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約需要10分鐘,帶您瀏覽:
大家天天見到的中鐵、鐵建、鐵總這幾個「老鐵」到底是什麼關係?怎麼區分他們下設的XX局、XX院?
中鐵十八局修建的南昆高鐵南盤江特大橋
一、大部分「老鐵」都是從一個「鐵老大」(鐵道部)裡分家出來的
鐵路系統,直接涉及到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等核心利益,所以比起其他國家系統,享有很高的獨立性。因為獨立性高,所以鐵路系統的組織管理是自成體系的,跟其他部委很容易區分。
新中國成立之前,鐵路系統直接歸軍委指揮,從新中國成立第一天,鐵道部就劃歸中央政府作為老牌部委存在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全國鐵路一盤棋,鐵道部通過下設的各個司局部門,統籌管理全國龐大的鐵路系統。此時的鐵道部集政、企、資、公、檢、法N種職能於一身。而鐵路發展作為一個單列項目,曾長期單獨列在五年計劃裡。
蜿蜒的鐵路,構築了經濟發展的基石,圖為江西上饒滬昆高鐵與合福高鐵交匯
那時候鐵道部都下設了哪些司局呢?
咱肯定不用去背誦那麼多改來改去的名字,簡單概括:
財務、人事、行政等職能部門,這是什麼單位都跑不了的;
統籌、規劃、科研等技術部門,這是政府履行基本行政管理職能的,就是發公文那些部門;
各基本工程建設局,得先鋪鐵路呀,注意這些局是勘察、設計、建築一體的;
各機車製造廠,製造和修理火車,注意這些廠也是研發、設計、製造一體的;
設在全國各中心城市的鐵路局,具體管運輸,也就是每一條路的去協調那麼多火車到底怎麼跑;
集中後勤維護、燃料和材料供應、技術服務,規模那麼大,肯定是弄個專門的「總後勤部」。
那時候「鐵老大」一大家不分彼此,直到改革開放時代來了,老鐵們開始分家。
中鐵十一局修建的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
二、老鐵們是怎麼分的家?
插一句,政企改革,淺顯的說就是把有些政府部門改成企業,讓他們自己去市場上謀生。
而鐵道部作為最龐大的一家,從1992年開始建立試點企業到2019年最終整體設立國家鐵路集團,先後深刻探索(激烈撕逼)了近30年。
話不多說,從結果看老鐵們是怎麼分的家,注意回頭對應上一段說的6部分司局:
和,沒法市場化,剝離出來組成新的國家鐵路局,從正部級降格為副部級,然後併入交通運輸部(公檢法醫校等事業單位,則直接移交所在地地方)。這幾屆國家鐵路局的局長都是由交通運輸部的副部長兼任的。
工程局:重組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鐵」),共先後合併成立10個工程局集團(中鐵1-10局);
與此同時,不是鐵道部系統出身的另一隻鐵路建設隊伍,也就是徵戰沙場的解放軍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後,先短暫劃歸鐵道部,後來又加了地方的一些力量,最終重組成中國鐵路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共先後合併成立15個工程局集團(中鐵11-25局)。
(備註:其實現在中鐵和鐵建加起來不止25個工程局了,還有其他局,篇幅限制這裡不再細說。)
機車廠:最終改組成了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鐵路局:改組成「中國鐵路總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鐵總」;2019年,鐵總進一步被改組成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國鐵」),共下設18個鐵路局等單位。
後勤部:分別改組成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物」)和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通號」)。
我們整理在一張表裡:
看懂老鐵們是咋分家的了嘛?(此處腦補一個/斜眼笑)
假設整個鐵路系統是一家大酒店:
國鐵,既是業主單位,又是總經理,統一指揮怎麼運營;
中鐵和鐵建,像是施工隊,蓋樓拆牆都找他們;
中車,像是供應商,製造核心大件;
鐵物,像是小管家,物資供應,保潔維修,現在時髦的說法叫供應鏈綜合服務商;
通號和鐵總下屬的鐵科院等院所,像是研究員,研究提供各種技術服務。
好的,你肯定已經看明白了,我們往下細說每一家都有啥。
中鐵二十三局廣西陽朔貴廣高鐵幸福源水庫大橋
三、鐵道部鐵總中國國鐵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今日的定位很清楚:自備鐵路和火車的運輸企業。(當然是全球最大的運輸企業)
中國國鐵的董事長是正部級,比國家鐵路局局長高了半級,正宗鐵道部傳承還是在國鐵呀。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國鐵資產總額8.46萬億元,國內貸款4.47萬億元,相當於全國人民餘額寶存錢的3倍借給了國鐵。
整個2019年,國鐵運送旅客35.79億人次,周轉量1.45萬億人/公裡,平均拉全國每一個人跑了一千公裡。運送貨物34.40億噸,周轉量2.70萬億噸/公裡,平均從一千公裡以外給全國每一個人送了兩噸貨物。
這些窮盡想像的數字,國鐵是怎麼做到的呢?
西成高鐵(西安-成都)中鐵一局三局十七局等多局合作修建
為了做到這些,國鐵有200多萬員工在800多個火車站(或機務段)辛勤工作,指揮2.2萬臺火車頭牽引著7.6萬輛客車車廂和87.8萬輛貨車車廂馳騁在13.9萬公裡的鐵路上。
在客車車廂中,有2.9萬輛是動車車廂,而在13.9萬公裡鐵路中,有3.5萬公裡是高速鐵路。目前,中國高速鐵路是「外國」總和的兩倍。
而為了管理這200多萬員工、800多個火車站和13.9萬公裡鐵路,國鐵設置了18家鐵路局集團和18家專業單位進行綜合管理。以後見到這36家單位,莫要認錯,這是正統鐵道部的老底子:
為啥表裡列了37家?
第37家單位川藏鐵路有限公司,正是今年(2020年)為了建設川藏鐵路最艱難的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段剛剛設立的,公司駐地在西藏林芝。這段鐵路將穿越中國地質最複雜(沒有之一)的橫斷山脈,貼著中印衝突的藏南地區。
西藏林芝我以前去過五六次,有一次還見到了雲開霧散的南迦巴瓦峰。親身體驗林芝風景絕美,最關鍵的是那兒沒有高原反應。今年票價便宜,想去的小夥伴莫要猶豫,我以前去幾乎都是全價機票,最優惠九八折不錯了。
中鐵二十三局修建的四川省雅安市幹海子特大橋
四、中國中鐵(CREC)和中國鐵建(CRCC)
13.9萬公裡鐵路,誰建的呢?
當然主力是中鐵、鐵建這兩兄弟,籠統的說就是你常常聽到的中鐵1-25局。
到2019年末,中鐵鋪設了超過8萬公裡鐵路,鐵建鋪設了超過4萬公裡鐵路,兩兄弟還分了全國大部分地鐵。
還記得前面的分家圖嘛?
中鐵的全名是: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前身主要是鐵道部工程局,劃重點「鐵路工程」。中鐵的主要單位是中鐵一局到中鐵十局,序號從1到10。
鐵建的全名是: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前身主要是解放軍鐵道兵,劃重點「鐵道建築」。
鐵建的主要單位是中鐵十一局到中鐵二十五局,再劃個重點,鐵建下面也叫「中鐵XX局」,只是他排的序號從11到25。鐵建雖然前身是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但是1984年集體轉業後短暫的劃歸過鐵道部,後來改制成企業時又加了一些其他力量,這樣最終改組成了序號遞補的15個工程局。
在集團層面,經過漫長的改革和準備,2007年,中鐵、鐵建這倆兄弟按照國家部署,把旗下單位打包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整體同時上市。
中鐵把旗下單位打包進「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601390.SH,0390.HK),鐵建把旗下單位打包進「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601186.SH,1186.HK),上市公司和集團公司實際上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你搜他們名字會發現兩個名字一個官網。
咱們拉個清單:
1、鐵道部工程局中國中鐵(下設中鐵1-10局等單位)
2、解放軍鐵道兵中國鐵建(下設中鐵11-25局等單位)
鐵建旗下有一家工程單位比較特殊,(序號16)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土集團),前身是鐵道部援外辦公室,從著名的坦贊鐵路起家,非洲大陸那一條條中國建設的鐵路基本上都是他們家的作品。中土集團本來一直是單飛的,2003年併入中國鐵建。
中土集團採用中國標準為衣索比亞和吉布地修建的非洲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
另外還得重點讚一下兩家製造單位:中鐵旗下(序號29)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鐵裝備,駐地鄭州)、鐵建旗下(序號24)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鐵建重工,駐地長沙)。這兩家單位各自攻克了全球最頂尖的盾構機製造技術,把同樣水平的盾構機單價從七億元壓到了三千萬,幹趴了原來領先的一票歐美重型機械企業,佔領了全球大部分市場,怒贊!
盾構機工作原理圖
2020年8月,中鐵裝備生產的盾構機順利挖通西北某工程
到現在(2020年),中鐵和鐵建不斷兼併、重組、劃入、拆分,都形成了超級企業集團。工程建設、勘察設計、裝備製造、房產金融,巨無霸該有的他們一個不落。
鐵建修築的大西高鐵晉陝黃河特大橋
目前中鐵和鐵建各有三十多萬名員工,奮戰在全球基建事業上。
在2019年全球建築承包商排名中,基建狂魔包攬前五名(排名順序: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今天咱們要說的中鐵和鐵建分別位於全球第二、全球第三。
而這幾家是各有側重的,中建側重蓋樓,中交側重港口和橋梁,電建側重發電站。所以如果單論鐵路建設,中鐵、鐵建包攬全球前二。
當然,其實央企也不必細究區別,高層領導輪換就很頻繁,比如中鐵現在的二把手,是從中交平調過來的;而鐵建現在的一把手,是從中國能建一把手換過來的。
中鐵修築的東南沿海高鐵
現在,你知道各位老鐵的區別了嗎?
謝謝閱讀,如果覺得有收穫,請給個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