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臺灣情結

2021-02-14 兩岸青年


題記:情結是一種病嗎?據查,情結是指產生於幼年的不受自我控制的衝突性情感反應模式,以後常在某些狀態再現,許多情節是根據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命名的。情結有時也被稱為癥結。我相信這種解釋,因為我的成長故事驗證了這種解釋。

 

上世紀70年代,臺灣校園民謠興起,臺灣青年喊出了「我們要唱自己的歌」。於是,歌聲也漂洋過海,影響了那一代的大陸年輕人。                       

1976年,當我還是知青的年代,真正荷把鋤頭在肩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的時候,那「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喔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在吹響/笑意寫在臉上/哼一曲鄉居小唱/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多少落寞惆悵/都隨晚風飄散/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就成了我最喜歡吟唱的鞭策自己抵禦孤獨的歌,這樣的歌會給那高中剛畢業就奔向「廣闊天地」幻想「大有作為」的女孩單薄肩上的鋤頭減輕分量,給那在爆曬日頭下插秧盼炊煙的女孩笑意寫在臉上,還有《外婆的澎湖灣》會讓曹宅區小黃村上目宋大隊知青小屋裡,點不著火燒不熟飯急得掉眼淚的女孩幻想趕快出現「一位老船長」,還有在只聽到蛙鳴蟲叫漆黑黑的夜晚,坐在門前的石凳上一遍遍幻想「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那是外婆拄著杖,將我手輕輕挽」。


我們是唱著《龍的傳人》走進大學課堂的,經過了文化大革命,加倍珍惜《同桌的你》的日子,會哼著《橄欖樹》進入課堂,會想著《睡在上鋪的兄弟》而表白《月亮代表我的心》,把浙師大發給女生吃不完的飯票統統掏出來給那填不飽肚子的男生。

當我回首青春的時候,所有真實的、虛幻的、美麗的、迷惘的記憶碎片般撲面而來,就像我靜靜坐在《窗前》準備用一生去記憶的一道風景,那時的我如饑似渴地到地攤上租著讀完了瓊瑤《穿紫衣的女孩》等所有小說,日後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買下了席慕蓉所有的詩集,正像《一棵開花的樹》中的寫照一樣:

為這我已經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2000年,我有幸隨中國文化部圖書館司副司長周小璞一行去美國參加世界圖聯大會,回來要去「亞洲四小龍」臺灣的消息比去美國更讓我激動和期盼。但那時候兩岸還沒有三通,去臺灣得先去香港再飛過去,所花的費用比到美國還多。那一年在臺灣我考察了臺北市立公共圖書館與社區圖書館,看到臺灣父母們周日都領著孩子去圖書館排隊借書,親子活動非常有意義,還有很多義工在圖書館上班。那一年馬英九還是臺北市市長,他給圖書館下達了任務:打造書香社會。每年他親自給優秀讀者頒發「最佳讀者證書」,籤上市長的名字。也許就是這樣的書香味讓我對臺灣更為著迷。


2009年5月,胡錦濤就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不僅有增進政治互信,還有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7月校黨委書記給了我機遇,同省教育廳領導和中高職10多名校長一起訪臺。這一次,我們馬不停蹄從北到南跑了9所臺灣中高職院校,我們讀懂了臺灣為何會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歷史,考察了臺灣技職類學校的先進,也了解到了他們的尷尬,生源的萎縮也迫使臺灣的技職類學校校長到大陸來尋找合作夥伴。離別寶島臺灣後,我拿著6份合作協議,回來苦思冪想怎麼樣才能有一個合作的好載體或者契入點? 僅僅會唱校園歌曲還不夠,僅僅去過日月潭阿里山還不夠,如何讓兩岸青年交心交友?應該從文化書香入手,這時候圖書館情結與臺灣情結相撞了,靈感爆發,於是「青春飛揚、書香兩岸」的主旨思想誕生了,於是我排除萬難,有了六屆「青春飛揚、書香兩岸」的舉行。


2013年,第三次「青春飛揚,書香兩岸」活動移師臺北龍華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臺中僑光科技大學,臺南樹德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我帶領了24名校藝術團師生赴臺,陸生臺生沒有語言障礙,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幾天功夫就成為好朋友了。我暗自下決心哪怕經費困難也要把這項意義非凡的活動堅持下去。現在,我們嘗到了甜頭。


赴聖約翰科技大學參訪

2015年11月1-7日,我校舉行第六屆「青春飛揚、書香兩岸」浙臺大學生交流活動,人民日報海外版進行了報導,教育部把這項活動評委優秀校園文化品牌二等獎,這些都不足以讓我興奮。11月7日這天,晴空萬裡陽光燦爛,我在蕭山機場用自己的錢買了許多好吃的準備帶給臺灣朋友,我又要飛臺灣參加致理科技大學的兩岸職教論壇。而這一天非同尋常,海峽兩岸領導人60年「一甲子之握」啊。


赴臺灣樹德科大參訪

報到後我把自己鎖在賓館的電視機前,下午三點大陸稱「習馬會」,臺灣稱「馬習會」的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之握全程直播,聽到那渾厚深沉的普通話,看到那微笑自信的習大大臉龐,我覺得我終於等到了「那位老船長」,他說「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而那位曾經幻想「那是外婆拄著杖,將我手輕輕挽」的女孩自己也變成了一位外婆輩的奶奶,她希望兩岸學子「青春飛揚」,她希望「書香兩岸」世代相傳。在臺灣重溫余光中的詩歌,更能感受到: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情結是一種病嗎?不,是一種情愫,一種烙印,一種你揮之不去,在某一點相遇而凝固的瞬間,在某一刻相遇而爆發的永恆,這樣的情結即使伴隨一生一世也是幸福的。

 
赴僑光科技大學參訪

 

註:以上為作者投稿,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謝謝。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andylaw2443@foxmail.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相關焦點

  • 【佳作欣賞】臺灣情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從小就憧憬著寶島臺灣。究其緣由,是小學課本上學到的「臺灣日月潭」?是自小縈繞耳畔的《阿里山的姑娘》?是那曲膾炙人口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抑或是感動於余光中繾綣的鄉愁?這或許是許多人對於臺灣的第一印象,卻也不盡然。     我已然不記得最早聽到「臺灣」這個詞彙是什麼時候,或許是兒時那記憶模糊的「傳單」吧。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鄉愁的一種
    一個臺灣地名,就是一個歷史片段,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它猶如陳年老酒,甘醇綿厚,愈久彌香,值得我餘生慢慢品味。」——《臺灣地名溯源》冠以故鄉地名,以慰思鄉之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後,閩南民眾開始大量遷到臺灣。雍正以後,廣東的客家人開始大批前往臺灣。
  • 樣樣戳心:那些讓你欲罷不能的臺灣情結
    樣樣戳心:那些讓你欲罷不能的臺灣情結有多少人跟我一樣犯了「臺灣癌』?
  • 我的處女情結……
    就像M所說,他有處女情結。在我看來,處女情結是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沒有對錯之分,正如你喜歡打桌球,而他喜歡打籃球一樣。只要不違背道德觀念和法律,其實所有的興趣愛好無可指責。 既然M有這麼強烈的興趣愛好,我覺得應該單刀直入地問L:你是不是V?不要騙我,如果是的話我們繼續戀愛,直到結婚。如果不是的話我們立刻分手吧。這樣做才是對自己興趣愛好的尊重。
  • 我的豆腐腦情結
    從小到大我總忘不了的就是我的家鄉盤克的豆腐腦。就這樣,我吃上了「專供的豆腐腦」——一碗爺爺對孫子的愛,我也沾了光。  我對盤克豆腐腦的另一段情結,就要說一下我的初中生活了。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盤克中學度過的。那個年月學生在學校住的是大通鋪,睡的硬板床,一人一脊背寬,冬天在床板上鋪麥草或稻草笆子取暖。  那時,我們都會從家裡背上夠一周吃的饃到學校。平時我們都是在學校的學生灶上吃飯。記得有一次我實在饞的忍不住了,就花了一塊錢買吃了兩碗豆腐腦解了一回饞。
  • 趙曉輝:淺談臺灣電影的黑道情結與青春記憶
    當然,細心的觀眾會注意到,在這部文藝氣質濃鬱的電影中有一個竹聯幫老大赫然出場,豆導本人也聲稱混過黑道,在其演藝生涯中更是數度出演黑道中人,這淵源已久的黑道情結與文藝氣質算是在《艋舺》中得到了雙重釋放。青春年代的江湖夢也許在血氣方剛,極易衝動的青春年代,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夢。
  • 我們臺灣這些年:省籍情結和眷村文化
    省籍情結,簡單來說就是不同地域人之間產生的微妙情感,但在臺灣又常被上升到政治層面。
  • 【閱讀】我的豆腐腦情結
    說的都是人們對食物的一種情結。人們對家鄉味道的眷戀,人們對家的思念之情罷了!人們對食物的鐘愛,尤其是對家鄉美食的偏愛其實就是一種家鄉情結。但我知道,那只是母親哄我們的話罷了。她是捨不得那5分錢。當時,一碗豆腐腦5分錢。記得有一次,父親給我們兄妹四個買了一大碗豆腐腦,端回家我們兄妹四個,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碗豆腐腦吃光了,最後竟然,連粘在碗內的辣子油也被我們用饃給擦光了。在我的記憶裡那是我吃過的最香的一回豆腐腦。  說來也巧,我上到五年級時,我們班一個離學校很近的同學叫我晚上在他家住。
  • 跟著臺灣電影去旅拍,文藝情結分分鐘get
    終於迎來我大天朝的國慶七天長假!這幾天票圈掀起一陣曬出遊照的狂潮,這時候,就很考驗攝影水平了。
  • 處女情結
    有人說,有著強烈處女情結的男人在大男子主義的同時其實是帶著點自卑,如果他的女朋友或者妻子是處女,那麼在性這件事上他就佔著絕對性的優勢,但是如果對方是非處,上床的時候他也許會在心裡偷偷地想:「她會不會將我和前任做對比,我表現得比較好呢還是前任呢?」為了避免有這種煩惱出現,所以倒不如直接選個處女,免了後顧之憂。
  • 這本遊戲雜誌,觸動了我心底的舊日情結
    因為不僅有身邊的朋友給我過了 24 歲的生日,還收到了去年給自己的最後一件禮物,這是一本雜誌,從臺灣發貨,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才拿到我的手上。而且這本雜誌,居然要 100 多塊人民幣,也不厚,起初拿到手以後,真是有種虧大了的心思,想著就挨坑這一回就得了,以後再也不買了。
  • 我們的臺灣情結,是必須親自去走一走才能解的…
    (聯繫作者請點擊閱讀原文)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對著臺灣有著別樣的情感,這次有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的臺灣之行,紛紛等待著我的臺灣行之文。我構思了無數種版本,每一種都無法躲避掉兩岸問題,可我作為一個美的捕獲者,並不想摻和進這些紛擾,我不想談政治,甚至連人性也不想談。
  • 腳踏車情結
    腳踏車情結 2020-12-2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追龍》把臺灣觀眾的港片情結撩了起來【臺北票房】
    在臺北地區的周末票房排行榜上,《追龍》僅次於過於強大的《王牌特工2:黃金圈》,排在第二名的位置,這也是今年在臺灣表現最好的港片了(《追龍》以港片身份在臺灣上映),看來臺灣觀眾一樣有著老港片的情結啊不過說來也是三十年河東河西輪流轉啊,二十多年前香港想拍跛豪吳錫豪和探長呂樂的傳記電影的時候,臺灣片商不同意用真名,於是,才有了吳國豪和雷洛這樣的名字(當年臺灣市場佔據香港電影票房的半壁江山)
  • 陳鍵鋒:我對TVB有情結 不知林峰離巢
    談及前陣子TVB首席小生林峰離巢籤約英皇,曾同是「TVB四小生」的陳鍵鋒表示對此不知情。TVB大批演員外流,讓不少港劇迷傷心失望,對此,陳鍵鋒透露自己也是看TVB劇長大的,對TVB有情結,如果有合適機會,仍然會考慮和之前的同事合作。據他透露,自己私下還會經常與以前在香港一起拍戲的朋友們聯繫。
  • 盧江:我的「老兵」情結
    我拍下的不只是照片—— 我拍下那些皺紋縱橫的臉頰,我想留住那臉頰上流過的淚淌過的血。 我拍下那些業已渾濁的眼睛,我想留住那眼睛裡映照的衝天炮火如血殘陽, 我拍下那些皴裂粗糙的手掌,我想留住那手掌扣動的復仇扳機刻下的戰友碑文。 我想留住的不只是故事——七年尋訪拍攝,千辛萬苦,言不能盡。
  • 是情結控制了你, 還是你控制了情結
    而這三條線索恰恰反映了祁同偉這個人物的兩個巨大的情結,其一是權力的情結,其二是自卑的情結。那麼,什麼是情結呢?情結是心理學裡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我們無意識(就是不被覺察到的心理中)挾有情感力量的觀念團,也就是我們心理結構中情緒、情感凝聚成的結。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戀母情結,就是指兒女對母親依戀、依賴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形成的心理結構的一部分。
  • 李登輝「日本情結」大起底
    李登輝新書《新.臺灣的主張》月底上市,他在新書中提到,當年與哥哥自願成為日本兵,「一心懷抱著為國家挺身作戰、光榮赴死的理想」。對殖民國如此「情深意厚」的人,全世界恐怕找不到第二個。唯一合理的解釋似乎就是此前坊間流傳的「李登輝是日本人私生子」。那麼,李登輝究竟是不是日本人?今天我們對他的「日本情結」進行大揭底!從李登輝的公開簡歷看,其祖籍是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鄉奧杳樓下村,也就是現在的龍巖市永定縣湖坑鄉樓下村,為閩西客家人。
  • 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每個人都會有嗎?
    所以不少懂一些心理學的人會用戀父情結來解釋女孩子愛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男人,用戀母情結來解釋男孩子愛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女人。每當看到這些解釋,你是不是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有這個情結?首先我們看情結這個詞的解釋。這是心理學派裡經典的精神分析學派詞彙。
  • 陳正飛:我是一個有國家情結的人
    另外,有時候人們在餐廳裡講話有一點大聲,坐電梯時,裡面的人還沒出來外面的人就要進去,還有隨地吐痰,這些都有點不太習慣。  Q:這也是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A:很多臺灣朋友就跟我講,說你怎麼會習慣內地的一些生活環境,隨地吐痰啊什麼的。我就說臺灣早期經濟剛要起飛的時候,其實也是這樣子啊。那為什麼別人給你這樣的機會生長,你不給別人機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