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我的「老兵」情結

2021-02-23 張家口檢察

我拍下的不只是照片——

我拍下那些皺紋縱橫的臉頰,我想留住那臉頰上流過的淚淌過的血。

我拍下那些業已渾濁的眼睛,我想留住那眼睛裡映照的衝天炮火如血殘陽,

我拍下那些皴裂粗糙的手掌,我想留住那手掌扣動的復仇扳機刻下的戰友碑文。

我想留住的不只是故事——

七年尋訪拍攝,千辛萬苦,言不能盡。

盧江,一名攝影愛好者,七年時間, 尋訪我市200餘名建國前老黨員、抗戰老兵,為他們拍照留念,書寫著他的「老兵」情結。

老英雄們讓人起敬

盧江,是市檢察院一名檢察官,熱心公益事業,曾多次參與張家口晚報「山城一家親,一周一心願」活動。

2008年奧運會期間,單位派盧江去赤城大海陀拍些照片,在一個村口,他遇見了一位義務執勤的老人,當他閒聊時問起老人手指為何缺了一截時,老人給他講起當年參加新保安戰役時的情景。那一刻,盧江突然萌生了應該給這些經歷過戰爭的英雄們留下點什麼的想法,哪怕一張照片。由此,盧江開始了他的「拍客」苦旅。

剛開始的時候,每到一個村,盧江就下車問詢村裡是否有老黨員、老戰士,很多村民都充滿戒心,甚至他還被轟出過村口,有時候口乾舌燥的解釋甚至超過了奔波的勞累,而風餐露宿更是家常便飯。餓了,找個小賣部煮袋方便麵;渴了,咕咚咚灌幾口礦泉水……

「他們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照過像,見到自己的照片就好像是在欣賞一件稀世珍寶。」正因為如此,每次給老人們拍完照,盧江總是想方設法把照片給老人們送回去。1943年入黨的任丙義,在崇禮縣獅子溝鄉三號村獨居,現在盧江還清晰地記得老人拿到照片時的喜悅:「我把這給閨女送過去,讓她瞧瞧……」可是,去年盧江聽說老人離開了人世。「畢竟這些老黨員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能為他們留下點什麼,讓他們高興高興,我的心願也就達成了。」

在外人看來,拍攝的日子是單調和辛苦的,但對於這些盧江卻「渾然不覺」,因為他心中湧動著一種激情。「在我心裡,給這些老英雄們拍照片就是我人生這個階段的『事業』,我會盡我的力量做好。」

那段時日,每個星期天,他就會習慣性地出發。

艱辛無法阻擋探尋腳步

盧江拍攝的很多老英雄大部分都居住在偏遠山村,有時候還要走崎嶇小路,而這就難免遭遇險情。

2008年冬一天,盧江去赤城探尋,因為下了雪,路上結了冰,一隻突然闖到公路上的狗讓專心開車的盧江不自主地點了一下剎車,汽車原地轉了180度後蹭到了路邊的水泥樁子上,而旁邊就是6米多的深溝,驚出一身冷汗的他半天才緩過神來……

還有一次,盧江開著一輛破213吉普去陽原化稍營拍攝,車陷入了滿是泥沙的河道。周圍也沒有村莊人家,手機也沒信號,而且看著天有可能會下雨。為了保命,他背上相機,翻了一座大山,走了有一兩個小時,終於在一個小村找到了兩個村民,後來在他們的幫忙下, 才把車挖出來。

但這樣的艱辛,沒能阻擋盧江繼續的腳步。

蔚縣大南山和赤城大海陀曾是抗日戰爭的根據地,也是留下盧江尋訪足跡最多的地方。他在這裡拍攝的老人,有的曾經活捉過鬼子兵、有的參加過開國大典、有的在上甘嶺穿越彈雨、有的赴緬甸遠徵……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讓盧江聽得如痴如醉,這也是促使他堅持不懈探尋拍攝的動力。

「當我真切地面對這些老人時,歲月便以一種震懾人心的方式撲面而來,讓我肅然起敬。」盧江說,面對著心中的老英雄,總希望用手中的相機留住那些不能忘卻的記憶。

希望喚醒社會的關注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盧江將拍攝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作為主題,從年初就開始了籌劃。幾個月的時間裡,盧江用他的鏡頭,執著地追逐著那些白髮蒼顏、佝僂背影的垂垂老者。看他們為自己打開那層層包裹著的勳章證書,穿上那摺疊齊整已顯寬大的軍裝,講述那些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往事。

「拍攝老兵的日子,我總是莫名的激動,我覺得我正留存著即將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珍貴史料……。」說起拍攝老兵來,盧江這樣表述。那些老人的照片,盧江還自費去裝了相框,然後再給他們送回去。 得知盧江拍攝老兵的事跡後,251醫院還專門製作了「愛心聯繫卡」,為老兵開闢醫療綠色通道,並為他們每年安排免費體檢。

幾年的堅持,讓盧江也「名聲在外」。

今年8月,中國書協河北省書法考級中心、河北省教育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抗戰老兵攝影書畫展」,專門邀請盧江參加並為他單獨設立了攝影專區。他展出的50副老兵照片成為此次展覽的一個亮點。檢察日報、《方圓》雜誌等媒體對他進行了專訪。

「我的能力有限,但我會傾我所能,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老英雄。」說起今後,盧江表示他的拍攝之旅仍將繼續。

入選理由: 在田野村落,在老屋舊巷,在人們忽略而過或是未曾關注的角落,盧江用他的相機執著地記錄著那些為國家付出鮮血和汗水的昔日功臣, 再次引起社會對這一特殊人群的關注。

記者感言: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盧江的老兵情結,絕不是僅憑攝影愛好者的一股激情就能完成,對老兵深深的敬意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是他行動的根源,不為名利、不計得失,不辭辛苦,這種情結值得點讚。

相關焦點

  • 饒陽縣94歲老兵崔文顯的抗「疫」情結
    饒陽94歲的退伍老兵崔文顯捐款抗擊疫情。饒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老兵崔文顯所獲得榮譽紀念章。饒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王志明 李彥芬 記者 扈煒)近日,在饒陽縣留楚鄉東合村,一名94歲的退伍老兵雙手把1000元錢遞交到包村幹部手中,用於支援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抗戰老兵說:中國那麼大,我想去臺灣看看
    9月3日大閱兵的前夕,網絡上關注抗戰老兵的內容也多了起來,我們隨手就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中國退伍軍人的生存狀況如何?
  • 我的處女情結……
    就像M所說,他有處女情結。在我看來,處女情結是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沒有對錯之分,正如你喜歡打桌球,而他喜歡打籃球一樣。只要不違背道德觀念和法律,其實所有的興趣愛好無可指責。 既然M有這麼強烈的興趣愛好,我覺得應該單刀直入地問L:你是不是V?不要騙我,如果是的話我們繼續戀愛,直到結婚。如果不是的話我們立刻分手吧。這樣做才是對自己興趣愛好的尊重。
  • 我的豆腐腦情結
    從小到大我總忘不了的就是我的家鄉盤克的豆腐腦。就這樣,我吃上了「專供的豆腐腦」——一碗爺爺對孫子的愛,我也沾了光。  我對盤克豆腐腦的另一段情結,就要說一下我的初中生活了。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盤克中學度過的。那個年月學生在學校住的是大通鋪,睡的硬板床,一人一脊背寬,冬天在床板上鋪麥草或稻草笆子取暖。  那時,我們都會從家裡背上夠一周吃的饃到學校。平時我們都是在學校的學生灶上吃飯。記得有一次我實在饞的忍不住了,就花了一塊錢買吃了兩碗豆腐腦解了一回饞。
  • 我的臺灣情結
    題記:情結是一種病嗎?
  • 【閱讀】我的豆腐腦情結
    說的都是人們對食物的一種情結。人們對家鄉味道的眷戀,人們對家的思念之情罷了!人們對食物的鐘愛,尤其是對家鄉美食的偏愛其實就是一種家鄉情結。但我知道,那只是母親哄我們的話罷了。她是捨不得那5分錢。當時,一碗豆腐腦5分錢。記得有一次,父親給我們兄妹四個買了一大碗豆腐腦,端回家我們兄妹四個,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碗豆腐腦吃光了,最後竟然,連粘在碗內的辣子油也被我們用饃給擦光了。在我的記憶裡那是我吃過的最香的一回豆腐腦。  說來也巧,我上到五年級時,我們班一個離學校很近的同學叫我晚上在他家住。
  • 感動:退伍老兵路過軍營莊嚴敬禮,美哉中國軍人,壯哉中國軍魂!
    致敬各位戰友:這倆戰友不尋常,軍人情結繞心上。不管行程多匆忙,也要行禮訴衷腸。雖是簡單的軍禮,卻飽含哨兵對老兵的敬意,老兵對曾經軍營的不舍。還有類似的故事:退伍老兵在途中遇到部隊的運輸車隊,站在路邊默默地敬著軍禮。運輸車隊經過的每一輛車都鳴笛示意。更有廣東幾名退伍軍人在飯店聚會時,聽見門口的馬路上有軍車經過,立馬丟下碗筷衝到路面,對著軍車敬禮目送,軍車上的軍人看到後也對他們回禮。
  • 衛生戰線「老兵」「把脈」助力鄉村振興
    從部隊醫院轉業後分配到大連市西崗區衛生局的劉軍可謂衛生戰線的「老兵」。2018年4月,任西崗區衛計局副局長的劉軍開啟一段新的徵程,被選派到莊河市,任吳爐鎮第一副書記兼光華村黨總支第一書記。衛生戰線「老兵」「把脈」助力鄉村振興,劉軍秉承多年在部隊和地方衛生戰線養成的守初心擔使命的一貫作風,兩年多時間,他積極履行第一書記職責,毫不鬆懈,落實了七八個助力鄉村振興項目,得到當地群眾的讚譽和各級組織的認可。
  • 關於老兵丨老兵紋身簡介
    老兵紋身店,隸屬於武漢市江漢區老兵彩繪藝術工作室,是國內知名的紋身品牌,也是中國目前具有國際化,紋身行業標準的大型專業刺青機構,同時致力於打造湖北武漢最好的紋身店!擅長風格:新傳統、歐美寫實紋身風格老兵紋身創始人,老兵紋身首席紋身師。
  • @老兵,苦等23載,終覓我的「軍中戀人」
    當兵之前,我就設想過,「老兵」嘛,八塊腹肌,拳頭如鐵,跑步箭步如飛,或者帶個墨鏡,攜槍帶彈,一股子氣橫掃,壞人就倒下一大片,只幹粗活、力氣活,畢竟電視劇裡都是這樣的。現如今,我下連一個月了,我似乎懂事了,感覺是「導演」騙了我,因為,天天見的「老兵」就站在我的前一列。您看到了什麼?
  • 是情結控制了你, 還是你控制了情結
    而這三條線索恰恰反映了祁同偉這個人物的兩個巨大的情結,其一是權力的情結,其二是自卑的情結。那麼,什麼是情結呢?情結是心理學裡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我們無意識(就是不被覺察到的心理中)挾有情感力量的觀念團,也就是我們心理結構中情緒、情感凝聚成的結。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戀母情結,就是指兒女對母親依戀、依賴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形成的心理結構的一部分。
  • 高秉涵:我抱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而是滿滿的鄉愁
    許許多多的老兵在臺灣孤寂一生,到死也沒能再看到故鄉一眼。為了達成老兵們的遺願,這30年來,高秉涵一共抱了近200壇臺灣老兵的骨灰回大陸,最遠的送到新疆。一開始有人揶揄他從律師變成「法師」,後來卻深深地被他感動。高秉涵於2012年被評為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 老兵,一路順風……
    來源:武警新聞微信公眾號摘下火紅的肩章握在手心捨不得放下那是軍旅青春散落的時光此時,我什麼也不想一聲「到」,一生「到」一朝戎裝在身一生熱血難涼連接火熱軍營與人生新「戰場」的是那一脈傳承的榮光和夢想老兵,你要離開了不論什麼時候
  • 「我身邊的退役老兵」短視頻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為傳承紅色精神,關愛退役軍人,由人民網·人民數據發起的「我身邊的退役老兵」短視頻徵集活動近日正式啟動。活動期間,將邀請知名人士為退役老兵短視頻徵集加油助力,同時,還將推出退役軍人工作宣傳系列短片,共同宣傳和弘揚退役老兵的奉獻精神。
  • 高鐵上給退役老兵買盒飯的「最美軍嫂」有話說
    作為親歷者的退伍老兵胡燦在網上留言:「聽說,2020年的冬天是60年以來最冷的冬天,但軍嫂送給退伍老兵們的飯卻格外熱乎。感恩生於盛世中華,感謝溫暖以待,這份溫暖會由我們一起永遠地傳遞下去……」 這位神秘軍嫂到底是誰?
  • 【湖南衛視《我的特一營》尋找臺兒莊老兵】
    湖南衛視精簡《新濟公活佛》,強推鐵骨柔情熱血大片《我的特一營》,引來諸多關注。《我的特一營》由2013年度話題劇《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原班人馬聯袂打造,講述了1938年,臺兒莊戰役前夕,齊魯英雄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 《我是老兵》首曝預告片 宋楚炎血性造就榜樣力量
    中國直播網娛樂訊 2018最新軍改題材電影《我是老兵》首爆預告片,該片由著名導演祝新運執導宋春麗是國家一級演員,同時又是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的副會長,在電影《我是老兵》的拍攝中,宋春麗老師與侄子宋楚炎飾演的是母子,作為老一輩的藝術家,宋春麗和宋楚炎更是在兩人的戲份上進行了一番鑽研。宋楚炎為了演繹好這個角色做足了功課,將李天河複雜的心理狀態全部演繹了出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軍人,宋楚炎傳達得毫無違和感。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退伍老兵會選擇二次入伍?原因值得深思
    其中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退伍之後忘不了軍旅生活,渴望再次回到部隊。很多老兵服役期滿時沒有規劃好,結果頭腦發熱選擇了退伍。回到家鄉後,發現自己始終難以脫下那身軍裝,對部隊生活充滿依戀。在這種強烈的軍旅情結的推動下,許多退伍老兵就可能再次踏上軍旅之路。
  • 處女情結
    但其實有沒有處女情結,是很個人的東西。就比如口味這東西,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你說番茄炒蛋到底是要放鹽還是放糖?這根本不是對或錯的問題,你喜歡甜就放糖,你喜歡鹹就放鹽,總不能因為別人跟你口味不一樣就罵別人是神經病不懂吃。
  • 致老兵,我是否有了你的樣子
    致老兵,我是否有了你的樣子 又是一年退伍季 又是一年離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