繁峙縣地處山西北部風口,十二月已滴水成冰,那些煤炭對他們而言,可謂雪中送炭。
第三項工作,把連隊的籃球架,挖起、放倒、等待裝車。再就是幫著整理食堂用具。連隊撤走時還剩一柳筐饅頭和半扇豬肉。這饅頭和豬肉,就是我們這幾天的美食。在那個年代,真可謂頓頓過年了!儘管頓頓美食,總感覺失去了班集體就餐的味道。
那幾天,每到晚上,村裡一片漆黑寂靜,沒有了往日息燈號前村裡傳出的歌樂聲,和圍座在煤油燈下侃大山的鬨笑。我常獨立院中,仰望西南方向的天空,遐想著戰友回歸家庭的溫馨……。
十二月二十日上午,一輛大卡車來了,裝車出發!那天特別冷,村街上空無一人。裝車完畢,我們幾個留守戰友,爬上馬槽相擁依偎在一起,迎著刺骨的寒風,踏上回並的歸程。卡車駛上公路不遠,耳邊傳來喘促的狗叫。循聲望去,啊!是對面院子的那條大黃狗追來了。停車!停車!我拍著駕駛頂。車停後,我不顧一切,拿了幾個饅頭跳下車,摟住狗脖餵起來。大黃狗頻頻搖尾狂吃。催促聲中,我放下饅頭扒上汽車。汽車又開動了,大黃狗棄食猛追。回去吧,回去吧……我哽咽了。回頭遠望,那淹沒在大漠的村莊,那古老的峰火臺,那筆直壯觀的京原鐵路。別了,滹沱河!別了,京原線!別了,南河交會的老鄉們!
作者簡介:閻德喜——1970年鐵建一團十二連先後任班長、副排長。71年底分配太鋼,從事生產、設備管理工作。於2011年退休
聯繫方式:手機號13934229290
郵 箱:1330937420@qq.com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鐵建故事 | 身邊鐵建人
鐵建故事 | 我在電池廠買丸子
鐵建故事 | 王燕:我的鐵建緣
鐵建故事 | 選拔幹部
鐵建故事 | 青春的歲月——村裡有姑娘叫小芳
輪椅上的堅強
鐵建故事 | 豬豬:囈語引發的虛驚
鐵建故事 | 曹保義:可疑的「豬肉」
鐵建故事 | 廣袤:青春的歲月——夜戰
鐵建故事 | 毛素民:煤油燈下的記憶
鐵建故事 | 鄧明:「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
鐵建故事 | 範大喜:歌聲裡的記憶
鐵建故事 | 邢保榮:想起那身綠棉衣
鐵建故事 | 高升山溝與UFO
鐵建故事 | 趙玉芬:拔火罐
鐵建故事 | 晉丕玲:有一種回憶,只在雨天泛起
鐵建故事 | 廣袤:青春的歲月
鐵建故事 | 張素玲:難忘的病號飯
鐵建故事 | 悠悠火炕情
鐵建故事 | 為連裡買土豆
鐵建故事 | 戰友情深
鐵建故事 | 遲來的謝謝
鐵建故事 | 1971年春節的那瓶帶魚
鐵建故事 | 一瓶荸薺罐頭
鐵建故事 | 重返「京原線」的一點感受
鐵建故事 | 一次難忘的古交行
鐵建故事 | 難忘的1970年之夏······
鐵建故事 | 鐵建新鮮事,走路打瞌睡
鐵建故事 | 想起那年那月……
鐵建故事 | 悠悠小樹林,為愛說道歉
鐵建故事 | 珍藏在記憶裡的淚
鐵建故事 | 故地重遊——古交行
鐵建故事 | 報名遭遇頂替風波
鐵建故事 | 天鵝湖畔遐思鐵建歲月
鐵建故事 | 歲月深處的山西鐵建兵團
鐵建故事 | 夜走大營鎮
鐵建故事 | 難忘的那年中秋節
鐵建故事 | 六連的「秘密武器」
鐵建故事 | 有這麼一個地方
鐵建故事 | 打針奇事
鐵建故事 | 臉盆囧事
鐵建故事 | 我當「伙頭軍」的日子
鐵建故事 | 寫給天堂戰友的一封信
鐵建故事 | 冬天來了
鐵建故事 | 難忘的歲月
鐵建故事 | 殺豬趣聞
鐵建故事 | 炊食班的故事·火頭軍
鐵建故事 | 在鷹廈鐵路回望鐵建歲月
鐵建故事 | 隱忍與堅強,始於帳篷
鐵建故事 | 京原線上的隨想
鐵建故事 | 古交鐵建故事片段
鐵建故事 | 給愛一顆感恩的心
鐵建故事 | 古交山的春天
鐵建故事 | 拆碑造夯記
鐵建故事 | 那年,我差點見閻王
鐵建故事 | 1972年古交春節紀實
鐵建故事 | 大家喊我「二百二」
鐵建故事 | 憶苦思甜會
鐵建故事 | 那雙白塑料底一帶布鞋
鐵建故事 | 筆記本的故事
鐵建故事 | 我身邊的鐵建人
鐵建故事 | 那些記憶的碎片
鐵建故事 | 鐵建生活二三事
鐵建故事 | 鐵建第一課
鐵建故事 | 那年,我十八歲
鐵建故事 | 我去鐵建第一天
鐵建故事 | 去鐵建兵團的「上山下鄉」背景
鐵建故事 | 山西為何成立鐵建兵團?
蔣言禮:恰同學少年,去當鐵建兵
代號3201:鐵建人重返京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