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一個孩子,是對野生動物沒有興趣的。」
這是BBC自然類紀錄片主持人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的名言,用來形容孩子和自然天生的親近關係。
鳥類相比於哺乳動物要更加常見,又比數目多如繁星的昆蟲和植物更容易入門,甚至不用掌握學院派的分類原則,只要多看和多查就能講出名字。
從觀鳥入手來進行自然教育,用親近孩子、貼近孩子眼睛的手繪自然繪本,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我和我的動物家族:一本鳥書》和《我和我的動物家族:一本魚書》是一套,作者是露西婭·斯庫德裡。
來自義大利的露西婭·斯庫德裡,一直從事童書創作、插畫、教育形象化及視覺溝通和圖形傳播工作。她創作了很多兒童圖書,在義大利、中國、瑞士、德國、美國、法國、西班牙、日本、荷蘭等國出版發行。
露西婭擅長水彩畫,尤其擅長用水彩繪製自然場景。她的水彩插畫小則細膩精緻,大則壯觀震撼。
而她創作的《一本鳥書》和《一本魚書》,則為我們展現了手繪自然繪本的迷人魅力。這兩本書帶來科學和藝術的雙重閱讀享受,傳遞科普知識的同時,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讀來輕鬆有趣,非常適合大人和孩子親子共讀。
「我和我的動物家族系列」《一本魚書》已經出版。這裡就給大家詳細介紹該系列的全新一冊《一本鳥書》。
喜歡鳥類,家中有小小「鳥迷」或是開始對鳥類感興趣的小朋友,不要錯過這本書哦。
暖房子國際精選繪本
《我和我的動物家族:一本鳥書》
[意]露西婭·斯庫德裡/文、圖 吳古琴/譯
全書用14個主題,為孩子講解鳥類的方方面面。比如:「為飛行而造的身體」
這一跨頁為孩子們介紹鳥類的身體構造——強大的翅膀、發達的胸肌、中空而輕的骨骼以及體內特殊的氣囊,而這些恰好是鳥類能夠飛行的主要條件。
而身體上有羽毛,則是鳥類的獨有特點。羽毛分為哪些類型,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小朋友們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在路上!」講鳥類的遷徙;
「你在我眼中最美」講雄性和雌性鳥類的外貌區別;
「你們去睡吧,夜晚是我們的」講鳥家族中的「夜貓子」;
「一起來『摸魚』」講那些生活在水邊的鳥類;
……
一跨頁一個好玩的主題,打破了傳統圖鑑的分類方式,告別枯燥乏味。隨手翻一頁就能輕鬆讀起來。
本書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以一隻小紅鳥的視角來介紹鳥類家族,帶小朋友發現鳥類的秘密。
語言幽默,讀來十分親切,沒有距離感。就像去朋友家作客,他熱情地介紹他的家人給你認識。
小鳥寶寶們為了能儘快出殼,會使用它們像金剛鑽一樣的卵齒鑽破蛋殼。卵齒是長在小鳥寶寶喙上的一個小硬塊,破殼後,卵齒就會漸漸消失或脫落。
群織雀會建造一個公共的鳥巢,大概有200隻群織雀在裡面群居,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單獨的入口和一間「套房」。
之所以叫戴勝,是因為它頭頂的冠羽展開後,很像古代女性一種叫「華勝」的頭飾。戴勝的鳴聲似「咕咕咕」,粗壯而低沉。
這本手繪自然繪本,相信讀者能第一眼被顏值打動。封面抓人眼球,內文每一隻鳥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同系列的《我和我的動物家族:一本魚書》中,露西婭營造了一個神秘多彩的海底世界,和孩子們一起探索魚類大家族的秘密。
「我和我的動物家族」這套書講解了鳥類和魚類的方方面面。知識點生動有趣,豐富而不繁雜。水彩插畫,精準唯美。
讓孩子不只是認識它們,而且能更深入地了解這些與我們共同生存在地球的美麗生命。了解自然的神奇,感悟生命的多元。
唯美生動的科普繪本
帶領孩子取探尋、辨識自然與生命的真諦
圖文版權歸禹田文化傳媒所有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
轉載 投稿 請發送郵件
至:nuanfangzi@qq.com
排版 校對 / 暖房子 木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