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薩裡埃的回憶來講述莫扎特的故事,這是一個嫉妒著又崇拜著莫扎特的樂師的角度。自然能更深層的體會到天才與平常人的區別。 薩裡埃自言是維也納唯一懂莫扎特的人,在我看來,確實是,從許許多多的其他角色看來,莫扎特是一個音樂天才,可他對於其他人來說也僅限於此。因為大多數人其實並不關心音樂,音樂並不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影響,他們更在意更熱衷於物質上的,生活中更為現實的事物。財富,權利,乃至虛榮與規則等等,在劇中各個配角都有相應的追求,可只有莫扎特和薩裡埃在真正的嚮往著音樂。 二人在音樂上的地位是不同的,這並沒什麼,薩裡埃非常清楚天賦的差距。可在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卻給了薩裡埃嫉妒的溫床。二者對比使莫扎特更純粹,薩裡埃更庸俗。薩裡埃始終沒有將心真正的放在音樂上,他過分的在意兩人的差距,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薩裡埃認為是自己殺了莫扎特,可我認為莫扎特的死是整個維也納的緣由。他格格不入,在音樂上沒人能跟上他,在生活中他跟不上其他人。
如果音樂只有自己能聽到,那音樂家與世界相分離。音樂是需要傳達給其他人的,無論是思想還是情感。可莫扎特傳達不到皇家貴族的心裡去,他們的心撲朔於政治中,不在音樂上。一群在現實中佔了領導地位的人對音樂沒有真正喜愛,莫扎特也不屬於古板,沒有生機不知變通的神話歌劇。莫扎特也同樣傳達不到底層人的心中去,他們的心在享樂今天,擔憂明天。音樂只是他們面對苦難生活壓力的調劑品,他們理解不了莫扎特。
於是在維也納,莫扎特沒有了傳達音樂的平臺和基礎,一腔心血逐漸埋沒在了歌舞昇平的尋歡作樂中,這也是薩裡埃能得手的主要原因。
殺死莫扎特的,是他的追求與生活的衝突,他不該來維也納。沉迷於物質的,平凡的妻子只能在生活中給他幫助,可莫扎特哪裡在物質生活中呢,妻子觸摸不到音樂裡的莫扎特,最親近的人都有裂縫,這使莫扎特沒有依靠。莫扎特的父親在音樂中能找到莫扎特,可在物質生活中卻引領不了莫扎特,父親的離世使莫扎特徹底彷徨。乃至於只能依靠同在追求音樂的薩裡埃。多麼可悲的人,無依無靠。不僅在音樂的領域裡一騎絕塵找不到對手,一邊被生活所困。維也納,音樂之都。卻不能給一個真正的音樂天才以發揮的環境,反而扼殺了天才。
薩裡埃最後說,他代表世間所有庸才,也是英雄。不過是一個在音樂上追而不得的可憐人罷了。最可悲的在於,他最近距離的見過音樂傳奇的莫扎特,薩裡埃和莫扎特的關係就像飛蛾撲火,可薩裡埃卻有著飛蛾沒有的力量。也是悲劇的原因之一。
莫扎特最終的時候,他的妻子雖然回到他身邊,但靈魂與理想追求的距離任然遙遠。只有一個仰慕著他的,實力不對稱的追逐者在身旁。也許讓所有觀眾所聊以寄慰的,便是莫扎特所留下的傳世經典了吧。
劇中沒有人真正的有仇恨之心,悲劇不過是所有人都在錯誤的時間地點相遇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