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無線電管理機構開展全球商業遙感衛星接收站網哈爾濱基地...

2021-01-18 中國無線電管理

1月3日,為支持全球商業遙感衛星接收站網哈爾濱基地建設,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無線電管理機構赴哈爾濱市道裏區新農鎮進行電磁環境測試,為項目選址決策、頻率使用和臺站設置提供技術依據。

當天早上,黑龍江省工信廳專項工作組赴基地選址,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嚴寒天氣裡,踏著厚厚的積雪,對衛星通信發射、接收頻段進行全面掃描,存儲相關頻譜圖220餘張。同時,專項工作組還與基地項目負責人、遙感技術專家深入交流了衛星地球站、無線數傳、超短波通信等方面頻率申請許可事宜。

按照國家「十三五」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科院牽頭推進全球商業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網項目,計劃五年內在全球建設25個基地。哈爾濱是國內7個基地之一,將成為輻射東北、面向東北亞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空間大數據核心節點。

遙感衛星接收頻帶寬、靈敏度高,周邊良好的電磁環境對於衛星站實現高效運行、獲取有效數據資料至關重要。為此,黑龍江省工信廳積極主動介入,一方面提前謀劃頻率保護,全面梳理周邊無線電臺站設置情況,開展頻率使用協調;另一方面進行現場電磁環境測試,掌握第一手可靠數據,保障項目的順利推進,為支持地方招商引資和「振興龍江」加油助力。

相關焦點

  • 遙感衛星接收站網、國際空天大數據產業園落戶冰城
    7日,由中共哈爾濱市道裏區委員會、哈爾濱市道裏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數字哈爾濱」建設高層論壇暨全球商業遙感衛星接收站網·哈爾濱基地與國際空天大數據產業園籤約儀式在哈爾濱舉行。
  • 用來種地、防火、增綠……衛星數據在東北「活」起來!
    建機構搭建上下協同的衛星氣象數據新架構2020年4月,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設立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以下簡稱「數據中心」)機構。挖掘衛星數據新活力,鋪開黑龍江衛星氣象事業興旺之路。黑龍江擁有佳木斯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具備多源衛星資料接收能力。然而,多年來豐富的衛星氣象數據資源由於缺乏統籌管理的專門機構,數據共享、多元化運營等機制體制亟待建立。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可以說這揭開了當今遙感技術的序幕。 隨著無線電電子技術、光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20世紀中期,遙感技術有了快速的發展。遙感器從第一代的航空攝影機,第二代的多光譜攝影機、掃描儀,很快發展到第三代固體掃描儀(CCD)。未來遙感技術還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並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 面向商業遙感產業,「航天世景」整合40餘顆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
    根據艾媒諮詢報告,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從2012年的12顆增長到2018年的122顆,我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從2012年的3顆到2018年的37顆。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的增加極大擴寬了衛星數據運營方的選擇範圍,也提升了數據代理商的議價能力,加劇了數據分發行業的競爭。
  • 中飛院哈爾濱基地建立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宋都篤 報導:9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北大荒通航有限公司哈爾濱訓練基地(以下簡稱:哈爾濱基地)籤約揭牌儀式在黑龍江省肇東機場舉行。儀式上,雙方籤署整體課程委培合同,並舉行了首批飛行學員開學典禮。哈爾濱基地的建立是中飛院在探索飛行員培訓道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是中飛院在民航強國建設中主動擔當作為的又一重要舉措。
  • 蔣興偉:推動海洋衛星遙感技術高質量發展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將這一論述牢記在心。作為海洋科技工作者,他深受鼓舞,更感到肩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衛星遙感技術,使其服務於海洋強國建設,這是蔣興偉近年來的重點研究領域。他介紹,我國海洋衛星遙感已進入系列化和業務化發展階段。
  • 星際榮耀完成近12億元B輪融資,九天微星民營衛星工廠開建,以及值得...
    編者按:行業月報,縱覽本月商業航天遙感行業焦點。本月商業航天領域的活躍度持續火熱,國內外均出現十億級別的融資事件。2020年以來,隨著新基建的逐步推進,商業航天上下遊賽道成為創投圈最火爆的賽道之一。衛星作為承接上遊火箭與下遊應用端的載體,也享受到行業迅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 高分衛星家族再添丁 將打破國外亞米級遙感圖像壟斷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7月3日11時10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簡稱「高分多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成為我國又一顆重要的遙感衛星,打破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對亞米級解析度遙感圖像的壟斷局面。
  • 黑龍江哈爾濱香坊區:對幼兒機構開展專項食品監督
    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某幼兒園管理者對前來回訪的香坊區檢察院檢察官由衷表示感謝。這次回訪是香坊區檢察院開展「校園食品專項監督活動」的一個縮影。此前,哈爾濱市一家幼兒園餐飲合作機構被爆出使用過期大米,使得幼兒機構食品安全問題成為關注焦點,香坊區檢察院主動回應民眾關切,將「校園食品專項監督活動」的觸角延伸到幼兒機構。
  • 蔣興偉院士: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
    發改委也連續資助了海洋衛星產業化的項目,支持發展海洋衛星的數據產品,包括衛星監測數據,並把它通過廣播和短報文的形式傳送到大洋上進行遠洋作業的船隻,服務於大洋漁業資源捕撈。(八)海洋風能資源評估  衛星遙感為主,開展中國海風資源分布狀況及風能資源儲量調查,為未來建設海上風電站建設提供評估和決策依據。
  • 俄計劃一年後發射新一代地球遙感衛星
    新華網莫斯科6月15日電(記者耿銳斌)俄羅斯「進步-中央特種設計局」1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機構研發的新一代地球遙感衛星「資源-P」預計於2012年上半年發射升空。   俄羅斯計劃使用「資源-P」衛星替換目前在軌超期服役的遙感衛星「資源-DK1」。新衛星的在軌工作壽命為5年,比「資源-DK1」衛星至少多2年。
  • 2021哈爾濱時裝周「開年大秀 冰雪霓裳」將於1月12日在西城紅場盛...
    本屆哈爾濱時裝周的主題為「開年大秀 冰雪霓裳」,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黑龍江省商務廳和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作為指導單位,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黑龍江省服裝鞋帽行業協會、紅博商業主辦,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哈爾濱市委員會、哈爾濱市商務局、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南崗區人民政府、哈爾濱西城紅場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將於2021年1月12日至17日在哈爾濱西城紅場盛裝啟幕
  • 美商務部發布簡化版商業遙感規則
    美國商務部5月19日發布了業界期盼已久的新版商業遙感規則。經數月跨部門審核後敲定的修訂版規則去掉了原先對此類系統施加的許多限制。按照新規,能力不比國外競爭對手好的系統僅需符合「最起碼的條件」,而能力優於國外對手或具備別處得不到的新型服務的系統所要符合的條件則有所加嚴。
  • 在線航天日專訪|航天馭星趙磊: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
    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航天馭星CEO 趙磊航天馭星專注於為商業衛星提供在軌管理解決方案,如今已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商業衛星測控網,累計服務衛星數量已達42顆。趙磊:航天馭星是國內領先的商業衛星測運控服務商,以「讓衛星更好用,讓衛星更易用」為使命,致力於為全球商業衛星提供低成本、高可靠、便捷的衛星在軌綜合服務和衛星應用解決方案。公司現已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商業衛星測控網,完成了42顆衛星的測控任務,在國內商業衛星測控服務市場佔有率超過80%。
  • 甘肅推衛星遙感技術體系建設 常態化保護自然資源
    甘肅省首批10個自然資源市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授牌成立。甘肅省自然資源廳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14日電 (高康迪)「統籌推進省、市、縣一體化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體系建立。」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周文魁說,用好衛星遙感技術支撐,為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撐,為甘肅黃河流域上遊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等提供技術支撐。記者14日從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獲悉,酒泉、嘉峪關、金昌、白銀、武威、天水、慶陽、隴南、甘南、臨夏等該省首批10個自然資源市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近日相繼成立。
  • 2020年衛星行業研究報告
    市場規模方面,從 2012 年到 2016 年全球發射的各類衛星市場價值分布(見圖 48)來看,立方星數量較多的遙感衛星儘管發射數量較高,但市場規模佔比始終低於 20%。技術驗證衛星由於應用領域主要為驗證一些設備以及工程技術在空間中的應用,並未開展實際服務,市場規模較小。
  • 衛星海洋遙感領域著名專家潘德爐院士:希望更多年輕學子投身海洋...
    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潘德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在航海數字天象館內為200餘名師生做學術報告。據介紹,武漢理工大學航海數字天象館籌備近5年,7日正式揭牌,未來將成為在校師生開展學術研究、航海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 「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上線—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組織研發的「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