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中國神魔題材的「電影宇宙」?

2021-02-07 中國藝術報

電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2018)海報



重構新世紀神魔題材的

「電影宇宙」


鮑遠福



西方魔幻片與神魔題材

「電影宇宙」的構建


神魔題材的電影,在西方被稱為「魔幻片」,是20世紀伴隨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而誕生的一種電影類型片,這一令人眼花繚亂的魔幻電影類型和「奇幻旅程」的敘事體系在電影工業的推動下被建立起來後,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好萊塢電影關於幻想題材(包括神魔電影)的「兩大宇宙」——「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縮寫為MCU)和「DC擴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縮寫為DCEU),它們陸續製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魔幻、科幻、奇幻電影,比如《蝙蝠俠》《超人》《X戰警》《綠巨人》《蜘蛛俠》《奇異博士》《雷神》《銀河護衛隊》《復仇者聯盟》等賣座又叫好的魔幻題材商業大片。除此之外,經典的魔幻文學作品也因為電影工業敘事宇宙的開發而在世界各國的軟文化競爭中顯現出強勁的勢頭,比如《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納尼亞傳奇》系列、《冰與火之歌》系列,等等。


電影《奇異博士》(2016)海報


在中國,神魔電影又被稱為神話電影、仙俠電影或東方魔幻電影,它們主要以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的神仙、方士、鬼魅、魔怪和民間傳說中奇人異事為主要表現對象。在消費主義語境中,神魔電影本是一種娛樂性極強的電影類型,但新世紀以來,在我國獨特的社會文化和現實生活語境中,它又承載著發掘傳統文化資源、重塑民族形象的精神啟蒙和思想傳播職責。特別是新世紀以來,華語電影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作為一種典型的文化載體,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提供了助力,這就需要反映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獨特品質的神魔電影能在跨文化傳播的格局中作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在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神魔敘事傳統哺育之下,華語電影需要誕生出大量能夠與好萊塢魔幻電影宇宙匹配的神魔電影作品,並形成體現中國精神文化、反映中國思想意識、呈現中國審美特質的神魔題材「電影宇宙」,以此來繁榮藝術創造、拉動經濟消費並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歷史文化資源。


電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3)海報


因此,在新時代的語境下,華語神魔電影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消費主義語境中有立足之地,就不能單純靠一兩部賣座的電影與好萊塢魔幻電影分庭抗禮,而是應該在發掘傳統神話、仙俠敘事傳統,並在本土魔怪、奇幻文化積澱的基礎上,打造貼有中國文化標籤、反映中華民族審美訴求的「神魔電影宇宙」。

「電影宇宙」的發展現狀


哪怕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神魔電影創作都擁有難以匹敵的神話故事、魔怪傳奇、民間故事等敘事資源,例如《山海經》《穆天子傳》關於中華民族創世神話的書寫,後世陸續出現的晉人「志怪志人」小說(如《搜神記》《世說新語》等)、唐傳奇、宋元話本以及明清以降吳承恩的《西遊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一說陸西星作)、李汝珍的《鏡花緣》、李百川的《綠野仙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作品,浩如煙海的神魔題材敘事文本可以很好地支撐華語神魔題材電影的創作。新世紀以來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的華語神魔電影,絕大多數都直接或間接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或古典神魔題材敘事作品。另一方面,我國神魔題材電影的探索也比西方電影界早很多,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就拍攝了《白蛇傳》《唐皇遊地府》《神仙棒》《鐵扇公主》《封神榜——哪吒鬧海》《孟姜女》《火燒紅蓮寺》《小英雄劈山救母》《尋父遇仙記》等膾炙人口的神魔電影,它們所借鑑的敘事材料也與中華民族悠久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歷史典故等文化藝術資源緊密聯繫。


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海報


總體說來,新世紀以來,快速崛起的華語電影工業圈(以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為代表)在神魔題材電影的創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神魔題材電影在華語影壇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從新世紀之初的《蜀山傳》(2001年)到如今成為話題的熱門IP《狄仁傑》系列(2010年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3年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和2018年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再加上《畫皮》系列(2008年的《畫皮》、2012年的《畫皮2》)、《捉妖記》系列(2015年的《捉妖記》、2018年的《捉妖記2》)、《西遊》系列(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西遊記》系列(2014年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2016年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和2018年的《西遊記之女兒國》)等具有消費主義氣息和商業化特色的神魔題材電影的湧現和火爆(如《捉妖記》曾一度躍升為華語商業電影的票房冠軍),華語神魔電影的家族譜系已經初具規模,構建華語「神魔電影宇宙」也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


電影《畫皮2》(2012)海報


由前文闡述可知,新世紀華語神魔電影在思想內容和審美藝術性層面,呈現出如下幾個特徵:一是對中國古典神魔題材敘事文本的審美發現和影像重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新世紀以來神魔電影對中國古典神話文學《西遊記》《聊齋志異》《封神演義》等作品的影像改造,特別是「西遊題材」的影視作品幾乎佔據了新世紀華語神魔電影的大半壁江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香港導演周星馳開發的《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與內地鄭保瑞團隊開發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西遊記之女兒國》,前者緊承20世紀90年代香港導演劉鎮偉的《大話西遊》系列,在延續香港無釐頭電影敘事模式的基礎上,繼續在世俗生活的場域中探索人、神、魔、妖之間的對立與共生關係,後者則是「西遊記」題材在消費主義和青年亞文化背景下對商業大片製作模式的一種影像構建,融合了中國大陸商業電影大製作、大投入、明星制和視覺奇觀的生產傳播機制,彰顯了神魔電影的明星轟動效應以及娛樂本位屬性。


電影《西遊記之女兒國》(2018)海報


二是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和藝術觀念對歷史資源、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以及武俠文化的重構和創生出來的「神魔電影」新類型,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香港導演徐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的團隊就開始拍攝神魔電影作品,從1983年「東方新魔幻」的開宗立派之作《新蜀山劍俠》,到20世紀90年代另類演繹民間故事「白蛇傳」「梁祝」、探討「人類的魔性」與「魔怪的人性」等主題的《青蛇》和《梁祝》,再到新世紀以來力圖為觀眾提供不一樣的觀影體驗的《狄仁傑》系列,徐克已經在華語影壇建立了足以與好萊塢魔幻電影相匹敵的「神魔電影宇宙」,其不斷探索、鑽研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在新世紀華語影壇構建具有中國氣派、彰顯中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的電影工業體系過程中,顯得彌足珍貴。


電影《新蜀山劍俠》(1983)海報


三是現代商業電影生產、傳播模式與新生的網絡文學經典敘事文本資源的影像嫁接。新世紀以來,中國網絡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傳統文學陷入創作瓶頸、後續發力不足的境況下,網絡文學以其清新脫俗、想像綺麗詭譎、貼近青年讀者群體生活體驗的創作風格,迅速從線上世界走向生活現實,並成為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一支新軍。網絡文學資源中的奇幻、玄幻、仙俠與魔幻題材浩如煙海,拓展了華語神魔電影表現空間、審美話語系統和受眾群體,《鬼吹燈之尋龍訣》《鬼吹燈之九層妖塔》《盜墓筆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悟空傳》《誅仙》《花千骨》等熱門網文IP的影視化運營體現了神魔電影與網絡文學完美融合的無限可能。


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2015)海報


四是華語動畫「神魔電影宇宙」的重新崛起。新世紀以來,《寶蓮燈》《葫蘆兄弟》(數字修復版)、《魁拔》系列、《大聖歸來》《十萬個冷笑話》《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優秀的國產動畫片是新世紀「神魔電影宇宙」構建過程中的新收穫,同時近年來還出現了《獵人與骷髏怪》《天眼傳奇》《金箍棒傳奇》《牧野傳奇》《小門神》《我是哪吒》《魔弦傳說》《爵跡》《風語咒》等藉助出色的影視特效與後期製作來渲染神魔主題的國產動畫片,它們與前述精品神魔題材動畫長片共同構建了新世紀華語神魔動畫電影的家族譜系。除此以外,國產神魔題材電影還繼續在一些其他的領域展開深入探索,它們充分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神魔敘事資源的美學特色和文化屬性,在現代生活和消費主義的語境中,融入並構建了新的文本類型、思想內容與審美範式,增強了華語神魔電影的傳播力和競爭力。


電影《寶蓮燈》(1999)海報


華語神魔電影創作的缺失和不足


如前所述,新世紀以來的華語神魔電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論是在商業運作、文本開發、敘事建構還是審美表達層面都有可圈可點的成就,但是,在當前世界電影文化及電影工業整體的發展格局中,作為一種適應消費市場需求同時又承載著文化傳播職責的電影類型,華語神魔電影在拍攝技術、審美形式、主題內涵、思想意識和話語範式層面與西方特別是好萊塢魔幻電影完備的框架體系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追求娛樂本位的神魔電影在審美訴求上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落差,以道家思想為寄託的神魔電影題材不是當前的文化主流,除非是文化史上的經典題材,否則,新開發的神魔題材電影因為缺乏現實人生對想像世界的穿越和超越,不符合現代觀眾的價值觀念、審美需要和心理訴求而在接受層面與主流文化相互牴牾,或者因為受眾理解上的偏差而遭遇生存尷尬。


其次,和西方魔幻電影相比,華語神魔電影的民族特性過於突出,題材內容也多局限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系統之內,排他性較強,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往往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而舉步維艱。即使新世紀以來有華語神魔電影企圖刻意弱化民族性與地域性、強行「移接」西方魔幻電影所謂的普世價值觀(比如《功夫之王》的「冒險模式」、《捉妖記》的「成長主題」以及《長城》的「怪物敘事」等),以尋求某種藝術突破,但也常常因為宣傳不夠、製作不精、主題不明確、缺少對電影觀眾興趣的培養、缺乏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操作等多重因素而慘澹收場。


電影《捉妖記2》(2018)海報


再次,某些「超級神魔IP」因為過度開發,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後續的神魔影視新類型創造又乏善可陳,形成了「吃老本」的困局,這也是影響新世紀華語「神魔電影宇宙」構建的一個重要因素。以《西遊記》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20年代以降,與這個「超級神魔IP」相關的電影作品就超過了一百部之多。新世紀以來,這種翻拍、重拍、改拍以及跟風雷同的行為仍在繼續,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西遊記》在影視化過程中的一家獨大,不僅擠壓了《山海經》《穆天子傳》《搜神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鏡花緣》《綠野仙蹤》、「白蛇傳」「牛郎織女」等傳統神魔敘事資源在電影改編領域的生存空間,而且也不利於新世紀華語神魔電影「多元平行宇宙」的建立,更不利於當代華語影壇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去探索、構建和實踐諸如《魔戒》《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納尼亞傳奇》等新的世俗神話與魔幻敘事系統,從而打造成熟的神魔電影工業體系,傳播具有時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華語神魔電影文化和價值觀念。


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2014)海報


構建新世紀「神魔電影宇宙」的設想


神魔電影在華語電影產業體系中具有悠久的傳統,其在內容題材上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審美價值,與其他電影類型相比也不遑多讓。因此構建新世紀華語「神魔電影宇宙」和產業鏈,首先在社會層面應該給予神魔電影充分的尊重和必要的重視,推動魔幻、玄幻、奇幻、科幻文學和其他神魔藝術類型的創作與開發,為神魔電影的製作提供更好的資源和素材。其次,在藝術創作環節,應該努力地在神魔題材中挖掘符合現代人精神和審美需求的內容和因素,使之適合全人類的審美需要和精神訴求。


電影《哪吒鬧海》(1979)海報


具體說來,一是要構建神魔電影的家族譜系,形成電影資源開發的「幹流」和「支流」、「中心」和「節點」,最終匯聚成神魔電影的想像「文本宇宙」。其一是創世神話電影的發掘創造。除了《西遊記》,還應該加大對《山海經》等其他神話敘事文本、「白蛇傳」「媽祖娘娘」等具有正能量的民間故事以及傳統武俠神怪傳奇(如民國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系列)等神魔敘事資源的影視開發,以此形成能夠與好萊塢「兩大宇宙」電影譜系共存競爭的華語「神魔電影宇宙」。其二是對經典神話故事的現代演繹。仍以《西遊記》為例,這個「超級神魔IP」被反覆開發,但是經典作品卻並不很多,新世紀以來的影視創作,已經難以再現20世紀60-70年代像《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以及90年代《大話西遊》系列這樣的經典作品,而票房大賣的周星馳的《西遊》系列和鄭保瑞的《西遊記》系列顯然難以挑起做大做強這個「超級神魔IP」的藝術重任。以現代人的價值觀念改造乃至重構以《西遊記》為代表的神魔敘事資源,從而打造具有民族品牌和審美旨趣的神魔電影精品,應是當代電影人的歷史使命。


電影《西遊降魔篇》(2013)海報


二是將華語神魔電影的製作同中國獨有的網絡文學IP資源緊密聯繫起來,把中文網絡文學中的玄幻、奇幻和東方魔幻題材與神魔電影無縫對接,實現敘事資源的共享與超級IP的循環開發。中國網絡文學擁有比傳統文學更為廣闊豐富的神魔敘事資源,「網生代」的作家們擁有奇特的想像力,他們對神魔敘事資源的創造與開發也非常積極熱情,產生了大量接地氣又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網絡文學作品,為神魔電影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富礦資源」。這裡以起點白金作家辰東為例,他的網絡仙俠小說《遮天》對中國上古神話的現代演繹就非常精彩,特別是關於「老子西出函谷關」「佛教興衰史」以及中國「先秦鍊氣士」容成氏的敘述,就非常適合影視開發,除此以外,《誅仙》《花千骨》《巫神紀》等網文作品都有改編為神魔電影系列的潛質。因此,華語神魔電影宇宙的建構,應該在吸收和改造已有神話資源的基礎上,更多地將眼光放到網絡文學熱門IP之上,拓展創作視野,製作出既受中國電影觀眾歡迎又能夠出口海外的神魔電影精品。


三是重視電影市場的開發和類型片觀眾的培養,同時把神魔電影作為一個重要的電影類型來開發和研究,繼而將其發展成一個富有生命力的電影產業鏈和藝術批評生態圈。


總之,只有中國電影能在除了現實題材、重大題材之外的非現實題材領域有更多更好的發展,電影的類型和品種應不斷擴大和豐富,華語電影才能為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發展變化的觀眾提供豐富多樣的審美愉悅。因此,新世紀華語「神魔電影宇宙」的構建,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如果按漫威宇宙模式,把中國神話做成一個電影宇宙會怎樣?
    貌似製作方真的想和網絡段子一樣,在和漫威一樣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神話宇宙。那麼如果真的要構建此宇宙,會是什麼樣?救出了自己的父親(先救父親再救母親))第二階段:《呂洞賓2:大戰魔犬》、《東遊記2:仙島奇遇》、《白蛇傳2:人間有愛》、《七仙女1:牛郎織女》、《寶蓮燈2:劈山救母》第三階段:《呂洞賓3:大戰百藥山》、《何仙姑2:鳳凰臺》、《東遊記3:龍王大戰》、《七仙女2:天橋》、《寶蓮燈3:神魔大戰
  • 神魔小說與中國神話
    西遊記關於神魔小說存在的意義,有人這樣問:「如果沒有《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國的神話會不會失傳?」《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毫無疑問是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但它們本身只代表仙話的最高水平而並不完全代表中國神話。那麼什麼是仙話呢?仙話以長生不死和逍遙快活為宗旨,既暗合神話關於能力崇拜的定義,又做出超神話的畫蛇添足。具體表現在神話講究靈魂不死,而仙話不僅講究靈魂不死,更追求身體的不朽。在以仙話為基礎的神魔小說身上,常常發生仙話失去神話範疇的現象,這也就緊扣了本文的主題——失範的仙話不能稱其為神話。
  • 中國電影,該如何拍出電影宇宙
    「電影宇宙」成為了好萊塢的主流,這種模式的好處之一是,既可以拍追求品質的獨立故事,又可以拍追求穩定票房的傳統續集。早已進入續集時代,從市場規模到攝製技術都逐漸成熟的中國電影,對於電影宇宙,卻一直沒有建樹。要麼就是一個IP的續集拍到爛,要麼就是同一個IP,不同的獨立故事,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宏大而統一,票房所向披靡的系列誕生呢?
  • 神魔混戰的漫威宇宙,中國的超級英雄玩了400年了
    各位都知道,文脈君的主業是解讀江蘇的文化歷史,在江蘇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曾有過這麼一部神魔小說。它歷經近四百年不衰,很多情節家喻戶曉,從而誕生了一批中國無人不知的超級英雄。更重要的是,小說裡神魔混戰的世界絲毫不遜於龐雜的漫威宇宙。這部書就是南京人許仲琳所寫的《封神演義》(一說江蘇興化道士陸西星著)。
  • 龍珠英雄宇宙爭亂篇:神魔大戰開啟!全王緊急召見12宇宙破壞神
    伴隨著神秘人造人雙胞胎姐弟,奇襲第六宇宙,龍珠英雄新篇章《宇宙爭亂篇》終於拉開了序幕。
  • 2020年,會是國產電影宇宙的元年嗎?
    國內並不缺乏塑造電影宇宙的文學所謂電影宇宙,是指區別於單純的系列電影,包含相互獨立、各自衍生,又具有統一世界觀的系列電影的組合。以好萊塢漫威電影宇宙為例,其既包含了《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等獨立的個人英雄電影,又包含了《復仇者聯盟》等英雄集結的電影。同時,各英雄之間的人物關係、時空背景也都有聯繫,所有人物和情節構成同一個宇宙體系。
  • 影評丨李陽:封神宇宙已打開局面?從中國上古神話元素淺析國漫《姜子牙》
    圖片來源豆瓣封神宇宙已打開局面?從中國上古神話元素淺析國漫《姜子牙》文/李陽抱著對國漫情節內涵的期待以及「封神宇宙」建立的追求奔赴影院,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一神之長——姜太公如何參悟善惡。事實上,今年電視劇《琉璃》的大火的確讓我十分關注仙俠劇中的中國神話元素,加之思考,仙俠題材、動畫題材相關影視作品中的神話元素是有共通之處的,只是每一部作品的側重點不同,或包含的象徵意義不同。下面我就從該片的中國神話元素角度談談自己對本片的看法,以及總結我們近兩年談論火熱的概念——「封神宇宙」是否已經打開局面?
  • 一起拍電影之夜《西遊記》《索馬利亞行動》《蜘蛛精傳》三大項目重磅發布,依靠導演經紀平臺打造中國神話版漫威宇宙!
    本次「一起拍電影之夜」由一起拍電影、麥浪影業主辦,我們出品、神話宇宙、人見人愛聯合主辦。一起拍電影創始人張志遠、麥浪影業執行董事林濤、我們出品CEO謝智勇、以及知名導演陸川、白一驄、雷尼·哈林、周文武貝等匯聚一堂。
  • 中國動畫電影只有兩個「宇宙」:一個《君名》,一個《哪吒》
    但是,從票房方面考慮,《姜子牙》捆綁「封神宇宙」或許是其最好的營銷方式。這種承襲自好萊塢「電影宇宙」的概念,在《姜子牙》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電影宇宙」指的是一種具有多維多元次的人物框架和劇情故事來共享或構建形成統一世界觀的電影概念。獨特的世界觀、無限延伸的故事體系和龐雜的人物關係,都是電影宇宙得以發展的重要組成因素。
  • 《屠魔戰士》科學怪人千年神魔大亂戰
    神魔兩界都想獲知亞當超能力的秘密,於是對亞當展開了無盡的抓捕和追殺,也正是在這種密集的抓捕與追殺中,亞當漸漸的成長起來,並融入進人類社會,在此期間亞當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靈魂。當神魔之戰越來越白熱化甚至魔鬼已經威脅到人類生存時,亞當挺身而出從此擔負起保護人類的使命…… 在兩個百年爭鬥不休的不朽家族中,其中一個家族製造出科學怪人,具有超人的能力,並且被命名為亞當。自此之後,亞當發現自己身陷爭鬥中無法脫身,因為兩大家族都希望能夠獲得亞當不死身軀的秘密,好為自己建立一支最強的軍團。
  • 哪吒重生,中國神話宇宙奠基之作
    因為它嘗試解決了中國魔幻IP風靡世界的三個瓶頸問題——中國神話宇宙的構建、神話與現實的連接、中國神話與西方流行文化的連接。一、《哪吒重生》嘗試為中國神話宇宙奠基。中國魔幻文化要走向全世界,靠一部電影是不可能的,必須依賴源源不斷的作品產出。這些作品必須擁有共同的宇宙,才能形成合力,才不至於讓人越看越糊塗。
  • 《英雄聯盟宇宙》的演化與構建
    彼此背景的交錯讓原本獨立如散亂群星的英雄們通過內在關聯被劃分成星座一樣的群體,然後每個星座的組合又構成了完整的宇宙。拳頭終於完成了英雄從點連線,由線及面,最後構建出了更完善的立體世界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宇宙的起源也可能只是一粒灰塵,但是在漫長的演化中芥子裡也會綻放出華美炫目的無限可能,最後誕生出整個宇宙。英雄聯盟的宇宙又是如何演化成如今的樣子?
  • 中國式電影IP宇宙能成嗎?
    不難看出,受到迪士尼和漫威的影響,中國電影已經在重新整理自己的IP資源,哪怕是簡單的打個包來個大薈萃,也算是中國電影宇宙的一個粗糙的開始。除了迪士尼和漫威,索尼的DC宇宙、怪獸宇宙,新線公司的指環王魔幻宇宙,夢工廠的功夫熊貓,無不在用電影宇宙撈金。這讓國人電影導演和投資者們蠢蠢欲動。
  • 越過扎堆的「封神」作品,看國產系列電影創作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創作上,封神宇宙可參照好萊塢電影宇宙的成功先例,利用取之不盡的中國民間文學寶庫,開發有關《封神演義》的各種故事和角色,打造一系列超級英雄影視作品,構建中國本土神話宇宙;在產業層面,則可致力於打造具辨識度的影視文化IP集群及演藝文化主題樂園。由於「電影宇宙」這一稱謂實在「高大上」,使之迅速成為網絡熱詞。
  • 中國動畫電影就兩「宇宙」一個《君名》一個《哪吒》
    大半個月過去,儘管《姜子牙》的話題熱度飛速下降,可是由這部電影引發的「封神宇宙」相關討論卻從未停止。  甚至於在前不久,由追光動畫製作、公布定檔預告的《新封神:哪吒重生》,網絡上也出現了這部電影是蹭「封神宇宙」熱度的言論。
  • 劉探宙 |《西遊記》衍生作品與西遊宇宙構建的可能性
    這個時期衍生的西遊記周邊產品往往主體仍舊構建在《西遊記》基礎上,但將之從較純粹的神魔小說轉移至現實社會,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問題。為更好地分析其特點與價值觀導向,以當時最為有名的《後西遊記》和《西遊補》兩部作品作為分析對象。
  • 崑崙首度全球發行《神魔聖域》,國服首測今日開啟
    6月7日,崑崙遊戲旗下魔幻PK手遊《神魔聖域》(英文譯名:《Heroes of Chaos》)開啟全球版體驗測試。此前,尚未公布中文譯名的《神魔聖域》在東南亞、加拿大等地率先開展測試,意欲在6月底同版上線全球市場。這是崑崙進軍手遊以來,首度採取全球同版發行的策略,也意味著崑崙的國際發行戰略發生了創新性變化。
  • 神魔之塔如何轉珠?神魔之塔轉珠連combo心得?
    神魔之塔如何轉珠?神魔之塔轉珠連combo心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問:神魔之塔如何轉珠?神魔之塔轉珠連combo心得? 答:神魔之塔騰訊版已經在昨天正式公測,相信不少玩家已經開始玩了。不過可能有不少玩家還不熟悉轉珠消除遊戲,而且再加上卡牌。聽起來就讓人費解,下面為大家解釋一下神魔之塔轉珠連combo心得。
  • 《姜子牙》剛上映,「二郎神」又要來,「封神宇宙」卻面臨解體
    「電影宇宙」,什麼「DC擴展宇宙」、「華納怪獸電影宇宙」、「環球黑暗宇宙」、「索尼蜘蛛俠電影宇宙」等等,幾乎每家公司都在利用自己的版權庫大做文章。這也讓很多中國電影公司和影迷受到啟發,為什麼我們不能搞自己的「電影宇宙」呢?
  • 《新神魔大陸》的遊戲元素是如何設計的?
    《新神魔大陸》《新神魔大陸》以我國傳統文化中史書文學體裁的方式量化遊戲架構,世界觀以為編年體的方式記錄每一次可以影響世界進程的大事件。譬如最後一次尼諾之戰(《新神魔大陸》也有設計有自己的語言體系,根據參考資料,尼諾意為天空中的繁星,有神明的意思),直接導致自由群島全島冰凍化等。但是也遇到一些問題。譬如,遊戲世界觀所闡述出來的世界觀時間線太長,所以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把一些能影響遊戲進程的重要轉折點帶入算法中,用幾分鐘的時間來模擬該事件所造成的影響。那麼,一件事情所引發的反應如何影響下一步遊戲世界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