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為何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什麼敢放權給他?

2020-11-19 梔沫說歷史

據《明史》中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其仁慈天性然也。這段記載描述的是朱元璋的長子,太子朱標。

「太子」作為國之儲君,是由皇帝選定的國家未來的皇帝,因此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以及地位,因此常有權臣依附其身旁。然而,對於諸多的帝王們來說,這也是令其深感不妥的事情,作為太子,若是一朝權利膨脹、利慾薰心,難保其不會有奪位心思。因此,歷代帝王為了避免太子對自己造成威脅,而對太子的權利進行了制約.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歷史上也有被皇帝所深深信任,且得到了極大權利的太子存在,而說到這裡,就必須提及一個人物,朱元璋長子——朱標。

朱標為何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又為什麼敢於放權給他呢?

實際上,通過分析朱元璋放權的原因之後,相信各位讀者也會理解朱元璋的用心之處,了解他為何願意給朱標如此之大的權利。

一、身為太子卻權利極大,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

身為長子,朱標原本就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朱標出生之時朱元璋還非皇帝,正在前線指揮戰鬥的他聽聞朱標出生的消息竟喜極而泣,更是在山上刻字道:「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再加上朱標的生母是朱元璋最寵愛的馬皇后,因此朱元璋更是對朱標無比疼愛。而也正因此,長大後的朱標也得到了朱元璋的疼愛,具體便表現在權利上。

朱標的權力之大體現在方方面面,在國家安定的情況下,身為太子的朱標所擁有的權力的確是十分驚人的,甚至可以說是其他朝代所不敢想像。

例如,乾隆皇帝為了不讓自己兒子掌權,即便是自己退出了皇位,選擇去做一個逍遙自在的太上皇,也依然是要牢牢的把握軍權以及政權。

連當上皇帝都是如此,就更別說是太子樂,在大部分朝代中的太子都只是身份尊貴罷了,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而朱標不僅可以參與政務,甚至還握有軍權!

在明朝洪武的年間中期以及中後期時,身為太子的朱標是國家的二把手,這在歷朝歷代中都是很少見到的。甚至於,到了朱標生命的最後幾年時,他所擁有的權力簡直就是皇帝的權力了。

自朱標二十二歲之後,朱元璋便將一切事務都交由朱標個人決斷,他希望藉此機會,提高朱標處理政事的能力。期間,雖說朱元璋也常常插手政務,但是可以說除了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之外,朱元璋幾乎沒有處理過政務,他將一切都安排給了朱標。

要知道,此時的朱標僅僅只是太子,但他卻能夠決斷諸事,與其他面對父皇時需要唯唯諾諾的太子不同,朱標性格敦厚寬容,甚至為了堅持己見敢於同朱元璋爭吵,這一方面說明了朱標的性格之堅毅,而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朱標的權力之大。

那麼,朱標為何能夠擁有如此之大的權力呢?

實際上,這一切都取決於身為皇帝的朱元璋,朱標能夠擁有如此權力,是因朱元璋的偏愛與信任。

二、身為太子,朱標深受朱元璋偏愛與信任

朱元璋對於朱標的偏愛,從朱標小時候便可以看出來了。當時,朱元璋為朱標挑選的班底相當的豪華,太子少師李善長、太子少傅徐達以及太子少保常遇春,同時還包括馮勝、耿炳文以及劉基等都兼領東宮。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有多重視。

熟悉朱元璋身邊的能臣良將的讀者們相信非常的清楚,這些臣子對於朱元璋來說都是心腹,是其非常信任的部下。而從朱元璋將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能臣良將們,全部交給了朱標可以看出,與其他害怕太子奪權的君王不同,朱元璋對於朱標是非常的信任的。

並且,通過朱元璋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朱元璋他對於朱標是懷揣著多麼大的期望之情。

而有了朱元璋身邊的能臣的教導以及輔佐,再加上朱標為人生性善良且待人寬厚,因此若是一切發展正常的話,那麼朱標絕對會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那麼,為何朱元璋能夠如此放心的對朱標放權,而不是像其他的帝王一般緊緊抓著不放呢?

實際上,朱標能夠讓朱元璋如此對待的原因有幾個,相信這些原因足夠讓人理解朱元璋為何敢於放權了。

三、朱元璋大膽放權朱標,其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朱標生母為朱元璋摯愛。

眾所周知,朱標生母馬皇后深得朱元璋之心,朱元璋雖作為一國之君,擁有著眾多佳麗,但是對於馬皇后的感情卻至始至終沒有改變。

或許,這與馬皇后早在朱元璋還沒建立功業之時,就陪伴在了朱元璋的身旁的緣故是息息相關的。此外,一直以來馬皇后對於朱元璋也是極其的溫柔體貼,而從小便喪失親人,且經歷過流浪生活的朱元璋,對於馬皇后的用心自然是記在心裡,因此馬皇后至始至終都是朱元璋最愛之人。

所以,對於朱元璋來說,又身為長子的朱標就是其心頭肉,因此他本就打算將國家交給他,又怎麼不敢放權呢?

第二個原因,朱標本身能力突出。

前文提及,朱元璋放權朱標是為了鍛鍊其能力,而朱標確實也是一個可塑之才。

朱標經常會跟著朱元璋上朝下朝,同時還聽大臣們稟告政事,甚至還偶爾能夠給朱元璋提出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經過不斷地努力以及磨鍊,朱標在處理政事方面可謂是進步飛速,很快便能夠把國事處理地井井有條了。

並且,朱標不僅飽讀詩書、德才兼備,且不好色又不貪圖權利。正是看到了朱標身上的這些品質,因此讓朱元璋對他十分放心,才會立大膽放權。

第三個原因,朱標讓朱元璋感到驕傲。

對於諸多帝王來說,除了要管理好江山之外,培養出的繼承人水平如何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晉朝的建立者司馬炎本人雖在皇帝末期貪於享樂,但是也是在其令國家步入安穩局面的情況之下,因此他選擇享受生活是無可厚非的,並沒有因此而備受爭議。

不過,因其繼承人的緣故,卻導致了司馬炎飽受詬病,因此其繼承人司馬衷乃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由此可見,立一個優秀的子嗣為繼承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朱標無疑非常合適。

朱標在幫忙處理國家事務的過程中,受到了無數的好評,連朝中的大臣們,也都經常性的在朱元璋的面前讚揚朱標,而原本就偏愛朱標的朱元璋自然心滿意足。因此,對於自己這位優秀的兒子,朱元璋自然是非常的驕傲且信任的,因此對他放權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通過這幾個原因,相信大家便可以理解為何朱元璋願意放權了。其實,朱元璋這位可以對功臣狠辣無情、斬盡殺絕的梟雄,對於家人,特別是朱標卻充滿著愛。只可惜,朱標在年紀輕輕的情況下便去世了,沒有能夠完成朱元璋的期望。

小結

能夠安心的放權的朱元璋與其他帝王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其他帝王都把帝位看得比子孫們生命更加重要,因此在皇位與兒子之間,那些帝王們最終選擇的終究是皇位。而朱元璋雖說對待臣子們很殘酷,但是他在對待自己的兒孫時,卻是真正的用心。

而備受朱元璋和大臣們期望的朱標也不負眾望,確實成為了一個德才兼備的太子。當然,這也離不開朱元璋的寵愛以及信任,若是朱元璋沒有放權而是刻意壓制的話,或許朱標難有出頭之日。

只可惜朱標沒熬到皇位繼承那一刻,人們不禁想像,若是朱標壽命更長一些的話,那麼很大概率明王朝會是另一番模樣。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朱標為啥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啥敢放權給他?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戎馬一生打下了大明江山。晚年的朱元璋被認為是一位殘暴的皇帝,殺害了許多老臣。他一生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他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選擇問題,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動亂。在朱元璋心裡,太子只有一人,就是朱標。朱標為啥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啥敢放權給他?
  • 朱標為什麼被有的人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
    能力大,第二點:不會造反,所以深得朱元璋的信賴。在君主專治的時候,就是皇帝就是最大的,雖然太子是繼承者,但是太子不能掌握實權。
  • 朱標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為何朱元璋恨不得主動退位給他?
    錦衣衛:報,太子朱標企圖謀反。正在招收兵力。朱元璋:哈哈哈,好,太好了,什麼,兵力不夠,把皇宮的兵力撤走,再借他兵,咱終於等到他讓咱退位了。朱標繼承皇位是朱元璋早就告知天下,告知文武百官,告知皇子的!朱標也不負父母厚望,憑藉自己的學識,人品,能力,得到了父母,兄弟,文武百官,天下的認可,皇位非他莫屬!
  • 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有例外,為何說朱標是封建王朝權力最大太子?
    朱標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可以從如下多方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重視;也可以看住朱標作為太子,權力有多大。朱標在洪武元年,就被冊立為太子,確立未來儲君之位。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的時候,就冊立朱標為世子,在朱標十三歲的時候,朱標就代替其父赴祭拜臨濠祖墓,藉此鍛鍊朱標將來為人君的本領,這時候距離朱元璋稱帝僅僅還有一年,天下已經大定,僅僅從這兩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於朱標從小就寄予厚望。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年號洪武。洪武元年,朱標就被冊立為太子,以此確保朱標諸位之位。
  • 朱標有多厲害,為何連朱棣都不敢和他爭奪太子之位
    朱元璋立有了接班人,就要為他的後路剷平一切障礙。以他的見識及思慮怎麼會不知道太子之位的熾熱程度,所以他為了保持朱標的太子之位,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打造一條法令:嫡長子繼承制,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不要以為朱元璋一個草根沒什麼文化,人家制度這一條法令利用的就是人們尊崇的程朱理學基礎,如此不但可平衡百姓民心,更能有利說服群臣百官。
  • 明末搜出完整藍玉將軍人皮,朱元璋沒殺他為何朱標一死被滅三族?
    藍玉是明朝開國的大將軍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明朝建國之後被封為大將軍,這樣一位人物為何會被殺,藍玉死的冤不冤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一、 為什麼朱元璋要殺死藍玉藍玉之死與太子朱標的死有一定的利益牽扯,朱標自幼受到父親朱元璋的重視,在眾多皇子中只有他被視作皇位繼承人來培養,師從宋濂這樣的名家學習,朱元璋也有意放權給太子,他在外徵戰時可以讓朱標作為太子監國,培養其處理政事的能力。朱標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長為一個既有執政才能亦在朝中有一定的威望。
  • 明明朱元璋有26子,為何無人敢與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嗎?
    如果皇子當中,太子實力不強大,其他兄弟實力更大,那麼政變發生概率很大。畢竟太子基本上不佔據任何優勢,兄弟們不服氣,自然想要起兵造反。兄弟數量越多,那麼爭鬥會越發厲害,生在皇室當中,就是一種悲哀。然而在明朝有一種奇怪現象,朱元璋有26個兒子,卻立了軟弱的朱標為太子。那麼多兒子還包含英雄善戰的朱棣,卻沒有人敢爭,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並非馬皇后親生子嗣,還是被立為太子
    朱元璋和朱標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父子情呢?朱標為何因為朱元璋的一句話就嚇得一病不起呢?在朱元璋初的功績自稱「吳王」的時候,朱標就被立為「世子」。那是是公元1368年。就在朱元璋登基前夕,他做出了一個決定。立朱標為「太子」。登基前幾日就是登基大典了,他準備在登基當日宣布立世子「朱標」為太子,立為儲君。世子朱標跟著朱元璋南徵北戰,他能體會到朱元璋的辛苦。世子「朱標」為「嫡長子」,立世子為太子天經地義。
  • 朱標:史上最有權力的太子,有能力成為一代明君,奈何天妒英才
    朱標是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這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還是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
  • 朱元璋子嗣眾多,為何冊封朱標為太子後,卻沒人爭奪皇權?
    那為何在冊封了朱標為太子後,就仿佛所有人都支持朱標一樣,沒有一個人出來與朱標爭奪皇位呢?朱元璋的鐵血政治這個還要從朱元璋身上開始說起,朱元璋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亂世當用重典」。從而也就造就了朱元璋那相對嚴酷的執政風格。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雖然史料無法證實,但據說,朱標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所生,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元璋和馬皇后是患難夫妻,兩人一起在戰亂年代走過來,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朱元璋對馬皇后幾乎是言聽計從。朱元璋脾氣暴躁,經常動不動就殺人,大臣們都很害怕,誰也不敢勸阻,只有馬皇后敢說朱元璋。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
    但是,朱元璋對朱標卻非常喜歡,雖然他也覺得朱標性格柔弱,「不類朕」,但他不僅堅定地立朱標為太子,而且期間各種支持、各種袒護。朱標十歲即被立為吳世子,明朝建立後成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時以三十七歲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堅如磐石。在朱標6歲之際,朱元璋就開始讓明朝大學者宋濂教朱標識字。
  • 朱元璋和馬皇后生了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像朱元璋這樣,兒子又很多,嫡長子朱標又特別優秀的,所以他根本不會為了國家的繼承者而發愁。但就是這個很優秀的長子也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皇位之爭。朱棣無論是出生時間,還是出生的地點都很糟糕,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好打了勝仗。朱標的脾氣也很溫柔,不像朱元璋那樣暴躁。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 朱標有5個兒子,朱允炆只是庶長子,為何朱元璋要立他為太子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是馬皇后,她為朱元璋生了5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晉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打算在嫡子中選擇一個繼承人,但他心儀的是四子朱棣,而沒有了朱標,次子朱樉就成了嫡長子,朱元璋應該立他為太子,但朱樉能力平庸,朱元璋不願將大明交給他,所以他決定將皇位傳給嫡長孫。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但偏偏,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其餘的二十六個兒子,都沒有一個敢和當時的太子朱標爭奪最可能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的太子之位,甚至連最出色的燕王朱棣都不敢與之爭鋒,選擇了隱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何沒人跟朱標爭太子,原來他能力這麼強!
    自古皇權爭奪極其血腥殘酷,唐代有李世民殺太子發動政變奪權,清代有九子奪嫡等等,都是因為皇帝的兒子非常的多,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有名的是大兒子,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等等,朱元璋稱帝之後,馬上立朱標為太子,在朱標成為太子的20多年間,為什麼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的皇權爭奪,弒兄殺子的現象呢
  • 朱棣為何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連他大哥朱標,他也是服服帖帖的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以布衣身份經過多年的打拼,成為明朝的開國之君,在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就把自己長子朱標封為世子,也就是繼承人,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明朝後,長子朱標被封為皇太子,成為朱元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朝鮮使臣無意中說出原因
    然而天不假年,朱標卻在西安考察的途中不幸去世。聽聞長子去世,一貫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兒子的逝去有多麼痛苦。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朱允炆的繼位,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將天下交給一個孩童,他真能放心嗎?朱標死後,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正值壯年的其他兒子,比如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
  • 朱標跳河,侍衛急忙脫衣施救,為什麼事後朱元璋卻殺了這群侍衛?
    朱標為救老師宋濂而跳河,侍衛趕緊脫了衣服下去救,為何最後卻被朱元璋全部殺掉?這則故事出自徐禎卿的《剪勝野聞》,既然都已經說是野聞,所以不能太當真,也難以考證,我們就當是故事來聽。原文是:「濂嘗授太子及親王經書,太子於是泣淚諫曰:『臣愚戇,無他師傅,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候汝為天子而宥之。』
  • 朱元璋為何在朱標死後不繼續從兒子中選太子?這樣能避免戰亂嗎?
    很多明朝歷史愛好者就有疑問,既然如此,當初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就傳位給朱棣?這樣就能避免一場戰亂,沒準還能保全愛子朱標的後代。朱元璋在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朱標死後,為新繼承人的確定是傷透了腦筋的,為什麼拋棄掉所有的兒子去立孫子?最根本原因是為了給後世立下一個不可更改的制度,是實實在在的為了防止因皇位爭奪而產生的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