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上海賓館裡隔離的第十天,曲家瑞的抽屜裡多出了每天三頓外賣附送的30雙筷子和30個勺。
她發現,人的生活裡,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空間和物件。十天裡,兩套換洗衣服,一套洗漱用品,一盒自帶餐具,就是全部所需。生活依舊圍繞著工作、鍛鍊和一日三餐。唯一多出來的就是每天三次的量體溫,密切關注身體變化。平靜節奏裡,不用確切知道幾點,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時間軸生活。她想,未來的世界或許就是這樣,人們都生活在一個個的膠囊裡,「人與人的依靠沒那麼強,彼此能更獨立」。
說話語速極快的曲家瑞,因為在《康熙來了》擔任嘉賓時犀利敢講的風格而被大眾熟知。她更重要的身份,則是藝術家、明星教授、二手玩具藏家和作家。
在「女性30+」成為一個被反覆熱議的話題時,圍繞女性的情感、婚姻、事業、獨立所遭遇的困境,成為社會性議題。而曲家瑞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人們,一位55歲的獨立女性,可以嘗試無數職業身份,可以選擇單身,敢於做夢和嘗試,更可以活得無所拘束,快意酣暢。
她家境優渥,父親是臺灣水產協會理事長,15歲赴美,1990年拿到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32歲回到臺灣任教。這一路看似順遂,其實充滿困惑、迷茫和抗爭。在她的藝術展《曲家瑞,你哪位?》裡,你能看到這不平凡的軌跡。
展覽上有她從20歲到50歲的自畫像,有她走遍世界收藏的幾千個二手玩具,布滿整個房間。她位於臺北地下室的工作室,被原封不動搬到現場。從那些舊照片、舊信件和手稿中,勾勒出曲家瑞的藝術歷程。
「展覽對我來說,是多年來心裡的夢想。它不是總結,是我的過去,我是在跟過去告別。」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曲家瑞說,正是因為在自己身上的頭銜太多,她想要拋掉這一切,從零開始。
去年,《曲家瑞,你哪位?》蘇州首站亮相,兔子絲網版畫迅速售空,T恤也賣斷貨。但深圳站因疫情而匆忙收場。10月1日,巡展將在廈門開啟,對她來說,這是無論如何都要出席的一次聚會。她義無反顧拋下需要照料的母親和手頭的工作,從臺北飛到上海隔離,只為親自到現場。
隔離期,她依然在微博上與粉絲活躍互動。她與粉絲之間,是一種相互給予的關係。年輕人喜歡曲家瑞,是因為她身上有著與他們曾經相似的困惑、自卑、迷茫,也有驕傲與逐漸豐盈起來的自我,他們想從曲家瑞身上獲得鼓舞和力量,像她一樣閃爍光芒。
她會跟二三十歲被負面情緒包裹的年輕人說,人生才剛起步,站起來往前走,每個人綻放的時刻不同。她告訴他們,自己曾經也很自卑,經常否定自己。
曲家瑞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是在自卑和不斷跌落谷底的過程中,掙扎摸索著建立的。從小,家裡的四個孩子裡,相貌普通的她是最被忽視的那一個。童年時駝著背躲在人群中,上中學時為了博得大家一樂,學會搞笑。15歲到美國時,戴著厚鏡框,英文不好,沒人知道她是誰。成長路上,她沒有喜歡過自己。她用整個青春期繞過大半個地球,找尋自我。
做自己,是曲家瑞經常說的一句話,繪畫則是她通往自我的那條路。1984年,19歲高中畢業的她拿到全美首獎。本科好不容易申請到庫伯高等科學藝術聯盟學院全額獎學金,父母都反對。他們對她的期許就是彈好鋼琴,嫁個好人家。她為此跟父親遠洋電話溝通了一個月。直到有一天,父親默不作聲掛斷電話,才算是默許。
她從大學一年級開始畫自畫像,直面真實的自己。從20歲時的血氣方剛,30歲時的衝動與憤怒,40歲時的沉穩安靜,直至50歲時的自洽與滿足,都呈現在無數自畫像中。她把自我的糾結與和解,都畫在畫布上,變成一個特立獨行的曲家瑞成長史。
經歷轟轟烈烈的戀愛,始終沒有選擇結婚的曲家瑞,越來越適應一個人的自在與精彩,「我活得有尊嚴,不向男人伸手要錢,想到什麼就放膽去衝,敢做夢,一切成就都靠自己。」她曾寫,「年齡不是用來界定女性的號碼,它是我們身上最有價值,出生至今積累最驕傲的印記。」
她越來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人生該怎麼過,「雖然還是一樣的倔強、壞脾氣,但至少可以很驕傲地說,沒有讓15歲的自己失望。」
年紀帶給她的不是懷抱著過往成就停滯下來,而是更加有勇氣地果斷告別這一切。當臺北工作室的全部畫作和物件被30件大紙箱全部搬去展覽現場,她望著空闊的四周,重新開始的感受更為強烈。
她仍然想要衝破自己,打破那些過去的身份、作品和標籤,「沒有什麼比推翻自己更爽了。」
在採訪中,曲家瑞數次說道「清零」這個詞。對她來說,這半生清零重啟的時刻太多,她不怕跌落,怕的是站在高處而不自知。跌落和失意的時候,是她徹底自省的時機。「我是一千萬次從零開始,一天之內都可以歸零兩次。」她想要用展覽告訴所有人,每個人都可以活成曲家瑞,永不滿足,永遠向前。她也不會去定義「曲家瑞」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含義,太早定義,就局限了未來。她最期待的是,看到自己60歲的人生將會有多精彩。
談及女性的身份和年紀困境,她說,很想要寫一本書,獻給那些年過50歲的女性。在匆忙前行的社會節奏中,這群女性的生存現狀和心理狀態,都被忽略了。50+女性的困境在於,孩子長大了不再需要她們照顧,事業到了瓶頸期,身體機能開始衰退,如果再碰到家庭關係的破裂,打擊將是巨大的。曲家瑞想告訴她們,人生並沒有到谷底,「不要害怕,不要疑惑,不要把所有希望壓在孩子和先生的身上。我55歲還在辦展覽,草間彌生70多歲還在創作,50歲算什麼啊。人生本來就是有賺有賠,想改變就去改變吧。」
對話曲家瑞:站在高處應該擔憂,跌落谷底才應該高興
藝術創作是一個人的馬拉松
第一財經:今年3月,很長一段時間你在陪伴母親,在疫情期間奔走於醫院,經歷了母親摔傷、手術和康復,再去面對人終將老去這件事,是否有更多感觸?
曲家瑞:媽媽生病的時候,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跌倒的那天晚上,我在家附近吃夜宵,接到電話,姐姐和弟弟已經在我家了,但沒有一個人敢做決定。我的感受是,人生的挑戰是一個接著一個,當你認為最完美最沒有防備的時候,老天爺突然丟下來一個炸彈。
媽媽手術以後的康復期,大小便不能自理,一開始很害羞,不願意讓我們幫她處理,自尊心很強。她躺了一個月,從一個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到慢慢站起來、慢慢走,到現在可以自己走了。這對我也是很好的影響,她都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第一財經: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曲家瑞就是自信獨立的女性代表,是女孩最想成為的樣子。每個人都想「做自己」,但很多人的迷茫在於,不知道什麼才是「做自己」。
曲家瑞:做自己是非常困難的路,我年輕時候是一個沒有太多話的人,花了很多時間觀察周圍人的舉動和眼神,看他們是不是我想成為的樣子,充滿警惕。
大學的時候,有一個男生功課非常好,我很崇拜他。我發現他每天上課前或者下課以後就消失了,結果我跟蹤他才發現,他在外賣店打工。每天上課之前,他要到這裡做好全部的菜,再去上課,午餐的時候又過來賣。我才知道他家裡很窮,身上穿的都是二手店最便宜的衣服。但他整個人看起來太有才華了,原來一個人身上不需要名貴的衣服,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光芒,穿什麼衣服都可以是最好的。
那時候他就是我的榜樣,一個坐在垃圾山上的王子,每天自由自在,功課是最好的。而我看似是一個華麗的公主,其實並不是。
做自己不是要把口號喊出來,這個過程很難,哪怕看到那麼好的榜樣,我也做不到,只能取其中一點。
我問過自己,如果只能活到幾歲,最想做什麼?我最想畫畫,畫畫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豐富我的人生。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一個人的馬拉松,沒有別人,不知道誰跟你比賽,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要非常穩,沉得住氣,一個人經受困難和痛苦,極度自虐。因為做展覽,我拿出30多歲時的自畫像,那時候的我意氣風發,手很穩,很果斷,有自信。現在55歲,對顏色的掌握沒那麼準確和穩定,但我更謙卑。我40歲就老花眼了,還骨折過,眼睛也沒法像以前那麼精準,但我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很多顏色,又打開了新的窗戶,新的感知。現在我會用二三十種顏色去描繪,創作的樂趣就是,永遠充滿挑戰。
如果失去精神狀態,那才是真的完蛋
第一財經:這兩年,女性30+的話題熱度很大,從大陸熱播的《三十而已》,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和《女人30+》的綜藝節目,都把女性的年紀當作討論話題。你怎麼看年齡與女性之間的關係?
曲家瑞:我大一的時候,老師每周五會帶我們去紐約MoMA看畫展。看到一個男生的作品,才25歲,覺得他好厲害,我們還要6年努力才能擠進MoMA。轉了很久,終於有一位女性藝術家了,一看,都65歲了,女生怎麼會那麼糟。
這是重男輕女的社會,我們都是在男人的審美觀念下長大的。男生從小背負一切的期待,容易得到資源,但就算成名很早,如果站得不穩,一樣會往下墜。女生懂得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們是在做真正的自己,一旦站上去就屹立不動。那個年輕藝術家沒幾年就從藝術圈消失了,而那位女性藝術家最後成了大師,90多歲才過世。
人生是很長的戰役,不用擔心著急。女生就算選擇了結婚、生孩子、照顧家庭,都沒問題,帶完孩子7年後再出來,一樣可以,就怕你覺得自己不可以。
去年我做了一個金鐘獎頒獎的視覺總策劃,翻遍畢業作品,找了30個女孩子來做。我自己在一路成長中,沒有得到好的機會,當我有主導權的時候,我要把舞臺獻給年輕優秀的女生,讓全部的女生都站出來。最後我們得了紅點獎,在紅點手冊裡,有全部女生的照片。
第一財經:2019年被你視為墜底重生的一年。很多人會想,曲老師已經擁有了名聲和成就,為什麼還會到谷底?
曲家瑞:2019年我知道很多生涯都已經到瓶頸了,教書、創作、感情、人生都是,找不到一個方向,不知道怎麼辦。我就激勵自己,什麼都沒有了,那就做起來吧,怕什麼呢?
一個自信的人,不可能24小時都自信。我本來就不是要給大家看一個面向的人,歡樂的背後有很多不確定,人不可能永遠高高在上,那不是永恆。站在高處應該擔憂,跌落谷底才應該高興,我情願在谷底,唯有掉下來才會反省、自覺。人為什麼會狂妄,就是站得太高。
第一財經:你會想像60歲的自己與現在有什麼不同嗎?
曲家瑞:我還想像不到,但肯定是從容坦然的。我一直在跟身體養分急速流失的自己交流,這個年紀,膠原蛋白和骨質都在流失,我看著三年前的照片跟現在都不一樣,但這就是我,我接受。幾歲的人就該有幾歲的模樣,但如果失去精神狀態,那才是真的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