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們推出了一輯演員專題,也恰逢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熱播,「演員」這一名詞再度被熱議。演員黃璐曾出演過多部文藝片,在國外參展獲獎無數,她在這檔節目中表現不俗。作為我們選擇的女演員代表之一,她和我們的記者小黃度過了閨蜜般的一天:逛街、看電影、吃飯、去School看了一場演出。今年夏天,她還邀請我們去百老匯電影中心參加了她在電影院舉行的特別婚禮。
9月15日(本周六)晚,趁著黃璐在北京參演大導林兆華的新戲《三姐妹· 等待戈多》排演間隙,我們把她請來了酒館和大家聊一會兒,之前會先放映她聯合編劇並主演的電影《雲的模樣》。
時間:9月15日(周六)晚19:30
19:30-20:50 《雲的模樣》放映
20:50 -late 映後交流
地址:正午酒館 (邀請制)--北京市朝陽區郎家園甲1號東郎電影創意產業園B103界面新聞
路線:乘坐地鐵1號或14號線,大望路站B口出。酒館位於現代城soho西側,東郎電影創意產業園內。
入場方式。40元/預售,50元/現場 (含飲品)。請掃描如下二維碼報名:
黃璐,80後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03級本科班。代表作有 《盲山》、《推拿》、《三伏天》等。主演作品曾入圍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
2014年分別憑藉《中國姑娘》獲得第62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憑《推拿》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2016年,主演電影《三伏天》入圍66屆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主演電影《一隻黃鳥》入圍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Critics' Week)長片競賽單元。
2018年,主演電影《幸福城市》入圍Platform競賽片,主演電影《郊區的鳥》榮獲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片、入圍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單元,主演電影《之子于歸》入圍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華語片部分。
電影《雲的模樣》海報
導演: David Verbeek
編劇: 黃璐/David Verbeek
主演: 黃璐 / 吳朋奉 / 陸弈靜
講述漁村少女李玲(黃璐)離鄉背井在都市追尋愛情與夢想,某夜的電話鈴聲告知了母親(陸弈靜)全盲的消息。回到故鄉的她接連面對與兄長間的不解和母親對病情超現實的理解。逐漸感到心靈困惑的她將精神寄託給一位平日樂團表演酒吧的老闆陳桑(吳朋奉),兩人間似有若無的曖昧情愫牽引著彼此對自我意識的渴求與心靈的平撫。
黃璐曾憑藉該片獲得2014年第八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演員獎,並獲得鹿特丹電影節多項提名。
*感謝黃璐本人提供影片放映版權。
林兆華執導,張若昀、黃璐領銜主演的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即將於2018年9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五場。《三姐妹·等待戈多》是戲劇大師林兆華二十年前創作的實驗戲劇,1998年於首都劇場首演。當年,作家餘華撰文盛讚該劇"將契訶夫憂鬱的優美與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個舞臺和同一個時間裡,令人驚訝,又使人欣喜"。
契訶夫《三姐妹》+貝克特《等待戈多》=林兆華實驗戲劇經典!
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票難求的招牌戲《窩頭會館》的導演,麾下有濮存昕、何冰、宋丹丹、徐帆等演技派大腕兒。他也是中國當代實驗戲劇的領頭羊,1982年他執導高行健編劇的話劇《絕對信號》,被認為是中國小劇場話劇運動的開端。如今八旬高齡,他仍然每年持續推出新作,保留劇目更是常演不衰。
對於著作等身的林兆華而言,選擇在二十年後將《三姐妹·等待戈多》重新搬上舞臺,這部作品在其心目中的分量已不言而喻。
1998年,生病入院的林兆華在等待病癒中突發奇想,把契訶夫與貝克特這兩位戲劇大師的代表作《三姐妹》與《等待戈多》進行後現代拼貼,由此成就了這部劃時代的實驗戲劇經典。
契訶夫筆下的小城三姐妹,等待著重回大都市莫斯科;
貝克特杜撰的兩個流浪漢,等待著一個叫"戈多"的人。
三姐妹有10000個理由要去莫斯科,但始終沒有人真正出發;
兩個流浪漢也有10000個理由離開,但他們始終只停在原地。
在林兆華的戲裡,易立明將舞臺設計成一座"水中孤島"--三姐妹住在孤島上,演員以雕塑般靜態的表演,令人感受等待的煎熬;而孤島之外的樹下,兩個流浪漢插科打諢,嬉戲作樂,生命的荒誕被無限放大。
更多演出介紹和票務信息請查詢:
https://blpw.polyt.cn/show/18030000000002193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酒館活動購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