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
國際影評人周(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 是坎城國際電影節於1962年創辦的平行單元之一,旨在呈現全球新銳導演的長片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不少功成名就的電影大師,如貝納爾多·貝託魯奇、讓·尤斯塔奇、王家衛(1989年《旺角卡門》等等,都是從這個單元起步的。中國演員黃璐攜新加坡影片《A Yellow Bird》(暫譯名《一隻黃鳥》)入圍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周主競賽單元,恭喜!
這讓我想起上周,幾乎國內各大媒體和電影公號都爆出了坎城電影節入圍片單裡無華語片的消息。期間,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消息傳出,整個華語電影圈都跌了眼鏡。
電影導演K Rajagopal,他曾憑藉短片《今夜無法入眠》、《耀眼》、《缺席》連續三次獲得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A Yellow Bird》是他的第一部長片。本屆電影節上,《A Yellow Bird》將與另外六部長片一起角逐影評人周長片競賽單元「金攝影機獎」。
▲ 《A Yellow Bird》海報 導演 / K Rajagopal影片裡,黃璐飾演一位來自中國廈門農村的單身媽媽——陳辰。她有一個6歲的女兒,因為是個女兒,孩子的父親拋棄了母女倆。陳辰帶著女兒住在父母家,她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只能靠養豬維持生計。陳辰的父親由於嗜賭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負債纍纍。為了給女兒一個更好的生活,她決定去新加坡打工……影片講述了陳辰在新加坡艱辛的生活和複雜的情感經歷,透過她種種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底層華人女性在海外的艱辛。▲ 《A Yellow Bird》劇照 黃璐主演五月,黃璐將再次踏上坎城紅毯。這將是她暌違九年再度出席坎城盛會。九年前,黃璐與導演李楊攜《盲山》亮相坎城。
▲ 黃璐與導演李楊
那年,黃璐身著勞倫斯許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禮服驚豔坎城紅毯,今年的她令人期待。
那一年,黃璐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從坎城回到國內的她,主演了我的第一部劇情短片《膜》,入圍第1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點擊圖片有驚喜喲!
▲ 《膜》劇照 導演/ 喬 喬
2005年初,還是學生的她,主演了導演章明的膠片電影《結果》中的女二號單海燕。
☘「那段時間我其實有些抑鬱,未來不是很明確,對自己是不是合適做演員也不是很確定。2005年1月19日,我來到廣西省北海市參加《結果》劇組的拍攝,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章明老師的電影拍過以後,反而忽然覺得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路,覺得自己很適應現場的氣氛,感覺比在學校更能找到自信。」
正是這部電影,開啟了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之旅。當年,影片參加了第6屆東京銀座國際電影節,黃璐也由此打開了自己的國際化視野。這是她第一次踏出國門,也為她日後獲得國際關注邁出了非同尋常的第一步。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後,黃璐開啟了自己的電影之旅。2005年,她飾演女二號賣票員小英子的這部導演章家瑞的作品《芳香之旅》在第56屆柏林電影節上展映。不過,那年她沒有前往柏林。但,柏林電影節,已經做好了等待她的準備。☘ 「帶著愉悅的心情,我走進了《芳香之旅》劇組。章導的沉靜,範偉的幽默和張靜初的睿智讓這個劇組充滿活力。每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專業的素質也讓我肅然起敬。我喜歡這種感覺,拍電影的感覺。我聞到雲南的空氣裡有股淡淡的芳香。」也是那一年,在導演林黎勝作品《一半一半》裡,黃璐飾演了並非老媽的親生女兒,老二。作為編輯,她一直愛著死去的老爸,跟一個有了老婆的主編偷情,現實的慘酷終於讓她明白,情感是需要對等的。因為情感錯位,引起母女三人矛盾的大爆發。這部作品,對黃璐的演技提出了挑戰。
沒有想到的是,2006年,黃璐還在導演楊福東作品《竹林七賢》裡飾演女一號。
細數幾部作品,這些角色之間的反差還是蠻大的,但個性都相當鮮明,黃璐表現的都十分到位。☘ 「(竹林七賢)聽起來很象武俠片吧,哈哈其實是風景片。我們去了六七個不同的小島,吃海鮮吃的我全身長包,但還是很爽啊!另外,楊福東導演到拍完的那天才洗了澡,我們一下子覺得他很帥。」應該說,2007年,是她從影兩年來「結果」豐碩的一年。繼當年5月的坎城電影節,她主演的《盲山》入圍之後,10月,第12屆韓國釜山電影節上,蔡尚君執導、黃璐飾演女一號村姑小娟的作品 《紅色康拜因》 獲得了費比西國際影評人大獎。同年 ,黃璐又主演了由英國導演康睿德 Conrad Clark執導的一部具有強烈寫實風格的電影《墮落》。2013年,影片提名第42屆鹿特丹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
2012年11月,影片在臺北金馬國際影展試映。眾多到場看片的影評人表示:「一直很期待文藝片小天后演商業喜劇片會有怎樣的火花,看完電影,發現她不僅把主角大剌剌又不失可愛的個性演得渾然天成,而且獨特的氣質和自然不做作的表演風格讓這部電影的質感保持的非常好。」
2013年,本片入圍臺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憑藉此片,黃璐提名最佳女主角;在2013年中國新人電影節上,黃璐獲最佳演員獎。璐說,她中學時代印象最深的電影就是婁燁的《蘇州河》,當時就覺得好像在國內沒有見過這種氣質的電影。能拍出這種電影的導演又是個怎樣的人物?終於到了2012年秋,黃璐續寫了小時候的緣分與念想,出演了婁燁導演的電影《推拿》。她在片中飾演洗頭妹小蠻。濃妝豔抹的小蠻遇見盲人按摩師小馬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知不覺陷入了所謂的愛情之中。▲ 黃璐與導演婁燁
小蠻不僅是電影中所有角色的「眼睛」,也是整部影片的欲望符號所在。黃璐將小蠻憂鬱迷離的眼神和內心寂寞的狀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她的表演被贊——演的過「火」而不過分。影片被提名第64屆柏林電影節金像獎。這次,黃璐終於可以圓她的柏林夢了。☘ 「常有人問我是否喜歡去電影節,喜歡它們什麼。我確實樂此不疲,因為這是老朋友們的聚會,是精彩電影的饕餮盛宴。各地的朋友們從四處匯聚於此,承載著不同文化的影片盡數登場,會產生一種錯覺仿佛這已然是整個世界,一切都在眼前。這就是生活。」▲ 與《推拿》中的搭檔 黃軒 拍攝柏林電影節發布會宣傳照在柏林電影節,黃璐因為《推拿》成為80後女演員第一個攜帶競賽作品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坎城、柏林、威尼斯)的演員。兩位演員也同時獲得《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突破表演獎。
2014年3月,導演陳宏一執導的《相愛的七種設計》在臺灣開機。黃璐拋棄文藝女神路線,變身時髦設計師,奇異的妝容,冷豔的外型,再次以「火辣犀利」的惡搞形象成為影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黃璐還主演了導演白海濱的《山那邊有匹馬》。這一年,她主演的泰國電影導演陳澄律的《Sway》(中譯名《三城練習曲》)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Sway》劇照 黃璐與吳中天搭檔 導演 / 王松還是這一年,黃璐出任第25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開創內地新生代女演員的先河。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銀屏獎」的評委會主席由著名導演王小帥擔任。
▲ 新加坡電影節上,黃璐與王小帥導演
▲ 新加坡電影節上,黃璐與陳柏霖(左)、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右)
年秋天,黃璐主演了美籍導演𤋮氻Jordan Schiele執導及編劇的首部長片電影《三伏天》。常駐北京的導演Jordan客觀地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關注著快速發展的中國所面臨的種種矛盾現狀:拐賣兒童、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以及富裕的東部城市與中西部地區的差距等等。
《三伏天》講述了黃璐飾演的年輕未婚媽媽璐璐尋找孩子的故事。2016年初,影片入圍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電影大觀單元及全景競賽。黃璐二度踏上柏林電影節紅毯,距離上次《推拿》柏林擒熊僅僅兩年。
▲ 黃璐與導演Schiele 出席柏林電影節 點擊圖片欣賞更多美圖!
在正在舉辦的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三伏天》應邀展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多屆以來,「中國故事」單元參展的首部由美國導演執導的中國電影。
穀雨當天,《三伏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映。導演攜主演黃璐、羅藍山到場跟觀眾見面交流。黃璐張弛有度的表演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黃璐還沒有孩子,而在這部電影殺青後,黃璐做了母親。
▲ 4月19日《三伏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映 現場照片
▲ 首映現場,黃璐與導演Schiele 相視而笑
《好萊塢電影報導》這樣評價黃璐在《三伏天》裡的表演:
「黃璐的表演既能表現堅毅,亦可表達細膩,傳遞出一種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的張力。」
▲ 柏林電影節,黃璐在紅毯上的回眸
2016年3月,《青年電影手冊》「2015年度華語十佳」暨第七屆「金掃帚獎」頒獎典禮舉行,黃璐應邀出任頒獎嘉賓,為《踏雪尋梅》主演春夏頒發「年度新演員」獎。春夏在臺上感謝黃璐,並說黃璐是她學習的榜樣。十多天後,春夏獲得了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看來黃璐為春夏帶來了好運。
▲ 典禮上,黃璐為春夏頒獎
實,黃璐的演藝生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她的家人都是從事核物理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姥姥還參與了我國首枚原子彈的自主爆破。黃璐自然而然的被認定是個理科人才。但事與願違,在高三轉文科前她一直是個成績不理想的理科生。高中畢業她考入四川師範大學。在川師大上了一段時間,一個偶然的機會黃璐在杜琪峯導演的《百年好合》裡第一次親身體驗了拍電影,片中她演了一個鄭秀文的小師妹,出場只有幾分鐘。但是鏡頭裡她甜甜的笑容讓劇組裡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建議她考藝校,做演員。於是,她就從川師大退學,準備考北京電影學院。
☘ 「中學我學的是理科,考上了川師大,後來退學去考了電影學院。當時感覺是從一個領域到了另一個領域,因為家裡都是搞核物理的。決定去學表演,是因為當時我真的很喜歡周迅的表演,還有就是當時在青春期有許多情緒想要宣洩,有時我在家都會自己來演給自己看。後來想不如去學一個表演。」▲ 《百年好合》劇照 導演 / 杜琪峯
備考的那段日子,黃璐整天被爸爸罵成「無業游民」。她背著家人,拿了自己的1500塊存款,參加了當地的考前輔導班。兩個月後,她就跑到北京參加了藝考。
(文 / 喬 喬 責編 / 光影菌 )
喬 喬,青年電影人,「用光影保護生態環境」創始人,《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青年領袖,被媒體稱為「電影苦行僧」和「最有擔當的青年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代表作「激情三部曲」、「家園三部曲」和中國首部野生動物電影,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