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下廚,吃貨健身,小辛的環球美食紀錄。點擊↑關注。
2012年,我獨自在西澳的珀斯。左邊是印度洋,右邊走一千多公裡,才能到澳洲真正的「大城市」,雪梨,墨爾本。
《教父》是我隨身帶去的經典電影之一。
他開啟了我全部的義大利幻想。當西西里民歌緩緩響起,義大利窮苦人背井離鄉,來到美利堅這個年輕的國家,故鄉的傳統和新大陸的規則交織,「美籍意人」的生存史被三部曲一一記錄。
身家清白的麥克為了替父報仇,在一家義大利餐館裡,槍殺了陰謀殺害父親的警察和毒販。
「孩子,學點東西,有一天你也許得為20個男人煮飯。」
出發去餐館行刺前,老教父的手下,一個典型的義大利老饕,克裡曼沙告訴年輕的麥克。一語成讖。在父親、大哥接連被襲後,最小的麥克撐起了龐大的家族。
簡單幾句話,點出了紅燴菜的精髓。義大利菜,從來都不是花哨耀眼的,「Hearty」(走心的)、「Comfortfood」(讓人舒適的食物)被用來形容義大利菜,再準確不過了。
而今天的這道紅燴牛肉丸,有我自己的改造(twist)。姨夫Salvador Tinnirello是味蕾嚴苛的義大利人,對意式菜口味要求嚴格,做的不正宗,他會自動歸為中餐而一點不碰;但我姥和我大姨又是中國胃口,所以調牛肉丸時我用了中式口味,而湯汁則全盤意式。
瘦肉較多的牛肉餡,加入一個雞蛋、半顆大蒜碎、孜然粉、黑胡椒粉、生抽、老抽、蠔油,順時針攪拌直到肉餡抱團。
培根切成大片。美國這邊培根都是生肉,國內用普通熟培根即可。
熱鍋不放油,直接煎培根。逼出培根中全部的油。
用培根油入菜的做法,在義大利菜、西班牙菜中很常見。培根油中濃鬱的煙燻味和肉香會滲透到其他食材中。留底油即可,多餘倒掉。
做肉丸方法一:手抓住一大團肉,虎口處擠出。
我個人喜歡方法二:摔打法。兩手互相拋擲,這樣的肉丸會更彈一些。
肉丸下鍋。
等底變色,就可以翻過來了。
金黃的焦化層永遠會帶來最濃鬱的風味。
意式紅燴菜的關鍵:[Salsa de Tomate西紅柿醬汁]。作為義大利菜最基礎的醬汁,一家有一家的配方,也因此一家有一家的味道。上面的這一大碗,熬了一下午,冷藏了一天,味道才逐漸穩定。後續會有專門食譜介紹做法。
沒有事先熬製好的西紅柿醬汁,也可以用熟西紅柿小丁+洋蔥粒+糖來替代。
炸幹的培根切成細小的培根末。
濃鬱的煙燻味慢慢融化到湯汁裡。
撒上一把豌豆。
小火燉20分鐘,直到湯汁濃縮到合適程度。出鍋前撒一把乾酪增加味覺層次,同時增加一點鹹味。我用的是Argitoni,也可以用很容易買到的帕瑪森乾酪(十幾塊一瓶)。不用奶酪的話要用一點鹽替代。
首先驚豔的是牛肉丸。順時針上勁+雞蛋為牛丸帶來彈牙的口感。肉餡裡的孜然、黑胡椒、蒜香紛至沓來。表皮仍有焦脆的觸感,一口咬下去,西紅柿醬的酸甜和肉丸裡豐潤的肉汁形成美妙的對比與平衡。
配上一塊溫熱的麵包,或是一碗晶瑩剔透的東北大米,無論是義大利人,還是中國人,都能在這道菜裡找到溫暖的慰藉。
而致敬《教父》的義大利菜系列,還將繼續。
義大利紅燴牛肉丸| 千層面 | 黃油蒜香麵包 | 意式小牛肉 | 帕瑪森雞 | 意式乾酪沙拉 | 義大利國旗沙拉 | 披薩 | 烤蔬菜 | 義大利通心粉 | 意式肉醬面 | 海鮮斜管面 | 義大利牛肉燴飯 | 意式披薩餃.
* * *
小辛,中國傳媒大學畢業,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碩士2016-2017屆,曾在澳大利亞西澳表演藝術學院(WAAPA)學習。《小辛的環球美食》、《吃貨健身》主持人,英國電視名廚Jamie Oliver健康食物運動北京大使。倡導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小辛|Photo text
*原創作品
↓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的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