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繁花》引發的馬屁

2021-02-16 解讀網
新聞聯播主持人「上新」,出了一個上海臺過去的潘濤,沒過多久,潘濤就用「滬語」讀了一段金宇澄的《繁花》片段,在滬上引發的爭議不可謂不小。

乍一聽,潘濤的聲線溫柔、聲調節奏都拿捏到位,播音主持功力的確深厚。

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段朗讀非但全國人民都聽不懂,上海人也聽不懂。

事後,就連潘濤在朋友圈也表示「講得一塌糊塗」。


自嘲是消滅尷尬的最高智慧,事情本該就這麼笑一笑就翻篇,可是並沒有,一場順著網線花式拍馬屁現場就此上演。

作為一個上海人,解讀君今天就要圍繞這事兒和大家說兩個上海話詞語,包管你以後在生活和職場中都用得上。

顧名思義,惡行惡狀是上海話用來形容人言行卑賤醜惡,有汙耳目,在茅盾《煙雲》一書中也有提及。

當然,這絕不是形容把玩票當科普的知名主持人潘濤,人家秀這一段「散裝滬語」也沒壞心嘛!

那惡行惡狀的是誰?!當然是那群順著網線拍馬屁的人咯!

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人家潘帥去新聞聯播履新幹您X事?輪得到您一邊自我感動一邊與有榮焉?

當然,洗地的手段也並不高明,某抖音上海紅人就鼓譟:潘濤老師只要說了上海話,那就是為推廣滬語做貢獻!何況人家是個四川人,你要是覺得讀得不好,有本事你說四川話?

嚯!人家潘濤還沒怎麼樣,這些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貴親」倒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解讀君想說,推廣滬語的確是好事,但首先您說的得是滬語才行吧?

這種無底線的媚上,在職場中其實也不少見,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惡行惡狀」來形容,十分貼切。

這詞容易讓吃貨們會錯意:這是不是一道上海特色菜?

其實不是,這是形容人臉皮厚,不知羞。

家裡出了個京官兒,人家還沒來得及回鄉省親,老家人就敲鑼打鼓,大搞「北京喜訊到邊寨」。

某上海人愛看的晚報更是瞎起勁,無視這段糟糕的朗誦、身先士卒地為當事人打圓場。聲調之高,生怕北京太遠,聽不到老家同行表忠心。

這樣的場景最近同樣發生在印度,美國新當選的副總統賀錦麗身上有印裔非裔血統,當選後祖籍所在村莊同樣是鑼鼓喧天張燈結彩。

這也印了那句老話:人情冷暖,都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在一片捧聲中,似乎只要是吹捧聲比別人低了點,就是犯了錯誤。

在這樣的環境下,麵皮如城牆一般厚的傢伙層出不窮,也就不奇怪了。

潘濤朗誦《繁花》的事件更像是曇花,熱度很快就會過去,諂媚者也會找到新的諂媚對象,惡行惡狀的老面皮們也在蓄勢待發,生怕起得晚,地已經被別人洗了。

解讀君想說,馬屁拍得再響,畢竟和自己沒啥關係,到頭來不過就是「吃力不討好,阿王炒年糕」罷了!  

相關焦點

  • 馬屁大師宇文士及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句話精確地概括了拍馬屁在人際交往中、尤其在官場上的重大作用。那這個故事到底是咋回事呢?先別急,在講之前呢,咱得先弄清楚宇文士及這犢子到底是誰,以及隋唐初期廟堂之內好玩兒的人物關係。聽過連麗如的評書《大隋唐》的朋友,估計都知道宇文化及、宇文成都這爺倆,都是牛人。咱們今天說的男主宇文士及,就是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成都的二收。但是呢,《大隋唐》是評書,是文學作品。
  • 張鳴:馬屁的尺度
    所以,內閣的票擬,凡是涉及魏忠賢,都是一片的馬屁之聲,什麼詞兒好說什麼,什麼詞兒大說什麼。把過去拍皇帝馬屁的那些話,都一股腦兒用在了這個目不識丁的太監頭上。這樣的話,等發下來,就等於是皇帝的話。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皇帝會對伺候自己的一個閹人,幾乎每天都這樣的恭維。這樣的奇蹟,只能在魏忠賢時代才有,也就真的有了。在魏忠賢得勢之時,各地為他建的生祠,一共92座,如果明熹宗晚死幾年,估計生祠得遍及全國。
  • 臺軍馬屁文化再升級,看到蔡英文還要高唱一曲.....
    「一想到你呀,就讓我快樂,就好比蜻蜓呀看見綠草的油亮,像媽媽,輕柔的歌唱,一想到你呀,情不自禁地笑……」臺灣歌手張惠妹的《一想到你呀》15日上午在臺南唱響,一群女兵載歌載舞,對著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大方示愛,此情此景引來陣陣批評聲浪——根本是馬屁拍過頭!
  • 海派文學的繁花盛開:再讀金宇澄先生的茅獎長篇小說《繁花》
    2013年憑藉《繁花》獲得第11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第二屆施耐庵文學獎和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2015年8月16日,金宇澄再一次憑藉《繁花》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這部35萬字的「滿紙滬語」的長篇小說《繁花》,吸引眾多讀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去做一個讀後的思考: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傳統文學的力量貌似逐漸式微,為什麼《繁花》會脫穎而出?
  • 《繁花》今日開機,祝開工大吉!王家衛公布主演胡歌的定妝照
    9月10日,有網友在爆料電視劇《繁花》今日開機,主演胡歌也在現場,引發網友熱議,下午,導演王家衛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一張胡歌新戲《繁花》的定妝照,並發文稱「響不?」,隨後胡歌轉發與其互動配文「不響」。劇版《繁花》也轉發了胡歌的微博並配文「不響為響」。據說,「不響」是吳語,譯成北方話是「不吭聲」。
  • 《繁花》新路透曝光!唐嫣產後復出首部劇搭檔胡歌
    近日,《繁花》曝光一組新路透。照片中,胡歌和唐嫣看似在拍攝一場酒會戲,胡歌身穿西裝帥氣挺拔,唐嫣穿禮服裙配貝雷帽,高糊也擋不住的美,嘴塗紅唇的唐嫣走進片場時狀態在線,一臉梨渦甜笑,很是溫柔。。唐嫣和胡歌是多年的好友,兩人曾合作過《仙劍奇俠傳三》、《無懈可擊之高手如林》和《軒轅劍之天之痕》等作品,同為上海人的他們關係一直都非常好。
  • 臺軍馬屁文化再升級,工兵對蔡英文唱「一想到你呀,就讓我快樂」
    「一想到你呀,就讓我快樂,就好比蜻蜓呀看見綠草的油亮,像媽媽,輕柔的歌唱,一想到你呀,情不自禁地笑……」臺灣歌手張惠妹的《一想到你呀》15日上午在臺南唱響,一群女兵載歌載舞,對著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大方示愛,此情此景引來陣陣批評聲浪——根本是馬屁拍過頭!
  • 臺軍馬屁文化再升級,工兵對蔡英文高唱「一想到你呀,就讓我快樂」
    「一想到你呀,就讓我快樂,就好比蜻蜓呀看見綠草的油亮,像媽媽,輕柔的歌唱,一想到你呀,情不自禁地笑……」臺灣歌手張惠妹的《一想到你呀》15日上午在臺南唱響,一群女兵載歌載舞,對著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大方示愛,此情此景引來陣陣批評聲浪——根本是馬屁拍過頭!
  • 等王家衛劇版《繁花》?別心急!新版圖書新增160多位人物小傳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隨著王家衛導演、胡歌主演的《繁花》同名電視劇的拍攝已進入火熱化階段,《繁花》帶起的公眾話題被廣泛討論。2020年11月,上海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繁花》的全新版本,這一版為作者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多達20多處,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熔鑄作者心血的權威正本。新版《繁花》在延續舊版經典風格的基礎上獨家收錄了作者金宇澄親擬的16頁「人物小傳」。阿寶、滬生、蓓蒂、李李.....書中160多位人物的小傳,寥寥百字,命運判詞,人物形貌躍然紙上。
  • 張鳴:高級的馬屁有分工
    高級的馬屁有分工文 / 張鳴清朝的乾隆皇帝弘曆是個牛人,活了將近90歲,在位60年
  • 評論丨回望那些人那些年,《一路繁花相送》用極致純愛治癒人心
    愛情故事作為影視作品永恆的主題,從九八年中國的第一部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誕生到如今二十年的時間裡,伴隨著國產劇的發展和進步,觀眾也已經見識過太多太多的愛情故事,從曾經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徵服,到如今看到開頭就已經預測結尾的套路模式,在當下信息量過剩、影視作品聲勢巨大的傳媒生態下,影視劇集的製作愈發精緻,但是在這份精緻中,還有多少作品真正能引發情感共鳴
  • 《繁花》初露真容,胡歌「亮聲」
    劇集《繁花》首發主創陣容今天(2日)正式揭曉,監製、總導演王家衛,編劇秦雯,視覺總監鮑德熹,攜「阿寶」寶總——胡歌與眾位「見面」。
  • 悲劇共同體:舞臺劇《繁花》觀後記
    申江雪後獻鴨春,俊靚鴛蝶賞繁花。桂冠世情張恨水,羨煞只手勝芳華。說有趣,這是「文革」初期寫的一首詩,在《繁花》裡文學青年姝華把其中一段抄在日記裡,是她「表哥」寫的,小說這麼借用本是《孽海花》式伎倆,不料我自己先把它坐實了。11月裡在思南書店當店長時,主持人要我當場朗讀自己的作品,我一時情急就念了這首詩,這麼借光《繁花》自扮「索隱派」角色,事後想想有點老面皮。
  • 從不拍上司馬屁!不喜歡阿諛奉承的星座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從不拍上司馬屁!不喜歡阿諛奉承的星座。 處女座 處女座的人一向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喜歡違背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會覺得刻意去做一件事情,心裡會很不自在。對於拍馬屁這一件事情,他真的不在行,也不會去參與,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會去走捷徑,讓別人看不起自己,凡事就是要靠真本事。
  • 《阿飛正傳》結尾是《繁花》開頭?金宇澄對話王家衛
    《阿飛正傳》結尾是《繁花》開頭?王家衛說,他看到《繁花》的第一感觸是,「上海的文學,和關於上海的文學,從張愛玲以來都是陰性的,而在金宇澄的《繁花》那裡充滿了荷爾蒙性感,不是粗獷,是上海男人的性感。」】7月18日下午在香港書展上,金宇澄和王家衛第一次同臺出現在公眾面前。
  • 胡歌領銜劇集《繁花》不日花開
    由澤東電影打造的精品劇集《繁花》近日公布主創陣容:導演王家衛任監製、總導演,秦雯編劇,視覺總監鮑德熹,並將由胡歌領銜主演。劇集《繁花》改編自知名作家金宇澄的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小說通過獨特的筆觸描繪出一副栩栩如生的上海圖景。劇集《繁花》將圍繞阿寶(胡歌飾)展開,九〇年代初,煌煌大時代,人人爭上遊,阿寶也變成了寶總,成功過,失敗過,在滬上弄潮兒女中留下一段傳奇。有過金碧輝煌,有過細水長流,男男女女,漲漲跌跌,道盡一個時代的情義與至真。
  • 《繁花》是部好小說,但是……
    在討論小說的「形式」這個問題時,我們不得不首先觸及這兩年最受矚目的長篇小說《繁花》。我毫不猶豫地承認,這是近幾年最優秀的漢語小說之一,但同時也會反思它在傳統與現代小說創新的關係方面究竟意味著什麼?透過《繁花》,或許可以探究當代漢語小說在形式方面的諸多意味或難題,尤其是它對傳統形式的過分依賴,在今天表明了什麼樣的文學的共同經驗?
  • 西風豈是繁花主——有關金宇澄和《繁花》的零碎
    《繁花》單行本封面西風豈是繁花主——有關金宇澄和《繁花》的零碎按照美學原則,真正鮮花盛開的田野大地,人們往往用詞十分簡樸、克制;而對於馬路交錯、灰樸樸的樓房和人的心眼一樣密集的都市,則不吝濃抹重彩,「繁華」大概是「繁花」的通假字吧——沒有考證過,我猜的。
  • 新劇竇驍李沁《海上繁花》官宣,「燕洵淳兒」再次引發虐待狂
    用淳兒哥哥的話來說,你是公主,但是因為你先被感動了,你不得不忍受這樣的羞辱,然而在小編,你還在沉浸在淳兒治療的過程中心痛不已,有朋友給小編發了一封私信,說沒事,如果有原因,一定有結果,他們兩人還合作了一出叫《海上繁花》的戲劇。
  • 《一路繁花相送》:為什麼男人總放不下自己的初戀?
    《一路繁花相送》:為什麼男人總放不下自己的初戀?這兩天,我一直在追新劇《一路繁花相送》,按照官方的宣傳語:這是一個初戀未滿、再續前緣的動人故事。兩人隨著路非出國,引發誤會分手。流年偷換,物是人非,即使過了十年,(小說裡是七年),一切都已不復當初,路非依然忘不了辛辰。於是,等到國外的電影殺青後,路非毅然踏上了回國的路途,要去微雨島找尋曾經丟失的那段唯美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