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不做,要做就必須做到最好,這是完美主義者最管用的口頭禪,如果你是一個凡事都力求做到極致的人,那麼基本可以判定,你的性格屬於追求完美性。
擁有這種性格的基因的人,通常都有著超乎常人的測力和領導力,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完美主義者都是當之無愧的決策高手,他們追求完美,因此任何一個需要決策的事宜,都會進行非常細節的研究,做到全方位的考慮,還會精準計算報酬、效率等,以便做到萬無一失,他們視完美為信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異常堅持,這種「強硬」的態度再加上其做事的謹慎周密風格,使得他們很容易成為領袖。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擁有追求完美性格的人,其行動動機都來自於我必須不斷進步的潛意識,他們對自己會相當刻薄,無法忍受自己的懶得,無法接受自己庸庸碌碌,因此這類性格的人大多都有超強的自制力和自控力,且大多是勤勞的小蜜蜂,比較熱衷與工作、事業、個人興趣愛好,非常喜歡追求職業、技能或精神上的進步。
不過凡事都有其兩面性,追求完美造就了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但同樣也存在不少性格上的陰陽面。人生在世,不肯呢過任何一件事都十全十美,挫折、突發情況、臨時變故、失敗、汙點......我們所遭遇的不完美的情況是多不勝數,而追求完美型性格的人,大多無法忍受這些不完美,面對不完美常常會變的情緒煩躁、易怒,甚至因害怕不完美而畏手畏腳,喪失執行力,造成拖延,最終影響工作效率。
據相關數據顯示,超過63.8%的拖延者都有或多或少的完美主義傾向。因為對即將可能來到的失敗感到畏懼,所以在無法實現既定目標或無法到達時限要求時,就會變得不知所措,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為了證明自己足夠優秀,完美主義者寧願用拖延來麻痺自己。從短期來看,拖延確實能起到暫時性安慰作用,可以緩解我們對失敗的恐懼,可以幫助我們維護完美的信念,但從長期來看,卻存在非常負面的隱患。
陳森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儘管他在法庭上的辯論滴水不漏、無懈可擊,表現堪稱完美,但在領導們的嚴重,他卻與優秀律師根本不沾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固執的堅持完美主義有時候往往會讓我們徹底淪為完美的奴隸。因為無法做到讓自己滿意,結果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敢積極主動,到最後就會徹底喪失前進的動力。最求完美的人,非常容易滋生出失敗恐懼,恐懼不完美的消極心理,陳森就是恐懼不完美的真實受害者。
在大學裡,他是公認的優秀學生,學業上認真上進,並憑藉不斷的進步和努力考入了競爭十分激烈的法律名校。畢業後,他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中進入當地最有聲望的律師事務所。從小到大,陳森的履歷一直都是同學當中最光鮮的,他本人也一直認為自己的履歷和周圍人的評價一直會這麼完美下去,但事實卻恰恰相反。