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重溫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2020-11-18 小美影視分享

你有沒有看過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

當時我看到這部紀錄片時,對那極美的而蒼涼的場景,有過太多的震撼,太多的讚嘆,對那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有過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思索。現在又突然想起,再回過頭來回顧一下。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裡,寬數公裡至近百公裡,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因為 《河西走廊》紀錄片的播放,讓我產生了對那片神秘土地的無限嚮往。在這部紀錄片中最先引人入勝的是視覺體驗恢弘大氣的影像,除了海洋以外,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這條走廊上呈現。風光攝影作為故事情節的背景和補充,時間並不長,卻運用了大量的延時攝影、航拍、日月星辰長時間曝光等先進的拍攝製作技術,隨便一張截圖都是絕美的壁紙。

這部紀錄片打破常規,沒有學者專家訪談,完全用生動的解說與音樂和視頻畫面配合,用電影化的手法重現歷史場景。

例如,第一集《使者》,開始的解說如下:

公元前138年,在距離漢帝國首都長安西北120公裡之外的甘泉宮,侍從官張騫,鄭重地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象徵授權的符節。他將率領使團,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漢武帝即位後,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但苦於無人相助後,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繫,想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這一年,劉徹19歲,張騫27歲。

他們都很年輕。

張騫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滿艱辛和不測;但他無法知道的是,當他轉身的那一刻,他的這次出行就將註定被載入史冊。

而河西走廊,也將從此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就算不看視頻,只聽臺詞,我們腦海裡也會有一幅極強的畫面感!還有被帶入兩千多年前的穿越感。

在視頻裡,我們看到奉命出使西域的張騫,在荒蕪戈壁之上的艱難危險的漫漫徵程。他第一次西行就不幸被匈奴人抓住囚禁了十年。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

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大意是說張騫經過匈奴,被俘虜,送到匈奴單于那裡。匈奴單于扣留張騫十餘年,給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妄圖把張騫的心留在匈奴),但是張騫一直保持著漢朝使者的符節,沒有丟失。

我們能看到張騫所表現出來的心的歸屬,永遠都是大漢,在十年裡漫漫長夜的等待,東望長安故園的深情。這不得不讓觀眾為之感動、陷入沉思。

張騫的匈奴妻子,痴情追隨他十餘年,甚至不惜陪他遠走長安。「史書中對這個女人的著墨少之又少,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這段愛情,給了張騫在大漠堅持數年的力量。」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女性角色,我們感受到的是波瀾壯闊的歷史裡的溫情一面。

13年後,對大漢對長安來說,已經杳無音信的張騫,終於完成出訪西域數國的使命,回到大漢回到長安時,他真的就是穿越時空而來。

面對長安城,張騫匍匐在地,長跪不起。他在想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一定能體會他熾烈的感情!故國,故土,家園,責任,使命,活著回來了,也許只有長跪,只有熱淚,才能表達他當時的心情。此時無聲勝有聲,無數觀眾為之動容,感動落淚。

第二集《通道》大意講述: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信息,堅定了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決心。公元前121年,發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戰。一年之內,年僅十八九歲的霍去病率領漢朝騎兵三次出擊匈奴,全線打通了河西走廊並使它自此併入漢朝版圖。

霍去病是衛皇后的外甥,初次出徵對戰匈奴,作為驃騎校尉。衛青大將軍挑選了800名精兵交由霍去病指揮。霍去病帶兵一路向北找尋並追擊匈奴軍隊。

霍去病的隊伍孤軍深入匈奴腹地數百裡,才看到匈奴的軍營,於是悄悄繞道包抄過去,看準其中一個最大的營帳迅速衝殺進去。

眼明手快的霍去病一刀便殺掉一個,他的手下隨即活捉了兩個。漢軍官兵趁亂斬殺了2000多個匈奴兵,大勝而回。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封狼居胥」這個詞,後世成為了表示武將取得偉大功績的專用成語。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詞句,就是用的霍去病的典故。

元狩六年,天妒英才,霍去病因病去世,僅僅只有23歲。

但我們記得霍去病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真的是氣壯河山,霸氣凜然。

這部紀錄片精心設定了50多個歷史人物角色,串聯起完整而形象的歷史故事。另外,編曲是希臘作曲大師雅尼和國內音樂人徐鯉組成的神級組合。

主題曲《河西走廊之夢》蒼涼悠遠、雄渾古樸、厚重深沉,好像河西走廊的蕭瑟風聲就在耳邊迴響,好像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就在眼前浮現。觀賞這部紀錄片的一個瞬間,我們就能夠與古人心意交織,好像就在當年那個場景裡旁觀。

無數英雄競風流,綿延的文化脈絡、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士人風姿,軍政交爭,雄關大漠,絲路駝影,佛國淨土,河西走廊兩千餘年厚重的歷史,撲面而來,令人熱淚盈眶!

夢回金戈鐵馬的河西走廊,

重溫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相關焦點

  • 《河西走廊》筆記
    第五六集 驛站 看了就想去旅遊的地方 本來只想截圖做下小筆記的…可是系統提示所寫內容太短了,只好百度搜一些文字來充數,以下是百度百科:目錄一分鐘了解河西走廊17.1萬 54"河西走廊央視紀錄片本詞條是多義詞
  • 《河西走廊》:一部值得反覆去看的紀錄片經典
    《河西走廊》,是2015年拍的紀錄片,至今在人文紀錄片中,無法超越,是紀錄片中的經典之作,當年就得到豆瓣9.5的評分。當聽到《河西走廊》時,心靈會進入一種寧靜狀態。 這是一部能讓我們靜下來的作品! 《河西走廊》講述了從漢朝以來的歷史,其中不乏金戈鐵馬,風雲激蕩,但作品卻用詩一樣的優美筆法,娓娓道來,配上王虹老師獨具魅力的解說,餘香滿浹;大氣的配樂,宏大敘事,宏闊的攝影,形成一股清新厚重、醇香永久的史詩風格。
  • 《河西走廊》:一部值得反覆去看的紀錄片經典!
    《河西走廊》,是2015年拍的紀錄片,至今在人文紀錄片中,無法超越,是紀錄片中的經典之作,當年就得到豆瓣9.5的評分。01:一部能讓心靈寧靜的作品生活充滿了噪音,我們的耳目又慘被各種信息劫掠。當聽到《河西走廊》時,心靈會進入一種寧靜狀態。這是一部能讓我們靜下來的作品!《河西走廊》講述了從漢朝以來的歷史,其中不乏金戈鐵馬,風雲激蕩,但作品卻用詩一樣的優美筆法,娓娓道來,配上王虹老師獨具魅力的解說,餘香滿浹;大氣的配樂,宏大敘事,宏闊的攝影,形成一股清新厚重、醇香永久的史詩風格。
  • 《河西走廊》大起底:從這裡讀懂西部!(海報、劇照+分集看點+首集正片)
    ,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只是,此前從未有過以「河西走廊」為主題的紀錄片。三年前,一支充滿夢想的紀錄片創作團隊踏上了這條古老而偉大的通道,擷取河西走廊上的絢爛瞬間,以編年體史詩的形式,跨越漢、三國、兩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系統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西部的歷史,呈現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
  • 史詩級紀錄片《中國》即將驚豔亮相!豆瓣9.7分紀錄片《河西走廊》原班底再打造
    豆瓣評分第一紀錄片《河西走廊》,原班人馬再合作惹人期待據悉,《中國》的主創團隊曾製作的《河西走廊》作為國產歷史紀錄片的代表作之一,從2015年上映至今,依然保持著9.7的豆瓣逆天高分,視頻平臺中該片的彈幕評論更是好評如潮:被贊「
  • 豆瓣評分9.7,《河西走廊》一部美到哭的紀錄片
    《河西走廊》是2015年播出的一部10集紀錄片,豆瓣評分9.7分,雖然這部紀錄片只有不到三萬人打分,但是依舊可以獲得如此之高的評分,可見這是一部多麼驚豔的紀錄片,導演太會講故事了,歷史、地理、軍事、民生、文化、宗教相互交織,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看得人如痴如醉。
  • 芒果大講堂預告 | 紀錄片的撰稿藝術——從《河西走廊》談起
    撰稿作為記錄片創作中的重要一環營造過去時空,再現歷史真實傳遞歷史氣息,表達生活本質 藉助現代視聽媒體的手段去重塑和表現賦予紀錄片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這便是紀錄片撰稿藝術.種種疑問,詳細解析盡在11月27日讓我們跟隨鄧建永老師探尋紀錄片撰稿藝術的奧秘!1957年生於天津,198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2001年加入央視《探索·發現》擔任策劃/撰稿。
  • 央視這部9.7分的紀錄片,網友看哭:這一生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央視這部9.7分的紀錄片,網友看哭:這一生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紀錄片。
  • 《河西走廊》原班底再出史詩級作品《中國》,展中國偉大歷史長河
    而這樣一部近年來罕見、時間跨度長、內核恢弘的大作,可能會讓很多觀眾擔心,製作團隊是否能夠完成這一宏大命題?且讓我們管窺一下幕後團隊的「歷史」,看看他們曾經的作品。豆瓣評分第一紀錄片《河西走廊》,原班人馬再合作惹人期待據悉,《中國》的主創團隊曾製作的《河西走廊》作為國產歷史紀錄片的代表作之一,從2015年上映至今,依然保持著9.7的豆瓣逆天高分,視頻平臺中該片的彈幕評論更是好評如潮:被贊「有生之年必看系列」「中國最好的紀錄片」。
  •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北接內蒙古高原,西連青藏高原,一直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當時漢武帝劉徹剛登上皇位,國土飽受匈奴人踐踏,只得每年給匈奴供奉大量貢品,在得知匈奴殺死月氏首領,並砍下其頭顱作為酒器,搶佔月氏人土地的時候,漢武帝決定派遣張騫,一路西行聯合月氏兩路夾擊匈奴。但張騫在半路卻被匈奴人擄走當了俘虜,匈奴王還讓他娶了匈奴女人。
  • 紀錄片《河西走廊》(合10集)
    《河西走廊》不像通常的紀錄片它沒有大量採用學者專家訪談的模式,沒有紀實段落
  • 《河西走廊》「紀錄片」× 「旅遊宣傳片」 √
    看完《河西走廊》後,我對甘肅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後有機會要去甘肅看看,不僅僅是敦煌,還想要去親眼目睹兩千年間由荒蕪到繁盛的河西走廊。我覺得這部《河西走廊》紀錄片其實給甘肅打了很好的旅遊廣告啊哈。2. 本著對歷史的興趣來看這部片,確實增長了很多的歷史知識,以前一些不曾理解的地方也有了答案。雖然劇裡由歷史而出發演繹的故事加入了一點想像和再創作,戲劇色彩濃厚,並非完全符合史實,不過並不妨礙整體的歷史觀感。
  • 《河西走廊》後最好的歷史紀錄片出現了
    它交出了一部高品質的紀錄片。——中國!《中國》之主創陣容的強大一部影視劇的質量要高,肯定是導演編劇,再到主創陣容過硬最重要。中國觀眾一直以來有點過於關注演員了。紀錄片也是相同的道理。《中國》這部紀錄片之所以質量高,主要原因就是團隊過硬。總導演是李東珅,之前拍了部紀錄片叫《河西走廊》。這部紀錄片,應該是中國評分最高的幾部歷史紀錄片之一。
  •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夢開始的地方
    《河西走廊》 4.9/5(最後一集過於政治了,不過瑕不掩瑜-0.1)我一直自詡熱愛地理,以為對中華大地的山川形勝比較了解,結果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印象中,甘肅(乾燥+肅殺)是戈壁和稀疏草原,不像「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水鄉,那裡怎麼適合人類居住呢?更別提有什麼燦爛的文化了。
  • 央視這部紀錄片9.6分,有人看得熱淚盈眶,有人想背起行囊走西北
    最近藝綻君刷了一部國產紀錄片,毫不誇張地說,看完之後感動到想哭,還想立馬背起行囊走一遍大西北。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真是樸實無華、平平無奇——《河西走廊》,出品方是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整部片的格調奇高,不得不令人高看央視一眼。Enina希望能多些這類關於歷史的經典紀錄片,讓歷史書上廖廖幾字能夠躍然紙上展現當時鮮為人知的人或事。順便說一句,演員演技都在線!特效也實屬良心!分分鐘鴻篇巨製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節奏。那麼,《河西走廊》到底是怎樣一部「神作」?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 《河西走廊》這麼好的紀錄片,總覺得該為它寫點什麼東西下來
    史詩級紀錄片,格局很大,音樂和畫面製作都是上佳水平。 貫穿各朝代,填補了我很多歷史知識的空白。像電視劇的紀錄片,演員演技很好,把歷史中的小人物還原,劇情構成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樣子, 而不是歷史書上乾枯的一個名字。
  • 解鎖超棒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漢朝人把他們的故事鐫刻在石頭上,作為地下墓室內壁的石材,歷經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漢代的歷史紀錄片。漢畫是漢代的圖像史料,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代表性文化遺產之一,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未被世人充分認知,漢畫已成為中國形象塑造的未曾充分開發的重大資源。
  • 《河西走廊》盪氣迴腸,河西走廊
    因為這部紀錄片,那些只是聽聞、默誦的,但因年少未曾體會的風雲歷史,一時間都活了過來。它就是——《河西走廊》。 後記看完《河西走廊我想,《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裡,不乏溫情地提到,那些在英雄名人身後,寂寂無名的他們:陪伴在張騫身邊的匈奴妻子,跟隨霍去病徵戰河西的將士,
  • 《河西走廊》從河西,輻射整個西部
    2015年,一帶一路付諸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始走向更高的臺階,河西走廊作為陸上絲路最重要的一環,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各大紀錄片排名都繞不開這部國產人文紀錄片的總統山,若不是最後一集寶藏,我還真不一定會推薦它。故事從博望侯張騫開始,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落幕的不算輝煌,但卻名垂萬古。導演極富想像力的加入了在漠北張騫的愛情故事,更讓人體會到最為開創者張騫的艱辛和堅定。
  • 《河西走廊》陳寅恪評河西文化
    陳寅恪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如是評價河西文化:「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漢代中華文化學術,經歷東漢末、西晉之大亂,及北朝擾攘之長期,能不失墜,卒得輾轉灌輸,加入隋唐統一之混合之文化,蔚然為獨立之一源,實吾國文化史之一大業。」這是河西走廊對中原文化的回饋,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