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蛇形刁手》到《醉拳》,成龍爆紅背後的故事

2020-09-10 愛豆研究中心


成龍早期在香港電影圈混的並不順利,70年代初,他從于占元的中國戲曲學校畢業後,在劇組做武師、演小配角,好幾年沒什麼起色。所以後來跑到澳洲去投奔父母了,他父母在一個駐澳大使家裡做雜工,成龍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去餐館做小工,一度感覺前途十分渺茫。好在大導演羅維通過陳自強找到成龍,把他拉回香港繼續當演員。

不過在羅維公司的幾年,成龍拍了幾部電影並不紅,真正的事業轉機是吳思遠借用他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這兩部片子之後,成龍確立了自己的「搞笑功夫」的風格,並躋身一線巨星的行列。關於這兩部片子背後的故事還挺有意思的。


成龍年輕時


成龍年輕時

70年代初,香港武打片已經很熱,李小龍從美國回到香港後,又帶起了一波熱潮,可惜的是,1973年李小龍意外去世,之後武打片仍然是港片最熱的題材,但幾年之內並沒有可以比肩李小龍的巨星出現。成龍身手當然不錯,但在外形上沒有優勢,他早期拍的是一些正經的武打片,但他長個大鼻子,身高也不夠,試想一下,他演一個背著長劍,一本正經的大俠,根本就沒有「俠氣」,觀眾會覺得很滑稽。所以,成龍一開始拍的幾部武打片並不賣座。


成龍早年劇照(1976《少林木人巷》)

因為李小龍的緣故,當時不少國外片商對香港武打片也有興趣,可是早期武打片多數比較殘忍血腥,動不動就開膛破肚,有些西方國家沒法放映,尤其是北歐片商更不敢買。當時導演吳思遠自己開了公司,也在做一些影片發行的生意,跟外國片商交流比較多。他就想,能不能把喜劇元素加到武打片中,這樣可以規避血腥的鏡頭。另外當時拍武打片的太多了,套路都很相似,觀眾都有點審美疲勞,加入喜劇成分還可以創造出新的風格。


香港電影大咖吳思遠

成龍在「七小福」時期就在做武行,吳思遠很早就認識他,那時候成龍還是個很老實的小青年,吳思遠說,有段時間他在臺灣拍片,經常去徐楓家打麻將(徐楓原來也是演員,後來成了湯臣老闆娘,投資拍電影,陳凱歌《霸王別姬》就是她投的)。那時候成龍在追徐楓的妹妹徐傑,也經常去徐楓家裡。吳思遠有時叫他一起打麻將,他從來不打,可能那時成龍也沒什麼錢吧。而且成龍還沒紅的時候有個習慣,到人家家裡,有椅子也不坐,喜歡蹲在地上。吳思遠覺得這小夥子還蠻有意思的,而且也看過他的戲,覺得他的身手不錯,外形很有特點。

「蛇形刁手」這個創意是羅維告訴吳思遠的,但羅維自己沒拍,吳思遠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所謂蛇形刁手就是蛇拳加上鶴拳,這個聽起來就很有喜感。於是他決定拍一部喜劇化的功夫片。至於主演,他一開始想到的就是成龍,沒有別的人選。吳思遠的想法是,要拍一個功夫小子,而不是大俠,他不威風,不漂亮,但是要逗人喜歡,有觀眾緣,身手要好,有喜感。這樣的角色,成龍是不二人選。

當時成龍是籤在羅維公司的,於是吳思遠就去跟羅維借人。沒想到羅維還挺爽快,馬上就答應了,那時候他公司狀況也不是太好,吳思遠提出5萬片酬借用成龍,在1977年這是不錯的價碼了。


羅維與成龍

接著吳思遠又找來了袁和平,袁八爺原來一直是做武術指導的,自己沒導過戲。吳思遠跟他關係不錯,他發現袁和平很喜歡看書,歷史的、武俠的,身邊總帶著一本書。在武行裡愛看書的可不多,所以吳思遠覺得袁和平是有想法的人,於是就說服他來執導《蛇形刁手》,然後又通過袁和平請來他的父親袁小田,袁小田原來是很著名的功夫明星,本來已經退休了,因為兒子要當導演,他才重新出山,在電影裡扮演成龍的師傅。

然後袁和平又找了他弟弟、乾弟弟等一幫人來做副武指、替身等等,這個團隊就相當於是一家人了,所以拍攝過程很順利。成龍當時也很開心,自己可以演男一號,而且這個劇組很專業,大家在一起做事很舒服,所以當時他拍完這個片子就私下問吳思遠,能不能籤給他公司,一個月一萬塊就行,那時候羅維公司不太行,成龍是沒什麼錢的。不過吳思遠還是講江湖道義,畢竟成龍是從羅維那兒借來的,他不想幹過河拆橋的事。


袁和平在指導成龍動作


《蛇形刁手》劇照


《蛇形刁手》劇照

《蛇形刁手》上映後火了一把,50多萬的成本,票房收了差不多300萬港幣,在70年代算是很高了。買了發行權的臺灣片商賺到錢很開心,就擺了慶功宴,吳思遠自己的是不喝酒的,坐著看大家喝。那些臺灣人喝酒喜歡猜拳,喝醉了個個手舞足蹈,非常搞笑。吳思遠看著看著突然冒出一個靈感,能不能把醉酒和功夫結合在一起呢?袁和平也不喝酒,吳思遠就問他:醉拳有沒有搞頭?袁八爺說,這個點子好!

回到香港,吳思遠開始籌備《醉拳》,演員當然還是用成龍,《蛇形刁手》之後,成龍開創出「搞笑功夫」的路子,知名度一下就上來了。吳思遠想再接再厲,接著用成龍拍功夫喜劇,那些嘗到甜頭的臺灣片商也都催著趕緊拍新片。

然而,這次吳思遠再找羅維借人,直接被拒絕了。來來回回談了好多次,都被拒絕,加錢也不行。羅維自己就是做導演的,他很清楚,成龍現在開始走紅了,身價不一樣了,自己公司弄幾部電影給他演就行了嘛,幹嘛要借給別人?

袁和平跟羅維原來關係不錯,他也幫著去求了幾次,結果也是被拒絕,搞得很火大,就跟吳思遠說,要不就換人吧。吳思遠沒放棄,他很清楚,這個電影必須由成龍來演。其實成龍自己是很想演的,他知道這個戲絕對會火,有了第一部的經驗,第二部戲一定會更好,他也很著急,也希望《醉拳》能快點開拍。

吳思遠最後使出一個絕招,要給羅維一個突然襲擊。他也不知道羅維家在哪兒,那天是成龍帶他去的,到了羅維家門口,成龍幫忙按了門鈴,然後一溜煙跑了,他怕被羅維看見,罵他吃裡扒外。

羅維出來開門,穿一個睡袍,吳思遠也不管了,直接進去把他堵在了家裡。看到吳思遠直接殺到家裡,羅維還是有點尷尬的,既然到了這份上,那就只能再談談。

吳思遠自然是有備而來,他先提了各種好條件,一開始羅維還是拒絕借人,但後來吳思遠也放話了:你再考慮一下,晚上我帶你見個人,一起吃個飯最後聊一次,再不行的話,這事就算了。

晚上羅維如約來到飯局,吳思遠帶來了臺灣片商林榮豐。林老闆之前買了《蛇形刁手》的臺灣發行權,賺了不少錢,他對《醉拳》是非常期待的。林榮豐跟羅維提了一個條件:你把成龍借出來,你公司自己拍的電影,臺灣版權我先買了。

這下羅維動心了,因為之前他拍的幾個電影在臺灣票房都不好,片商已經不想要他的片子了,現在手上還有幾部正愁賣不出去。

談到這份上,羅維也沒法再拒絕了,畢竟臺灣是最重要的市場,如果得罪臺灣片商,以後日子更不好過了。於是羅維答應借人,但有一個條件,自己公司的電影也需要成龍出演,只能是錯開檔期,拍攝的間隙把成龍借給你們。

《醉拳》的拍攝沒有《蛇形刁手》那麼順利了,因為成龍同時還要拍羅維的戲。經常在《醉拳》劇組這邊拍幾天,又要飛到韓國外景地拍別的戲。那邊拍的時候又不願放人,《醉拳》製片人只能親自飛去韓國把成龍「押」回香港。

不過成龍還是比較喜歡《醉拳》這個戲,因為這個是真正為他量身定做的,非常符合他的風格。這部電影成龍打得很賣力,為了打出「醉」的效果,他本來是要真喝酒的,但年輕時酒量不行,喝完就沒法拍,於是就自己憋氣,憋到臉紅、頭暈,然後開始拍。中間有一次眼皮還受了挺嚴重的傷,但他沒什麼怨言,只是送到醫院的時候,一直在大叫,千萬不要打針。誰能想到成龍這個不怕死的人,最怕的是打針。

《醉拳》上映後票房大爆,成龍在電影裡的名字就叫「黃飛鴻」,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師傅教「醉八仙」的拳法,每個「仙」都有獨特的招數,黃飛鴻練到「何仙姑」的拳法時,不想學了,覺得這是女人的招數。最後跟大反派決戰,沒想到反派很厲害,前面出的七招都被壓制了,剩下一招又沒學,怎麼辦?黃飛鴻無師自通,把前面七招融合起來,自創了一招女人拳,大反派沒見過這一招,直接被打敗了。成龍一個大老爺們,在電影裡裝女人,耍出各種娘娘腔招式,那種喜劇效果可以說是絕了,這對當時的觀眾來說,完全是耳目一新。


《醉拳》劇照


《醉拳》劇照


《醉拳》劇照


《醉拳》海報

《醉拳》票房超過700萬港幣,這只是在香港臺灣的票房,在東南亞、日本也大賣,在韓國打破了本土票房紀錄。不可思議的是,在南美洲也大受歡迎,在哥倫比亞賣得比《007》還好。

臺灣片商林榮豐賺錢賺到不好意思,每次吳思遠去臺灣,都要用報紙包一大堆臺幣給他。東南亞片商也一樣,吳思遠來了,直接從票房裡抓一把錢給他,讓他去賭場玩。

成龍徹底紅了,一下變成繼李小龍之後,最大牌的功夫巨星。一堆人想挖他,他去國外宣傳的時候,嘉禾公司的人全程跟在旁邊,不斷給他吹風,要挖走他。

最後,嘉禾直接拍出一張500萬的支票,成龍實在是頂不住誘惑,從羅維公司跳槽到了嘉禾,從此真正開啟了巨星之路。當然,羅維應該也得到了不少好處,不然沒那麼快放人。至於吳思遠,在成龍身價飆升之後,已經請不起他了。

相關焦點

  • 從《蛇形刁手》到《醉拳》,成龍爆紅背後,藏著哪些故事?
    好在大導演羅維很看好成龍,將他喊回香港,去古龍那裡求取了劇本,還將他調給吳思遠拍武俠片,成龍才得以翻身。恰恰是因為吳思遠的《蛇形刁手》和《醉拳》,成龍才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搞笑功夫」風格,漸漸在電影圈站穩了腳跟。
  • 在《蛇形刁手》和《醉拳》裡, 成龍使用正宗功夫為什麼幹不過大反派?
    《醉拳》的橫空出世猶如平地一聲雷,一經上映便迅速掀起了一陣狂飆。該片連續上映了一個月,票房收入高達670萬港元,成績直追李小龍。成龍由此大紅特紅,《醉拳》也成為成龍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成龍的這兩部開山之作有一個共同點:主角使用所學的正宗功夫幹不過大反派,後來打敗大反派的絕招卻不是他所學到的正宗功夫。
  • 袁小田主演:《蛇形刁手》
    1977年,袁小田以玩票的心態出演成龍的成名作《醉拳》和《蛇形刁手》,不料竟使其名聲大振,他扮演的蘇乞兒形象,也成為功夫喜劇片爭相模仿的對象。隨後,他又再次「發威」,主演了《老頭拳頭大饅頭》、《盲拳鬼手》、《醉俠蘇乞兒》、《睡拳怪招》、《南北醉拳》等功夫片,其形象活潑可愛,一把年紀在銀幕中插科打諢讓人記憶猶新;特別是《南北醉拳》一片,曾在中央電視臺播映,其出神入化的醉拳技巧,令人驚訝,使人沉醉,精彩的武打場面,深深地吸引著觀眾;在這些影片中,袁小田所扮演的角色不是酒鬼就是老頑童,而且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其銀幕形象已深入人心。
  • 40年過去了,《蛇形刁手》十位演員現狀?最後一位是洪金寶奶奶
    成龍大哥目前是國際上最知名的中國功夫巨星,不過他的成名之路也比較坎坷,跑了多年龍套。直到1978年才憑藉《蛇形刁手》一舉成名,之後緊接著又拍了《醉拳》,奠定了他功夫明星的地位。《蛇形刁手》和《醉拳》分別是1978年香港最賣座十大電影的第八和第二。其中《蛇形刁手》要早於《醉拳》,算是成龍大哥的成名作。
  • 42年前《醉拳》捧紅了成龍,但他卻捧不紅親弟弟,袁和平也很無奈
    喜歡功夫片的影迷對袁和平這個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42年前他執導的《醉拳》《蛇形刁手》捧紅了成龍,多年後他又幫助李連杰登頂事業輝煌。袁和平捧人很有一手,他的愛徒甄子丹就是他發掘的,現在他也是齊名成李的動作巨星。
  • 42年前《醉拳》捧紅了成龍,但他卻捧不紅自己親弟弟,袁和平很無奈
    喜歡功夫片的影迷對袁和平這個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42年前他執導的《醉拳》《蛇形刁手》捧紅了成龍,多年後他又幫助李連杰登頂事業輝煌。袁和平捧人無數,然而他卻捧不紅自己的親弟弟,袁日初,袁信義,袁祥仁雖說小有名氣,但他們卻未能真正爆紅過。
  • 成龍除了《醉拳》,還拍了《醒拳》:羅維為爭奪成龍,手段太卑鄙
    功夫巨星成龍也曾有過一段戴「票房毒藥」的帽子的時光。1970年代與羅維合作拍的《風雨雙流星》、《新精武門》等傳統功夫片票房失利後,1978年3月袁和平為成龍量身定做的第一部影片《蛇形刁手》上映讓成龍鹹魚翻生,幾個月後兩人趁熱打鐵,又推出同類型的《醉拳》,上映一個月票房高達676萬港幣,而且在韓國上映後還打破了韓國影史票房紀錄。
  • 除了《醉拳》,1978年成龍還有5部動作片,第四部靠「幽靈」取勝
    2、《蛇鶴八步》這是1978年導演陳志華拍攝的動作片,由成龍、苗可秀等主演,主要講述了成龍飾演的徐英風帶著蛇鶴八步拳譜現身江湖,江湖人士人人覬覦,亦把他當做當年掌門兇殺案的兇手,於是一場奪寶、洗冤和報仇的故事就開始了。這部影片依舊是羅維製片,慣用的模式依舊,武打招式也是缺乏新意。
  • 悉數電影裡的功法(一)《蛇形刁手》
    老武打片比如《蛇形刁手》《醉拳》《上海灘十三太保》《少林門》《少林寺》等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特別是李連杰、洪金寶、成龍、趙文卓等武打巨星都有著豐富的武打片經驗。這些演員不但有著精湛的演技,還有不俗的功夫基礎。雖然一招一式你來我往的打鬥已經和現在的搏擊技術大相逕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這些演員深厚的功力。有一些朋友問我:「這些武打演員有真功夫嗎?」
  • 從《醉拳》《警察故事》到《青春故事》,這樣的成龍你喜歡嗎?
    成龍,1954年4月7日生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島中西區。成龍在電影中注入鮮明的自我風格創造了動作喜劇電影的經典樣式。他參與創作的影片具有強勁敏捷的武打動作,幽默風趣的電影風格以及不會被角色所覆蓋的「成龍形象」,1978年主演的動作片《蛇形刁手》、《醉拳》標誌著功夫喜劇片的開端。
  • 袁和平:捧紅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被稱為「天下第一武指」
    在《蛇形刁手》之前,大部分的香港電影功夫片,是以打為主,像李小龍所開闢的功夫路線,是以暴力、狠為核心。袁和平不再走李小龍的路線,而是將功夫喜劇的元素,融入電影之中。新的潮流,新的元素,讓《蛇形刁手》一上映而紅,捧紅了成龍,也捧紅了自己。
  • 袁和平:捧紅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被稱為「天下第一武指」!
    這並不是袁和平第一次將喜劇元素運用到功夫電影中,在李連杰之前,還有成龍。成龍進入香港電影娛樂圈中,將自己的藝名改為「成龍」,希望能夠成為下一個李小龍。1973年,李小龍早逝,曾經在香港火爆的功夫電影,開始走向一個低潮。觀眾們不看沒有李小龍的功夫電影。
  • 何冠昌,成龍的貴人,開啟了他的黃金時代,至今成龍都稱他為乾爹
    如果不是一個叫何冠昌的男人發現了他的天賦,估計就沒有今天的《十二生肖》、《尖峰時刻》、《警察故事》了。當時,羅思遠拍攝的電影正是《醉拳》和《蛇形刁手》。這兩部電影上映後大火,為羅思遠帶來了不少的票房,而成龍也順帶走紅了。《醉拳》、《蛇形刁手》為何能成功,因為當時的電影市場變了,觀眾不再一味地喜歡看你來我玩的打鬥,而是喜歡略帶輕鬆的動作片。
  • 何冠昌,成龍的貴人,開啟了他的黃金時代,至今成龍都稱他為乾爹
    成龍,現如今華語電影中的傳奇人物,他的功夫動作片在香港、內地、好萊塢等都有很高的名氣,是無人人心中的偶像,一聲「成龍大哥」足以代表一切。可是,在40年前成龍也是一名不值一提的小卒。如果不是一個叫何冠昌的男人發現了他的天賦,估計就沒有今天的《十二生肖》、《尖峰時刻》、《警察故事》了。1978年,成龍還是一名「龍虎武師」,說白了就是跑龍套、挨揍的。
  • 《醉拳》:功夫片新的崛起
    《醉拳》:功夫片新的崛起自《蛇形刁手》大火後,成龍的名頭也隨之真正地傳了開來(傳送門)。觀眾們都深深地記住了這個滑稽搞笑的小夥子,也開始對他的作品產生期待。之後《醉拳》上映,也獲得了極高的票房,而成龍也藉此一飛沖天。而今,這部影片已成為了經典,但成龍那矯健的身形與詼諧的動作已不見於銀屏。
  • 因為這部影片,成龍才摘掉了「票房毒藥」的帽子
    第一章, 《醉拳》起源《蛇形刁手》是成龍功夫喜劇的鼻祖《蛇形刁手》海報,《醉拳》的班底就是出自這裡這位來找成龍拍戲的製片人是吳思遠,他邀請成龍去拍攝的電影還不是《醉拳》,而是《蛇形刁手》,這就是1978年成龍公映的另一部電影,在3月份公映,早於《醉拳》。
  • 何冠昌,成龍的貴人,開啟了他的黃金時代
    如果不是一個叫何冠昌的男人發現了他的天賦,估計就沒有今天的《十二生肖》、《尖峰時刻》、《警察故事》了。1978年,成龍還是一名「龍虎武師」,說白了就是跑龍套、挨揍的。當時,羅思遠拍攝的電影正是《醉拳》和《蛇形刁手》。這兩部電影上映後大火,為羅思遠帶來了不少的票房,而成龍也順帶走紅了。《醉拳》、《蛇形刁手》為何能成功,因為當時的電影市場變了,觀眾不再一味地喜歡看你來我玩的打鬥,而是喜歡略帶輕鬆的動作片。
  • 1978年最賣座十大港片,李小龍半部電影不敵成龍的《醉拳》
    2、《醉拳》票房:676萬1978年對成龍大哥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和袁和平打造的功夫喜劇一炮而紅,從而造就了後來的全球巨星成龍。和李小龍以前實打實的功夫片相比,他們極具詼諧性,更多傾向於雜耍。《醉拳》是在《蛇形刁手》之後創作的,成績比前者還要好,可見觀眾對他的喜愛,取得第二名的成績,除了袁和平和成龍之外,叫花子袁小田也功不可沒。
  • 袁和平執導的九部電影,捧紅成龍,發掘甄子丹,李連杰這部最經典
    1、《蛇形刁手》早年的袁和平,跟隨父親袁小田進入影壇,並成為了一名動作指導。1978年,在吳思遠的支持之下,袁和平由動作指導晉升為導演,並執導了自己人生中的首部電影《蛇形刁手》。在這部影片中,袁和平將喜劇元素融入到功夫片之中,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蛇形刁手》也由此成為了香港功夫喜劇的開山之作,在片中出演男主角的成龍也由此備受矚目。
  • 41年後《蛇形刁手》演員現狀:1人去世,1人成商業大鱷……
    1978年是成龍的福年,這一年成龍主演影片《醉拳》和《蛇形刁手》,在香港引起轟動,成龍也是在這一年正式躍居一線,成為炙手可熱的功夫明星。《蛇形刁手》由袁和平執導,講述了兩大門派鷹爪門和蛇形門世代敵對,鷹爪門突擊了蛇形門,只有長老白長天僥倖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