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盧紀升 | 徐進傑

2021-02-08 臨江文苑

如您喜歡,請點擊上方藍字【臨江文苑】關注我們。



主編薦語:今年是我們偉大祖國七十華誕,臨江文苑擬定推出「臨江英模」系列作品,以此向為共和國流血犧牲、英勇奮鬥的英雄模範們致敬!



盧紀升是我小時候的鄰居,我尊稱他盧叔。說是鄰居,其實兩家相距也有一裡多地,因為他家住在半山坡上的兩間泥草房裡,周圍只有幾畝山坡地和樹林子,沒有別的人家。日子久了就熟悉起來,誰家有事他都會熱心幫忙,來來往往。所以,大家在心目中都視彼此為鄰居。


盧紀升為人和善,勤勞樸實,夫妻二人辛苦地拉扯著六個子女,還奉養著老娘,生活的壓力與勞累自不必說。他家既不是農民,也不是盲流,在當時叫作「社會戶」,就是自食其力,自己養活自己。那時他家主要靠種地為生,除了種玉米之外,也種向日葵,還有一大片草莓地。草莓紅了的時候,我也經常去幫忙採摘,每次都是邊摘邊吃,直到撐得哈不下腰為止。那時候人們的日子還比較苦,草莓就算稀罕物了,挑到市場很快就能賣完。到了冬天,他的妻子每天都提著籃子到街邊賣瓜子,一玻璃杯的瓜子一毛錢,天寒地凍的一賣就是一個冬天。


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還幫他家背過李子,凌晨天還不太亮的時候,盧叔就領著兩個最大的孩子和我上路了,雲裡霧裡地走了二個小時才到了山中一個有李子樹的人家,低價買了李子後再背到市場上賣出去,就掙那點辛苦的跑路錢。他肩負著家庭的重擔,每天都勞作在土地和山林之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長大後,辛勞半生的他又在山下蓋起了六間大瓦房,給三個兒子都娶了媳婦,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和睦又熱鬧,日子也逐漸地好起來。




雖然他和鄰居們相處得很好,但大夥都不太知道他的身世與來歷。有一天他家的孩子找出了一小口袋的軍功章給我看,大概有二三十枚,金光閃閃地都特別漂亮,我這才隱隱知道這位盧叔曾經當過兵。但小孩子只是覺得把這各式各樣的軍功章一枚一枚地排列起來挺好玩,至於這軍功章的來歷等事情,我也沒有細心地去打聽。直到1990年我在臨江財政工作時,知道了國家對這些解放前參軍的退伍老兵每年都要發放撫恤金,才猛然想起了盧紀升的軍功章這件事。但在我的記憶中從來沒聽到過他家任何人提到過什麼撫恤金的事情,打電話一問,他果然從來沒有申請,也沒有領過撫恤金。老兵退伍領取撫恤金是國家的優撫政策,我不清楚他在長期生活清貧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去申請享受這種待遇,並且也從來沒聽見他報怨過什麼。我想幫助這個與世無爭的人,能享受到這個待遇,通過民政部門了解到,像他這樣的老兵只要有復員軍人證(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就可以申請撫恤金,但他到底有沒有這個復員證還是個未知數,於是我就上門問他。明白了我的來意後,只見他掀開箱子,慢慢地從箱底的一個紅布包裡拿出了一個暗紅色的復員證,上面寫著:盧紀升,1947年9月入伍(十五歲),山東莒南縣人,衛生兵,1956年3月退伍。服役期間立三等功二次,四等功兩次。


我細心地看著手中紙面有些斑駁的復員證,再看看站在眼前這位已腰背微駝、滿臉滄桑的人,真不敢相信一直默默無聞在山溝裡種地的盧叔原來是一位當了十年兵的有功之人。真是越有故事的人越是沉靜簡單。十五歲的年齡,在如今人們的眼裡還只是個孩子,而當年的他卻已經投身於戰火紛飛的解放戰爭中了,當時一種敬意從我心底油然而生。第二天,我就陪著盧叔到民政部門順利地辦妥了各種申請手續。從那以後,他才開始享受這遲到了三十多年的待遇了。在當時撫恤金的數目雖然不多,但這是國家對老兵們一種榮譽性的優撫和關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老兵的優撫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009年10月,盧紀升被接入臨江市光榮院由國家供養,去年的撫恤金已達到15000多元。他在光榮院平日裡吃的住的都很好,只有到過春節的時候才回到兒子家住上幾天。我和那些老鄰居們每到大年初一都會去給他拜年。現年已經八十七歲的老人家身板硬朗,面色紅潤,見人總是滿面笑容,只是耳朵背得厲害,跟他說話得大聲地喊才聽得見,就像兩個人吵架似的。



就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與文苑圖編李興民老師專程去光榮院看望了盧紀升老人家。老人依舊精神矍鑠,對我們的到訪顯得特別激動,還高興地穿上軍裝照了像。遺憾的是那一小口袋軍功章早已遺失殆盡,如果能把他胸前掛滿軍功章再照張像該有多麼神氣啊。


通過交談我了解到,老人家剛參軍時在山東軍區,因為年紀小,就當了一名衛生兵,一直在戰地醫院負責傷員的救治與陪護工作。後到華東野戰醫院,跟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腳步,他從山東到了東北,又從陸地到了船上。這位小兵娃子已經見慣了戰爭的殘酷和流血犧牲,盡心盡力地為傷員服務,忠於職守,善於學習,十年軍旅生涯的歷練,讓他從一個小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班長,並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多次立功受獎,那一枚枚軍功章就是最好的證明。復員以後,他回到老家,依舊當了農民,娶了媳婦成了家,過上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過了兩年,由於搞運動吃大鍋飯,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這跟他心目中所嚮往的生活對接不上,年輕氣盛且又見過世面的他,不甘心過這種有勁無處使還吃不飽飯的日子,就毅然帶著妻女和老娘闖了關東。一路輾轉來到臨江,至今已整整六十個年頭。老人還對我說,當年無論是選擇參軍入伍還是在山溝裡種地,他都無怨無悔。現在他在這裡生活得特別好,感謝黨和國家對老兵的關懷。知道了這一切之後,我突然理解到,當一個人足以包容所有生活的不快,而專注於責任而不是利益時,他就已經站在了精神的高處。這讓我們對這個老人不僅又多了幾分敬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而這些當年為新中國出生入死的戰士們大多數已經不在人世。他們代表的是那一段光榮的歷史,因為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祖國沒有忘記他們,我們更應該感恩他們。老兵盧紀升就是那個戰爭年代千千萬萬個普通士兵的一員,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革命,卻甘於平凡,不求回報,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謹以此文,向老兵們致敬!



圖片攝影:李興民


相關焦點

  • 盧江:我的「老兵」情結
    盧江,一名攝影愛好者,七年時間, 尋訪我市200餘名建國前老黨員、抗戰老兵,為他們拍照留念,書寫著他的「老兵」情結。老英雄們讓人起敬盧江,是市檢察院一名檢察官,熱心公益事業,曾多次參與張家口晚報「山城一家親,一周一心願」活動。
  • 《最後一搏》發預告片 塞繆爾·傑克遜飾退伍老兵
    《最後一搏》發預告片 塞繆爾·傑克遜飾退伍老兵 時間:2019.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原神魔女盧和角鬥盧差多少?沒有好的火杯選擇魔女盧還是角鬥盧?
    原神這款遊戲中的聖遺物裝備有很多,最近小編發現很多朋友在選擇魔女盧和角鬥盧的時候會糾結。很多玩家表示手中沒有好的火杯,想了解一下魔女盧和角鬥盧差距有多少。說實話如果玩家不親自試一試魔女盧和角鬥盧的話,是很難有所感覺的。這回我們就來一起講述一下這個問題。
  • 如果我是盧書記
    1因為一個電話,盧書記火上了熱搜,被全網爆錘。甚至於短視頻團隊都開始模仿王主任電話搖人的翻版劇情,目測下一步就要晉級到B站鬼畜視頻了。與此同時,另外一條有意思的熱搜也出現了:如果你是盧書記,你會怎麼辦?
  • 【詞人介紹】盧國沾
    不過,盧國沾就是這樣舍易取難,有「發電一千伏」這樣容易著筆的方法不用,偏採用處境式或(內心)獨白式的寫法。 盧國沾的《找不著藉口》、《千百滋味》、《願你鑑諒》、《紫玉墜》、《陪你一起不是我》、《情若無花不結果》、《回來問你》等可謂這種寫法的代表作。
  • 關於老兵丨老兵紋身簡介
    老兵紋身店,隸屬於武漢市江漢區老兵彩繪藝術工作室,是國內知名的紋身品牌,也是中國目前具有國際化,紋身行業標準的大型專業刺青機構,同時致力於打造湖北武漢最好的紋身店!擅長風格:新傳統、歐美寫實紋身風格老兵紋身創始人,老兵紋身首席紋身師。
  • 盧小魚江郎才盡了嗎?
    這八年,我把盧小魚每一部作品都刷了N遍,後來實在沒的可刷,喜歡盧小魚的人都知道他會長期性失蹤。因為愛屋及烏,我就去刷一直同他搭檔的很有喜劇表演感的文靜小姐姐的,我是個從不看偶像劇的人,因為文靜小姐姐,硬是看了兩集。很多人說盧小魚,你不要一直模仿偶像,要有自己的特色。我覺得說這話的人可能沒有從頭到尾認真看過他的任何一部自導自編自演的作品,他就差把特色兩個字貼腦門上了好麼。
  • 精美絕倫的古代豪車配置——當盧
    當盧,乍聽起來,好像不知何物。但它又叫「當顱」,這就好理解了,「當顱」肯定和「顱」有關,它就是裝飾在馬額部位的飾品。 【西漢,錯金銅當盧,海昏侯墓出土】當盧出現於商代,商周時期的當盧,實用性大於裝飾性,它可以保護馬的頭顱,以素麵居多。這些貼在馬面上的當盧,實質是貼在貴族心上得意的「金」。
  • 淺析盧國沾的情詞
    盧國沾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為報章、雜誌撰文,曾從事電視、電臺、電影媒體工作、經營出版、廣告及貿易業務。盧國沾是香港流行曲填詞人,活躍於七、八十年代的樂壇,有「詞壇聖手」之稱,他著名的流行歌作品有〈大地恩情〉、〈前程錦繡〉、〈小李飛刀〉、〈變色龍〉等。
  • 老兵,一路順風……
    在武警浙江總隊的座座營區內,胸帶紅花、身穿軍裝、肩掛「光榮退役」綬帶的老兵們紛紛拿出相機,與即將分別的戰友拍照留念。不少官兵情到深處,不禁失聲痛哭。一輛輛掛著「光榮退伍」「再立新功」「一路順風」等橫幅的軍車載著老兵在鑼鼓和鞭炮聲中離開了軍營,緩緩駛入各個送別的車站。都說美酒歷久彌香,真情誠摯永存。望著老兵離去的身影,送行的戰友久久不願離去。
  • 逸社呼盧殺集
    呼盧能賺人前笑,倚夢堪偷榻上春。熒惑在心雖不解,乾坤有骰擲前因。雖輸我在乾坤裡,嘗遍方才領要津。逸社呼盧歌陳煥湘昔聞博弈娛戲多,亦鬥智勇亦消磨。雅者投壺復射覆,俗者拇戰作切磋。今逢逸社呼盧殺,百單八將逐嵯峨。
  • 大俠 盧小魚
    盧小魚還是帶著那顆不羈的心和單純又執著的追尋,繼續完成自己的大俠夢。他們經過一路的奮戰與奇遇,最終成為絕世高手的過程,也喚醒自己被激起的深藏多年的武俠夢,跟隨盧小魚,這次是朝著朝陽方向一路狂奔。 好好玩。
  • 美新財長提名人選雅各布·盧
    除了在美國政界摸爬滾打多年以外,盧也是典型的美國「旋轉門」式人物,擁有在商界、學界等多領域工作經歷。在加入歐巴馬政府之前,盧曾擔任花旗集團高管,並在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任職。  盧加入歐巴馬政府後,先後在多個部門擔任要職。
  • 怒懟大連盧書記志願小夥回應:在微信群曝光後盧書記才道歉
    來源標題:怒懟「大連盧書記」志願小夥回應:事發後對方道歉,不知道視頻咋傳到網上 1月14日,「大連盧書記」登上熱搜,引發輿論關注。
  • 盧員外還是以前那個盧員外!
    小平頭啤酒肚,立馬就成了盧卡庫的代名詞,而隨著這首打油詩一起名揚天下的,還有盧卡庫的新外號——盧員外(援外)。縱觀盧卡庫到現在為止的職業生涯,也算是年少成名,小魔獸的外號也曾彰顯出其與眾不同的氣勢,但是盧卡庫的職業生涯一直都沒有達到人們想像中的那種高度,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前面這首打油詩說起。第一句話,說的便是職業邊鋒盧卡庫,盧卡庫是前鋒啊,咋成了邊鋒了呢?
  • 民國時期周至縣大財東盧三
    「民國時期在周至縣,誰錢再多也多不過盧三」。幾年功夫,盧三家的光景便好起來了。他置辦農具,購買牲口土地,成了一個家底殷實的土財主。有著遠見卓識的盧三,他不像一些財主那樣,小富即安,貪圖享樂,而是目光遠大,追求更高的目標。又經過幾年苦心經營,盧三便從一個窮漢娃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擁有良田數百畝,幾套馬車的土財主。善於經營、又能吃苦的盧三,親自帶領幾個幫工,長年累月奔忙在田間地頭。每年小麥成熟時,他總是帶頭割到第一趟麥子。
  • 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老兵裴海清今日啟程回怒江
    &nbsp&nbsp&nbsp&nbsp8月10日早晨,抗戰老兵裴海清早早地就起床散了一會步,和家人吃完早餐後,就坐上了返回怒江的汽車。&nbsp&nbsp&nbsp&nbsp老兵籤字 按手印 留作紀念&nbsp&nbsp&nbsp&nbsp老兵籤字 按手印 留作紀念&nbsp&nbsp&nbsp&nbsp心願達成 老爺子很開心&nbsp&nbsp&nbsp&
  • 【汽車音樂大激賞】 || 環球詞選 · 盧國沾
    可能有朋友不知道盧國沾是誰,但你一定聽過《雪中情》、《小李飛刀》、《天蠶變》、《萬裡長城永不倒》等等的優秀粵語經典歌曲——它們的詞作者,都是盧國沾。香港填詞界泰鬥有兩個「沾」,一個是充滿俠情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另一個是看透風雲變幻的「詞壇聖手」盧國沾。
  • 【聽抗美援朝老兵講故事】趙振南:戰友犧牲 娶他妹妹為妻 給他父母...
    趙振南:戰友犧牲 娶他妹妹做妻 為他父母盡孝聽抗美援朝老兵講故事抗美援朝老兵趙振南在桃花江鎮退役軍人事務站站長孫志強和村幹部吳啟方的帶領下,我們在資江下遊南岸的川門灣村見到了趙振南老人。老人和他的老伴吳月英在家門前的柿子樹下擺起了茶桌,接待我們。
  • 三個老兵唱《老兵》唱著軍歌走天涯
    三個老兵唱《老兵》這首獻給復轉軍人的歌曲《老兵》,從作詞到作曲再到演唱均為昨天的軍人。詞作者李昌明與演唱者吳堅出身鐵道兵部隊。李昌明現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堅現為中國交響樂團男低音歌唱家。曲作者姜春陽系原空政文工團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