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有例外,為何說朱標是封建王朝權力最大太子?

2021-02-13 史時史事

序言: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放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王朝中,非常實用。從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秦朝到清朝宣統帝退位,歷經數十個朝代。在各個朝代中,都曾經為了爭奪皇位發生過弒父、骨肉相殘的流血案例。如:胡亥在趙高篡改始皇帝遺詔之後,賜死兄長扶蘇繼承皇位,之後把自己兄弟姐妹幾乎屠戮殆盡;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事變」之後繼承大統;雍正帝參與康熙朝著名的「九子奪嫡」。這些案例都無疑都證明「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是,凡是總有例外,在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皇帝一點都不害怕皇權被兒子奪取了,作為太子,越是更多參與政務,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與其父親頂撞,乃至抗旨不遵,反而作為皇帝的父親,越是高興,這便是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因此,朱標也被後世譽為「古代封建王朝最有實權的皇太子」。

朱標

朱標,生於公元1355年,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母親是馬皇后,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明史》對朱標的評價: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后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后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朱標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可以從如下多方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重視;也可以看住朱標作為太子,權力有多大。

朱標在洪武元年,就被冊立為太子,確立未來儲君之位。

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的時候,就冊立朱標為世子,在朱標十三歲的時候,朱標就代替其父赴祭拜臨濠祖墓,藉此鍛鍊朱標將來為人君的本領,這時候距離朱元璋稱帝僅僅還有一年,天下已經大定,僅僅從這兩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於朱標從小就寄予厚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年號洪武。洪武元年,朱標就被冊立為太子,以此確保朱標諸位之位。

朱標

從以上觀點,可以得出結論,朱元璋從小就對朱標寄予厚望。

朱元璋親自為朱標選拔德才兼備的老師。

在朱元璋稱帝之後,朱元璋對於朱標的教育非常的重視。朱元璋親自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輔佐朱標太子的學業。

在朱標的授業老師中,匯聚當時各方面的人才,例如:當時儒家名師宋濂教育朱標學習儒家經典;軍務方面的老師有:常遇春、徐達等這些明朝開國元老,培養朱標的軍務能力;在政務方面有:左丞相李善長,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中書參政楊憲,御史中丞劉基等這些三省六部中樞神經的官員輔佐朱標政務方面。

朱元璋親自找宋濂擔任朱標老師

以上這些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

朱元璋讓朱標監國治政。

隨著朱標年齡長大,朱元璋開始正式讓朱標參與政務方面,以此鍛鍊朱標處理政務的能力。

在封建時代,幾乎歷朝歷代的皇帝在冊立太子之位後,都唯恐出現皇權與東宮之權爭奪。畢竟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皇帝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一旦東宮對皇權覬覦之後,就隨時有可能威脅到皇位乃至皇帝的身家性命。

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為了確保皇權獨尊,也出現過不少流血事件發生,例如: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案」;康熙帝兩立兩廢太子。

這些都無疑在向天下昭示著自古皇權授命於天,皇權神聖不可侵犯。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皇家,縱然是親父子,一旦東宮權力威脅到皇權,那也會被毫不留情的給予剷除,乃至流血案件發生。

但是,偏偏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對待朱標,在涉及皇權政務方面不但不恐懼,反而非常願意接受。

洪武十年,朱元璋見朱標年齡已長,遂下旨「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從這點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徹底願意放手,讓朱標處理朝政,當然,其最終目的還是培養朱標獨斷國政的能力。

朱標參與政務

自此之後,朱元璋每次外出到各地,朝政大權多數都是由朱標監國治政。在朱標輔助朝政期間,朱標曾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

從這一點,縱觀我國封建王朝中,這是唯一一個皇帝願意放權於太子的皇帝。因此,朱標也被譽為:封建王朝權力最大太子。

朱標敢於對朱元璋提出不同見解,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

在封建王朝中,不缺乏太子監國或者當與皇帝政策不一樣時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

然而,眾多的太子名為監國,但是事無巨細,還是要由皇帝親自批准方可。在與皇帝的朝政意見不同時期,多數的太子還是選擇默認皇帝的朝政意見。

在洪武朝時期,朱標在監國治政時期,當自己的主見與朱元璋發生對立時期,朱標會勸諫父皇,堅持自己的個人意見,有時候乃至抗旨不遵。然而,當朱元璋氣消之後,朱元璋首先會顧及朱標的觀點。

朱標與朱元璋

例如:朱元璋稱帝之後,在對待開國功臣與吏治方面,朱元璋出了名的嚴苛。「胡藍之案」牽連著數萬人,其中牽連多數開國功臣,被朱元璋給屠戮殆盡。

在「胡藍之案」中,牽連到朱標的授業老師宋濂,朱標為了保住宋濂的性命,不惜與朱元璋發生語言衝突,也要力保宋濂。最終宋濂性命得以保住。

朱標替宋濂求情

貝勒說:縱觀在歷代封建王朝中,能享有朱標這樣太子權力的,唯有一例。如若不是朱標英年早逝,那麼,大明王朝的歷史也許就會被改寫。

對於朱標一生評價,可以引用方孝孺對朱標評價:「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聖子承皇業,能疏四海衰。」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明史》、《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四》等。

相關焦點

  • 朱標為何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什麼敢放權給他?
    據《明史》中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其仁慈天性然也。這段記載描述的是朱元璋的長子,太子朱標。「太子」作為國之儲君,是由皇帝選定的國家未來的皇帝,因此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以及地位,因此常有權臣依附其身旁。然而,對於諸多的帝王們來說,這也是令其深感不妥的事情,作為太子,若是一朝權利膨脹、利慾薰心,難保其不會有奪位心思。
  • 朱標為什麼被有的人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
    在君主專治的時候,就是皇帝就是最大的,雖然太子是繼承者,但是太子不能掌握實權。然而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是一個例外,儘管他一生沒有做過皇帝,一直待在太子的位置上,但他的權力卻十分龐大,比之他的兒子,真正的皇帝建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許多人甚至稱朱標為權力最大的太子。那麼,朱標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又為何能在一代梟雄朱元璋的手中取得如此大的權力?
  • 朱標:史上最有權力的太子,有能力成為一代明君,奈何天妒英才
    朱標是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這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還是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明明朱元璋有26子,為何無人敢與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嗎?
    如果這個家的家教十分嚴格,子女素質比較高,就會相應地避免子孫後代爭吵,相應減少悲劇。唐玄宗哥哥李成器,原本為嫡長子,應該繼承皇位。看到弟弟能力遠勝於自己,主動讓賢。將太子之位拱手相讓,避免一場家庭悲劇。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因為地位,皇子發生的政變有很多,弒君殺兄例子有很多。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人生最大的「詬病」就是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逼父親退位。
  • 朱標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為何朱元璋恨不得主動退位給他?
    藍玉,驕兵悍將,自己玩火,不死也廢,老朱其實早就有動他的心思,只不過老朱認為他只是狂妄,恃軍功而驕橫,況且朱標完全可以壓制他,只要他不謀反,就可以留他一條命,只要有一點不臣之心,即使朱標活著,老朱照樣不容他!當然,朱標也不會容他,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容他!老朱父子之間是有默契的,幾十年儲君不是白當的!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
    朱元璋與康熙同為一代明君,所立的太子也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也都對太子進行了悉心培養,所不同的是,朱元璋不僅鼓勵,甚至還幫助太子朱標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康熙卻對太子胤礽處處提防,絕不允許太子黨勢力坐大,究其原因,在於兩人的氣魄和膽識截然不同。
  • 朱元璋子嗣眾多,為何冊封朱標為太子後,卻沒人爭奪皇權?
    眾所周知,在封建時期,封建政權的統治者每每到了交接的時候,統治者的那些子嗣往往都會為了爭奪皇權而鬥得頭破血流。但是在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光是兒子就有二十六個,在1368年冊封朱標為皇太子之時,已經出生的更是有7個之多。
  • 朱標有多厲害,為何連朱棣都不敢和他爭奪太子之位
    那血腥、那無情,讓看得人都忍不住汗津津。可話又說回來,康熙兒子多不假,人家大明朝草根皇帝朱元璋也不孤單呀,一輩子養了二十六個兒子,怎麼皇太子朱標在位時,就沒一個人跳出來爭奪的呢?可惜康熙沒讀懂朱元璋的高明手法,不然自己那些兒子何至如此悽慘。一、大明朝立嫡制的推行朱標是朱元璋與糟糠之妻馬皇后的愛情結晶,也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在我國封建時代,講究多子多福,重家庭興旺。又因國家普遍承認一夫一妻多妾制,家中稍有資產的男子,都免不了身邊常伴幾位紅粉佳人。更不用說當時無論是地位還是身家都排名第一的"天子"了。作為萬人之上的皇帝,後宮佳麗三千,除了忙於前朝政事,後宮生兒育女的步伐也從來沒有停下。
  • 《雍正王朝》太子玩完,四阿哥終於當面講出對九子奪嫡的真實看法
    回顧整部劇,「九子奪嫡」是劇情發展主線,也是中國權鬥史上的絕唱,卻是康熙父子家最大的不幸。試想一下,天底下有哪個父親願意看到自己家庭出現父子相鬥、兄弟相殘的人倫悲劇?偏偏又生在封建社會最特殊最顯貴的家庭!02為什麼皇帝老兒家一到選接班人時總會鬥得你死我活?這和封建社會的專制特徵有關。在封建時代,皇帝掌握最高權力,他是世襲的,是終身的,只有到撒手人寰那一刻才會鬆開手裡的權杖。最高權力終身制有個極其顯著的弊端:權力更替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 最是無情帝王家
    【最是無情帝王家】前言:帝王何處藏真心淵深終埋帝王情。
  • 鬥羅大陸:最是無情帝王家,4位皇子夭折兩個,天鬥皇室也不太平
    這句話,可以說是很明確地表達出了,帝王之家的無情!而延晨這次,就以《鬥羅大陸》137話更新的劇情,給大家聊聊天鬥帝國的秘聞!鬥羅大陸上,有著非常遼闊的版圖,除卻海洋以外,陸地上有著兩大帝國。分別是天鬥帝國和星羅帝國!兩大帝國相互制衡,都是雄踞一方的大帝國。同樣,除了兩大帝國意外,還有著七大宗門和武魂殿!
  • 太子朱標投湖,侍衛急忙跳水救人,朱元璋一瞧岸邊的衣服:拖下去
    《周易·履》中有言:「履虎尾,不咥人,亨。」這句話講的其實就是古代臣子輔佐君王的伺君之道,要時時謹慎刻刻當心,畢竟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因這些喜怒無常的大人物而惹來殺身之禍呢。這個典故中也演化出了我們如今常說的「伴君如伴虎」。
  • 朱元璋為何在朱標死後不繼續從兒子中選太子?這樣能避免戰亂嗎?
    很多明朝歷史愛好者就有疑問,既然如此,當初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就傳位給朱棣?這樣就能避免一場戰亂,沒準還能保全愛子朱標的後代。朱元璋在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朱標死後,為新繼承人的確定是傷透了腦筋的,為什麼拋棄掉所有的兒子去立孫子?最根本原因是為了給後世立下一個不可更改的制度,是實實在在的為了防止因皇位爭奪而產生的戰亂。
  • 朱標跳河,侍衛急忙脫衣施救,為什麼事後朱元璋卻殺了這群侍衛?
    朱標為救老師宋濂而跳河,侍衛趕緊脫了衣服下去救,為何最後卻被朱元璋全部殺掉?這則故事出自徐禎卿的《剪勝野聞》,既然都已經說是野聞,所以不能太當真,也難以考證,我們就當是故事來聽。原文是:「濂嘗授太子及親王經書,太子於是泣淚諫曰:『臣愚戇,無他師傅,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候汝為天子而宥之。』
  • 朱標為啥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啥敢放權給他?
    他一生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他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選擇問題,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動亂。在朱元璋心裡,太子只有一人,就是朱標。朱標為啥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啥敢放權給他?朱標從小就非常討人喜歡,而且為人慈善和藹,又識大體,滿朝文武都認為朱標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朱元璋也一直都把朱標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將許多大權都交給了朱標。甚至後來直接把朝政問題交給了朱標處理,行使皇帝的職務。
  • 朱標有5個兒子,朱允炆只是庶長子,為何朱元璋要立他為太子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打算在嫡子中選擇一個繼承人,但他心儀的是四子朱棣,而沒有了朱標,次子朱樉就成了嫡長子,朱元璋應該立他為太子,但朱樉能力平庸,朱元璋不願將大明交給他,所以他決定將皇位傳給嫡長孫。但讓人奇怪的是,朱標有5個兒子,其中兩個嫡子,三個庶子,而朱允炆只是朱標的庶長子,為何很看重嫡子身份的朱元璋,放著嫡長子不選,要選擇庶長子朱允炆做太子?
  • 《雍正王朝》老三早就知道老大魘鎮太子,為何在廢太子時才說出?
    一、被康熙罵為蠢豬的老大和讀書讀到狗肚子裡的老三如果說康熙四十六年的江南賑災,意味著眾位阿哥的奪嫡之爭已經暗暗開始。那麼熱河狩獵一廢太子之際,可以說是九子奪嫡的一個高潮所在,更是奪嫡公開化的端倪。失勢的太子先是因為偷情庶母鄭貴妃被父親康熙發現,後是被老十四與老八偽造太子手諭製造太子兵變謀反而陷害,廢太子已成趨勢。
  • 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懿文太子朱標這樣說
    說到這裡,想必很多小夥伴都猜出筆者說的是哪位皇帝了,沒錯,他就是明代洪武皇帝,太祖朱元璋。當然,今天故事的主角並不是他,而是他英年早逝的兒子––太子朱標。朱標若是不死,朱元璋不會殺死那麼多功臣,靖難之戰也不會發生,有人說:朱標就是一個寬厚仁慈的老好人。《明太宗實錄》記載「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