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潘濤的聲線溫柔、聲調節奏都拿捏到位,播音主持功力的確深厚。
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段朗讀非但全國人民都聽不懂,上海人也聽不懂。
事後,就連潘濤在朋友圈也表示「講得一塌糊塗」。
自嘲是消滅尷尬的最高智慧,事情本該就這麼笑一笑就翻篇,可是並沒有,一場順著網線花式拍馬屁現場就此上演。
作為一個上海人,解讀君今天就要圍繞這事兒和大家說兩個上海話詞語,包管你以後在生活和職場中都用得上。
顧名思義,惡行惡狀是上海話用來形容人言行卑賤醜惡,有汙耳目,在茅盾《煙雲》一書中也有提及。
當然,這絕不是形容把玩票當科普的知名主持人潘濤,人家秀這一段「散裝滬語」也沒壞心嘛!
那惡行惡狀的是誰?!當然是那群順著網線拍馬屁的人咯!
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人家潘帥去新聞聯播履新幹您X事?輪得到您一邊自我感動一邊與有榮焉?
當然,洗地的手段也並不高明,某抖音上海紅人就鼓譟:潘濤老師只要說了上海話,那就是為推廣滬語做貢獻!何況人家是個四川人,你要是覺得讀得不好,有本事你說四川話?
嚯!人家潘濤還沒怎麼樣,這些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貴親」倒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解讀君想說,推廣滬語的確是好事,但首先您說的得是滬語才行吧?
這種無底線的媚上,在職場中其實也不少見,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惡行惡狀」來形容,十分貼切。
這詞容易讓吃貨們會錯意:這是不是一道上海特色菜?
其實不是,這是形容人臉皮厚,不知羞。
家裡出了個京官兒,人家還沒來得及回鄉省親,老家人就敲鑼打鼓,大搞「北京喜訊到邊寨」。
某上海人愛看的晚報更是瞎起勁,無視這段糟糕的朗誦、身先士卒地為當事人打圓場。聲調之高,生怕北京太遠,聽不到老家同行表忠心。
這樣的場景最近同樣發生在印度,美國新當選的副總統賀錦麗身上有印裔非裔血統,當選後祖籍所在村莊同樣是鑼鼓喧天張燈結彩。
這也印了那句老話:人情冷暖,都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在一片捧聲中,似乎只要是吹捧聲比別人低了點,就是犯了錯誤。
在這樣的環境下,麵皮如城牆一般厚的傢伙層出不窮,也就不奇怪了。潘濤朗誦《繁花》的事件更像是曇花,熱度很快就會過去,諂媚者也會找到新的諂媚對象,惡行惡狀的老面皮們也在蓄勢待發,生怕起得晚,地已經被別人洗了。
解讀君想說,馬屁拍得再響,畢竟和自己沒啥關係,到頭來不過就是「吃力不討好,阿王炒年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