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公子】
PS:某些公號,請別抄襲我, 我也發公號
成龍雖然自六七歲開始學武,但因其長相一般,進軍演藝圈時並不順利。
起初,他只能在劇組做武行和替身,後來開始演一些沒臺詞的角色,一直沒有爆紅的機會。
在演藝圈混了一兩年後,他還一度因為沒機會而去澳洲投奔了父母,每天在小餐館打工,前途一片迷茫。
好在大導演羅維很看好成龍,將他喊回香港,去古龍那裡求取了劇本,還將他調給吳思遠拍武俠片,成龍才得以翻身。
恰恰是因為吳思遠的《蛇形刁手》和《醉拳》,成龍才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搞笑功夫」風格,漸漸在電影圈站穩了腳跟。
爆紅之後,成龍拍攝了一部又一部叫座的電影,背後付出了數不清的艱辛和汗水。
雖然有人曾說:「成龍的功夫,算不上真正的功夫。」但在影迷眼中,成龍的搞笑功夫卻真實而接地氣,實在是大家記憶中,最經典的影片之一。
01
成龍原名陳港生,1954年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安徽蕪湖。
其父早年間曾在戴笠手下任職,後國內形勢巨變,他輾轉抵達香港,開始在法國領事館工作。
雖然遠離家鄉,但其父母卻對京劇尤為痴迷,也間接造成了成龍未來的去處。
成龍從小痴迷於武打片,經常會憧憬自己能像影片中的俠士一樣,上山學藝。
到了三四歲時,父親為了讓他強身健體,開始教他練一些基本功夫。誰料,成龍學了一些拳腳後,竟然成了「小霸王」,經常和周圍的小朋友打架。
上學後,他依舊承襲自己「小霸王」的本質,打遍學校無敵手,後來便被學校勸退,無處可去。
為了他的上學問題,父母很頭疼,恰逢此時,其父母任職的大使要調到澳洲,父親無奈之下,將他送入了于占元戲曲學校。
1961年夏,父親帶著成龍到了尖沙咀,拜師京劇武生佔元大師,這位師傅也是成龍崇拜的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
此後,他便是這裡的一員,還認識了師兄弟洪金寶、元奎、元華、元彬等,他們也被稱為「七小福」。
在這裡訓練的階段,師傅極其嚴苛,功夫練不好,經常會被懲罰,雖然這段時間很艱苦,但卻為成龍成名打下了基礎。
其實,成龍在「七小福」時期就開始拍戲了,經常會出入片場,但大都演些兒童、武打群演角色。雖然沒什麼好的角色給他,但也讓他熟悉了片場的拍戲流程。
02
17歲時,成龍正式從「七小福」結業,在叩謝師傅的培養之恩後,便入了武師的行業。
在70年代,武打片已經開始風靡,李小龍從美國回到香港出演不少影片後,更是將香港武打片推向了一波高潮。
很可惜的是,李小龍在1973年意外去世,但那股熱潮並沒有熄滅,武打片依舊風靡全球。
當時的成龍只是個跑龍套的武師,只能出賣勞力,地位並不高,每次為了能被導演挑選上出演一個小角色都要賣大力氣去表演。
更何況,當時的成龍無論身高還是樣貌上都沒有優勢,沒有大俠的俠士風範,讓他去出演大俠的仗劍走天涯戲碼,就有些滑稽。
所以,後來成龍籤在新天地公司後,出演的幾部武打片,如《廣東小老虎》、《北派功夫》,都沒有好的賣座率。
後來,成龍被陳自強舉薦給羅維,籤在了羅維旗下,又出演了古龍大製作的少林系列,依舊收視慘澹。這也讓成龍開始質疑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他感覺自己在這個圈子裡看不到未來。
隨後一段時間,他便收拾行囊,去了澳洲投奔父母,開始在小飯館裡打零工,每天都活的很迷茫。
03
直到導演吳思遠,自己成立公司,開始籌備電影時,才將成龍從打零工的生活中拉回娛樂圈。
因為香港武打片,在初期大部分都拍攝的很血腥,讓很多片商雖然感興趣,卻因為無法播出而望而卻步。
此時,導演吳思遠便想能夠開闢新的武打拍攝之路,便想到了喜劇武打的新想法,將喜劇融入武打片中,減少血腥畫面,以此來吸引片商的合作。
成立公司之初,吳思遠第一部拍攝的便是《蛇形刁手》,這個創意並非他自己的點子,而是籤下成龍的羅維提供的。
吳思遠在了解之後,覺得非常具有喜感,便當即決定籌備拍攝。
為什麼羅維有想法,卻自己沒拍呢?
預估是因為市場不景氣,他手裡也根本沒有錢,更不敢冒險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吳思遠在籌備電影時,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成龍,所以,他便到羅維公司去借人。
因為公司經營不景氣,吳思遠又給出了5萬片酬的價格,所以羅維爽快的把人借給了吳思遠。
其實,吳思遠與成龍早就相識,在成龍「七小福」時期,吳思遠便經常在片場見到他,後來他在臺灣拍戲導片,經常去演員徐楓家。
而當時成龍喜歡徐楓的妹妹徐傑,正在追求人家,便也經常會去徐楓家,所以兩人經常會碰面。
吳思遠對成龍的印象就是「一個蠻有意思的小夥子」,他叫成龍一起打麻將,但他從來都不打。
那時,成龍還有個小習慣,便是他去別人家裡做客,基本不會坐椅子,總是蹲在地上或角落裡,讓吳思遠覺得很滑稽。
所以,吳思遠在籌備《蛇形刁手》時,腦海裡第一人選便是成龍,無論是身形還是喜感,都非常符合這部電影的定位。
也正是因為吳思遠選中成龍,才將成龍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拉出來,讓他看到了前路的希望。
04
為了拍好《蛇形刁手》,吳思遠找到了「袁八爺」袁和平,也是成龍的一位師兄。
袁和平做武術指導多年,但自己從沒導過戲。不過,吳思遠發現袁和平無論去哪兒,總帶一本書在身邊,便很欣賞袁和平。
吳思遠知道,在武行裡能堅持看書的人少之又少,袁和平一定是個有思想的人,便勸說他執導了《蛇形刁手》。
因為袁和平第一次執導電影,作為著名打星的袁小田,為了支持兒子的事業,雖然已經退休,但依舊出山,在電影中再次出演,扮演了成龍飾演的角色的師傅。
整個影片的拍攝很順利,成龍當時拼勁十足,因為第一次擔當大主演,更是專注的拍攝所有戲份,在很多武打動作上,不知道苦練了多少遍。
拍攝完之後,成龍覺得拍攝很舒服,也嘗到了做主演的甜頭,私下裡還想要籤給吳思遠。
但是吳思遠這人比較講江湖道義,不做卸磨殺驢的事,既然是借來的人,他自然不會去挖牆腳。
影片上映後,便掀起了電影圈的巨浪,製作成本只有50萬的影片,票房卻高達300多萬港幣。
買了這部影片的臺灣片商,更是賺的盆滿缽滿,大擺慶功宴。成龍也依靠這部影片成功翻身,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打星。
05
《蛇形刁手》大賣之後,吳思遠又有了新創意,便有了後來的《醉拳》。
在《蛇形刁手》的慶功宴上,吳思遠不善喝酒,便看著酒宴上的人一邊喝酒,一邊划拳,瞬間靈感迸發,想要將這種醉意融入到武打中。
此後,他便開始籌備《醉拳》,他心目中的男主角自然還是成龍。
他便再次去羅維公司,但這次並沒有第一次那樣順利。此時,成龍已小有名氣,羅維便希望他能拍自己公司的電影,自己掙錢。
吳思遠為了借出成龍,來來回回跟羅維討論多次無果,但是成龍自己也想演這部影片,便帶著吳思遠上門堵羅維。
因為怕被羅維罵,成龍按完門鈴就跑了,吳思遠便自己跟羅維談。羅維一看都上門了,只能請人進去。
剛開始羅維一直拒絕,稱現在公司也有要成龍拍的戲,不開。後來,吳思遠見如此勸說無用,便告訴羅維要帶他見個人。
傍晚,吳思遠便帶羅維見了臺灣片商林榮豐,這便是當時買下《蛇形刁手》的片商。
林榮豐告訴羅維,自己非常期待《醉拳》,更是提出一個誘惑人的條件說:你把成龍借給吳思遠,以後你公司拍的電影,臺灣的版權他第一個買。
當時,羅維公司並不景氣,好多影片賣不出去,這樣的條件實在太誘人,羅維自然心動,便答應了將成龍借給吳思遠。但是,羅維卻有一個附加條件:必須拍完自己公司的電影,才能去拍《醉拳》。
吳思遠自然滿口答應了,可惜,也是因為這一個小條件,讓《醉拳》的拍攝進程遇到了頗多波折。
不久後,成龍再度和吳思遠、袁和平合作,但是這部戲的拍攝並沒有《蛇形刁手》拍攝時順利。
成龍經常會被羅維公司拍攝的戲拖在韓國,不願放人,無奈之下,《醉拳》的製片人便親自飛韓國將成龍帶回《醉拳》劇組拍攝。
但是相比羅維給成龍安排的戲,成龍更喜歡《醉拳》,所以即使拍攝時間短,他依舊拼盡全力,他知道,這部戲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在這部戲裡,成龍的打戲都十分賣力,為了能夠打出「醉拳」中醉的感覺,他有時真的喝完酒上陣。但因自身酒量不太好,他便用憋氣的方法,將自己憋到醉酒的臉紅、眩暈感中,然後接著拍戲。
在拍攝期間,所有的打戲都是親自上陣,有一次打戲中眼皮受了重傷,直接送到了醫院。但是他絲毫沒有抱怨,只是在到醫院的時候,希望不要給他打針。誰也想不到,在劇組那麼勇猛的打星,竟然害怕打針。
成龍在電影中,飾演的是小人的成長史,自然要從挨打開始成長,所以被打成為常事。很多挨打的戲,成龍為了真實要求必須真打,有時就連劇組的人看的都心疼。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醉拳》上映,票房爆炸式上漲,僅僅在臺灣就拿下將近800萬港幣的票房。不僅國內拿下了好成績,在東南亞、南美洲更是火出一片天地。
買了版權的各地片商更是賺錢賺的合不攏嘴,臺灣片商林榮豐更是開心不已,吳思遠每次到臺灣,林榮豐必定給他塞錢,讓他隨便玩,他買單。
06
《醉拳》上映之後,成龍徹底紅了,成為繼李小龍之後,又一個名揚國際的武打巨星。
人紅之後,便有各大公司給他拋出橄欖枝,也有不少公司開始挖牆腳。
成龍成名後,便有朋友勸他趁著成名,多賺點錢,演員很難紅一輩子,趁著紅就多撈點,他也在認真的考慮朋友的建議。
就在這時,兩大巨頭公司嘉禾和邵氏便向他拋出誘人的條件,希望能夠籤下他。
當年的李小龍,也是在這兩個公司中周旋過,沒想到,時過境遷,這次成龍成了那個炙手可熱的人物。
想當年,剛從美國回到香港的李小龍,本想籤邵氏,但邵氏才出一萬美金,李小龍覺得價格太低,便籤了剛起步的嘉禾,硬是用兩年的時間,將嘉禾捧成了武打界的明星公司。
因為當年錯過了李小龍,邵氏不想再錯失成龍,便和嘉禾開始了爭奪成龍之戰。
起初,嘉禾給出了100萬港幣一部戲,邵氏便加價,嘉禾不認輸,直接加價到450萬港幣,邵氏為爭人更是不怕花錢,給出500萬的高價。
剛成名的成龍,看到這些片酬眼花繚亂,很難抵住誘惑不跳槽,但是跳到哪個公司變成了難題。
就在成龍猶豫不決時,嘉禾棋高一招,在成龍跑外國宣傳時,嘉禾便派人跟了去,時刻在成龍耳邊吹耳邊風,這也讓成龍心動了。
隨後,成龍和經紀人陳自強開始了解嘉禾的體制,發現嘉禾公司成立年限雖短,但是內部自由度高,能夠給藝人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便和師兄洪金寶籤了嘉禾。
起初,成龍被挖角,羅維並不放人,甚至還擺了成龍一道,偷偷改了成龍的合約,加高了違約金,讓成龍官司纏身。但幸好,羅維公司的一位老管家出面,給成龍作證,這才讓成龍脫身。
籤入嘉禾之後,嘉禾確實兌現了承諾,給了成龍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嘉禾拍攝的第一部戲《笑拳怪招》便由成龍自己執導,上映後票房也相當不錯。
之後,嘉禾開始給成龍接軌國際,又拍攝了《殺手壕》、《炮彈飛車》、《威龍猛探》等影片,進軍國際。
真正讓他在國際上站穩腳跟的是1994年拍攝的《紅番區》,在美國上映沒多久,便創下高票房。
接下來的《尖峰時刻》更是火爆全球,成龍還因此登上了《時代》雜誌。
在從影的幾十年間,成龍開拓了自己的「搞笑武打」風格,更是在國際影片中闖出一片天地。
他的敬業,他的拼命都是他成名的基石,能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也是實至名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