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小舅子,蜀漢的國舅爺——吳懿

2021-02-23 三國群英傳二

吳懿是兗州陳留郡人,劉焉遷任益州牧時,他因父親與劉焉交情很好,就帶著全家隨劉焉入蜀。後來劉焉心懷自立為帝的想法,善於面相的人又說吳懿妹妹吳氏日後將有極尊貴的地位,於是讓跟隨自己入蜀的兒子劉瑁迎娶了吳氏。

《季漢輔臣贊》:子遠名壹,陳留人也。隨劉焉入蜀。

《三國志·穆皇后傳》:先主穆皇后,陳留人也。兄吳壹,少孤,壹父素與劉焉有舊,是以舉家隨焉入蜀。焉有異志,而聞善相者相後當大貴。焉時將子瑁自隨,遂為瑁納後。

在劉備進攻涪城時,吳懿率軍向劉備投降,劉備攻取成都後,封吳懿為討逆將軍,納他的妹妹為夫人劉備稱帝後,封吳懿為關中都督

《季漢輔臣贊》:劉璋時,為中郎將,將兵拒先主於涪,詣降。先主定益州,以壹為護軍討逆將軍,納壹妹為夫人。章武元年,為關中都督。

228年,吳懿跟隨諸葛亮參與第一次北伐。230年,吳懿跟隨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費曜、郭淮,吳懿因此戰而升遷為高陽鄉侯、左將軍。

《三國志·馬謖傳》: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

《季漢輔臣贊》:建興八年,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

《三國志·魏延傳》: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234年,諸葛亮去世,劉禪命吳懿督漢中,封其為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陽侯。237年,吳懿去世。

《季漢輔臣贊》:十二年,丞相亮卒,以壹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領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十五年卒。

總的來說,作為蜀漢的國舅爺,吳懿倒也不是那種毫無能力的貨色,和魏延一起大破費曜郭淮的陽溪之戰是其生涯代表作,可惜因為失其行事,陳壽也未為其作傳,他的事跡只能在《季漢輔臣贊》裡窺探一二了。

你們以為吳懿漫談這樣就結束了麼?

不,在近年,有很多人套用陳寅恪先生的關隴集團說分析蜀漢政權時,往往會得出一些很可笑的結論,譬如:

「劉備取吳懿的妹妹是為了討好益州集團」

「益州集團的代表吳懿」

「益州集團的代表李嚴」

這幾個為什麼好笑呢?

很簡單,因為吳懿他壓根不是益州人啊。《季漢輔臣贊》寫的明明白白,吳懿是兗州陳留郡人,玩群2的都知道陳留城吧?那地方肯定不是益州的。非要用集團派系說來說吳懿這人,那他頂多是所謂東州派的代表人物,嗯,東州派就是跟隨劉焉入蜀或者輔佐劉璋的那批外來戶,比如法正、吳懿、吳班、李嚴。

李嚴這老哥雖然是荊州南陽人,但他卻是劉璋舊部,所以實際應該歸屬東州派,不過李嚴這老哥很有意思,到他的漫談再說。

既然都diss某些不看出生地就瞎算集團的人了,那乾脆再補充幾個蜀漢重要人物。

諸葛亮,徐州琅琊人,不過因為他長期躬耕南陽(或襄陽),又娶了黃承彥之女,可以歸入所謂荊州集團。

伊籍,兗州山陽人,不過因為此人與劉表是同鄉,較早便依附劉表,後來也隨劉表到荊州,可以歸入荊州集團。

龐統、馬良、馬謖、向朗,荊州襄陽人,蔣琬,荊州零陵人,這些人是什麼集團不用我多說了吧?

法正、孟達,雍州扶風人,許靖,豫州汝南人,這幾位可以歸屬東州集團。

董和(及其子董允),荊州南郡人,費禕,荊州江夏人,劉巴,荊州零陵人,但是因為他們都是劉璋舊部,所以算入東州集團。

黃權,益州巴西人,李恢,益州建寧人,這些才是貨真價實的益州人。

不過吧,用這種派系集團說實際上並不能很好的概括蜀漢的政治格局,我只是列一下這些蜀漢較重要官吏的出生地,像「益州代表李嚴」這種笑話以後就別出現了2333333

本公眾號現已通過小程序實現評論功能,點擊下圖和大家暢聊吧!

相關焦點

  •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選李嚴,而不是國舅吳懿呢?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對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在託孤人選上可謂煞費苦心。就諸葛亮來說,被安排為蜀漢的丞相,並輔佐後主劉禪,至於掌握兵權的李嚴,作為武將在永安帶兵,以此實現兩位託孤大臣之間的互相制衡。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無可厚非,而就李嚴來說,實際上還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即吳懿。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關羽兵敗被殺,完全是劉備忘恩負義導致
    其三:麋芳、劉封等,最不可能投降的蜀漢皇親國戚們,偏偏投降。 但事實是如此嗎?拋開《三國演義》先入為主的影響,實則關羽兵敗被殺,完全是由於劉備忘恩負義導致。概括說來,主要集中在這兩大方面。
  • 劉備如果把皇位傳給劉封,而不是劉禪,蜀漢會更好嗎
    劉備為什麼非要把位子傳給無能的阿鬥啊!關於阿鬥是不是無能,不需要討論了,今天咱來看看,如果劉備把位子傳給能力更強的養子劉封,蜀漢會怎樣呢?劉封原名叫寇封,當年劉備在反曹操失敗後,逃到劉表控制的荊州避難,認識了寇封。寇封勇猛果敢,力大如牛,劉備非常欣賞,就把他收為養子,改名為劉封。
  • 劉備為何看不起名滿天下的許靖?又為何讓他擔任蜀漢的三公之一
    不久,劉備的使者簡雍前來說降,劉璋順水推舟,將成都獻給劉備。 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穩定益州舊部,於是李嚴、黃權、吳懿、董和、劉巴等降將降臣都被重新任用,吳懿正在守寡的妹妹吳氏也被劉備納為夫人,但是對益州名氣最大的許靖,劉備卻是另一番看法。 吳氏 《三國志·蜀書·法正傳》: 璋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
  • 五虎上將之後,蜀漢還有這七大良將,可惜劉禪沒有珍惜
    東漢末年,劉焉遷任益州牧,吳懿因其父親與劉焉交情很好,因而帶著全家隨劉焉入蜀。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率眾進攻劉璋。建安十八年(213年),劉璋派遣時任中郎將的吳懿與劉璋手下將領張任、劉璝、冷苞、鄧賢等率兵在涪縣一帶與劉備軍交戰,但皆被劉備擊敗,諸軍退守綿竹。吳懿率軍向劉備投降,受任為討逆將軍。
  • 這八位實力不俗,七位歸降了劉備!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八位武將實力不俗,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其中七位歸降了劉備,這些將領的倒戈和背叛,無疑是劉璋最終丟掉益州的關鍵。 一、吳懿 吳懿(?-237年),一作吳壹,字子遠。兗州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外戚,蜀漢穆皇后吳氏的兄長。東漢末年,吳懿這位將領隨劉焉入蜀,劉璋時任中郎將。
  • 後三國張翼張嶷馬忠鄧芝吳懿吳班高翔陳式,按武力該如何排名
    而除此之外,張翼,張嶷,馬忠,鄧芝,吳懿,吳班,高翔,陳式,這八員武將可以說是蜀國後期的中堅力量了。那麼在演義當中,八個人實力怎麼樣呢?接下來就以《三國演義》為範本,詳細的了解一下他們的實力。按照演義的記載這幾人可大略分為三個層次。
  • 從派系平衡考慮,李嚴成為顧命大臣,是劉備的必然選擇
    劉備選擇李嚴和諸葛亮為顧命大臣是有一番考量的,其中李嚴的選擇尤為特別,可以看到裡面派系平衡的考量在。蜀漢的派系大致上可以分為五個派系:宗親派、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曹魏降將。一、宗親派宗親派是指從劉備入荊州以前就跟隨的,人雖不多,交情老、資歷深、掌兵權,對劉備的影響力極大,但劉備死前幾乎凋零殆盡。代表人物:張飛、關羽、趙雲、糜竺、糜芳、孫乾、簡雍都是屬於此派系。二、荊州派劉備在荊州招攬的人才都被稱為荊州派,劉表死後,劉備得到部分荊州士族支持,許多優秀人才加入,是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
  • 劉備和蜀漢的建國神話
    劉備以漢室宗親身份建立蜀漢,自然與法堯禪舜,號稱接過天命正統的曹魏政權產生直接的正統性之爭。神聖性與正統性的問題可以說從一開始就籠罩在劉備和蜀漢建國者們的心頭——何利用好劉備的血親身份?如何營造新政權的神聖性?這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其建國後的內外政策。劉備一生以「匡扶漢室」為行動綱要,蜀漢的立國也建立在延續漢朝正統的目的上。這樣的立國基調奠定了未來諸多政策,譬如對北伐的堅持。
  • 劉備一生究竟辜負了多少女子?
    預測劉備共有八個妻子。劉備的八個妻子有先後,而且其中有個妻子原是寡婦,還被封了皇后,這種事情在東漢時期習以為常。孫權的女兒成了寡婦以後也嫁了人。在當時,寡婦嫁人是能夠被大家接受的。到了宋代以後,尤其是南宋以後,寡婦再嫁才開始被認為是不貞,受到大眾指責。但三國演義之中只寫到劉備有四個妻子,按嫁給劉備順序,她們分別是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吳夫人。
  • 劉備好歹一代梟雄,為何娶寡婦吳氏做皇后?天性克妻太無奈
    所以關於劉備的前幾任夫人包括這兩個女兒的名字、事跡在歷史上是基本沒什麼痕跡。劉備娶吳懿的妹妹,那是為了坐穩益州之主的位置。劉備為什麼娶孫小妹?因為孫權忌憚劉備的軍事實力,所以把小妹嫁給劉備,表示兩家和平共處的意思。
  • 劉備臨終前,真將兵權交給李嚴?李嚴又為何能高居輔政大臣之位?
    劉備臨終前,確是給予了李嚴兵權。但是,這兵權只是統帥留在永安的劉備帶去徵討東吳的中央軍餘部,及留守永安防備東吳的地方軍,而並非是蜀漢全國的軍隊。作為輔政大臣,又是丞相的諸葛亮,實質上劉備就是將蜀漢軍政大權都悉數交由諸葛亮負責。歷來輔政大臣,哪個不是既掌軍又掌政的,漢朝有霍光,晉朝有楊駿,清朝有多爾袞,他們都是執掌全國最高軍政事務。故而,從劉備死後的安排來看,劉備並沒有將全國兵權交給李嚴,只是將在東線與孫吳對峙的永安軍團的指揮權交給李嚴。
  • 劉備讓魏延守漢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張飛趙雲永遠不懂,太高明了
    在劉備前期其實也是從小角色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過好在劉備善於宣傳自己的「人設IP」,很快劉備匡扶漢室重振大漢的形象就被他打造出來。後來,劉備慢慢做大!不但有了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而且也有了魏延、王平、廖化、吳懿、吳班等二、三流將才。
  • 劉備為何在諸葛亮之外還選擇了李嚴?
    劉備在夷陵打了人生最後一個敗仗,蜀漢帝國元氣大傷,劉備逃到白帝城之後也深知自己來日不多,他必須得為帝國的後劉備時代做出一個妥善的安排。劉禪繼位之後考慮到他年紀輕沒有經驗,周圍有強敵環伺,必須得給找一個有經驗有能力,最關鍵還是要靠得住的輔政大臣。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創置的官職,要求文武雙全,只有兩人當過,魏、吳兩國卻沒有
    蜀漢劉備創置這一官職,先後擔任此職的名將趙雲、魏延,都具備這一特點。三國時東吳和曹魏亦有設置,但獲授予者名缺。 《通典》卷二十九「雜號將軍」一欄將牙門將視為雜號將軍之一,寫是魏文帝黃初年間始置,第五品。而且冠服與將軍相同,列出蜀漢趙雲,曹魏胡烈和東吳陸機為例子,將牙門將軍當成牙門將。
  •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算不算漢朝延續?
    ▌以存續時間、血統論,劉備的「蜀漢」,權且可以當作大漢朝延續  其一、時間論上,劉備的蜀漢符合漢朝延續時間規則。  如果簡單從兩漢與蜀漢在時間的銜接上來看,說劉備建立的蜀漢應當算作漢朝的延續,似乎不存在什麼問題。  其二、身份論上,劉備乃漢家皇室正統血脈,延續大漢天下符合情理。  我們再來看看劉備的身份,是否可以作為漢朝江山的合法繼承人呢?
  • 黃權是蜀漢最大叛將,為何家屬受到劉備照顧,兒子為蜀漢殉國?
    黃權並非一開始就追隨劉備,他此前是劉璋的部下。當年劉備與帶領張飛等人攻取益州的時候,劉璋的其他部下,聽到劉備率領大兵攻入城中,紛紛投降了。但是劉璋手底下有位大將一直不投降,他就是黃權。由此可見,黃權非常忠心,他誓死效忠劉璋。直到後來主人劉璋投降之後,黃權才歸順了劉備。劉備知人善任,也許正因為這一點,黃權歸順之後,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