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中外友誼的見證者

2020-12-24 夢香寒冰

曾經

早在東晉隆安三年,我國知名高僧法顯去獅子國(今斯裡蘭卡)求取佛經,在哪裡看到被中國當作禮物贈給獅子國的白絹扇,法顯當時就淚崩了:「忽於此玉象邊,見商人以晉地(中國)一白絹扇供養,不覺潸然淚下……」(選自《佛國記》)

一柄白色絹扇就是故鄉

宋代

中國的摺扇在發展過程中非常受日本摺扇的影響,從中日兩國交往名單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在《宋史·日本傳》記載,日本僧人來華進貢「檜扇十二枚,蝙蝠扇二枚」。這裡的蝙蝠扇是指由於兩旁扇柄長於扇面,展開後如同蝙蝠羽翼而得名。在當時,從日本傳來的摺扇,在青黑色的紙面上以五彩、金銀色描繪寒蘆蓑蓼、鷗鷺佇立、漁翁垂釣以及鄰水沙灘、荷花、明月等景色,充分發揮了日本在深黑底色上施以金銀彩繪的傳統蒔繪技法,是中日兩國摺扇非常明顯的差異。蘇軾就曾高度評價日本摺扇「扇從日本來,風非日本風」。在明朝,摺扇是日本重要外交物資,中國官員普遍認為,「日本唯一刀一摺扇耳」。

蝙蝠扇

明清

在明朝,中國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中國摺扇通過西班牙帝國影響西班牙帝國乃至歐洲王室。因為西班牙帝國與法國同屬於天主教文化,可以看出此時的歐洲摺扇充滿了奢靡之氣,非常華麗。當時的貴夫人紛紛以擁有中國摺扇而自豪,手拿中國摺扇已經成為身份象徵。在西班牙,至今都有「扇語」,西班牙婦女用扇子表達不同的心意,非常像中國的「文胸武肚僧道領,書口役袖媒搧肩」。中國到了清朝,出口歐洲的摺扇則變得很低調,非常符合大英帝國新教的傳統。需要注意的是,當年馬格爾尼公爵訪華,乾隆皇帝專程贈送240把摺扇和26把宮扇,當這些摺扇送達英國展覽時,受到英國貴族的高度追捧。

西班牙古畫的美女和扇子

民間

美麗的扇子不僅僅是官方饋贈佳品,也是民間友誼紐帶。1924年,印度知名詩人泰戈爾來到中國,參觀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表演。雙方在文化領域上進行深入交流,梅蘭芳親自表演了知名劇目「洛神」。交流結束後,梅蘭芳將自己珍藏的由京劇大師包括他自己和譚鑫培等知名藝術家灌制唱片贈與泰戈爾。泰戈爾則在自己的白色紈扇上寫了詩句,回贈梅蘭芳。因為是紈扇,泰戈爾便以兩種語言書寫,一種是孟加拉文,一種是英文,而使用工具則是中國傳統的毛筆和墨汁。這件普普通通的紈扇,一下子就成了中外友誼溝通的傳說。泰戈爾的詩也流傳下來,中文意思是:

親愛的,你用我不懂得語言的面紗遮蓋著你的容顏正像那遙望如同一脈縹緲的雲霞被水籠罩著的峰巒

當時梅蘭芳先生也回贈了一把摺扇,上面寫著《洛神》的唱詞,原文如下:

漫天雲霞溼輕裳如在銀河碧河旁縹緲春情何處傍一汀煙月不勝涼

這兩把見證中外交流的傳奇扇子至今保留在梅蘭芳紀念館內。

泰戈爾在中國

寒言冰語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古往今來在眾多饋贈禮品名單上,扇子一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通過四個小例子,講述了中外溝通中扇子的橋梁作用。

扇子以其文學、繪畫、書法、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集於一身,既有便捷方便攜帶的優點,也有可以留下筆墨的空間,實在是進行文化溝通最為方便的文化產品。說個小經歷,今年去廣州遊玩,好友贈我餘秋雨先生的著作「書法、崑曲、普洱茶」,當時著實沒想到會收到這麼貴重的禮物,無以為報,只好將隨身攜帶的摺扇回贈,上面寫著太原剛剛挖掘的歷史遺蹟「卓微堂」。這應該是太原本地的一座古代書院,2019年才讓它的牌匾重見天日,我自己十分喜歡這個名字,便寫在一柄摺扇上,錄製視頻經常拿出來。當時沒想到這把摺扇真的發揮作用了,此刻成為我倆友誼連接的紐帶,想想帶著扇子行走江湖還真是有不少方便之處。

空白扇子是江湖行走必備之物

在今天崇尚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中,我個人是不主張穿漢服、留長辮子這種行為藝術的,我認為文化的價值在內部,能夠背誦百首詩詞的人,哪怕她金髮碧眼,我也會把她當作同胞。在面子和裡子中間有一個非常好的協調之物,那就是扇子。一把扇子會讓一個男人瞬間充滿文雅氣息,而扇子上的文字也能很好地表達一個男人的氣質。而女士的一把小小檀香扇不僅可以驅蟲護香,也能帶出女人天然的恬靜感覺。所以我個人更推崇扇子文化在中國的發揚光大,因為很明顯,扇子既是古物,也能創新;既有外在,也有內斂;既是東方的,也是西方的。這是一種世界的文化現象,可以好好地推廣的文化產品。

中國男人一把扇子秒變男神

#古代小知識#

相關焦點

  • 郭德綱拿扇子說段子,姜昆穿西裝表演,相聲雅俗之爭大有玄機!
    郭德綱一直推崇傳統相聲,穿長袍馬褂,手拿扇子,扇來扇去,一段段即興發揮的相聲脫口而出,簡直妙不可言。扇子是傳統文化元素,它與曲藝有著不解之緣。以往相聲是茶館酒樓即興表演的地方,無論臺上臺下,人們拿把扇子絕對是妙趣橫生。
  • 中國扇子文化!
    在宮廷劇裡我們經常看到一個東西,神似扇子。小時候一直有個疑問,這麼大的扇子,扇起風來不是得累死人啊,但事實證明,當時還是太年輕,宮廷劇裡的這把扇子好像從來都沒有拿來扇過人……那麼,它到底是不是扇子呢?事實是,它真的就是一把扇子,只不過它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用來拉風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當堯帝傳位給舜帝的時候,舜特意找人做了一把五明扇。
  • 扇子裝腔指南
    其實不僅僅是Loewe,許多品牌每年都會推出各種美膩的扇子,來拯救那些看上去一點也不怕熱的時尚達人。是咯,今天咱們聊的就是扇子。關於扇子的歷史,這真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小阿姨這次就專門撿點不太正經的八卦來侃侃。看看當年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貴胄平民,對扇子有多依賴有多痴迷。就先從隔壁霓虹開始。
  • 定製扇子作品集合
    對我來說這是非常珍貴的財富,也希望這每把獨一無二的扇子能帶給你們很好的回憶。當然了,我不確定有生之年我能不能成名,起碼扇子如果你們覺得值得,那我就滿足了(不喜歡可以退給我哈哈)————————————————————這把美杜莎是最早從老師那裡拿到的一把空白扇子,然後我放學回家覺得沒事,我就挑戰了一下紋身風格的圖案,與這個東方元素碰撞一下,感覺會很有意思。
  • 喀秋莎:中外經典歌曲18首
    這是一張名為《喀秋莎:中外經典歌曲》專輯。出版有一些年限,專輯裡一共 18 首歌曲,如專輯名字所說,都是中外經典,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前蘇聯歌曲《喀秋莎》、《山楂樹》,還有世界各地民歌如《鴿子》,《友誼地久天長》、和《哎喲媽媽》等。當然,還少不了我們中國的經典《五彩雲霞》等。作為一張專輯,雖然是不同國家的歌曲,不同風格的歌曲,但是都經過統一的編譯配樂,尤其前奏,都根據歌曲特點,加入了不同樂器或電子配聲。
  • 世界大學生沙灘音樂會 中外學生歌聲傳遞友誼
    以「架起友誼之橋」為主題的世界大學生沙灘音樂會在這裡拉開帷幕。世界各國的3000多名大學生在這裡歡聚一堂,用歌聲傳遞友誼放飛夢想。 音樂會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全國青聯副主席潘剛,歐洲議會議員、歐洲青年論壇副主席卡塔琳娜·妮維達洛娃參加沙灘音樂會,並與青年大學生一起面向大海在青春動感的樂章中盡情狂歡。
  • 董倩:新聞見證者
    董倩:新聞見證者 發表時間:2020-11-13來源:中國文明網
  • 秀秀沒有大扇子怎麼行? 劍網3大扇子獲取攻略
    17173劍網三專區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啊哈哈嘿沒有大扇子的秀秀都不是好秀秀,那麼大扇子怎麼得一些萌新可能不知道
  • 35對中外友人跨越山海 新媒體短片《相遇在中國》播出
    影片精心挑選了35組中外拍攝對象,以中外兩個人物的交往為核心創意,聚焦他們相識相知的故事,細膩地呈現出跨越國界跨越時空的真摯情誼,從細微處著手,講述了中國積極擁抱世界、融入世界的生動故事採訪了包括音樂家、美術家、植物學家、考古學家、教育學家、攝影師、非遺傳承人等諸多領域的人們,向觀眾講述他們親眼見證的中國故事,他們共同經歷的跨國友誼。真正的友誼互相成就,彼此照亮。在英國倫敦,理察已經是一個知名的中文足球節目主持人,而他對中文的興趣和對中國的喜愛,來源於研究生時的好友盛瑛。
  • 鐵扇公主為何能用假扇子騙過孫悟空?原來這扇子來歷不小也是寶物
    這把扇子一扇下去,山火就起來了,再扇更旺,三扇,火有千丈之高。這段文字很容易讓我們理解成火焰山本就微熄的山火,在這扇子扇出風的助力下的死灰復燃。但如果不是山火復燃,是扇子扇出了此效果呢?這說明極有可能,鐵扇公主的這把「假」扇子就是來自兜率宮,扇子落到鐵扇公主的手上,很可能就是當年守衛八卦爐的道人在孫悟空蹬翻八卦爐的時候把扇子弄掉了,和爐磚一起掉在了火焰山,恰恰被前來救火的鐵扇公主撿到。而看守八卦爐的道人因丟失了兜率宮的寶物,不得不下界來尋找,由於原土地被燒死,他就頂替了這個位置(別人熬不住高溫,守爐的道人常年守爐,能耐高溫)。
  • 李修建 | 扇子的生活美學意蘊
    在傳統社會,扇子與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烈日炎炎似火燒,熱得受不了,一扇在手,誠能招風納涼,驅熱降暑。每逢夏日,上自王公,下至黎庶,扇子為必備之物。所謂「涼友招清風」,以「涼友」稱呼扇子,著實親切雅致而得其肯綮。古代中國人最具審美情思,即令普通器物,亦加意營造,使其具有審美色彩,顯出藝術心靈。所以,除了實用,扇子又有禮儀、審美、身份認同、文化表徵等多重功能。
  • 諸葛亮為何總是拿著一把扇子?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而諸葛亮的形象則是一個纖瘦的書生,不論春夏秋冬都拿著一把扇子,羽扇綸巾就是對他最好的詮釋。或許朋友們不知道,諸葛亮手上那把扇子對他來說意義非常大。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在水鏡先生門下學習,和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人是同窗。諸葛亮不論是天賦還是面容都明顯壓制這群同窗,而且因為年輕氣盛的原因免不了有些盛氣凌人。
  • 還是扇子?
    在古代,拂塵,扇子都很流行,還有一種時尚物件也深受文人雅士心儀,名字很特別,叫做麈尾。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 西安扇子哥街頭畫鼠年年畫,說起傳統年俗文化扇子哥兩眼放光
    1月21日,臘月二十七,西安書院門,西安扇子哥席地而坐,畫鼠年年畫,遊客和市民被扇子哥筆下活靈活現,寓意深厚的鼠年年畫吸引,紛紛用手機拍攝著扇子哥和他的鼠年年畫。說起自己筆下的傳統年俗文化,扇子哥兩眼放光。
  • 那些你沒見過的中國扇子
    羅圈揖~~~)夏天到了,風扇和空調開始上班了,你還會用扇子麼?關於扇子,記憶裡出鏡最多的,是搖著蒲扇下象棋的老伯伯,搪瓷缸裡泡著黃大茶。此外,古裝劇裡有搖著摺扇風度翩翩的公子哥,詩詞裡有握著團扇撲流螢的婉約少女。偶爾,穿旗袍的現代女性,也要在拍照的時候,用扇子遮住自己不太潔白整齊的牙齒。關於扇子的事兒,遠不止以上這些。
  • 金莎表演時扇子掉兩次,因撿扇子造成團體舞空位,張雨綺臨場反應...
    金莎表演時扇子掉兩次,因撿扇子造成團體舞空位,張雨綺臨場反應堪比教科書。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在最新一期節目中,金莎因為在舞臺表演的時候,扇子掉了兩次這樣的失誤而被淘汰了,這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就連她自己當時下臺之後也是哭了起來,其實真的不是金莎的錯,畢竟跳舞的時候,肢體動作是比較大的,而扇子是在腰間別著的,誰也不能保證它不會掉落了。
  • 《見證者》:《時空幻境》製作人超高難度新作訪談丨觸樂
    Blow說道,「那時我還沒有走上職業遊戲設計師的道路。現在回想起來,《神秘島》的設計有幾處地方我並不是很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見證者》今天的風格。」Blow說《見證者》「完全是對《神秘島》的一次致敬」,這一點在《見證者》開始的幾處畫面裡非常明顯,如果你玩過這兩個作品就能體會得到。玩家從一個奇怪的洞穴中走出來,踏入一座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小島。
  • 京扇子 | 一千年的炎涼與風騷
    京扇子,或者說是摺扇,可以說是少數幾個由日本傳入中國,並風靡幾個世紀的工藝。
  • 王星記丨看一把扇子的逆生長
    王星記扇子在清朝光緒年間由王星齋創始,扇子的種類繁多,有黑紙扇,檀香扇,白紙扇,象牙扇,女絹扇,戲曲扇,旅行扇,兒童扇等十五大類,幾千種花色,其中黑紙扇尤為著名和經典,在義大利米蘭,巴拿馬和西湖萬國博覽會上屢次得獎,穩坐扇子界的第一把交椅。黑紙扇的製成要經過制骨、糊面、摺面、上色、砂磨、整形等86道工序,扇骨是廣西桂林地區的棕竹,扇面是純桑皮紙塗刷數層高同柿漆。
  • 講述抗疫故事 唱響友誼之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方晴)昨日下午,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等主辦的「相聚南粵 聽見花開」音樂故事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醫療專家、視頻博主等友好人士,以音樂、舞蹈、故事分享等形式,以英語為主要語言,唱響關於中外友好交流、守望相助、勠力抗疫的友誼之歌,傳遞共建更加美好地球家園的國際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