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今年六十有三了,身體硬朗。我和哥哥經常勸他到城裡跟我們一起住,但他卻說住慣了鄉下,種慣了田,怕不適應城裡人的生活,執意留在老家過他的田園生活。每次來看望兒孫,都帶著他的勞動碩果:不是大米、南瓜,就是青瓜、豆角,也有時是,白菜、青菜……偶爾還有他用自己種的穀米飼養的雞和鴨。怕他老人家累著,我和哥嫂不知多少次勸他別種那麼多,說我們不缺吃的。他每次都笑著回答:「種慣了,累不著。外面買的農藥殘留多,自己種的才好吃呢。」我們都拗不過他。
這次疫情,大家宅在家裡不串門。我看孩子們天天宅在家裡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怕影響孩子的視力和身心健康,前兩個月就把孩子們送回了父親老家。當時我還找出自己早己淘汰的3G手機給父親申請了微信號,教會他怎麼用微信,然後就回城裡了。
第二天,我正和父親語音聊天,突然只聽見父親驚叫著「哎呀,慘了」一聲,接著就斷線了。 我心猛地一緊:出什麼事啦?連忙打電話過去,沒人接,我趕緊拔通鄰居二嬸的電話,叫她到父親家幫忙看一下。
原來是調皮的兒子把父親發好的麵團當橡皮泥來玩了,他捏了「小雞」、「小鴨」、「飛機」,「船」小玩意兒,還用水彩筆給染上了五顏六色!
哎,這下這小子的屁股該開花了!小時候我們調皮做錯事,父親那巴掌可從來不吝嗇的!「啪!啪!啪!」我仿佛聽到了父親那大巴掌抽打在兒子屁股上的聲音。父親啊,孩子該打時,就打吧,但我心裡卻也感受著抽打的疼痛。 過了不久,我收到了父親發的圖片,竟是兒子用麵團捏的「傑作」——「小鴨」、「小雞」,「飛機」,還有「船」,竟然有點像模像樣,還配上了捂臉流淚的表情和文字:捨不得揍這「未來的藝術家」。
我心裡一陣滿滿的感動:父親大人在教育孩子這方面也有他的見解啊:不輕易打擊孩子的動手創造能力!
因為一對兒女,我隔三差五地與父親聯繫,一來二去,我發現了父親溫柔可愛的另一面。 小時候,我曾留過一頭披肩秀髮,那時母親忙沒時間幫我打理,我也不會打理,頭上長滿了蝨子,父親竟粗暴地用剪刀,三下五除二就把我剪成了假小子。我傷心而又委屈地大哭起來,他卻衝我大吼一聲:「哭什麼!等你長大了會打理了再留長髮。」看著他那威嚴的眼神,我只能收住哭聲,躲在母親懷裡輕輕地抽泣著。如今,女兒的頭髮長及腰際,我每次幫她梳頭,她扭來扭去坐不定,我常常因梳不好辮子而惱火。有一次我又與父親視頻,父親正在給我女兒扎辮子,他一會與我聊天,一會唱著《白毛女》裡楊白勞給喜兒扎頭髮時的歌曲「人家的閨女有花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我給我喜兒紮起來……」逗得女兒咯咯咯地笑個不停。我也忍不住笑著嗔怪道:「這是哪門子跟哪門子啊。」不一會女兒頭上就紮起了漂漂亮亮的辮子。
還有,父親認為男孩就應該有男子的勇敢的氣概。有一次他給我發來我兒子坐在牛背上的照片,我當時驚得立刻拔去電話,責備父親怎麼能讓孩子坐牛背,多危險啊。父親卻笑著說:「男孩子應該學騎馬的,沒有馬,就騎騎牛,練一練膽子吧,可不能做膽小鬼!」
今天一大早,他又發來孩子在菜地裡摘菜的視頻,視頻裡面還配上他老人家充滿幸福知足的聲音:「玲玲,斌斌,外公種的菜好吃,還是媽媽買的好吃呀?」女兒「咯咯」地笑著叫道:「不要拍,不要拍。」這時,手機鏡頭猛地晃動起來,接著視頻裡出現父親慈祥的笑容,同時兒子的聲音也傳了過來:「外公種的好吃。」父親哈哈大笑起來,像個小孩子滿臉的幸福。
我看著手機視頻,一幅幅祖孫幸福的生活片段是那麼溫馨地呈現在我眼前,好久沒見過父親這樣開心過了,這個時候的父親應該是最幸福的。想到這,我突然備受感觸:父親哪有不想跟兒女一起的啊,你看他多麼用心痛愛我的孩子。只是怕影響我們的生活而已。明天就是父親節了,約上哥嫂一家回去陪陪父親吧。以後,也要帶孩們常回家看看,讓父親多多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多多享受一家人齊聚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