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懿文太子朱標這樣說

2020-12-27 歷史真鑑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建功立業的開國皇帝,每一個的才干預能力都是萬中無一的。然而大部分開國皇帝都是貴族出身,起點最低的也是亭長(亭長相當於鄉鎮的一把手)。但是,有一位皇帝,他的起點卻相當低下,開局一個碗,天下全靠撿。說到這裡,想必很多小夥伴都猜出筆者說的是哪位皇帝了,沒錯,他就是明代洪武皇帝,太祖朱元璋。當然,今天故事的主角並不是他,而是他英年早逝的兒子––太子朱標。朱標若是不死,朱元璋不會殺死那麼多功臣,靖難之戰也不會發生,有人說:朱標就是一個寬厚仁慈的老好人。《明太宗實錄》記載「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筆者覺著,寬厚仁慈只是表面現象,寬厚外表下那顆王者之心才是朱標的厲害之處。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01歷史形勢決定朱標地位

朱標的母親,就是那位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賢德著稱的馬皇后,所以他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嫡長子的出生使得朱元璋精神為之一振,興奮地在一座無名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的語句。畢竟,每個男人當上父親都會興奮得像個孩子。朱標出生於戰火紛紛之中,朱元璋對自己的長子報有很深希望,甚至請來了很多大師來教導朱標。其中就有高中課本上那篇折磨了無數學生的《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宋濂。

可以說,朱標從小就是被朱元璋按照繼承人的標準來培養的。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自立為王,國號為「吳」,並將朱標冊封為世子,參與處理政務。到了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冊封朱標為太子,馬氏為皇后。讓李善長作為太子少師,徐達為太子少傅,常遇春為太子少保。話說中國歷史上,太子少保真是個躲不開的魔咒,要麼英年早逝,要麼含冤而死,要麼被人軟禁。比如嶽飛,含冤而死;常遇春,英年早逝,年僅四十;鰲拜,囂張跋扈,被康熙軟禁一生。好了題外話不多說,各位讀者請看太子的師資團隊,無一不是當時最頂尖的人中龍鳳,朱元璋對太子的期望之深一目了然。

02我和我爸用一套班子,卻和睦非常

很多網友都拿英國的王儲——查爾斯王子開涮: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這句話的原型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抱怨之詞。自古以來,一把手和繼承人之間的關係總是微妙而尷尬。太子管得多了,皇帝疑心太子要造反。太子管得少,皇帝嫌棄太子不理政務。總之,很多太子難以找到工作上的平衡點。比如漢武帝因「巫蠱之禍」殺死太子,康熙皇帝二次廢太子,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然而朱元璋和朱標這對父子的關係卻非常和睦且融洽。自古以來,皇帝的領導班子和太子的都是兩套,太子有自己的行政體系。而朱標處理政務卻直接使用朱元璋的班子,這也是朱元璋信任朱標的其中一點。在朱標22歲的時候,朱元璋讓太子直接處理政務,文武百官可以直接向太子匯報工作,給了朱標一個極佳的實習單位。

朱元璋對太子說:「朕讓你每天接觸這些大臣,就是為了鍛鍊你的處理政務的才幹。你面前跪著的這些人,有人想的是錢,有人想的是色,有人想的是名,你今後要時刻注意各種政治勢力的訴求。平衡各方,你才能巋然不動。你要記住做皇帝的幾個要點:首先是要寬厚仁慈,這一點朕並不擔心,因為你天性如此,但是也要注意不能一昧寬仁,導致法無可依。其次是勤奮,你自幼生長軍中,未曾享受過富貴,我擔心你會沉迷於溫柔鄉,不理朝政。最後是決斷,處理政務,要聽取別人的意見,然而最後終究如何去處理,還是要英明果斷。」朱標從此開始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並保住了很多人的性命。《明史》記載:「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后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后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03腦洞大開,若是朱標活著,會有哪些不同?

公元1391年,朱標生了大病,一年之後便病死了。朱元璋非常悲痛,追封為「懿文太子」。並且愛屋吉屋,立自己的長孫朱允炆為皇帝,史稱建文帝。朱元璋怕年幼的建文帝即位之後難以壓服手下那些身經百戰的功臣。在晚年大開殺戒,大肆屠戮曾經的戰友,「洪武三大案」共殺死文武百官上萬人。並且將其他的兒子都趕回封地,不準留在京城。朱元璋死後,建文帝迫不及待地開始削藩,終於引發了永樂靖難,失去了皇位,不知所蹤。

在此我們可以開一下腦洞,如果朱標活到了朱元璋去世,那麼歷史會如何發展呢?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朱標沒有去世,朱標生前的威望使得文武百官都一致擁護。因為朱標生於戰火,大部分武將都是和朱標並肩作戰過的戰友,感情非比一般。就連藍玉這種桀驁不馴的將軍都對朱標心服口服,甚至對朱標說過:我看燕王(朱棣)有紫氣加身,恐其日後作亂。朱標卻不在乎地說:我看著老四長大的,他對我也十分恭敬,無妨,無妨。

在這裡筆者要說一下自己家的一件小事,筆者的哥哥比筆者大八歲,從小看著筆者長大,以至於筆者至今不敢守著哥哥的面抽菸喝酒耍心眼。因為如果人有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兄長的話,那種畏懼感是發自內心的,你從小在人家手裡長大,打不過他,吵不過他,玩兒心眼兒也鬥不過他。此時不只是朱棣,所有的皇子都對朱標恭恭敬敬的。且不說朱標登基之後會不會像建文帝一樣鐵腕削藩,就算朱標真的採取削藩的措施,以他寬厚仁慈的性格,一紙推恩令即可把兄弟們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根本不會有靖難之戰的出現。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如果朱標登基的話,明代歷史也會為之改寫。

然而,歷史是不會重來的,朱標不會復活,建文帝仍會削藩。朱標這個寬厚仁慈的太子,也只能留下很多遺憾給我們品味了,這也是歷史的魅力,不是麼?

參考文獻:

《明太祖實錄》《明史》

相關焦點

  • 年會怎麼用小黑裙穿出「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妾」的霸氣?
    誰不想像迪麗熱巴一樣穿著黑裙恃靚行兇呢?小黑裙穿上之後,完全就有一種「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妾」的感覺。還記得當年錦鯉妹妹一身小黑裙披肩亮相時裝周嗎,紅唇亮眸長髮披肩,一躍成為miumiu小公主。當然了,像這種為了年會,一年只能穿一次高價的小黑裙,自然是不推薦的,捂好錢袋的同時能夠增加美麗,這才是我們參加年會的初衷嘛~從赫本開始,女孩子們似乎對小黑裙就愛不釋手,基礎款的赫本小黑裙,就是那種帶有收腰的A字裙擺,兩根吊帶,裁剪流利而大氣。最近袁冰妍參加活動的時候就穿過這樣一條赫本風的小黑裙,她的五官說實話並不是特別的出色,但是小黑裙完全給她的五官加分。
  • 朱標有5個兒子,朱允炆只是庶長子,為何朱元璋要立他為太子
    朱元璋開始選定的繼承人是嫡長子朱標,但是朱標先他一步去世,這讓朱元璋陷入了接班人空缺的麻煩之中,所以朱元璋準備再在子嗣中選擇一個接班人。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是馬皇后,她為朱元璋生了5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晉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
  • 明朝的第一位太子朱標,究竟哪裡厲害?為何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
    這一點從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和太子朱標身上得到了很好地體現。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恐怕大明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至少,不會在明朝初年發生靖難奪位這種事情。而懿文太子朱標,無論是從史書上亦或是在各類野史中,都是一個近乎於完美的角色,溫文爾雅,兄弟友愛,極具威信等美譽集於一身,那麼,朱標究竟有多厲害呢?
  • 太子朱標落水,侍衛們跳水救人,朱元璋看到眾人鞋子:拉下去斬了
    朱元璋對人十分苛刻,動不動就要處罰人,能勸動他的人只有馬皇后和太子朱標。朱標是馬皇后所生,也是朱元璋的長子,不過他並沒有繼承朱元璋的性格,他宅心仁厚,經常調和弟弟們之間的矛盾,雖然在諸位皇子當中聲望最高,但他太過於仁慈,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擔保一些人,這讓朱元璋也不太喜歡他。《明太宗實錄》記載: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如果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哪怕只是當了一天皇帝,朱允炆再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話,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朱標如果只當一天皇帝,那麼建文帝會更難 如果朱棣當皇帝,再傳位給朱允炆,那麼肯定會使朱允炆的皇位坐的穩,肯定要比朱允炆以皇太孫身份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要好。
  • 靖難之役後,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是如何處理朱標其他後人的
    不想方孝孺寧死不從,勸朱棣立朱允炆的兒子或兄弟,弄得朱棣下不來臺,只能苦笑道:「此乃朕的家事,詔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邊哭邊罵:「死即死爾,詔不可草」!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靖難成功後,朱棣必然是要自己坐上皇位的,但他也沒有像唐太宗那樣:直接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兒子。那麼朱棣是如何對待太子朱標的其他後人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下這段歷史。據明史記載,太子朱標一生娶了兩個妃子,一個是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另一個則是明朝開國元勳常遇春的女兒。
  • 朱標如果當上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棣還敢不敢造反?
    如果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哪怕只是當了一天皇帝,朱允炆再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話,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看似這兩件事沒有什麼聯繫,其實聯繫很大,因為藍玉是太子妃常氏的舅父,可以說是朱標的嫡系,但因為朱元璋立的皇太孫朱允炆母親是呂氏,並非是常氏,加之朱允炆難以駕馭藍玉這種桀驁不馴之人,所以朱元璋乾脆將太子朱標的派系清洗了一遍,因此就有了藍玉之死。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而朱標的太子妃常氏也是在生育朱允熥之後就因為產後後遺症去世了,所以常氏去世後朱標就扶正了側妃呂氏,這呂氏就是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以及朱標第六子的生母,朱標第六子是生下之後沒來得及起名就夭折了,所以朱標的兒子實際有五個,拋去夭折的朱雄英,在朱允炆登基時還有三位弟弟都在世。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造反還能大獲全勝嗎?
    再看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不難猜測,朱元璋在立繼承人的時候,直接跳過了兒子輩,選擇了立嫡長孫朱允炆為接班人。而嫡長子朱標之所以沒有成為皇帝的原因,是因為英年早逝。朱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從小聰明過人,與寬厚仁德的太子朱標不同的是,朱棣殺伐決斷、年紀輕輕便立有軍功,頗有朱元璋的風範。
  • 朱標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為何朱元璋恨不得主動退位給他?
    錦衣衛:報,太子朱標企圖謀反。正在招收兵力。朱元璋:哈哈哈,好,太好了,什麼,兵力不夠,把皇宮的兵力撤走,再借他兵,咱終於等到他讓咱退位了。朱標繼承皇位是朱元璋早就告知天下,告知文武百官,告知皇子的!朱標也不負父母厚望,憑藉自己的學識,人品,能力,得到了父母,兄弟,文武百官,天下的認可,皇位非他莫屬!
  • 明洪武年間,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為何選擇朱允炆繼承大統
    當時朱棣有當皇帝的心沒有當皇帝的膽,他也根本不敢和老朱說他想當太子,老朱也沒考慮過他,要知道,朱棣的生母並不受寵,而且天天和張士誠,陳友諒打架。隨時面臨被幹掉的危險。由此可見,老朱對朱標父子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 《琉璃》靠事業心活著的副宮主:千年的感情,終究是錯付了
    所有人都在談感情,只有副宮主就是魂兒變成烏鴉也不放棄事業。啊!!!!!!哈哈哈~~~~~~(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得意鳥在得意 )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這要是在後宮,簡直就像個不受寵的棄妃一樣,副宮主:「沒有什麼比滿心期許,被人親手掐滅更痛苦。」兢兢業業一千年啊!
  • 朱標為什麼被有的人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
    在君主專治的時候,就是皇帝就是最大的,雖然太子是繼承者,但是太子不能掌握實權。然而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是一個例外,儘管他一生沒有做過皇帝,一直待在太子的位置上,但他的權力卻十分龐大,比之他的兒子,真正的皇帝建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許多人甚至稱朱標為權力最大的太子。那麼,朱標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又為何能在一代梟雄朱元璋的手中取得如此大的權力?
  • 朱標為何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什麼敢放權給他?
    因此,歷代帝王為了避免太子對自己造成威脅,而對太子的權利進行了制約.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歷史上也有被皇帝所深深信任,且得到了極大權利的太子存在,而說到這裡,就必須提及一個人物,朱元璋長子——朱標。朱標為何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又為什麼敢於放權給他呢?
  • 為何沒人跟朱標爭太子,原來他能力這麼強!
    自古皇權爭奪極其血腥殘酷,唐代有李世民殺太子發動政變奪權,清代有九子奪嫡等等,都是因為皇帝的兒子非常的多,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有名的是大兒子,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等等,朱元璋稱帝之後,馬上立朱標為太子,在朱標成為太子的20多年間,為什麼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的皇權爭奪,弒兄殺子的現象呢
  • 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有例外,為何說朱標是封建王朝權力最大太子?
    但是,凡是總有例外,在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皇帝一點都不害怕皇權被兒子奪取了,作為太子,越是更多參與政務,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與其父親頂撞,乃至抗旨不遵,反而作為皇帝的父親,越是高興,這便是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因此,朱標也被後世譽為「古代封建王朝最有實權的皇太子」。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蘇提達霸氣曬出「加冕照」,藉機穩固後位: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妾
    詩麗吉有一套非常奢華的紅寶石首飾,在如今王室統治面臨危機,反抗群眾的呼聲加大時,詩妮娜也不敢戴一整套,而是使用了來自婆婆首飾中的耳飾。偌大的紅寶石也可見價值不菲。在得詩麗吉珠寶饋贈這一點上還是詩妮娜更加受寵。一方面面臨西拉米回歸要扶持提幫功的困境,一方面還要防備詩妮娜階級篡位。一向比較冷清的王后帳號這一段時間動態非常多。
  • 朱標有多厲害,為何連朱棣都不敢和他爭奪太子之位
    可話又說回來,康熙兒子多不假,人家大明朝草根皇帝朱元璋也不孤單呀,一輩子養了二十六個兒子,怎麼皇太子朱標在位時,就沒一個人跳出來爭奪的呢?可惜康熙沒讀懂朱元璋的高明手法,不然自己那些兒子何至如此悽慘。一、大明朝立嫡制的推行朱標是朱元璋與糟糠之妻馬皇后的愛情結晶,也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
  • 陰陽師:御魂後位之爭,招財:本宮一日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經過四年的相伴,這四年後宮發生了不少爭鬥,陰陽師看著好像什麼都不知道,只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這些御魂只要鬥得不是太過分,他還是可以容忍的。最後,陰陽師還是覺得招財娘娘更符合天下之後,於是,從此之後,招財娘娘不是娘娘,而是招財皇后了。其他御魂娘娘或者嬪妃,握緊了手中的帕子,這些年終究還是錯付了!只有招財皇后登上後位,與陰陽師一起共享天下,眉眼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